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59年7月18日,赫魯雪夫在波蘭訪問時對中國人民公社化運動進行了公開批判:「曾有人下了大致是這樣的論斷:『既然我們為共產主義奮鬥,那就讓我們來建立公社」』。「看來,當時許多人還不太明白:什麼是共產主義和如何建設共產主義。」「公社是組織了,雖然當時既不具備物質條件,也不具備政治條件——我是指農民群眾的覺悟。結果是大家都想生活過得好,而在公共事業上又想少花些勞動,許多這樣的公社都沒有什麼成績。」 |
中國「大躍進」運動的提出
中國「大躍進」運動的提出,受到蘇聯「趕超美國」口號的影響。1957年5月22日赫魯雪夫在蘇聯農業工作會議上提出蘇聯於最近三四年內在肉類、牛奶、黃油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美國的口號。當時莫洛託夫堅決反對,認為加快增加肉類和牛奶的產量,會把整個生產計劃打亂,吃虧的將是重工業。兩個月後,在批判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託夫「反黨集團」時,反對赫魯雪夫提出的「趕超美國」口號成了他們的一大罪狀。
在打倒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託夫「反黨集團」後,為了進一步穩定局勢,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赫魯雪夫提出全面趕超美國的口號,以振奮人心,贏得群眾支持。1957年11月6日,赫魯雪夫在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報告中正式提出15年內趕超美國的口號,說:「我們的計劃工作人員的計算表明,在各種最重要的產品產量方面,蘇聯在今後15年內不僅能夠趕上並且能夠超過美國」。同時還宣稱:「我們有一切根據宣布共產主義已經不是遙遠的將來的事情了。」
當時,正在蘇聯進行國事訪問的毛澤東,也不甘落後,先後兩次會見英國共產黨領導人波立特和高蘭,向他們調查英國的鋼產量和發展前景,並於11月18日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提出中國在15年內趕上英國的宏偉目標。他說:「中國從政治上、人口上說是個大國,從經濟上說現在還是個小國。他們想努力,他們非常熱心工作,要把中國變成一個真正的大國。赫魯雪夫同志告訴我們,15年後,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15年後我們可能趕上或者超過英國……在15年後,在我們陣營中間,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
毛澤東從莫斯科回國後,先後召開了杭州會議、南寧會議和成都會議,批評「反冒進」、反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號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致使各省市區提出的生產指標一再加碼,完成任務的時限一再壓縮。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提出「苦幹三年,基本改變面貌」等口號。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在中國開展起來。
1958年8月,北戴河會議通過了中國鋼產量翻一番的決定,即從1957年的535萬噸增加至1070萬噸。這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提出:「人民公社將是建成社會主義和逐步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的組織形式,它將發展成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層單位。」還說:「看來,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麼遙遠將來的事情了,我們應該積極地運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條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具體途徑。」人民公社化運動隨即在中國展開。
保加利亞向中國學習
蘇聯和中國分別提出趕超美國和英國的宏偉目標後,特別是中國發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後,在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些國家的許多領導人也試圖加快本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其中最積極的是保加利亞領導人。
1958年9月,以契爾文科夫為首的保加利亞議會代表團訪問中國。契爾文科夫是原共產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妹夫,曾任保共中央第一書記,蘇共二十大後在赫魯雪夫強行推行的「非史達林化」的過程中被免職,但仍保留保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當時,中辦翻譯組的閻明復、朱瑞真參加了保議會代表團訪華接待工作。契爾文科夫率團訪華期間,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分別接見了他們,向他們介紹了中國的形勢,特別介紹了中國正在創辦的人民公社。10月3日,劉少奇會見契爾文科夫談到人民公社時說:「公社的性質基本上還是集體所有制,但有一部分全民所有制,這部分還要增加。我們準備把國家的倉庫、商店、銀行、加工工廠、學校都交給公社,加強公社中的全民所有制。我們想,這樣做兩三年以後很多公社就會變為全民所有制。」契爾文科夫率團訪問了中國的一些城市和鄉村,看到了舉國上下戰天鬥地、土法煉鋼的場面,參觀了畝產「千斤」皮棉的棉田和天津郊區畝產「5萬斤」的稻田。對中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所取得的「成就」,保議會代表團成員中少數人表示懷疑,多數人表示欽佩,說他們回到保加利亞後也要開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確,他們回國後,保加利亞報刊立即開始宣傳中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接著,他們仿效中國的人民公社,開始擴大或合併集體農莊;增加重工業,特別是對黑色冶金工業的投資,實際上也是大煉鋼鐵。
赫魯雪夫被嚇了一跳
中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初起時,赫魯雪夫等蘇聯領導人雖不贊成,但在表面上採取了既不稱讚也不批評的態度。據蘇共中央聯絡部中國處副處長庫立克回憶,聯絡部有一個為蘇共中央主席團起草建議的小組。這個小組研究了兩種非此即彼的抉擇:或者為了蘇中關係正常化而讚揚中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但是那樣的話,就欺騙國際工人運動,欺騙蘇聯人民;或者是為了維護真理而把「大躍進」和人民公社評價為一種「左」傾政策的表現,但是那樣的話,就會走一條加深兩黨分裂的道路。起草建議小組最後一致認為,為了維護蘇中關係的穩定,應當暫時不要去注意中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問題,就是說,對它既不稱讚,也不批評。這個意見得到蘇共中央主席團的贊同。確實,直到1958年12月底,蘇聯的報刊和官方文件都很少提及中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而保持一種「沉默」的態度。
隨著中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不斷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產生影響,赫魯雪夫等蘇聯領導人開始擔憂起來。赫魯雪夫在回憶錄中寫道:「中國開始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大肆宣揚,說每個國家都應該以中國為榜樣,組織公社,照搬『大躍進』。這種宣傳在中國的報刊上比比皆是,過了一段時間,在居住靠近中國邊境地區的我們自己的人所出版的報紙上也出現了。說實在的,我必須承認,我們當時很害怕中國人的這套做法,他們企圖讓我們採納他們的口號和政策。由於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我們不能再繼續保持沉默了。我們不得不站出來講話——不是反對中國和『大躍進』本身(這是他們自己的內部問題,和我們無關),而是反對把他們的座右銘照搬到我們蘇聯自己的條件中來。」
赫魯雪夫確實害怕了,他還把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日夫科夫叫到莫斯科,要保加利亞立即停止「躍進」運動,否則不再向他們提供貸款和經濟援助。
梁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