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男人,是始終長不大的。他的長不大,一方面是由於自己的缺乏擔當,另一方面,是父母的縱容和溺愛。
很多父母,總是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哪怕兒子已經結婚生子,他們也總把他當成小孩子,怕他累著,怕他凍著,總想為他打理好一切。這樣的狀態,就導致了他們的兒子越來越懶惰,越來越不想承擔婚姻中的責任和義務,到最後,受苦的只能是父母和妻子。
舒茜跟林同結婚8年,已經有了兩個孩子。這8年來,他們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他們夫妻兩個上班,公婆幫忙帶孩子。舒茜很感激公婆,因為婆婆本身的身體就不太好,還幫她帶了兩個孩子,讓她能夠繼續工作,她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幫了她很大的忙。
但同時,舒茜也有著自己的無奈和不滿。婆婆帶孩子,是根本不講究方式方法的,她只追求不讓孩子餓著凍著,不讓孩子哭鬧。因此,孩子要什麼,她就給什麼,孩子喜歡吃垃圾食品,她就給孩子買一堆囤著,孩子喜歡看電視,一整天她都不會阻止。
起初的時候,舒茜試圖跟婆婆溝通,可婆婆聽了舒茜的話就大發雷霆,說舒茜不知足,太挑剔。林同也指責舒茜不懂感恩,矯情。為了家庭和睦同時又不對孩子產生太大負面影響,舒茜只能儘量減少孩子跟婆婆相處的時間,因此,她一下班就趕緊回來親自照看孩子。
如此以來,舒茜就顧不上太多的家務,有時候她就會吩咐林同去洗碗做飯。可每一次,婆婆看到,就會指責舒茜說:「我兒子上一天班那麼累,你還吩咐他幹家務,這些活都該是女人做的。」然後婆婆會搶著去把舒茜吩咐給林同的活自己做了。
周末的時候,舒茜想叫上林同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婆婆也會說:「我兒子天天上班,好不容易休息兩天,你讓他在家放鬆一下不行嗎,非得出去竄竄什麼。你要實在想出去,我陪你帶孩子出去。」
舒茜哭笑不得。她只不過是想讓林同擔當起一個父親的角色,適當陪陪孩子,婆婆連這都要替代。更別提日常生活中那些對林同的照顧了。在婆婆眼裡,林同跟他的兩個孩子是一樣的,都是需要被照顧的對象,而從沒覺得自己的兒子已經是一個男人,該承擔自己的角色。
在婆婆的縱容下,林同在家從來沒掃過一次地,也從來沒單獨陪過一次孩子。哪怕是自己的母親病了,他都會讓舒茜陪著去醫院,而覺得這件事跟自己無關。他始終認為,作為男人,只要能上班賺錢,下班後回家就是稱職的。
我在處理一些情感矛盾的時候,也常常聽一些男人問:「你們女人為什麼都不願意跟婆婆一起住,難道男人結了婚,就該跟自己的父母劃清界限,眼裡只有妻子嗎?」
我想說的是,女人從來不會要求男人跟自己的父母劃清界限,女人也不是非得要跟婆婆分開住。而是男人一旦跟自己的父母住一起,就容易一直被當成孩子,把對家庭責任的缺失當成理所當然,把承擔家庭義務視作跟自己無關的事。因為該他做的,都由他的父母代勞了,他便習慣了坐享其成,以致喪失了承擔責任的能力。
就像舒茜,8年跟婆婆同住的婚姻裡,她見證了兩個孩子的成長,見證了公婆的變老,唯獨她的老公沒有任何變化,他一直是那個被父母寵著慣著的兒子。
舒茜說:「我原本並不是一個排斥跟公婆同住的兒媳婦,要不然我也不可能跟他們一起生活8年。可是這8年裡,我早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他還只是婆婆的兒子,這讓我下定決心要分家,要跟公婆分開住,要不然,我老公永遠長不大。」
其實很多女人都是這樣的,她不願意跟婆婆同住,排斥的不是婆婆,而是在婆婆的縱容和溺愛下,自己的丈夫日益產生的惰性和責任的缺失。
女人結了婚,為的都是跟丈夫一起過日子,跟丈夫組建自己的小家。她需要的是丈夫承擔起在這個家庭中的責任,而不是需要丈夫承擔的部分由公婆來代勞。
如果男人不會因為自己父母的同住而產生惰性,不會因為父母參與小家庭的生活而導致自己責任的缺失,如果你會跟妻子一起孝敬父母照顧孩子分擔家務,如果遇到婆媳矛盾你能夠公平公正地去處理。我想,很多女人,並非是不能接受跟公婆同住的。
平心而論,你能做到這些嗎?如果你自己做不到,就不要指責為什么女人不願意跟婆婆同住。因為跟婆婆同住,受益的是你,受苦的是她。很多年以後,你的父母老了,需要人照顧了,你的不作為,便會成為這個家庭中所有人的負擔。
記住,家庭的幸福,靠的從來都是夫妻的經營,而不是父母的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