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參加「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隊伍來到重慶市長壽區。作為重慶的衛星城,長壽區地處重慶腹心,襟長江而臨主城,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資源稟賦,被視作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主力軍、長江黃金旅遊帶的大景區。長壽區的生態發展之路猶如這個令人嚮往的地名,處處透露著「長久長存 綠色協調」的智慧理念,「發展」與「保護」相得益彰,共同守護著天賜的福澤,也守護著幸福與期望。
長壽經開區應急指揮中心
經開區——長效融合,奏響綠色循環經濟協奏曲
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由重慶(長壽)化工園區升級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成立以來,始終把安全環保作為發展的生命線和保障線。
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冉洪介紹說:「園區以6公裡寬的生態綠帶與長壽城區相隔,將汙染相對嚴重的企業安置在遠離居民區地帶,儘量減少工業生產對城市居民生活的影響。」
為有效促進庫區、園區在保護中發展,園區明確思路、多措並舉,將發展規劃編制、產業鏈調整優化、廢物交換利用、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等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結合園區產業發展基礎和產業特色,著力構建天然氣化工、化工新材料、氯鹼化工、鋼鐵冶金、特色副產物、產業廢棄物6大循環經濟產業鏈,並從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社會大循環三個層面構建循環經濟體系,著力提升園區內部產業關聯度和循環經濟效益。
園區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和清潔生產要求,緊緊依託循環產業集群,對工業三廢收集處理,交換利用,減少資源投入和環境排放,形成廢物和副產物閉路循環,實現「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循環發展,降低了環境汙染,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了廢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可謂一舉多得。
據悉,長壽經開區已累計建成循環經濟項目30餘個,累計投資180餘億元,實現了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9%,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長壽沙田柚種植園
沙田柚——長遠著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長壽區,眺望一簇碧綠金黃,循著一陣馥鬱柚香,大概就能找到「長壽沙田柚之鄉」鄰封鎮了,長壽沙田柚種植園核心區便坐落於此。
沙田柚是長壽區五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至今已有130年的種植歷史。2009年底,按照園區模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沙田柚種植園區成立。隨著近十年的發展,長壽區已經形成了一套沙田柚標準化種植、沙田柚深加工及商貿物流、鄉村生態觀光旅遊系統產業鏈。截至2016年底,柚農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以上,比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近8000元。
沙田柚作為常年綠葉果樹,既是村民的「搖錢樹」,也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保障樹」。鄰封鎮黨委書記李智勇表示,規劃建設柚子種植園,除了生長環境適宜等因素,還考慮到柚子樹涵養水土的能力極高,它能有效防止龍溪河兩岸水土流失,這也是推動三峽後續植被恢復工作的實際舉措。
漫步柚林,會發現一個有趣的景象:柚子樹主幹離地半米處都纏繞著透明膠帶。種植園工作人員解釋稱:柚林多蟬,膠帶使蟬打滑無法上樹,可以有效防止蟬對柚子的破壞。這種簡單可行的物理防蟲法對環境的損害程度遠遠小於使用農藥帶來的影響。小細節蘊含大智慧,生態保護是長久工程,一點一滴的努力都會成為一磚一瓦的積澱。
長壽湖景區
長壽湖——長線管理,重築水質優良新生態
長壽湖是獅子灘水電站攔河大壩建成後形成的人工淡水湖,也是長江重要的次級河流。長壽湖波光漣漪,島汊交織,星羅棋布的天然島嶼組成一個巨大魏碑體「壽」字,空中俯瞰,可謂奇景。
而在二十幾年前,長壽湖卻是另一番景象。景區某工作人員說:「在小時候的記憶中,長壽湖又髒又臭。」長壽湖綜合執法大隊楊俊偉回憶到:「最差的時候,牛到湖邊都不喝水。」
長壽湖水質的惡化始於1992年。那時為開發長壽湖漁業資源,在湖區推行網箱網欄養殖,由於部分養殖業主片面追求利益進行投肥養殖和過度捕撈,導致長壽湖水生態系統急劇惡化,一度跌到劣Ⅴ類水質。
長壽湖流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是長壽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其水質的好壞,不僅對三峽水庫水環境質量、流域生態環境有著直接影響,也影響著流域沿岸居民的飲水安全和農業生產安全。水質的恢復與提升工作迫在眉睫。
為改善長壽湖水質,網箱網欄養殖於2005年被徹底取締。長壽區政府堅定決心,科學論證,制定了「結構調整優化、工程措施治汙、監管機制創新」的新方案。將過去低層次達標治理「西醫療法」模式,調整為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的「中醫療法」,將生態保護工作提升到了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度。
通過大力加強工業汙染防治、生活汙染治理、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等措施,長壽湖生態環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實質進展:長壽湖湖體和9條入湖河流水質總體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局部區域達到了Ⅱ類水質,水環境質量逐步向好,湖區及其周邊生態系統逐步得到修復。如今的長壽湖清流蕩漾,碧波萬頃,與景區百壽園等旅遊景點一同講述著生態治理帶來的和諧與生機。
長壽區的經濟和生態的協調發展,只是長江經濟帶沿線發展的一個縮影。更多地區還蘊藏著巨大能量,挑戰尚存,但信心十足,路途或遠,但不忘初心。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引領下,長江經濟帶這條巨龍將順勢騰飛,實現新的領跑與超越。(中國網信網 郭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