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公裡中軸線鼓勵步行 南起深圳河北至觀瀾的深圳中軸線將形成城市重要公共空間
深圳新聞網訊 深圳哪座山的山頂是俯瞰城市絕佳的觀景平臺?是蓮花山頂?梧桐山頂?還是……昨天,市規劃局向媒體解讀了《深圳中軸線整體城市設計研究》。該規劃提出,我市將重點打造南北長25公裡、東西寬1-3公裡的城市中軸線,高標準建設大腦殼山城市森林公園,在山頂建設能俯瞰全城的標誌性構築物。
大腦殼山將建最佳觀景臺
市規劃局城市設計處副處長黃偉文說,登高樓看深圳,有地王和賽格的樓頂開放觀光。
但地王、賽格畢竟商業化了些,領導貴賓一般被安排到蓮花山頂,可以在中軸線上俯瞰中心區。
「蓮花山不算高,海拔只有97米,北面還有個大腦殼山,可以眺望特區和特區外的龍華新城,但現在還未成氣候,缺乏人氣。」黃偉文說:「比較有人氣的是筆架山和大南山,但從這兩山看四周,住宅為主的城市景觀又顯得平淡了點,玩攝影的寧願上梧桐山。但梧桐山上風雲變幻,很多時候看不到山下的風景。」
在《深圳中軸線整體城市設計研究》中,梅林和龍華之間的大腦殼山被規劃成我市最重要的城市觀景平臺。據了解,大腦殼山海拔385.4米,是觀瀾河的源頭。規劃提出,利用大腦殼山特殊的區位條件,塑造成為中軸線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以生態、城市觀景為主題,高標準建設大腦殼山城市森林公園,塑造城市旅遊觀光新節點。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長朱榮遠認為,大腦殼山頂觀景平臺將成為深圳未來絕好的觀景平臺。
打造25公裡中軸線
規劃認為,深圳中軸線將成為深圳新的城市象徵之一,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間系統、交通走廊,以及可塑城市特色和印象的地區。中軸線將以福田中心區中軸線為基礎,縱向聯繫並重組山、河、城、海、口岸等重要城市空間資源,形成能夠全面體現深圳城市特徵與精神氣質的代表性空間。
據介紹,深圳中軸帶的總體空間策略將主要體現在南北拓展,建立整體連續的城市「景觀軸」空間感知。深圳中軸帶南(深圳河)北(觀瀾)全長超過25公裡,遠遠超出人正常的視覺感知距離(據了解,人的正常視覺感知極限為7公裡,1500—3000米可感知景觀全貌,300—1500米以內可感知建築群體的形態)。
該規劃提出,以現有中心區中軸線為基礎,構建中心區「山海景觀軸」,同時重點做好梅林—大腦殼山段、龍華新城段、龍華老城段、觀瀾河段等4段核心景觀軸線建設,每段核心景觀軸長度在3公裡左右,符合人的視覺感知能力。
建立多層次軸線觀景設施
規劃將地鐵4號線作為聯繫整個中軸帶空間的交通主軸,完善包括快速交通、軌道、地區公交、自行車、步行在內的多種交通支撐體系。規劃還提出,建立不同層次的軸線觀景設施,形成「空中觀光+步行體驗」為特徵的軸線空間體驗,包括登山看軸線(蓮花山、大腦殼山等),坐軌道看軸線(4號線龍華、觀瀾高架段),水上看軸線(觀瀾河)等。
規劃還提出,將統籌考慮中軸線的建設時序和重點。目前,中心區中軸線已經基本建成,近中期主要依託中心區與深圳南北兩大門戶(福田口岸與深圳龍華新客站)的發展帶動,密切結合皇崗村等舊村改造和新區建設強化軸帶空間聯繫。遠期依託觀瀾河流域優越的生態條件,打造以觀瀾河生態軸為核心的信息—生態軸帶空間。
(責任編輯:塔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