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回到公元548年,梁武帝蕭衍願不願意再多活一年

2020-12-10 騰訊網

公元548年,梁武帝蕭衍太清二年,這一年是梁武帝蕭衍在位的第47年,也是他一生當中的第85個年頭。

在當時若論在位時間長短,梁武帝僅僅輸給了西漢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若論活得時間長短,在這之前的歷代皇帝中,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即便加上後世,也只是輸給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人而已。

在當時論權謀論治國,在位47年的蕭衍,已經足夠位列南朝第一帝,然而,梁武帝蕭衍終究不能算是南朝第一帝。這一切只是因為只因他多活了一年,而他在位的最後一年的那件事,不僅摧毀了他的皇位,也毀掉了他的名聲,更是毀了他的國家。這到底是一件什麼事兒?

公元548年正月,東魏大將河南王侯景來降,梁武帝龍心大悅接納了他,正是這件事改變了蕭衍人生最後一年的命運。

三姓家奴,倒戈將軍

侯景,鮮卑化羯人,成年後橫行鄉裡,剛開始參加北魏懷朔鎮鎮兵,驍勇有力,善長騎射,後來隨著「六鎮起義」反魏。爾朱榮剿滅起義軍後在其帳下效力,爾朱榮被高歡誅滅後,投靠了高歡。

侯景雖然為人殘暴,然而每次打仗所掠得的財物都賜給將士,所以侯景的軍隊戰鬥力很強,很受高歡的重用,派他率兵10萬鎮守河南,就是說,黃河以南直到南梁邊境,洛陽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都是侯景的地盤。

侯景對高歡非常敬重,卻非常不待見高歡的長子高澄,稱呼他為鮮卑小兒。高歡病重時,怕侯景不服高澄,高歡打算除掉侯景,於是寫信招侯景入朝,侯景顯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知道高王一死,自己必定大禍臨頭,於是在高歡死後,他就反了。

侯景統治的河南,處於東魏、西魏、南梁三國的交界處,屬於四戰之地,他倒向哪一方,哪一方勢力定會大增,於是他就開始盤算著把自己賣個好價錢。

首先,他想到了西魏宇文泰,宇文泰在與東魏高歡的對峙中總是落在下風,在侯景心中認為,自己傭兵十萬是去雪中送碳,不是錦上添花,宇文泰一定會感恩戴德重用自己,哪知道宇文泰比他還狡猾,對侯景說,想來我這,可以,人過來,兵留下,侯景哪裡會同意,兵是他的生命,要兵不是要他的命嗎。

高澄年齡雖然不大,二十來歲,卻是個梟雄,讓慕容紹宗領兵攻打侯景,侯景打仗是厲害,但慕容紹宗是他的剋星,侯景打敗,只好帶著800親信向南投靠梁武帝蕭衍。

為此南梁朝廷還就侯景問題專門開了個碰頭會,有大臣主張侯景反覆無常,誰能保證他會衷心為南梁效力呢?此時,南梁與東魏和平相處,如果接納了東魏的叛徒,會不會撕破兩國關係呢?有大臣主張侯景在走投無路時來投奔你,你不收以後還會有人來投奔你嗎?況且,侯景打仗很厲害,用他牽制東魏,對梁也沒有什麼損失。兩派大臣意見不統一。

晉朝南渡後,北上收復中原一直是每一個南朝皇帝繞不開的心結,也是爭取民心穩固政權的重要手段,處於此種考慮,梁武帝接納了侯景。此時的梁武帝還不知道,他的這一決策,猶如在粱朝內部放了一顆定時炸彈,這顆炸彈立在那裡只等待那顆點燃它的火星。原來,侯景這人人品不好,算上高歡,侯景可是已經換了三個東家了,每換一個東家都會與前東家為敵,這一次投奔梁武帝會不會再來一次倒戈呢?

驅虎吞狼,高澄設局

梁武帝的這一舉動,對西魏宇文泰來說,讓他躲過了一場浩劫,對東魏高澄來說,是他發兵南下攻打粱朝的好機會。原來慕容紹宗在打敗侯景後差點就活捉了侯景,侯景情急下對慕容紹宗說,「如果我死了,將來你還有何用呢」,意思就是「飛鳥盡,良工藏,狡兔死,走狗烹」,慕容紹宗於是把侯景給放了。

高澄

高澄對於此事也沒有追究慕容紹宗,不管慕容紹宗出於何種目的放了侯景,對高澄來說,最終驅虎吞狼的效果已經達到了,他知道以侯景反覆無常的性格,只要在粱朝混的不如意,一定會造反的,侯景造反,粱朝自顧不暇,自己率兵南下攻城略地,粱朝拿什麼來抵擋,況且自己手中還有一張牌,把這張牌打出去加速侯景造反,到時東魏、西魏、梁三足鼎立的格局,首先會從東魏、粱朝之間打破,進而滅梁也不是問題。

此前,梁武帝曾派蕭淵明北上攻打東魏接應侯景投降,蕭淵明被東魏高澄擒獲,一直沒殺他,此時正派上了用場。高澄讓蕭淵明給梁武帝寫信,信中說「可以放蕭淵明回去,條件是兩國修好」。

梁武帝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曾經四次出家當和尚,竟然要大臣出錢把他贖回來才肯當皇帝,接到蕭淵明的信後,感動的落淚,就同意了兩國修好的建議。

侯景知道此事後,怕梁武帝把他當禮物送給高澄,因此不同意兩國修好,上表請求率兵攻打東魏,梁武帝不許,又上表請求娶當時豪閥大族王謝兩家的女子,就是要以豪族的實力當自己的護身符,梁帝對侯景說「你的身份太低了,配不上王謝的女子」,侯景對此時懷恨在心,攻破建康城後才有了王謝兩族的慘禍。

梁帝拒絕了侯景的要求,派人與高澄商議兩國修好事宜,侯景對此終日惴惴不安,他小人出身,看誰都像個叛徒,於是有了反叛之心,實際上梁帝曾經安慰他說「自從你歸順後,你我君臣大義一定,我不會把你交給高澄,失信於你」。

當然,中間過程相當複雜,侯景屢次反對兩國修好,梁帝也不痛快,侯景假冒蕭淵明的筆跡替高澄給梁帝寫了封信,「用侯景來換蕭淵明回梁」,梁帝竟然也同意了,侯景於是決定造反。

靠800人造反,侯景為什麼會成功

侯景剛投降時只帶了800人,這點兵馬要造反哪裡夠呢,於是他找到了蕭正德,兩人一拍即合,侯景在外面造反攻打建康,蕭正德在建康相應,裡應外合。

蕭正德

蕭正德,臨川王蕭宏之子,蕭衍的侄子,起初蕭衍沒有子嗣,收蕭正德為養子,蕭正德有望被立為太子,後來蕭衍有了自己的嫡親兒子並立為太子,蕭正德與太子失之交臂,懷恨在心。侯景找到蕭正德,雙方各有目的,侯景首先為了保命其次為了當權臣,蕭正德為了那把龍椅,兩人就勾結起來了。

公元548年8月,侯景率領8000人從壽陽騎兵發動叛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插建康,梁帝派蕭正德指揮京師軍隊在長江邊上阻擊侯景軍隊,因為兩人早就約定裡應外合,因此侯景順利度過長江,將梁武帝蕭衍包圍在建康臺城。

兵貴神速,侯景在各路勤王大軍到達之前完成了對建康的包圍,八月十日起兵,十月二十日渡江,十月二十四日到達建康,十月二十五日開始攻擊臺城,即宮城。剛開始時,梁帝蕭衍看到侯景只有8000人沒當回事,各位大臣也輕敵不在意,當看到侯景、蕭正德勾結攻打臺城時,想突圍已經晚了。

此時建康城裡有兩萬多士兵,平民十幾萬,外面還有十幾萬的勤王軍隊,按理說侯景叛亂是沒有成功的希望的,但此時詭異畫面出現了,勤王大軍將侯景包圍,侯景又將梁帝包圍,各勤王將領卻是誰也不動,侯景對梁帝提這要求提那要求,梁帝都全部答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公元549年三月,中間過了將近5個月。

侯景起兵以快制靜,糧草帶的不多,梁帝突然被圍城內糧食不足,梁帝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侯景卻能穿過各勤王大軍補充給養,有這樣的勤王軍隊,梁帝還會有何指望。

這些勤王的將領大多是蕭氏子孫,他們圍而不攻,都不願意作出頭鳥,就是怕與侯景消耗過大,他們眼中的目標已經不是梁武帝蕭衍本人了,而是他屁股下坐著的皇帝位。如果跟侯景拼的慘烈,他們只能夠在消滅侯景之後的爭鬥中當一回觀眾,殊不知,在侯景眼中,他們才是真正的觀眾,免費的觀眾。

梁帝餓死,侯景篡國

公元549年3月,侯景攻入臺城,勤王軍隊散去,5月梁武帝在臺城餓死,原太子登基,蕭正德啥都沒撈著。侯景控制了朝堂,自封為「宇宙大將軍」,551年自己當了皇帝,國號「漢」,552年陳霸先將他打敗,建立陳朝。

在人生最後一年,當初那個殺伐決斷毅然起兵討伐東昏侯蕭寶卷的蕭衍不見了,也沒有了剛開始即位時的英明睿智,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老邁昏聵沉迷於佛教的老人,假如讓他回到548年,梁武帝蕭衍還願不願意要活這最後一年呢?

相關焦點

  • 假如回到公元548年,梁武帝蕭衍願不願意再多活一年
    公元548年,梁武帝蕭衍太清二年,這一年是梁武帝蕭衍在位的第47年,也是他一生當中的第85個年頭。這一切只是因為只因他多活了一年,而他在位的最後一年的那件事,不僅摧毀了他的皇位,也毀掉了他的名聲,更是毀了他的國家。這到底是一件什麼事兒?公元548年正月,東魏大將河南王侯景來降,梁武帝龍心大悅接納了他,正是這件事改變了蕭衍人生最後一年的命運。
  • 梁武帝蕭衍是被活活餓死的嗎?
    梁武帝蕭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認為食肉就是殺生,違背了佛教「不殺生」 的戒條。他發誓斷除酒肉,假如再喝酒吃葷,殺害生靈,甘願受鬼神制裁,並將墮落到阿鼻地獄;他又規定宗廟祭祀用麵粉替代牲畜。梁武帝嚴格遵守誓言。他頭戴 葛巾,身著布衣,腳穿草鞋,每天只吃豆羹粗飯。僧人們在梁武帝的帶動下,也嚴格吃素食,並以素食招待客人。時間一長,吃素就成了僧人們的習慣,而且逐漸成 了寺院裡的一種必須遵守的戒律。
  • 梁武帝幾度捨身佛寺做和尚 梁武帝蕭衍生平介紹
    但是之後的事情有點出格了,梁武帝已經想向同泰寺進行捨身,出家當個真正的和尚了,但是朝中的大臣們肯定是不同意的,之後全體跪求皇上能夠三思,梁武帝有點被勸動了又回去當皇帝了。 但是好景不長,梁武帝回頭想想自己不應該就這樣回宮了,這是對佛祖的不敬,所以又回到了同泰寺中,進行第二次的捨身,但是大臣們用了國庫中的一萬萬錢把皇帝的身體從同泰寺贖回來了。
  • 迷戀出家的菩薩皇帝——梁武帝 蕭衍
    《中國帝王奇聞趣事》迷戀出家的菩薩皇帝——梁武帝 蕭衍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東漢年間,佛教傳入中國。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可謂異常盛行,擁有眾多信徒。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南梁的建立者梁武帝蕭衍(公元464年-公元549年)。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劉邦建立西漢的開國功勳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 古代歷史名人:梁武帝蕭衍(二)
    對於蕭衍,蕭寶卷也心存猜疑,認為蕭衍有對朝廷圖謀不軌的行為,於是派人前往行刺。但是,行刺者十分敬重蕭衍,沒有去殺蕭衍,反而將此事告訴了蕭衍。蕭衍大驚,暗地裡開始積攢力量,準備廢掉蕭寶卷。公元500年十月,蕭寶卷殺死了平叛功臣蕭懿。聽到哥哥的死訊,蕭衍立即集結部眾,發兵直指建康,準備推翻殘暴的東昏侯蕭寶卷。
  • 梁武帝蕭衍一生念佛 為何結局悽慘?他的昏庸只是課本裡沒寫罷了
    可到了公元479年就不一樣了,蕭道成代宋建齊,15歲的蕭衍一躍而成為「遠房皇族」。可惜這親戚關係太遠了,他的職位在後來的20年裡只做到雍州刺史。公元500年,人生的轉折點來了——南齊皇帝蕭寶卷實在太昏庸,西中郎長史蕭穎胄在荊州舉兵起義了!蕭衍作為蕭穎胄的得力幹將親率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建康城外(其實不用費什麼力,蕭寶卷早已人心喪盡,眾叛親離。)!
  • 梁武帝蕭衍一生念佛 為何結局悽慘?他的昏庸只是課本裡沒寫罷了
    如果您翻開史書仔細地去看梁武帝的生平言行,得到的結論一定是:嗯~他得到如此悽慘結局,一點都不冤!他的昏庸只是課本裡沒寫罷了!閒話不多說,下面筆者就詳細跟大家聊聊真實的梁武帝。01、發跡史蕭衍,生於公元464年,當時還是南朝的劉宋時期,他的出身根本算不上顯赫,甚至連「顯赫」的邊兒都不搭。
  • 梁武帝侄子蕭正德:與妹妹生育二子,當不了太子就賣國
    蕭宏為了謀奪帝位,不惜與侄女永興公主私通,借她的手刺殺梁武帝蕭衍,而他的兒子蕭正德與他如出一轍。只是,蕭正德過繼後不久,蕭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蕭統,後來又陸續有了七個兒子。公元502年,蕭衍奪取政權,稱梁武帝,冊立長子蕭統為太子。有了親兒子,養子蕭正德也只能還本,對蕭衍喊回「伯父」。
  • 南朝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多面的治國「鬼才」——梁武帝蕭衍
    公元549年,建康臺城皇宮淨居殿,一位85歲的老人,拖著因飢餓太久而不能動彈的殘軀,眼神裡充滿了悔恨與不甘,喃喃的說了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隨後就與世長逝了。 他就是梁武帝蕭衍,一個毀譽參半的政治人物,一個令後世史家唏噓不已的悲劇典型。
  • 梁武帝蕭衍為什麼突然禁慾36年?他是怎麼做到的?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開國之君,在位長達48年,智慧與才能兼具,是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蕭衍從年輕時開始篤信道教,希望長生不老,有朝一日羽化成仙。後來在竟陵王蕭子良的啟蒙下,他正式皈依佛門。那一年,蕭衍40歲。
  • 【名人百科】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色戒皇帝」——梁武帝蕭衍
    【成語典故】天花亂墜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帶頭求神拜佛,在全國大建寺廟。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這一年被歷史學家視為南朝梁發展的分水嶺,梁武帝多次捨身出家,朝政漸荒。公元527年,梁武帝蕭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當了3天住持和尚。出家後,他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準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因為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後,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這一年,梁武帝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
  • 南北朝歷史故事梁武帝蕭衍:四入佛門餓死內宮
    不僅如此,梁武帝還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公元527年,蕭衍捨身進入同泰寺,當了三天和尚。回宮後,他下令大赦天下,並改元大通。 公元529年,蕭衍第二次進入同泰寺。
  • 南北朝歷史故事梁武帝蕭衍:四入佛門餓死內宮
    不僅如此,梁武帝還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公元527年,蕭衍捨身進入同泰寺,當了三天和尚。回宮後,他下令大赦天下,並改元大通。529年,蕭衍第二次進入同泰寺。蕭衍執意要出家,朝中大臣十分惶恐,便一起跪於同泰寺外反覆磕頭,叩請皇帝還宮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勸請下,他才極不情願地回到朝廷。然而,蕭衍極度迷戀佛教,反覆四次捨身寺院。
  • 南朝梁武帝蕭衍:因痴迷於佛,導致國家滅亡
    說起佛教,或許我們都知道,自從佛教進入中國之後,很多皇帝都有或多或少的喜歡,但是如果說到最痴迷的皇帝,無疑就是南朝的梁武帝了,梁武帝對佛教的喜愛程度,只能使用十分痴迷來形容了,作為萬人之上的皇帝,梁武帝以身作則,親自開始佛戒,不吃肉,不近女色,甚至很長時間他都過著苦行僧的生活,不僅如此
  • 沉溺於佛法的梁武帝蕭衍,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最終竟然被餓死
    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原來是南齊的官員。曾經做到雍州刺史。後因南齊皇帝蕭寶卷殘暴無道,而起兵反叛建立了梁朝。武帝繼位後,吸取南齊滅亡的原因,他提倡節儉,而且勤於政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蕭衍在繼位之初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但與封建社會很多皇帝一樣,他猜疑心很重,害怕其他人奪他的皇位,這是所有帝王的通病。因此,他將蕭鸞的兒子幾乎全部殺掉,對一些功臣也不加以重用,逐漸削減他們的權力。蕭衍雖然對功臣吝嗇,但是對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恩禮有加,特別是對他的弟弟蕭宏,幾乎是縱容的地步。
  • 作為南北朝少有的明君典範,梁武帝蕭衍,為何不允許佛教徒吃肉?
    南齊中興二年(公元502年),時年38歲的蕭衍接受前任皇帝蕭寶融的禪讓,正式登基稱帝,並改國號為梁。就在蕭衍精神極度空虛的時候,佛教走進了他的內心,而且從此再也沒有出去過。 梁國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八日,梁武帝蕭衍第一次前往國都建康附近的同泰寺出家。這次出家雖然只有三日,但卻讓蕭衍倍感親切,以至於短短三日的功夫,他就決定在回宮後大赦天下,更改年號。
  • 中國古代史,崇佛好文的梁武帝——蕭衍,下
    蕭衍本人精通儒學,深知儒經對於立邦治國的重要意義。公元505年,他下詔在建康設立五經館,置五經博士,每館由五經博士一人主持,招收數百學生,生活費由國家供給,成績優秀的即給官做。這條捷徑吸引了許多優秀的寒門子弟,求學者一時雲集京師。京師以外,也派遭博士、祭酒去州郡辦學。這些講究「衣冠禮樂」的措施,使梁朝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認為是「正朔所在」,在南北對峙中只有梁才是正統的代表。
  • 沉迷佛法,梁武帝蕭衍四次天價「賣」身
    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薩戒。就是我們常在電影電視劇裡看到的和尚頭上的點點(疤痕)。後來,燒戒被認為是入佛門苦修的開始,逐漸適用於所有的和尚,並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標識之一。楚王好細腰,因為楚王覺得腰細的女子最好看,結果楚國的女子為了使腰支水細都用不吃飯的辦法減肥。「楚王好細腰,細腰多苗條,三年不吃飯,餓成水蛇腰。」蕭衍好佛,一時間全國上下狂刮佛教風。皇子、大臣、兵士、老百姓都加入了佛系軍團。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 「名人百科」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色戒皇帝」 ——梁武帝蕭衍
    【成語典故】天花亂墜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帶頭求神拜佛,在全國大建寺廟。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這一年被歷史學家視為南朝梁發展的分水嶺,梁武帝多次捨身出家,朝政漸荒。公元527年,梁武帝蕭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當了3天住持和尚。
  • 出家也瘋狂,梁武帝蕭衍四次出家,一心想做菩薩
    蕭衍不愛江山不愛美人,只愛佛法蕭衍的前半生是一個傳奇,他歷經三個朝代,在劉宋、南齊時期,他通過跟隨權臣造反,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在他成為南齊的權臣之後,他的手下又開始勸說蕭衍造反,也弄個皇位來坐坐。蕭衍在手下第一次勸說的時候沒同意,當權臣當的很舒心,他不願意挪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