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芝圃與大躍進運動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的大躍進運動中。吳芝圃是全國的風雲人物。在他的領導下,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出現在河南。吳芝圃提出:一個省可以單獨進入共產主義,河南要在四年之內實現共產主義。吳芝圃的頭腦發熱,使河南人民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價。吳芝圃的功過是非,值得我們沉思。

反右傾鬥爭,為大躍進奠定了思想基礎

1906年3月,吳芝圃出生於河南杞縣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12月,吳芝圃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2月,吳芝圃等人被黨組織派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這是毛澤東親自主持的惟一一期講習班。同年9月畢業後,吳芝圃被任命為中共杞縣縣委書記,並在翌年領導了豫東暴動,出任杞縣革命政權的第一任縣長。1937年5月,吳芝圃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員兼豫西特委書記。6月,改任豫東特委書記,領導睢縣、杞縣和太康的抗日武裝睢杞太大隊,打響了豫東平原抗日鬥爭的第一槍,馳騁豫東平原。10月,彭雪楓部與吳芝圃部合編為新的新四軍遊擊支隊,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吳芝圃任副司令員,張震任參謀長。此後,吳芝圃先後擔任新四軍第六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四師政治部主任。他在1942年寫的《關於共產黨員的享受觀》、 《個人主義的發展規律》等文章,被黨中央印發各地,作為整風學習的重要參閱材料。解放戰爭時期,吳芝圃先後擔任中共豫皖蘇區黨委書記、豫皖蘇軍區政治委員、豫皖蘇中央分局副書記兼行政公署主任。1948年冬開封解放後,吳芝圃擔任開封市委書記兼市長。1949年3月,吳芝圃任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9月起,吳芝圃陸續擔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第二書記,1955年2月任河南省省長。臭芝圃主持河南省黨政工作期間,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以「水、旱、蝗、湯(恩伯)」四災而聞名全國的中原大地,解放以來農村的變化的確十分顯著。吳芝圃在主持河南省黨政工作的10多年中,成績是主要的,但是也有缺點和深刻教訓。從1957年夏起,受黨內「左」的指導思想的影響,吳芝圃在河南大批以潘復生為首的右傾機會主義,掌握河南黨政大權,奠定了大躍進的基礎。幹部群眾不敢講實話,導致浮誇風愈演愈烈。

早在五十年代初,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潘復生與省長吳芝圃在平原省、河南省合併的人事問題上就有分歧。1957年春,臨汝縣有人不同意農業合作化的辦法,出現「鬧社問題」,吳芝圃命令縣委逮捕反對者,後來潘復生從北京開會回來,傳達了中央的意見:「臨汝鬧社是人民內部矛盾」,吳芝圃才放人。農業合作化問題的衝突,進一步擴大了原有的宗派矛盾和觀念分歧。1957年春,潘復生主持制訂了《關於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爭取秋季農業大豐收的宣傳要點》,經省委常委通過並發出。然而在8月的省委五次全會上,吳芝圃發動突然襲擊,嚴厲批評宣傳要點「是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存在「指導思想上的右傾情緒」。省委決定停止執行「宣傳要點」,並收回不在縣以下機關開展反右的「指示」,立即在農村開展大規模的社教運動,批判黨內右傾思想和農村資本主義思想。潘復生以及堅持實事求是的省委書記處書記楊珏、省委副秘書長王庭棟受到吳芝圃的打擊。此後,以吳芝圃為代表的極「左」思想在河南佔據主導地位。

在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吳芝圃作了《右傾機會主義是當前河南黨內主要危險》發言。點名批評了潘復生。毛澤東表揚了吳芝圃的發言,同時批評了潘復生。住院的潘復生被迫抱病到北京接受批判。5月18日,八大二次會議還沒有結束,黨中央宣布撤銷潘復生河南省委第一書記職務,任命吳芝圃為省委第一書記。在北京開會期間。吳芝圃給省委打電話,要求準備批潘的材料。6月6日到7月1日,中共河南省第九次全體會議召開,主題是傳達貫徹八大二次會議精神,內容是集中批判潘、楊、王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吳芝圃在會上發出號召:「不要怕潘復生抵抗,要鬥透,從政治上、思想上揭發,要反覆鬥爭……」在吳芝圃的主持下,會議作出了《關於徹底揭發批判以潘復生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決議》,建議並報請中央批准,撤銷潘復生省委常委、軍區政委等職務,撤銷楊珏省委書記處書記和省委常委職務,撤銷王庭棟省委副秘書長的職務。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河南省委對潘、楊、王的處理建議。

在八大二次會議期間。毛澤東在批評潘復生時說:「他的缺點可以批判,但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鄧小平也向吳芝圃交代說,對潘復生的批判只能在黨內進行,不能擴大到社會上。但吳芝圃置若罔聞,迫不及待地開展對潘復生的大批判,在全省掀起大規模的批判潘、楊、王的群眾運動,要求每個幹部職工都要表態,寫大字報,進行揭發,批鬥了一大批說實話辦實事的黨員幹部。時任省委書記處書記的趙文甫總結說,批潘的大字報已達十幾億張。結果,全省抓了20萬「小潘復生」,其中廳局級幹部18名。最後,潘復生被降為西華農場副場長,楊鈺下放到孟津縣洪水公社寒亮大隊當社員,王庭棟被安排到襄城縣孫家祠堂公社柳林生產隊當社員。本來吳芝圃在洞南威信是高的,但在經過反潘復生鬥爭之後。他的威信卻大為降低。

譚不

相關焦點

  • 河南省原第一書記檢討大躍進餓死人:慘絕人寰
    吳芝圃本文摘自《黨史文苑》2006年第23期 原題為:吳芝圃與大躍進 作者:何立波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的大躍進運動中本來吳芝圃在洞南威信是高的,但在經過反潘復生鬥爭之後。他的威信卻大為降低。吳芝圃:巧婦能為無米之炊在反右傾的高壓政策下,河南在大躍進、公社化狂飆陡起之時,比別的地方都有更充分的精神準備。吳芝圃曾指出:「河南的大躍進是先從農業開始的,而農業大躍進又是先從農田水利運動開始的。」事實的確如此。
  • 「大躍進」運動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更由於毛澤東、中央和地方不少領導同志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就在總路線提出後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
  • 1958年「大躍進」運動
    1958年「大躍進」運動
  • 「大躍進」運動是怎麼回事?
    「大躍進」運動是怎麼回事?但是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發展比較好的情況下,由於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對中國的國情認識不足,更由於黨的一些領導人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在「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後,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便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它是在錯誤批評「反冒進」的過程中醞釀和發動起來的。它正式開始的標誌是1958年5月5日召開的八屆二中全會。
  • 1958年:「大躍進」運動
    1958年:「大躍進」運動 來源: 網易 時間:2009-08-13 17:50:42 播放:0 跟貼 0 條 簡介:1958年5月,在八大二次會議上確立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方針,至此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 對毛澤東在「大躍進」時期提倡「留有餘地」的幾點分析
    關於「大躍進」運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從1958年1月南寧會議到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是「大躍進」運動的發動階段;從八大二次會議到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是以大煉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髙潮階段;從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廬山會議前期,是初步糾正「
  • 赫魯雪夫對中國「大躍進」運動的批評
    中國「大躍進」運動的提出中國「大躍進」運動的提出,受到蘇聯「趕超美國」口號的影響。1957年5月22日赫魯雪夫在蘇聯農業工作會議上提出蘇聯於最近三四年內在肉類、牛奶、黃油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美國的口號。當時莫洛託夫堅決反對,認為加快增加肉類和牛奶的產量,會把整個生產計劃打亂,吃虧的將是重工業。
  • 赫魯雪夫對中國「大躍進」運動的反應
    中國「大躍進」運動的提出  中國「大躍進」運動的提出,受到蘇聯「趕超美國」口號的影響。1957年5月22日赫魯雪夫在蘇聯農業工作會議上提出蘇聯於最近三四年內在肉類、牛奶、黃油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美國的口號。
  • 歷史回顧:長垣縣的「大躍進」運動
    提出這個口號的原因是: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加上全國上下開展整風運動以來,一些工廠、農村出現快速增長的新氣象,許多人認為完全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以更高的速度和目標進行建設。長垣縣的「大躍進」運動起始於1957年的冬季農田水利建設。
  • 吳芝圃: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河南大學首任校長
    吳芝圃(1906-1967),河南杞縣人。作為新中國河南大學的首任校長,他富有魄力,工作雷厲風行,為學校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年夏天,吳芝圃轉為中共黨員,與張海峰等人將風俗改良社改組為河南社會科學研究會,團結中州大學、開封二中進步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積極開展民主愛國反帝運動。1925年,他參加中共豫陝區委在中州大學舉辦的黨員訓練班,聆聽王若飛、汪澤鍇等無產階級革命家講黨課。1926年春,中共豫陝區委薦送他往廣州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秀,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彭湃等革命領袖的稱讚。
  • 中國近代史:1957年「大躍進」運動
    1958年初,上海開展反浪費運動。1月8日,《人民日報》報導了上海梅林罐頭食品廠開展反浪費專題鳴放的消息,並配發了《從梅林看全國》的社論。此後,上海出現了反浪費的高潮隨著全國躍進形勢的發展,4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批示,上海開展了反浪費、反保守的「雙反」運動。在「雙反」運動的推動下,上海出現了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
  • 2017歷史學考研當代史知識點:「大躍進」運動
    2017歷史學考研當代史知識點:「大躍進」運動   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運動就是在總路線指引下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一次嘗試。
  • 難以忘卻的歲月: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大躍進"運動在盲目求快、急於求成的思想影響下,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農業強調"以糧為綱";工業強調"以鋼為綱",要求在5年以致3年內提前實現原定15年鋼產量趕上或超過英國的目標。各地掀起了全民大煉鋼鐵的群眾運動。畝產20萬斤水稻,牛皮吹上天!"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
  • 1958年「大躍進」運動成因
    「大躍進」其實就是毛澤東的一個「強國夢」。從毛澤東到許多中國人心裡,始終有一個結打不開,即一方面自豪於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和歷史,一方面又深陷在上百年來貧弱落後受人欺凌的悲情之中。毛澤東搞「大躍進」,正是這樣一種情緒和環境交互刺激的產物。新中國宣告成立時,中共尚未完全解放中國大陸。1950年上半年統一大陸的作戰剛告結束,就爆發了韓戰,美國政府突然在臺灣海峽部署了第七艦隊,使得毛計劃中的統一大業無法最終完成,這自然成了毛澤東心中永遠的痛。他隨後力排眾議,堅持出兵朝鮮對美作戰,與此恐怕也不無關係。
  • 第九章「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第九章「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後,各縣展開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廣大幹部群眾發揮高漲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並取得一定成果。
  •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為此,黨中央、毛澤東醞釀並制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並在這個過程中相繼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在當時被稱作「三面紅旗」。它們的提出和推行,表明黨試圖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開展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反映了曾經長期遭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人民在站立起來之後求強求富的強烈渴望。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
  • 毛澤東為何要在「大躍進」初期講「留有餘地」
    在推動全國上下加快建設步伐實現「大躍進」的過程中,作為戰略家的毛澤東,儘管處於興奮狀態,但其思想情緒並非簡單地直線上升,在積極推動的同時,也透露出一些「留有餘地」的謹慎心態。 1958年3月由毛澤東主持召開的成都會議,是繼南寧會議後進一步在思想上為「大躍進」發動開路的重要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多次講話,號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要敢想、敢說、敢幹。
  • 1958年5月16日 「大躍進」運動全面展開
    1958年5月16日,中國共產黨八大二次會議舉行以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展開。「大躍進」運動是在不斷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中共中央1958年1月在南寧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把1956年「反冒進」說成是「右傾」、「促退」,進而提出了「大躍進」概念。
  • 還記得「大躍進」時的人民公社食堂嗎?為何只辦了三年便停辦了?
    人民公社公共食堂,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伴隨著"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而興起的"新生事物",是建國後極"左"路線的產物。它從1958年的普遍"大辦"到1961年的基本解散,歷時只有短短的三年,最終只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糾「左」過程中的曲折
    「大躍進」運動從1957年底開始發動,1958年全面展開。它的推行,表明黨力圖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它能夠發動起來,反映了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之後求強求富的強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