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解讀:《夜泊牛渚懷古》與《登金陵鳳凰臺》,李白的懷古情思

2020-12-21 優曼說動漫

唐詩解讀:《夜泊牛渚懷古》與《登金陵鳳凰臺》,李白的懷古情思

李白一向寫詩不受拘束,因律詩就稍有規則感,所以寫起來講究諸多,但是李白依舊脫不了他本身豪放灑脫之風,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李白的一首懷古詩《夜泊牛渚懷古》。

這首詩是李白詩中極其清新的一首,整首詩毫無誇張與突兀,全部是白描,而且因為李白寫詩不太喜歡被格律所約束的原因,所以這首詩依舊還是李白原有的風格。首聯寫景描繪牛渚月夜時分的景色,此時的夜晚,天空一片漆黑一片雲彩都沒有,這樣的景色使得整首詩的格調定位在一種陰暗悲涼之中。詩人在船上獨自望著高懸的月亮,想起了曾經遊經至此的謝將軍,謝尚是東晉名士謝鯤的兒子,他本人狂傲不羈十分有李白的風格,這讓李白有種親切之感,於是想著想著就心潮澎湃,壓不住的激情寫下此詩。

當時謝尚經過這裡時遇見袁宏,無意間聽見袁宏在高吟自己寫的詩《詠史》,覺得詩詞十分美妙,便由此結緣並與之相談甚歡直至天明,這樣袁宏的名聲便很快傳開了;詩人寫到我也可以高吟絕唱啊,可是卻遇不見賞識我的人啊!這是李白想到謝尚提攜袁宏之後又想到自己,在斯人遊經之地,這種懷念之感就越發強烈,這時候詩人不禁感慨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無人賞識,在大唐盛世卻無法像謝將軍那樣遇見知己,一種悲涼之感油然而生啊!

接下來詩人又想到自己每天就要揚帆遠去了啊!於是寫到楓葉紛紛而落的場景,很好的渲染出詩人內心的悲涼,這種楓葉紛紛落下的秋景與開篇的青空沒有一片雲相呼應,詩人那種悽苦的感情就從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了。詩人苦悶的心情無法排解也遇不到良人賞識,怎能不覺蕭瑟悲涼呢?這首詩好就好在全詩渾然天成,不用大量華麗的辭藻卻將詩人的心境表達的十分貼切。

第二首詩也是李白的一首懷古詩,這首《登金陵鳳凰臺》可謂意境深遠,可比擬崔顥的《黃鶴樓》。

詩人寫到,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遨遊過啊,如今鳳凰早已遠去,只留下空空的鳳凰臺在此啊!只留下長江之水滾滾流淌啊!這是詩人極目遠眺所見,雖無華麗辭藻的修飾,卻依舊能夠感受到那種壯闊的景象。當年那些衣冠貴族,如今也早已埋入塵土之中不復存在了啊!世事變遷如今又是一番新的景象,這是詩人對過往深切的感嘆,無論當初的景象如何豪華最終會歸於塵土之中。遠方的三座巍峨山峰並列而立與青山之外,秦淮河被被白鷺洲分成了兩條細流。詩人在高樓之上見此景象就好像在望遠處的長安城,因為從詩的尾聯可以看出,詩人並沒有沉醉於這壯麗的景象,而是由此聯想到政治與國家,所以更顯得此詩的意境高遠耐人尋味。

尾聯詩人寫浮雲能蔽日也就是說現在的朝政,連宦官小人都可以當道了,這是詩人對政治社會發出來的不平和憤懣,但是也包含著深深的無奈,也是自己一腔才華無人賞識的惋惜。

長安不見卻恰好讓人感覺之前的高樓遠望好似不僅僅是在看那些景色,而是在想登至高樓好去看見遠方的長安城啊!因為看不見長安城卻也讓詩人十分憂愁,這時候詩人的思緒已經不再是個人的無所為了,而是對國家的擔憂,對政治的擔憂,對小人當道的擔憂。

這首詩雖然不長,也是李白不太喜歡的律詩,但是這是詩卻又是一首懷古的千古絕唱,因為這首詩從對那壯闊景象的描繪引申至世事的變遷,然後是對自己壯志未酬的悲涼,最後至家國天下,君王政治,憂國憂民之心已經足矣可見,因為這樣的高遠意境才顯得此詩被後人所望塵莫及,真正做到心懷天下的人能有多少呢?

這兩首詩均為懷古詩,但是不同的是第一首主要是對李白所思慕之人的懷念,進而表現出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愁,而第二首詩卻在意境上遠超過第一首,主要通過重遊經典之地發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進而引發出憂國憂民之情懷,這才是本詩的主旨所在。

好啦,今天我們對李白兩首懷古詩的解析就到這裡啦,大家有木有更傾慕李白大詩人了呢?喜歡的寶寶歡迎點讚或評論區留言哦!

本文由黃埃散漫說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知音難覓:讀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知音難覓:讀李白《夜泊牛渚懷古》在常人眼中,李白天才不羈,古風歌行,其所擅長,律詩未免有所不足。但是,李白早年也精研律詩,以古意入律,有飛動之勢,其高處杜甫也有不及。如《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牛渚,是安徽當塗西北長江邊的一座山,北邊突入江中,即是著名的采石磯。有人說,「這首詩當是詩人失意後在當塗之作」。
  • 詩詞|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夜泊牛渚懷古唐代: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賞析首句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次句寫牛渚夜景,大處落墨,展現出一片碧海青天、萬裡無雲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蒼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為一體,越顯出境界的空闊渺遠,而人置身其間時那種悠然神遠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裡面了。三、四句由牛渚「望月」過渡到「懷古」。
  • 千古登臨傳絕唱,鳳凰臺上題佳作:淺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比較起來,李白的律絕近體不算多,七律尤屬寥寥。但他的《登金陵鳳凰臺》七律卻是廣為傳誦的名篇,在鳳凰臺的題詠中,被推為「絕唱」。這首詩通過描繪祖國河山,抒發懷古情思,表現詩人對國事的關心,對時局的憂慮,寓情於景,感人胼腑,堪稱佳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是否模仿了崔顥《黃鶴樓》?
    在眾多擬作中, 最引人矚目的是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擬崔詩以較高下的故事被後人津津樂道, 《唐詩紀事》、《詩林廣記》等文獻中多有記載。崔顥《黃鶴樓》作於天寶三載 (744年) 之前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應作於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的乾元元年 (758) 之後, 李詩難免受到崔作的影響, 對照二詩文本也能發現模仿的痕跡。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千古流傳!清朝詩人:庸俗淺薄!
    如果有人說李白的某首詩歌「庸俗淺薄」,相信許多讀者都很吃驚,恰恰李白有一首詩很有名,但是也有這樣唱衰的聲音。這首詩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探究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之處
    探究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之處 原標題: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2013-02-01 22:15 來源:網際網路
  • 李白詩詞精選十三:登金陵鳳凰臺
    3月我們推薦的是李白專題詩集,詩集將根據內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難不斷延伸,陽春3月讓我們一起體驗詩仙的曠世奇才吧!I:正文: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①鳳凰臺:故址在南京鳳臺山。相傳劉宋元嘉年間因異鳥集於山而建。②吳宮:三國時孫吳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③衣冠:王公貴族④三山:在南京西南江邊上。
  • 王安石一首精彩的懷古宋詞,其中有李白和王勃的經典唐詩
    這是一首懷古詞,但是其中運用到了李白和王勃的經典唐詩詩句。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繞水恣行遊。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南京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王安石在這裡擔任父母官,自然也有足夠的時間去遊覽這些古蹟進行懷古之思。在這首著名的宋詞當中,我們很容易就發現蘊藏在其中的唐詩名句。
  • 經典懷古詩句,蒼勁悲涼,千古傳誦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李白很少見的七律唐詩,被評「古今題詠,謫仙為絕唱」
    但是李白卻不然,李白的精彩唐詩主要集中在絕句和古體詩上,清麗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和揮灑自如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共同構成了李白唐詩的經典風格。相比而言,李白的七言律詩就非常少了。
  • 崔李鬥詩,崔顥《黃鶴樓》、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哪個更勝一籌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登金陵鳳凰臺賞析 登金陵鳳凰臺全詩翻譯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詩中非常出名的一首,作者是李白,這首詩並不是單純的寫景,作者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注 釋 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江:長江。 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賞 析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恆的存在!
  • 李白最著名的懷古抒情詩,寫出了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令人驚嘆!
    李白寫的詩題材豐富,今天我們來談談他的懷古抒情詩《登金陵鳳凰臺》,金陵就是今天的江蘇南京。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注釋1、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2、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3、衣冠:指的是東晉文學家郭璞的衣冠冢。現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園內。
  •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和崔顥的《黃鶴樓》,誰更厲害?
    這首詩是非常了不得的,特別是在當時,李白雖然沒有像傳說中一樣發酒瘋,但在當時肯定是把崔顥這首作品記在心裡的。因為除了《登金陵鳳凰臺》,他還仿作過一首《鸚鵡洲》,更是很明顯的仿作: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 因為李白,武漢與江蘇有了「唐詩情緣」
    說起詩詞,湖北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中國詩詞史上不能繞開的重鎮,從屈原的《楚辭》到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從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到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詩的湖北」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經典名篇。詩詞也將湖北和江蘇這兩個長江之濱的文化大省聯繫在一起。武漢與南京、武漢與揚州之間,各有一段「唐詩佳話」。
  • 25首經典懷古詩詞,盪氣迴腸,穿透古今,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極力振宕一句,感嘆懷古,轉有餘味。《夜泊牛渚懷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李白望月懷古,抒發知音不遇之感,此篇行雲流水,純任天然。《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舉頭千古,獨往獨來,此為佳作,一清如水,無跡可尋。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神遊八表,馳騁古今,千年絕唱
    ——唐代: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詩篇萬口傳,只有這首《登金陵鳳凰臺》被後世許多人拿來跟崔顥的《黃鶴樓》一詩較長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