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人都盼望自己能有個好婆婆,可是什麼樣的婆婆才算「好」,這是沒有標準的。有的婆婆,自己覺得對兒媳婦掏心掏肺,照顧得面面俱到,可兒媳婦並不領情;也有的婆婆,在外人眼裡知書達理,在自己家裡卻常常犯糊塗,也讓兒媳婦苦不堪言。
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婆婆是不是好婆婆,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說了算,更不是外人說了算的,甚至也不是兒媳婦的評價就是對的,而是每個人的性格、觀念、感受都各不相同,你認為的好,在另一個人那裡,或許就成了負擔。
像《這就是生活》中管一鶴的母親,很多人就覺得她是一個好婆婆,她自己也覺得為兒媳婦付出了很多,放著清閒的日子不過、廣場舞不跳,每天跑到兒子家幫兒媳婦熬湯,監督兒媳婦注意身體,可兒媳婦卻總是不聽她的話,瞞著她出去吃飯、穿高跟鞋等。
事實上,像管一鶴母親這樣的「好婆婆」,往往就是累了自己,苦了別人。
你若說她不是個好婆婆吧,她的確是對兒媳婦很上心的。葉小白因為辦婚禮累得見了紅,婆婆每天端著飯菜一口一口喂,連坐起來都不允許;葉小白執意要去上班,婆婆每天去她公司樓下叫她溜出來休息;小夫妻倆選好了生孩子的醫院,婆婆卻因為不放心千方百計讓他們換。
可你若說她是個好婆婆吧,她的這些上心,又真的給兒媳帶來了諸多不便和煩惱。雖然不讓她坐起來是怕她累著,可一個正常人一連躺好幾天不能動任誰也受不了;工作時間非得要求她下樓休息,這就是對打工人的一種刁難;還有在哪裡生孩子,老人的觀念和年輕人相差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現狀:婆婆覺得為了兒媳婦操碎了心,自己已經很累了,而兒媳婦卻對婆婆充滿了敷衍與無奈,有苦難言。
對於婆婆來說,兒媳婦是不懂事不知好歹的,明明都是為了她好,她卻表面順從背地裡我行我素,雖然沒有明目張胆地頂撞婆婆,但婆婆的好心也並沒有完全派上用場,那麼在婆婆心裡,就會覺得自己累得不值,難免對兒媳婦有所不滿。
對於兒媳婦來說,婆婆的確是好心好意的,不好直接反駁她讓她傷心。但若真的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也必然不可能做得到。而且婆婆的觀念並不一定適合現在的年輕人,管得多了,兒媳婦必然會有很多無奈和苦惱。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那是一個好婆婆,可兒媳婦卻總是會對婆婆有怨言的原因之所在。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當事者的感受卻往往是另一回事。
心理學家曾指出,人與人之間都會存在著一個安全距離。不同的親密程度,這個距離的數值並不一樣,但若超出了自己可以接受的安全距離,那麼對方的親近就會讓自己覺得不舒服,甚至產生反感和防範心理。
婆媳之間,也是遵循著這樣的規則的。很多婆婆,對兒媳婦的任何事都要插手,尤其是兒媳婦懷孕的時候,吃什麼,吃多少,穿什麼衣服什麼鞋子,幾點睡覺幾點起床,都要求兒媳婦聽從,這就超出了婆媳之間安全距離的界限,兒媳婦感覺不舒服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我們可以想像,在自己家的時候,父母尚且不這樣管著我們,不要求我們言聽計從。而結了婚之後,進入一個新的家庭,一切都還沒來得及磨合,對婆婆也並沒有那麼熟悉,卻要處處在她的注視下生活,難免就有一種失去了自己空間的感覺,束手束腳無所適從。
就像葉小白的婆婆,在葉小白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拿了鑰匙幫她把家搬了,還把她的限量版手辦私自給了別人,又擅自做主把她的房子出租;葉小白洗澡,她覺得時間長了,就衝進去說要幫她洗。
做這些,婆婆會累嗎?當然會累的。可並不是她累了,兒媳婦就會感恩和領情,因為這根本不是兒媳婦想要和希望看到的。至少,你在做這些之前,就應該想著先跟對方打一下招呼,這才是起碼的相處之道。連招呼都不打就擅自處置,這就超出了兒媳婦心裡的安全距離的範圍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這樣的婆婆就不是個好婆婆。因為她的確是一番好意的,她既不是刻意為難兒媳婦,也不是把兒媳婦當外人來疏遠和防範。可正是因為她太「好」了,太把兒媳婦當自己人了,才容易失了分寸和界限,導致了埋怨和不滿。
這樣的婆婆,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出力不討好」的。她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把自己弄得很累,可她的累不僅沒有換回她想要的感激,還讓兒媳婦心裡有苦說不出——兒媳婦若是抱怨,別人覺得她不懂感恩,若是一直隱忍,又覺得委屈。
時間長了,婆媳關係就變成了陽春三月的冰層,表面看堅韌,實際上很容易破裂。所以,像管一鶴母親這種「好婆婆」,就是值得很多婆婆警醒和反思的。別去做這種累了自己、苦了別人的婆婆,到頭來還容易導致雙方關係失和。
我們要做怎樣的婆婆呢?
其實我們應該知道,兒子兒媳結了婚,他們就已經是成年人了,他們可以打理自己的生活,經營自己的家庭,婆婆沒必要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替他們安排和照顧。在大方向上,你可以給他們提建議,但若是他們不肯聽,那就由著他們去吧,他們是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
也有一些婆婆會說:「你以為我願意自己受累嗎?可是如果不管,兒媳婦又說不關心她,也會對我有意見。」
這種情況,就需要你自己對婆媳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了。婆媳之間,是情分,不是義務,你只要不刻意刁難和為難兒媳婦,至於照顧不照顧她,這都是你的本分,你沒有做錯什麼。
如果兒媳因為婆婆不照顧自己,不出錢不出力就去指責婆婆,那就是兒媳婦的拎不清,這樣的兒媳婦,即便你對她掏心掏肺,她也未必懂得你的好。所以,在自己正確的前提下,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問心無愧便好。
婆媳關係,向來就是一種比較敏感的關係,沒有絕對的對錯可言。但有一點我們需要明確的,就是一定要保持適當的界限。你可以敬而遠之,但絕對不可以近到失了距離。否則,你就成了這種出力不討好的婆婆,累了自己,又苦了別人。
作者簡介:孤獨的幸福樹,一個喜歡讀書和寫字的女子,希望我的文字能夠伴你溫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