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重慶長壽區:看發展與保護如何齊頭並進

2020-1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近日,參加「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隊伍來到重慶市長壽區。作為重慶的衛星城,長壽區地處重慶腹心,襟長江而臨主城,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資源稟賦,被視作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主力軍、長江黃金旅遊帶的大景區。長壽區的生態發展之路猶如這個令人嚮往的地名,處處透露著「長久長存 綠色協調」的智慧理念,「發展」與「保護」相得益彰,共同守護著天賜的福澤,也守護著幸福與期望。

長壽經開區應急指揮中心

    經開區——長效融合,奏響綠色循環經濟協奏曲

  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由重慶(長壽)化工園區升級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成立以來,始終把安全環保作為發展的生命線和保障線。

  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冉洪介紹說:「園區以6公裡寬的生態綠帶與長壽城區相隔,將汙染相對嚴重的企業安置在遠離居民區地帶,儘量減少工業生產對城市居民生活的影響。」

  為有效促進庫區、園區在保護中發展,園區明確思路、多措並舉,將發展規劃編制、產業鏈調整優化、廢物交換利用、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等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結合園區產業發展基礎和產業特色,著力構建天然氣化工、化工新材料、氯鹼化工、鋼鐵冶金、特色副產物、產業廢棄物6大循環經濟產業鏈,並從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社會大循環三個層面構建循環經濟體系,著力提升園區內部產業關聯度和循環經濟效益。

  園區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和清潔生產要求,緊緊依託循環產業集群,對工業三廢收集處理,交換利用,減少資源投入和環境排放,形成廢物和副產物閉路循環,實現「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循環發展,降低了環境汙染,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了廢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可謂一舉多得。

  據悉,長壽經開區已累計建成循環經濟項目30餘個,累計投資180餘億元,實現了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9%,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長壽沙田柚種植園

    沙田柚——長遠著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長壽區,眺望一簇碧綠金黃,循著一陣馥鬱柚香,大概就能找到「長壽沙田柚之鄉」鄰封鎮了,長壽沙田柚種植園核心區便坐落於此。

  沙田柚是長壽區五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至今已有130年的種植歷史。2009年底,按照園區模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沙田柚種植園區成立。隨著近十年的發展,長壽區已經形成了一套沙田柚標準化種植、沙田柚深加工及商貿物流、鄉村生態觀光旅遊系統產業鏈。截至2016年底,柚農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以上,比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近8000元。

  沙田柚作為常年綠葉果樹,既是村民的「搖錢樹」,也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保障樹」。鄰封鎮黨委書記李智勇表示,規劃建設柚子種植園,除了生長環境適宜等因素,還考慮到柚子樹涵養水土的能力極高,它能有效防止龍溪河兩岸水土流失,這也是推動三峽後續植被恢復工作的實際舉措。

  漫步柚林,會發現一個有趣的景象:柚子樹主幹離地半米處都纏繞著透明膠帶。種植園工作人員解釋稱:柚林多蟬,膠帶使蟬打滑無法上樹,可以有效防止蟬對柚子的破壞。這種簡單可行的物理防蟲法對環境的損害程度遠遠小於使用農藥帶來的影響。小細節蘊含大智慧,生態保護是長久工程,一點一滴的努力都會成為一磚一瓦的積澱。

長壽湖景區

    長壽湖——長線管理,重築水質優良新生態

  長壽湖是獅子灘水電站攔河大壩建成後形成的人工淡水湖,也是長江重要的次級河流。長壽湖波光漣漪,島汊交織,星羅棋布的天然島嶼組成一個巨大魏碑體「壽」字,空中俯瞰,可謂奇景。

  而在二十幾年前,長壽湖卻是另一番景象。景區某工作人員說:「在小時候的記憶中,長壽湖又髒又臭。」長壽湖綜合執法大隊楊俊偉回憶到:「最差的時候,牛到湖邊都不喝水。」

  長壽湖水質的惡化始於1992年。那時為開發長壽湖漁業資源,在湖區推行網箱網欄養殖,由於部分養殖業主片面追求利益進行投肥養殖和過度捕撈,導致長壽湖水生態系統急劇惡化,一度跌到劣Ⅴ類水質。

  長壽湖流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是長壽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其水質的好壞,不僅對三峽水庫水環境質量、流域生態環境有著直接影響,也影響著流域沿岸居民的飲水安全和農業生產安全。水質的恢復與提升工作迫在眉睫。

  為改善長壽湖水質,網箱網欄養殖於2005年被徹底取締。長壽區政府堅定決心,科學論證,制定了「結構調整優化、工程措施治汙、監管機制創新」的新方案。將過去低層次達標治理「西醫療法」模式,調整為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的「中醫療法」,將生態保護工作提升到了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度。

  通過大力加強工業汙染防治、生活汙染治理、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等措施,長壽湖生態環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實質進展:長壽湖湖體和9條入湖河流水質總體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局部區域達到了Ⅱ類水質,水環境質量逐步向好,湖區及其周邊生態系統逐步得到修復。如今的長壽湖清流蕩漾,碧波萬頃,與景區百壽園等旅遊景點一同講述著生態治理帶來的和諧與生機。

  長壽區的經濟和生態的協調發展,只是長江經濟帶沿線發展的一個縮影。更多地區還蘊藏著巨大能量,挑戰尚存,但信心十足,路途或遠,但不忘初心。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引領下,長江經濟帶這條巨龍將順勢騰飛,實現新的領跑與超越。(中國網信網 郭子涵)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經濟帶】走進重慶長壽沙田柚林 感受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
    長壽鄰封鎮觀景臺可觀萬畝沙田柚林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章文君):6月29日下午,參加「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走進重慶長壽區萬畝沙田柚林,親身感受沙田柚林在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的同時,實現了對長江三峽後續植被恢復。
  • 共舞長江經濟帶 南昌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長江經濟帶發展看江西【共舞長江經濟帶 南昌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11月17日,中央網信辦「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走進南昌,參觀了江鈴汽車集團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南昌研究院(產業育成中心)。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荊楚大地的「幸福江」:觸摸綠水...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  荊楚大地的「幸福江」:觸摸綠水青山裡的人間煙火  ■中國軍網記者 賀書引  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帶領著眾多支流劈開鄂西大地,形成壯麗峽谷。離開鄂西山區的長江第一次離開高山峽谷的束縛,得以在大地上舒展筋骨,騰挪換位。
  • 【共舞長江經濟帶】重慶機場T3A航站樓即將投用 助推長江經濟帶建設
    記者 劉嵩 攝  華龍網6月30日19時30分訊(首席記者  周夢瑩)今(30)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第二組嘉賓走進了重慶機場T3A航站樓,這同時也是該組嘉賓在重慶參觀的最後一站。嘉賓們沿著乘機路線,詳細了解了新航站樓的建設情況。
  • 【共舞長江經濟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水下40米的千年長江故事
    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內的碑題刻  湖北日報網訊 (全媒體記者 吳康安) 「今天的長江,比1234年前那個仲冬的長江高兩英寸。這中間的年份見證了其他的變化—五個皇朝的過去;蒙古人來了又去,滿洲人,英國人,日本人……三峽大壩從一個未成型的夢想成為中國最大的基建項目。儘管有這些變遷,今天長江的水位只是剛剛比763年高出兩英寸。
  • 【共舞長江經濟帶】江蘇太倉港:新時期的「鄭和號」已經起航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吳公然 江蘇太倉報導   如何最大限度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是長江經濟帶沿線所有港口都在著重思考和探索的問題。7月6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網絡主題活動探訪團來到江蘇太倉港,看該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貿易提供強勁動力。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慶該怎樣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最近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把握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結合重慶實際對標對表抓好落實。重慶該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本報約請了三位專家學者談談他們的看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武漢江岸:在舊廠房感受歷史與...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昔諾】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團來到武漢,到訪始建於1905年的平和打包廠。一百多年過去了,平和打包廠成為武漢現存最完整的早期工業建築,也是最早的大型鋼筋混凝土建築,廠房規模龐大,至今內部結構保存完好。
  • 戰略|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如何理解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地位?新形勢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重要意義?未來如何當好表率?對此,《中國發展觀察》雜誌記者請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和探討。
  • 【美麗中國長江行】西南最大人工湖水質五類變二類
    鳳凰網重慶綜合 長壽區地處重慶腹心,襟長江而臨主城。長壽有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長壽湖,區內還有重鋼、川維、巴斯夫等一批重要工業企業。長壽區的生態環保,對於重慶和長江經濟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重慶涪陵杯」徵文獲獎名單來啦
    由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西南政法大學主辦,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西南政法大學最高人民法院應用法學研究基地承辦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重慶涪陵杯」有獎徵文活動,自發布徵文啟事以來,收到全國18個省(市)作者的投稿。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裡江陵一日「還」?「水清岸綠...
    13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了解到,如今的江陵長江岸線植綠復綠、拆除非法採砂船、整治非法碼頭……在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大美畫卷」中,正為這一詩句作出全新的詮釋。建設能源通道:把江陵發展「快起來」公路在上、鐵路在下。
  • 【共舞長江經濟帶】亞洲最大鮮切花市場人頭攢動 探訪團夜觀萬花...
    7月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發展之路「的探訪團夜探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花卉市場——昆明鬥南花卉市場,了解這裡的鮮切花交易情況。進入鬥南市場大廳,探訪團們見到了各種各樣的花,其中既有花店裡常亮相的卡羅爾、洋桔梗、石竹梅,也有不常在花店裡亮相的荷蘭刺青、火龍珠等進口花。一擔擔、一捆捆、一筐筐、一束束的花,被攤販們分門別類地擺放著,整整齊齊、層次分明、色彩協調、醒目顯眼。
  • 長江經濟帶水流生態保護補償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摘要長江經濟帶水流生態保護補償已經進入實踐階段,在協調長江經濟帶發展與保護矛盾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也存在補償機制不健全等普遍性問題。為加快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需要從流域層面提出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總體框架,明確不同生態補償類型的補償內容、補償標準、補償模式和保障措施,統籌協調地區間、上下遊關係,形成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此促進長江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流域內不同地區不同利益群體的「共享、綠色、和諧發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綠意石首書寫高質量發展生態答卷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郭蔓 劉建維 廖逢倩 張靜敏)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站採訪團來到石首市。採訪團先後參觀了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印證了石首良好的生態環境。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勾畫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宏偉藍圖。5年來,沿江省市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繪就。河湖之變看著眼前的尖擔溝流水潺潺,張庭峰覺得三年來的付出「值了」。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百裡荷塘+邊屯文化 雲南永勝...
    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媒體採訪團走進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三川鎮。「三川鎮地處四川攀枝花與麗江的交通節點上,是四川、重慶兩地遊客赴麗江旅遊的必經之地。」三川鎮規劃中心和工程項目管理辦主任張帆說,便利的交通條件、秀美的荷田風光、濃厚的邊屯文化、獨特的飲食資源,是三川開發鄉村旅遊的優勢條件,永勝結合「田園綜合體」規劃發展旅遊產業,三川鎮可以先行一步。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荊州: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
    地處湖北中南部、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地的荊州,曾經孕育了輝煌燦爛的楚文化,上演了聞名古今的三國故事,這裡自古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長江黃金水道之上重要的商埠與碼頭。鬥轉星移,時光流逝。如今的荊州,擁有長江幹流483公裡,佔全省的45.5%,8個縣市區全部臨江,在全省長江大保護工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 黃奇帆:加強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發展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強戰略性實施。圍繞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發展問題,談三方面思考與體會:  一、加強長江經濟帶三大城市群的發展,首要前提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服務業  長江經濟帶的面積佔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無論從地理位置、生態環境還是資源水平來看,都是中國960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上條件最好的地段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長江沿岸「髒亂差」去哪了 看看...
    新華網九江11月20日電(楊曉波)保護長江,生態先行。當前,長江沿線各地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理念,以壯士斷腕、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修復長江生態。  如今的長江邊,一批化工企業關改搬轉,一個個生態隱患得以解除,一片片溼地被逐漸恢復。長江兩岸,悄然而迅速地發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