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成上市藥企布局醫療器械:中低端狂奔、高端產品短板仍在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中國醫療器械協會專委會研究主任許佳銳對時代財經表示,2019年將近200家上市醫藥企業中布局醫療器械的比例只有不到40%,今年快速增長到了65%,其中流通企業的比例更是高達超過90%。

今年以來,布局醫療器械的上市藥企比例增至近7成。

據眾成醫械研究院數據,截至2020年10月底,國內246家上市醫藥企業中,有161家醫藥企業有布局器械產業,佔比高達65.45%。

在疫情期間,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等醫療器械相關業務。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0)》,受疫情推動,2020前三季度境內78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總營收達1511.9億元,同比增長63.7%。

廣東省治未病與新型健康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浩宇近日在2020年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醫療器械主題論壇上表示,伴隨國家層面的醫改、分級診療和對國產醫療器械的扶持等各項政策全面落實,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的實施,未來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進入持續增長階段,國內器械產業投資數量和規模都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

上市企業紛紛布局

中國醫療器械協會專委會研究主任許佳銳12月10日對時代財經表示,2019年將近200家上市醫藥企業中布局醫療器械的比例只有不到40%,今年快速增長到了65%,其中流通企業的比例更是高達超過90%。

其中,具備流通渠道優勢的醫藥商業上市企業中96.0%布局了醫療器械相關業務。

金浩宇表示,「低值耗材技術門檻較低,今年上半年口罩、防護服等基礎防疫物資的火爆吸引了一大批藥企進入低值耗材領域,而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新型輸注器械等高附加值器械也成為了企業瞄準的目標。」

除藥企布局醫療器械行業以外,疫情期間,電子、汽車、化工、紡織服裝等領域也爭相跨界入局醫療器械行業。

疫情期間,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等醫療器械相關業務。

金浩宇表示,疫情期間,因口罩、防護服等1類、2類醫療器械產品需求大增,不少企業轉戰相關產品生產,這類技術人才的補充將有力推動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

其中,美的、京東、阿里、比亞迪等巨頭企業先後跨界進入醫療器械領域。

據金浩宇介紹,截至4月17日,比亞迪集團已經建成了300條口罩產線,比亞迪口罩日產量已達2000萬隻,因國內外疫情防控需要,還在以每天生產100萬到200萬隻口罩的速度增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0)》指出,2019年全國醫療器械主營收入達到7200多億元,同比增長12.9%。

李丹榮認為,在慢性疾病年輕化、人口老齡化、健康意識增強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等因素驅動下,醫療器械產品需求持續上升,國內醫療器械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政策助推企業整合提升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快速增長同樣離不開政策聚焦支持。

據李丹榮介紹,醫療器械產業已相繼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製造2025》以及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等,全國各地的針對性政策和政策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當前,我國醫療器械處於產業變革關鍵期,帶量採購、兩票制等政策的推進,加速產業集聚發展、質量提升和研發創新。」李丹榮表示,基層醫療、分級診療都需要高性價比醫療器械,政策對優秀國產設備扶持力度加大,將引導國產企業逐步提升技術核心競爭力,讓內資企業更加具有銷售和渠道優勢。

其中,帶量採購、兩票制等政策的推進正加速高值耗材產品國產替代。以冠脈支架為例,2020年10月16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文件》最終確定,首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冠脈支架品種首年意向採購量超過107萬個,佔據心臟支架市場規模80%。

在李丹榮看來,微創醫療、樂普醫療等擁有自主創新能力、業務多元化布局,或單一產品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在差異化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的國產龍頭企業有望在行業洗牌中受益。

與此同時,帶量採購、兩票制等醫改政策推行,加劇了醫療器械行業的併購重組也促進了行業的整合。

據李丹榮介紹,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共發生併購交易34起,總交易金額達到63.54億元。重點領域大多集中在體外診斷、診斷類醫療設備和心血管耗材。

其中,2019年6月,藍帆醫療出資1.02億元收購同心醫療10.16%的股權,藉此涉足心衰疾病治療器械領域。

樂普醫療副總經理林儀表示,隨著近幾年來企業間的橫向和縱向一體化的兼併、聯合、重組的速度加快,或者被大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兼併、重組,規模小、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將逐步退出市場,從而行業集中度得到提高。

醫療器械產業尚存多個短板

不過,技術水平欠佳、製造水平不足一直是困擾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再上一個臺階的痛點。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更直觀地揭示出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當前尚存的短板。

李丹榮表示,儘管我國口罩、防護服等應急防護用品具有較大的產能保障,但戰略儲備明顯不足。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病患的診斷救治也暴露出我國醫療機構缺少部分高端醫療設備,尤其是影像設備和重症監護設備。

當前,我國高端製造裝備和產品質量檢測儀器主要依賴進口,缺乏在先進醫療器械市場的話語權。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全年醫療器械進口額221.65億美元,同比增長8.89%,且以高端產品為主。

在高端醫療設備方面,關鍵產品和核心技術均被國外企業壟斷。以體外人工心肺機(ECMO)為例,目前美敦力、邁柯唯和理諾琺三家國際企業主導全球市場。3M旗下公司Membrana則壟斷了體外人工心肺機核心部件。中國體外人工心肺機相關企業僅有5家,且集中於生產耗材包中的輔助耗材和配套檢測儀器。

除高端產品依賴進口外,李丹榮表示,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還存在生產企業和器械園區分布不均衡、產業鏈不完整、基層醫療資源緊缺和智慧醫療服務落後等問題。

當前,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技術培訓和售後服務體系。以GE醫療為例,其正在展開服務設備自檢,並採用統一核查標準並公開結果。此外,GE還有一套APM-IB設備異常智能維護方案,具有智能化的監護功能,並可以藉助大數據分析智能診斷設備問題,精準安排工程師和配件。

不過,李丹榮認為,醫療器械行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的影響力將全面升級,高端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的國產替代和產業化將成為發展重點。憑藉核心技術與先進產品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大型跨國公司和掌握一定核心技術的國內大型企業,未來將成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主要存在的兩類競爭主體。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相關焦點

  • 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空間多大?《下一個黃金十年...
    同樣是在2020年,我國有7個國產1類新藥、21個進口5類新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36個產品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9個產品進入優先審批程序;與此同時,疫情也在重構人們的就醫、購藥方式,網際網路醫療等新興模式迎來井噴。風口之下,借力飛翔。
  • 惠泰醫療:致力於成為國際化高端醫療器械企業
    經過近二十年的不斷探索,惠泰醫療攻關並掌握了「鋼絲網加強擠出」、「親水塗層」、「異種合金對接」等多種國外壟斷的通路類產品必備產業化技術與全流程核心工藝,同時具備獨立生產導管、球囊、導絲等多種血管介入產品的高端生產製造能力。惠泰醫療注重對電生理和心血管介入領域前沿課題的研究和研發成果的轉化,公司共承擔了25項國家級和省市級科研課題研究,以提升公司在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發投入。
  • 蟄伏待機,醫療器械正迎來這樣一場爆發!
    在這樣一個黃金時機,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經歷三重門」後,逐漸蛻變,從代理到原創,從低端到高端,第一重,以邁瑞醫療、安圖生物、邁克生物等為代表的國產企業,從代理起家,由代理轉為自主研發,研發的產品也逐漸從低端走向高端;
  • 國產醫療器械上市公司Top15,群雄逐鹿!
    - 在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產線,2019年公司推出了亞重症中央站HYPERVISOR X、中端監護儀ePM系列、新一代AED BeneHeart S/C系列、高端麻醉機A9/A8、高端手術燈HyLED X系列、氣腹機HS/GS系列硬鏡系統、硬鏡器械繫列新產品。
  • 醫療器械行業技術特點及發展現狀分析
    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共佔據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超八成的份額。全球及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發展,給中國本土的醫療器械製造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已初步建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完善、產業基礎雄厚的產業體系。經過近 30 年的發展,國內企業已能生產絕大多數常用醫療器械產品,但在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國內企業與國際大型企業相比仍存在差距。
  • 華為阿里加速布局醫療器械 AI智能醫療是新風口
    這意味著,醫療器械市場傳統的經銷模式將逐漸被打破,電商、線下零售渠道的加入將會讓萬億醫療器械市場面臨深刻變革。   醫藥戰略專家弘與博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及社會醫療機構採購的增加帶動了國產醫療器械市場,以及人口結構老齡化後對診斷、影像、手術等設備需求的增加。他認為經歷近10年的高速增長,未來5年中國市場增速將有所放緩,但仍是全球市場增長的領跑者。
  • 傑成醫療高端醫療器械出口美國和加拿大
    (原標題:傑成醫療高端醫療器械出口美國和加拿大)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
  • 上海開通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綠色通道」,產品上市可快半年多
    以往國內醫療器械研發成功後,到上市使用審批大概需要一年至三年,這成為不少創新企業科技轉化的「硬傷」。11月6日,由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上海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承辦的首屆「醫療器械質量安全宣傳周」啟動。
  • 國產醫療器械黃金十年 邁瑞醫療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高端製造品牌
    創新驅動發展邁瑞醫療打造中國高端製造品牌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7萬家,其中可生產二類產品的企業9189家,可生產三類產品的企業1997家,全國共有二、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51.1萬家。
  • 醫療器械10大龍頭公司重點關注
    疫情體現出全球醫療器械的短板,為醫療器械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一、邁瑞醫療(300760)國內醫療器械龍頭,中國收入體量最大的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主營分為生命信息與支持類產品、體外診斷類產品、醫學影像三大類產品,監護儀設備、超聲影像類設備在國內市佔率保持第一位(65%),麻醉類市佔率11%。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科大訊飛新增醫療器械研發...
    科大訊飛布局智慧醫療領域已久。其發布的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截至2017年11月已處理近4萬人次的乳腺鉬靶,以及肺部CT、心電影像等資料。其研發的智醫助理輔助診斷系統則以456分的成績通過臨床職業醫生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評測,成為全國首例。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科大訊飛開發了智能影像輔助診療系統。
  • 布局醫療器械黃金十年 邁瑞醫療(300760.SZ)真金不怕火煉?
    因為該公司的業務並不涉及本次集採的冠脈支架,甚至至高值耗材的產品營收比例都極低。根據公司今年的半年報顯示,其主要業務包含生命信息與支持類產品,體外診斷類產品和醫學影像類產品,各類業務營收分別佔公司總營收的50.58%、28.68%、19.93%。在剩餘的0.81%營收中,包含了硬鏡系統,內窺鏡手術器械,獸用產品及骨科耗材。
  • 後起之秀 「突圍」:浙造器械致力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
    錢晨菲 攝中新網紹興11月17日電(胡亦心)隨著生活的改善,大健康產業迎來發展浪潮,對高端醫療的需求也「水漲船高」。然而,一直以來,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存在核心技術缺乏、設備依賴進口、產品較為基礎等問題,讓歐美醫療器械企業掌控著高端醫療器械設備定價權和話語權。
  • 玉溪高新區規劃建設雲南省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
    玉溪高新區規劃建設雲南省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 2020-07-24 15:0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醫療器械銷售額即將翻番 剖析多家重點公司(名單)
    現在我國出現了不少中端產品,例如監護儀、心臟支架等,高端產品也開始出現,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正在逐年上升。  與此同時,由於國產醫療器械與進口產品存在巨大價格差,在醫療改革醫療控費的背景下,我國醫療器械進口替代趨勢明顯,正在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 2017-2018年四川省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目前四川出口的醫療器械以體外診斷試劑、消毒設備、一次性耗材等低端產品為主;出口地區主要以中東地區和東南亞為主。有部分產品進軍美國市場:新津事豐產品通過美國FDA認證進軍美國市場。其中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耗材、體外診斷試劑具有一定的規模,消毒設備在全國具有自己的市場、醫用磁共振影像醫療系統產品已經上市填補了西部空白,生物材料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骨螺釘及其隔離膜為國內首創。
  • 科創板「青睞」創新藥械上海聯影醫療、微芯生物等浮出水面
    因為條件明確,筆者預計會有一大批醫藥公司到科創板上市。基於筆者對生物醫藥行業的理解,在此篩選出了一批契合科創板定位和標準的醫藥公司,它們極有可能是潛在受益者,尤其是醫療器械企業中的上海聯影醫療、微創醫療和創新藥企業中的微芯生物、南京傳奇等幾家公司最具代表性。
  • 仿製藥「一招鮮」難以「吃遍天」信立泰加碼醫療器械與創新藥賽道
    一言以概之,信立泰要加碼醫療器械與心血管創新藥賽道。對此,消費日報財經頻道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信立泰,工作人員表示,醫療器械和創新藥是公司一直在布局的,未來將會以二者為主。對於仿生藥泰嘉一品獨大,工作人員強調:「泰嘉上市的時候是一個二類新藥,而且泰嘉(25mg)也是先於原研藥在全球上市的。」
  • 又一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
    特別是國家加快推進醫療器械國產化進程的政策支持,為我國的醫療器械發展提供了重大的歷史機遇,加速了國產醫療器械崛起的進程。進入2017年以來,不斷有新的醫療器械獲批上市。部分醫療器械的上市更是填補了國產醫療器械在該領域的空白,打破了國外醫療器械的進口壟斷。
  • 長沙將打造醫療器械「國際之都 千億之谷」
    (11月17日下午, 「國產高性能醫療器械的創新與推廣」——首屆中國醫療器械上市企業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 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陳誠 攝)  星辰在線11月1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陳誠)11月17日下午, 「國產高性能醫療器械的創新與推廣」——首屆中國醫療器械上市企業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