春節逛廟會除了好看好玩的,好吃的也必不可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美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春節廟會美食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糖畫、糖葫蘆、糖年糕、棉花糖等傳統小吃既喜慶又好吃,深受大朋友小朋友的喜愛。今年春節我來到象山影視城廟會現場,感受了原汁原味的古代廟會,更讓我驚奇的是原來廟會小吃品種這麼多,堪比《舌尖3》,不知這些美食你吃過幾樣?
走進象山影視城襄陽城廟會現場,你仿佛穿越到了古時的廟會。整個城內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街道上遊人如織摩肩接踵,古街兩側除了綢緞鋪、當鋪、客棧、茶館等一些傳統的店鋪,更多的是美食店鋪。(2018年2月拍攝於浙江象山。)
隨便走近一家店鋪,看到的是裝飾古樸的店面,古時打扮的店員,還有就是熱氣騰騰的美食。食客很多店員很忙,一籠籠一盒盒香噴噴的美食是相當的誘人。
米饅頭,也叫打糕。這是用大米浸泡水中幾天,然後混合甜酒釀和白糖磨成漿,再放置發酵幾天,最後放到蒸籠上蒸。在農村蒸好後還要在上面敲上小紅印,兩兩一對合成圓狀。
米饅頭味道軟糯香甜,略帶微酸。是浙江寧波象山、奉化等地著名的大米糕點。米饅頭老少皆宜,也是寧波人過年必不了可少的美食,看這小寶寶吃的多歡。
「雪花飄飄,外婆發糕,大籠糕、小籠糕、白糖糕、紅糖糕、桂花糕、蓮子糕,大吉大利節節糕……」發糕是春節必不可少的美食。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加上它那吉祥的寓意也成為許多人的最愛。
年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食品,屬於農曆新年的應時美食。春節,中國很多地區都有吃年糕的習俗。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過年來份紅糖年糕那是好吃又吉祥,你吃了嗎?
這個東西估計很多人都沒見過,這是浙江寧波地區農家傳統手工糕點:糯米糰。它的外型和杭州的刺毛肉圓有點像,只不過那個裡機裹的是肉,而這個裡面是紅豆沙,估計你沒吃過。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糖葫蘆在全國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有叫糖墩兒,糖球的......不知你們家鄉叫什麼?
棉花糖,這是一種將白糖倒入棉花糖機中制出糖絲,再用棒子將糖絲纏繞起來而成的美食。不知從何時起,棉花糖一下子風靡全國,成了各種集市、廟會的必現食品。
當然,廟會的美食還有很多,我在這不能一一點到,有很多我還叫不上名字來,就比如這一款。這是由一張麵皮,裡面裹著很多種的食材,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你知道這種小吃叫什麼嗎?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