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民法典編纂工作研究小組成員講述檢察機關參與民法典立法的...

2020-12-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參與民法典編纂研究,最高檢五年提了千餘條次立法建議

最高檢民法典編纂工作研究小組成員講述檢察機關參與民法典立法的故事

5月22日上午,民法典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我國的民法制度即將迎來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的編纂承載著人民的期待,也凝結著幾代法律人的夢想。從2014年10月立法任務的提出,到2017年3月民法總則的通過,再到2019年12月草案「完整版」亮相,民法典立法之路可謂蹄疾步穩。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六年來,作為民法典編纂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最高人民檢察院勇毅篤行,潛心民法典編纂研究工作,對制定民法典共提出1000餘條次修改意見,將檢察智慧有機融入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集結全國業務骨幹參與民法典編纂研究

時光回溯到2014年10月,編纂民法典,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這一重大立法任務。

2015年1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首次召開了民法典編纂工作會議,提出初步立法計劃和安排,確定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制定民法典,對內要集結精兵強將,組建專業的立法隊伍;對外要借力借智,組建「智囊團」。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成立了民法典編纂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包括最高法、最高檢、國務院法制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法學會五家單位。

2015年5月15日,最高檢民法典編纂工作研究小組正式成立,院領導擔任組長、副組長,法律政策研究室、原民事行政檢察廳等部門的負責同志擔任小組成員,編纂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

如何在立法過程中充分發揮檢察智慧?針對這一問題,最高檢黨組給出良策——檢察機關參與民法典立法研究工作,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要廣納意見,注重協調,構建開放透明的工作機制。

編纂小組成立後,最高檢在全國範圍內選拔了一批業務骨幹,並組織有關省級檢察院共同參與民法典編纂研究工作。

最高檢「組隊」完畢,編纂工作隨即進入「戰時狀態」。2016年6月7日,最高檢在山東濟南召開民法分則編纂研究工作部署推進會,會議明確了職責分工——北京、天津、河北等18個省級檢察院參與民法總則的編纂研究工作,江蘇、山東、湖北、廣東、重慶5個省級檢察院參與民法典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的編纂研究工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檢察工作的靈魂和生命。檢察機關參與立法工作,特別是參與民法典等基本法律的立法工作,既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客觀要求,也是檢察機關維護法律統一正確實施、促進公正司法、保障人民權益的使命所在。」編纂小組成員、第六檢察廳副廳長呂洪濤說。

編纂小組辦公室成員蘭楠的辦公室裡擺放著十幾個國家的民法典。本、碩、博均主攻民商法的蘭楠對民法典的制定有一種特殊的情愫,她告訴記者,「步入新時代,我國制定民法典既要體現中國特色,也應當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編纂研究工作初期,我們搜集了十餘個國家民法典的參考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力求將國外有益法制經驗融入到我國民法典各編的編纂工作中。」

接下來的五年,最高檢始終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最高法、中國法學會等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全面了解法學界和社會各界關於民法典編纂的意見和建議,針對各地檢察院報送的編纂調研報告進行分析匯總,針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布置的議題,提交了數份調研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民法總則以及各分編草案的每一次分組審議,最高檢無一缺席,全程參與並認真聽取意見。」編纂小組辦公室成員、第六檢察廳副廳長肖正磊介紹,據粗略統計,最高檢參與民法典編纂研究工作以來,針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徵求意見稿回覆意見12次,旁聽審議10次,共提出立法修改意見1000餘條次。

民事訴訟監督案件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記者注意到,民法典草案合同編共29章526條,幾乎佔民法典草案「半壁江山」。

民法典是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據,檢察機關對民事訴訟活動進行法律監督離不開對民法典適用的研究。其中,合同編與民事檢察監督工作聯繫最為密切。

最高檢調研發現,合同糾紛案件在民商事審判領域發案量極大。與之成正比,檢察機關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類型也主要集中在合同糾紛領域,包括借款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等五類。

對於編纂研究合同編,最高檢黨組提出明確要求——充分體現合同規則的時代特徵,緊跟時代步伐,認真應對合同的社會意義、經濟意義、法律意義發生的深刻變化,注重研究和解決新問題,對合同規則給予及時的調整與回應。

據統計,圍繞合同編編纂研究工作,檢察機關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了200條次的修改意見,約有30餘條次被民法典草案綜合吸收,其中包括要約邀請、懸賞廣告、格式條款、連帶債務、情勢變更等方面的調整。

社會關注度高的、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基本問題,是這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中的關注點與切入點。除了濃墨重彩的合同編,不同類型的與民生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也都在民法典草案其他編目中「有跡可循」。

編纂小組辦公室成員、第八檢察廳副廳長王莉舉例說,民法典草案對民事權利主體的平等保護貫穿始終,凸顯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規定未成年人監護制度,增設專章規定居住權以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針對高空拋物墜物事件,增加了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的規定,並細化各方責任,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這些規定都會為檢察機關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

「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本身就是促進檢察機關學習研究民事法律規範、提升法律監督質量和水平的良好契機,也是加大法律監督工作力度的現實需要,可以說責任重大、責無旁貸。」最高檢領導一再強調檢察機關參與民法典編纂研究工作的意義所在。

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和美好生活的需求

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婚姻家庭編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容永恩、吳小麗、林笑雲、何雪卿聯名提出《關於加強監督妥善化解夫妻債務歷史遺留問題的建議》,建議司法機關妥善辦理婚姻法司法解釋「第24條」所引發的歷史遺留案件。

最高檢第六檢察廳負責對上述代表建議進行答覆辦理,蘭楠是該建議的具體承辦人。她對記者介紹說,婚姻法司法解釋「第二十四條」即2004年最高法制定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記者採訪了解到,婚姻法司法解釋「第二十四條」原意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債權人,打擊夫妻利用離婚避債現象,但司法實踐效果不盡如人意。比如,有的夫妻離婚之後,債主突然登門,稱前夫或者前妻欠下一筆債務,要求另一方還錢。

「檢察機關對這類案件進行監督存在難點,即最高法2018年1月開始實施的《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下稱《司法解釋》)並無溯及力,對於司法解釋頒布之前、法院按照當時的規定處理的案件,如何處理,如何化解矛盾,尚缺少明確穩妥的辦法。」蘭楠告訴記者。

第六檢察廳專門以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檢察院2018年至2019年4月所受理的涉夫妻共同債務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為樣本進行分析,發現該類案件平均涉案金額高達42.67萬元。

為了儘早解決代表關切的問題,第六檢察廳與最高法民一庭婚姻家庭組進行了溝通,建議依據《司法解釋》的具體規定,仔細甄別涉夫妻共同債務案件中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結果明顯不公的案件,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加大調解工作的力度,妥善化解矛盾,得到最高法的認同。

「婚姻家庭編應當以構建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為目標,在法律制度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早在2017年最高檢召開的民法典編纂婚姻家庭編研討會上,最高檢有關領導提出指導意見。

「根據代表的建議以及婚姻家庭編編纂研究的實際,第六檢察廳專門成立了婚姻家庭問題研究小組,指定辦案組和專人關注涉婚姻家庭方面的立法、司法的最新動向,積極參與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編纂研究工作,切實履行監督職權,尤其注重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蘭楠告訴記者,相關調研成果及時反饋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如今大家欣慰地看到民法典草案第1064條吸收了各方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夫妻共同債務的範圍,回應了社會關切。

人格權獨立成編也是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的一大亮點,是我國民法典立法體系的重大創新。在這方面編纂研究工作中,檢察機關對人格權的概念以及隱私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提出具體立法建議,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重視。

據了解,第六檢察廳日前正著手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條文簡明釋義》,通過以案釋法,幫助社會各界簡單迅速地理解與適用法律,保證自己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

(本報全媒體記者徐日丹)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正式實施在即,高檢院召開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
    當前,離民法典正式實施不足一個月時間,檢察機關的「備課」工作做得怎麼樣?進入新發展階段,對照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實施提出的更高要求,檢察工作還有哪些差距、短板?怎樣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精神貫穿到「四大檢察」「十大業務」中?
  • 民法總則是對民法分則編纂的指導
    趙旭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商法學研究會會長):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編纂首期工程勝利竣工的裡程碑。它是民事法律制度完備化和科學化取得突破性發展的裡程碑。中國法治,特別是民事法治從此邁入了新的階段。民法總則對民商事立法做了科學的統籌和安排。
  • 民法典:提升「四大檢察」品質的新動能
    對於這份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法律專業人士也「心有戚戚焉」,從不同角度對檢察機關如何依法履職、如何貫徹落實民法典提出意見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朱虎表示:「民法典明確和保障了人民所享有的各項合法權益,為行政權力的行使劃定了界限。
  • 民法典編纂的歷史沿革
    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編纂民法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一背景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決定。2015年3月,民法典編纂正式啟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五家單位共同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
  • 民法典中200餘條內容都與這項工作密切相關|民法典與檢察工作
    「檢察機關要從推進依法行政的高度,以民法典為參照,進一步加強行政檢察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站位對行政檢察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落實這個要求的一項最重要工作就是學習貫徹好民法典。
  • 民法典編纂的前世今生
    隨即全國人大開展以憲法為基礎、研究制定幾部治國理政關鍵性大法的工作,民法與刑法相關起草工作也於當年啟動。到1956年12月,民法典完成草案,計525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債、繼承四編,主要參考1922年的蘇俄民法典。   另一次開始於1962年,到1964年完成草案試擬稿,計262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和財產流轉三編。
  • 民法學:豐富研究方法推進民法典編纂
    這就決定了2015年民法學界研究的重點是圍繞民法典的編纂而展開。除此之外,民法學界對民法領域其他部門法的各項制度也進行了深入研究,不僅研究成果較為豐碩,研究方法也更加豐富、問題意識更強。筆者對2015年民法學界的研究作一整體評述。
  • 民法典草案解讀丨民法典是怎樣出來的?快來看民法典編纂參與者揭秘
    △譚啟平民法典的編纂工作歷時五年多,背後有著怎樣的編纂故事?民法典編纂工作的參與者、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譚啟平在接受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時,進行了部分的「揭秘」。作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譚啟平參與了民法典編纂的許多活動。「能夠參與其中,做一些工作,是一種幸運。這個過程中,我是近距離的學習者、有限度的參與者、全過程的見證者。」
  • 「民法典的誕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金平說,很長一段時間自己都沒弄明白,為什麼會選自己這樣一名年輕教師參與立法,「後來漸漸明白,立法之不易,國家提前布局形成梯隊,為未來立法工作培養人才!」 起草民法典的辦公地點在中南海。參加日常工作的同志有30多位,有高等政法院校的教師,還有法官、法學研究人員等。工作小組按照「黨的領導、群眾路線、從實際出發」三條立法原則,做了大量調研,並形成徵求意見稿。
  • 民法典正式實施在即,全國檢察機關如何貫徹實施?劃重點啦!
    ,把學習宣傳民法典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最高檢帶頭、地方各級檢察院跟進,組織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全覆蓋的學習培訓,相關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清理也已經完成,為民法典正式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一方面,不少檢察人員思想觀念上還是「重刑輕民」。民事檢察辦案質量、效率、效果不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更高要求,精準監督還待落實。民商法專業人員不足,把握法律政策、辦理新型案件、釋法說理等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雖然最高檢黨組反覆強調要把民法原則、民法典精神融入「四大檢察」,但傳統觀念、辦案方式仍存在不適應、跟不上的問題。
  • 金平:親歷三次民法典編纂
    今年,民法總則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審議,民法典編纂工作再次啟動。筆者又專程前往重慶拜訪了這位九十多歲的民法專家。 5年沒見,沒想到金平竟然一下子就叫出了筆者的名字,雖已耄耋之年,思維還如此敏捷真是令人驚訝。 看到民法通則通過後30年,民法典編纂終於獲得實質性的進展,金平心情十分激動,深情回憶起曾在全國人大機關參加民法典起草工作時的往事。
  • 西南政法大學98歲民法學家金平回顧三次參與民法典編纂過程
    記者 解小溪 攝「民法典的誕生具有裡程碑意義!」5月28日,我國著名的民法學家金平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行的《親歷見證民法典》報告會暨「民法典百人宣講團」成立儀式上,回顧了自己三次參與民法典編纂的過程。第一次民法典起草確定三條立法標準28日下午,即將迎來98歲生日的金平走上報告席,現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 崔智友:檢察機關要把維護民法典的正確適用作為重要任務
    本網訊(記者 湯瑜)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崔智友表示,國家治理體系是以法治為基礎而建立的規範體系和權力運行機制,我國的民法典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制度保障,並將發揮基礎性作用,完全贊成和擁護制定民法典。
  • 法典化運動與民法典編纂
    面對這一嶄新的立法成果,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是法典?法典與我們熟悉的單行法相比到底有何不同? 從外部特徵觀察,民法典與民事單行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其中的「典」字。何謂「典」?宋代《廣韻》的解釋是「主也、經也、常也、法也」。「典」意味著顯著和重要,有時也作為法存在的形式,就其法律意義而言,是指對法律的系統全面的匯總。
  • 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法治頭條)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要求以來,從立法機關到法律實務部門,從專家學者到社會公眾,新中國歷史上首部民法典的編纂,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隨著民法典草案提請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編纂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 我國民法典編纂中的幾個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已於2016年6月27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初審,這標誌著民法典編纂正式進入立法程序。目前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在順利推進,立法機關做出的關於民法典編纂工作分兩步走的工作方案,切合我國目前民法體系法律制度建設的實際狀況,也符合民法典編纂的基本規律。民法典編纂是一項宏大的法制工程,它涉及很多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問題。
  • 《民法典》編纂專家溫世揚教授:「平等」與「保護」貫穿整部法典
    記者還採訪了武漢大學法學院羅昆教授,武漢市律師協會會長、湖北誠明律師事務所律師胡迎法以及武昌區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科負責人雷鳴,對於《民法典》他們這樣說。作為《民法典》編纂參與者 這個日子值得銘記「你要問我在參與《民法典》編纂的過程中有什麼時刻印象最深刻,我想一個是2017年3月15日《民法總則》通過那一刻,另一個就是今天。」作為《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溫世揚教授說,28日《民法典》高票通過,是值得銘記的日子。
  • 【高警法苑】《民法典》系列學習(二):編纂《民法典》的時代背景...
    【高警法苑】《民法典》系列學習(二):編纂《民法典》的時代背景(總第二期)) 2020-07-3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慶偉:自覺做學習宣傳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
    ,研究部署民法典學習宣傳等工作,進一步推動黑龍江省法治建設、保障人民權益。他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系統闡述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深入回顧民法典的編纂歷程,深刻概括民法典的鮮明特色,立體布局民法典的全面實施,全面部署民法典的普法工作,為抓好民法典實施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自覺學習、宣傳、遵守、維護民法典,確保民法典在黑龍江全面有效實施。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出席會議。
  • 一部民法典 幾代社科人
    與此相關,許多涉及公民財產權利的問題,需要包括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執法機關在內的各部門有系統化的考慮,也必須有國家基本法律體系化的規範。民法典編纂的最大好處就是解決這些問題。從這個層面來講,民法典對於保護老百姓的權利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