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荒山建起了工業園 村民不知10年前地已「被賣」

2020-12-05 新法制報

  吉安市新幹縣荷浦鄉莒洲村,是坐落在贛江裡一座孤島上的村莊,生活著一千多人。隔江相望,緊挨著105國道的一片500多畝荒山,莒洲村早在上世紀80年代至2003年就陸續出租給了荷浦鄉政府和潭丘鄉政府。一個月前,當地村民準備收回荒山用於新村建設時,猛然發現這座山在十年前就「被賣了」。

  村幹部在被指「私自賣山」時稱:「我們至今強調是出租。」事實上,莒洲村仍在按年收取租金,但另一邊的城北工業園已然在此「紮根」。

莒洲村集體荒山建起新幹城北工業園

園區內有些企業大門緊鎖

  集體荒山建起了工業園

  8月6日,新幹。

  坐落在105國道旁邊的新幹城北工業園內,一些企業緊鎖大門,有的還掛出牌子稱「場地出租」。

  城北工業園區建在贛江邊上,靠著國道挨著工業園一側建起的一排排三層獨棟房屋是莒洲新村。莒洲村原本在贛江江心的一座孤島上。

  新村中的一棟房子由於靠著一家企業圍牆,無奈被建成不規則的方形。村民皮鳳霞對新法制報記者說:「為這事還吵過架,企業說一點位置都不能讓,就這樣把房子『擠』變形了。」

  皮鳳霞有些氣憤,因為房子和城北工業園所在的莒洲山「是我們村裡的荒山,早年租出去辦企業的」。

  近一個月之前,謝建新接到村裡的電話,說「可以抽籤蓋房子了」。

  謝建新是莒洲村謝家村小組村民,接到電話時還在外地做生意。「縣裡為了想搞旅遊開發,已經3年不準我們村建房了,這一直是全村人的心病。」

  謝建新回到村裡本想著可以高高興興地建房,但問題開始出現了。

  「村裡說要建房子的人太多了,但只有建38棟房子的位置,不夠,要改建成套房,這樣就可以在38個位置上建94戶的套房。」謝建新說,「我們大家都不同意,在農村都是建獨棟房子,一戶一棟。」

  許多農民也感到奇怪,莒洲山上有數百畝的位置,「再不夠我們可以把租出去的荒山地收回來一些,加起來一共有500多畝呢」。

  誰料,村民們隨後得知,山收不回來了,早在十年前就被賣掉了。

  謝建新說:「工業園的企業都辦了土地證。」

  聊以自慰的是,在工業園區,當地政府規劃出了一塊數十畝的地,建莒洲新村。

  莒洲村多名受訪村民稱:「村裡從來沒開過村民大會說要賣山賣地,難道幾個村幹部就可以把我們祖祖輩輩留下的地擅自出賣嗎?」

  協議現身「賣地」被瞞十年?

  當地村民在向新法制報記者反映情況時,提供了上百頁的反映材料,大多是工業園企業用地相關協議,很多協議後面都附有縣政府抄告單。

  比如「金牛金屬有限公司」,在城北工業園佔有26.03畝地,2008年7月25日的縣政府抄告單稱:「土地性質為國有土地,以出讓方式供給,使用年限50年,終止日期2060年9月19日。」

  這類材料足以證明,莒洲山已被收儲為國有土地,企業都以出讓方式取得用地。

  一邊是村民們聲稱從未賣地,另一邊是土地已有新主,背後發生了什麼呢?

  根據村民提供的一份「徵地協議」,協議上縣國土局作為甲方,莒洲村委會作為乙方,稱「根據工業建設項目建設需要,甲方受縣人民政府委託擬徵用乙方土地……莒洲山面積共510畝,以實際測量面積為準,按1600元每畝計算」。

  實際上,總面積510畝中的300畝在「徵地協議」之前一直由莒洲村租給荷浦鄉政府,另外210畝則為莒洲村租給潭丘鄉政府。因此,兩個鄉政府分別以丙方的身份出現在兩份內容相同的「徵地協議」中。

  協議時間為2003年12月16日,代表乙方籤字的只有莒洲村6名黨員村幹部代表。

  莒洲村百姓不承認此「徵地協議」。「我們也是最近一兩個月因為建房子的事才知道地被賣了。」謝建新說。

  村支書喊冤稱「一直是出租」

  地被賣了,當地百姓緣何十年後才知道,難道真如百姓所舉報「村幹部私自賣地」?

  莒洲村村支書謝正雲帶頭在「徵地協議」上簽字,被當地百姓集體舉報後,他目前已經被停職接受調查。

  8月6日,新法制報記者電話聯繫上謝正雲時,他稱在外地,並多次喊「冤」。

  「我從來沒說過莒洲山被賣掉了,一直是在出租,到現在為止村裡還在收租金。」謝正雲說,「是縣裡直接把土地權屬辦掉了,騙了我們,也騙了全村的群眾。」

  對於「徵地協議」,謝正雲說出了另一個細節:「我們把地租給鄉政府,又不是租一次,租了好幾次。後來到2003年籤協議時,也談了好幾次,鄉政府也提到說縣裡要建工業園要徵地。我當時就沒有同意,群眾也不會同意。後來開了黨員幹部代表大會,也是說租賃,都沒有同意徵地。縣裡和鄉政府後來天天到村裡做工作,說如果不徵地,工業園企業就拿不到權屬證,就辦不到融資貸款。後來就提出說,籤兩份協議,先徵再租,主要意思就是租賃60年,到期後把地還給莒洲村。在協議內容中,我們特意強調每年要按期支付租金,只能租賃。那天籤協議的時候,就拿出了兩份協議,同一天一起籤的。」

  謝正雲強調:「現在我們才發現,這是鄉政府有意這樣做的。」

  按照謝正雲所說,他也是最近一兩個月群眾集體舉報之後,才清楚「山被賣了」。

  如謝正雲所稱,新法制報記者當日來到荷浦鄉政府時,鄉黨委書記楊柳青提供的附在「徵地協議」之後的「徵地補充協議」顯示,縣國土資源局作為甲方,按每年向莒洲村支付租金四萬餘元(單指荷浦鄉,潭丘鄉政府的租金另付),租期60年。

  值得注意的是,「徵地補充協議」籤訂時間,是在「徵地協議」之後7天的2003年12月23日,並不是謝正雲所稱的「同一天」。

  徵地協議有法律效力 歷史問題60年後再說?

  荷浦鄉鄉長聶富龍介紹:「這次爭奪荒山土地,是停止建房引發的矛盾。五六百畝的莒洲山在2003年被縣裡徵去搞工業園區,其中規劃了五六十畝用於建房,目前建了80多棟,還可以建二三十棟。但群眾想建房的需求量過大,地不夠,引起了矛盾。」

  聶富龍表示:「縣鄉兩級有關部門第一時間成立了三個調查組,專門處理莒洲山的問題。目前調查組已有回覆:一是依法依規辦理手續的土地老百姓無法拿回;二是有爭議的土地可在租期滿後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楊柳青接受新法制報記者採訪時證實:「莒洲山是1982年至2003年的二十多年裡陸續租給荷浦鄉政府和潭丘鄉政府的,縣政府2003年徵來建城北工業園區,目前有18個企業在裡面。」

  楊柳青還表示:「2003年徵地時,全部要規範化操作,土地出讓,方便這些老闆貸款融資,就去找村裡籤協議,村裡開了黨員代表大會,最後籤了徵地協議。」

  對於「徵地補充協議」,楊柳青稱:「那是村支書謝正雲過了一個星期就反悔(籤徵地協議),後來縣裡和鄉裡都作了妥協和讓步,籤了徵地補充協議。就是說,我們還是維持以前的租賃方式,每年按每畝租金150元(潭丘鄉政府的租金按每年每畝260元另付)租賃,60年以后土地要歸還村裡。」

  很快,當地48萬元錢作為「徵地款」發放下來,不過村裡還是「拒收」。

  按照「徵地補充協議」,48萬元被作為60年租期中最後十年的租金,莒洲村才收下這筆錢。「另外,我們從籤協議開始還是每年要按期支付租金。」楊柳青表示。

  楊柳青稱:「這個地是很多年前租的,很多企業在裡面都是既成事實,縣裡要徵地,沒辦法。所以後來不管以前是租給荷浦鄉政府還是潭丘鄉政府,都統一由縣裡徵用。按照法律,前面籤的徵地協議是具備法律效力的,後面籤的補充協議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老百姓說沒有開群眾大會,他們不知道(徵地)開了黨員幹部大會,大多數同意就可以了。」

  「我不管你租賃還是徵地,我們就是維持現狀,這是歷史的問題,讓歷史去解決。現在是維持所有的合同。60年後再說,到2063年時你再去打官司。」楊柳青稱。

  「現在(莒洲山)徵地和租賃同時存在」,不僅僅是楊柳青感到尷尬,莒洲山一邊收著租金維持「租賃」,另一邊卻已權屬易主,而企業用地都辦下了產權證。這樣的尷尬令當地百姓感到不安。

  ◎文/圖記者尹劍

相關焦點

  • 村民承包荒山被徵用 補償未到位工程已先行(圖)
    補償未到位 工程已先行  臨城垃圾填埋場爭議中施工  眼看著自己承包的山場變成了大工地,補償款尚未到手,臨城縣洞上村民楊同河、師青行氣憤又無奈。據村民楊同河、師青行等人介紹,幾個月以前,這裡還是他們承包的一片荒山,山上栽有核桃樹等經濟林木。  承包者果樹被挖  1997年,臨城縣搞「四荒拍賣」時,師青行等人拍得目前正在建設垃圾填埋場的荒山,承包期限為50年。
  • ...冷水江木杉坳村的新「吃法」:荒山種滿杉樹,村民成股東享紅利
    靠山吃山,脫下黑衣換綠裝 冷水江木杉坳村的新「吃法」:荒山種滿杉樹,村民成股東享紅利 他將水龍頭擰開,又麻利地將它關上,開心地說:「過去『水比米貴』,經常要走很遠的山路去挑水,現在自來水通到家裡,太方便了。」 長期以來,煤礦大面積開採,造成木杉坳村地表下陷,植被破壞嚴重,飲用水源也受到嚴重汙染,黑乎乎的髒水連牛羊等牲畜都不喝。陳風光說,老一輩的木杉坳村人都和鍾孝梧一樣,對那段日行8公裡的「挑水生活」記憶深刻。
  • 推動工業園改造、為村民謀福利!今天,為這位村改先鋒點讚|黨建引領...
    7月10日,大衝科技生態工業園正式啟動首期拆遷工作吸引了不少裡水街坊的目光5年改造期後,大衝社區集體收入起步為6000萬元/年租金增幅為每5年遞增10%!郭新光認為,推進村改,換位思考很重要,協調政府、改造主體、村集體、承租人,平衡好各方利益訴求,是村改推進工作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與該社區溝通的前期,郭新光多次組織村幹部、村民代表召開政策宣講會,解讀《裏水鎮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宣傳手冊》,為他們一一答疑,消除他們的顧慮。
  • 包下荒山賣墳,77歲老人被認定涉惡團夥骨幹:又不能不讓人下葬
    濫泥組所在的九層衙村原來叫做隴公村,是大方縣有名的上風上水之地——九層衙村20年前就完成了退耕還林1100畝,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恢復植被461畝,全村森林覆蓋面積達90%以上。不僅有樹,九層衙村還有兩座為大方縣城供水的水庫,九層衙村的山水滋潤了大方縣城。
  • 駐村亮靚點:村裡也有了「工業園」
    庫蘭其村是一個村民靠農業吃飯,靠林果種植、畜牧養殖和經商打工養家的貧困村,也是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空殼」村。全村現有耕地7500畝,其中種植業6000畝(以小麥和棉花為主),林果面積1500畝(以葡萄為主),人均耕地2.2畝。2015年人均純收入5798.6元。下轄10個小隊,共有659戶3442人,其中,貧困戶217戶1004人,貧困面近30%。
  • 重慶巴南:荒山變果園 村民變股民
    村民正在忙著種果苗。眼下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連日來,在巴南區豐盛鎮王家村路段的兩側田間,活躍著幾十個忙碌的村民,他們或在種植果樹,或在培土扶樹,或在搭建樹架。經過一段時間的辛勤勞作,他們已在田間栽種了面積300多畝的果樹,將這片撂荒的土地變成了初具規模的果園。豐盛鎮的王家村、雙碑村、橋上村都在海拔400米以上,農戶們依山傍水散住在半山腰。這裡溝壑縱橫,土壤肥沃,特別適宜種植柑橘、李樹。
  • 從荒山到工業重鎮 安吉「北大荒」逆襲記
    天子湖大道、天長大道、高鐵快速路等重點路網的框架已全部拉開,鎮中心衛生院、社會福利院、中心幼兒園等民生項目正在衝刺,華僑城、美頌廣場等一批地標性項目即將落地,作為分管城建的副鎮長,每一個項目他都要盯緊了。  再忙再累,透過辦公室的窗,看著這個日新月異的新城,張振就會幹勁十足。而15年前,從這扇窗望出去,視野所及之處,都是荒山,茅草有一人多高。  天子湖鎮的改變有多大?
  • 開墾集體的荒山種莊稼沒人管,蓋房子建養殖場卻要拆遷這是為什麼
    集體荒山~集體土地;②.種莊稼;③.蓋房子、建養殖場。本文將圍繞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及開墾荒山變土地的事情展開敘述。01.集體荒山與集體土地的區別我國的土地制度一直使用的是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制度。土地的權屬以兩種形式存在的:①.全民集中制;②.國家所有制。■.
  • 10年堅守荒山變青山 上慄「當代愚公」紮根深山帶動村民致富
    年輕時,為了追逐部隊從軍、保衛國家的夢想,他毅然選擇參軍入伍,建功立業在軍營;1990年從部隊退役後,他永葆軍人本色,憑藉自身過硬的素質和敢幹敢拼的魄力和膽識,傾盡打拼掙來的百萬家產,硬是把昔日村民們不看好的荒山變成了經濟帶,引領當地群眾勤勞致富。這個被村民們形象地稱為「當代愚公」的人便是「迷彩大叔」、萍鄉市上慄縣龍溪生態林場場長易洪元。
  • 東莞「希臘村」:債臺高築 村民無奈賣地還債
    在這個位於東莞市東部的村莊,村民每年坐吃分紅,而在當地「租賃經濟」遭遇轉型瓶頸之後,大筆的分紅開銷讓村級財政不斷承壓。上述「賣地」插曲成為當地苦尋創收之策的縮影。  上車崗村多數收入都靠廠房租賃,另外一部分則靠農田和魚塘的承包。  魚塘池畔卻飄來一絲「愛琴海」的苦澀。
  • 潛山朱慶志:逐夢荒山崗 飛出「雞鳳凰」
    「荒山養雞3萬多羽,餵養的土山雞每隻2-3斤一個的雞,每斤10元;非常好銷,11月初第一撥獲純利15萬餘元。」朱慶志一邊查看剛調進4萬隻小雞長勢,一邊和我們分享創業「試水」成功的喜悅。這個位於潛山市餘井鎮糖嶺村東北幽靜的荒山崗因建起雙金養殖場變得熱鬧起來。
  • 「愚公」孫懷利夫婦:7年把荒山變成「風景山」
    馬國臣 攝賺個外號「傻夫妻」「我們要承包荒山。」旅遊回來後,孫懷利有了這樣的想法。家中父母開始極力反對,「那是座荒山,這些年被村民打柴打得樹根都幾乎挖光了,在山上更甭說能找到成材的樹。你包山,沒什麼樹可賣呀,賠死你!」孫懷利說:「我不靠栽大樹賺錢,我要建景區!」父母勸他們說:「這離城市遠,誰來玩呀?」
  • 橫峰司鋪鄉:荒山荒地創效益 村民致富勁頭足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見習記者汪穎 記者劉勇報導:近年來,橫峯縣司鋪鄉通過產業扶貧模式,帶領村民華麗轉身脫貧致富奔小康。近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上饒市主題採訪報導採訪小組來到橫峯縣司鋪鄉,看司鋪鄉如何把荒山荒地變成金山銀山。
  • 嘉陵區龍泉鎮建起萬畝花椒產業園 村民務工分紅收入豐
    2017年5月,龍泉鎮開始建設花椒種植基地、種植花椒樹苗,半年時間裡,曾經的荒山荒坡全部種上花椒樹苗,漫山遍野,產業覆蓋全鎮11個村1個社區。九棟碑村村主任楊文回憶,種植花椒以前,村裡的撂荒地達70%。在種植花椒時,最多的時候村裡有100餘臺機械施工,開山填溝,場面非常壯觀。一場硬仗打下來,如今荒山荒坡全部種上花椒樹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 建成四大種養基地 集體增收村民脫貧
    原標題:建成四大種養基地 集體增收村民脫貧  南方日報訊 (記者/段燦 通訊員/歐陽劍斌 蔡麗瓊)在省國資委一年多的「造血式」扶貧幫扶下,龍坪鎮太坪村建起了「蔬菜種植、水晶梨種植、黑山羊養殖和食用菌種植」四大基地,村集體收入增長近60倍,貧困戶年收入比增3倍。11日,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呂業升率隊深入太坪村調研,連州市委書記黃裕團陪同。
  • 荒地種芒果 荒山變「金山」
    秋日的傍晚,在祿勸縣湯郎鄉普模村兩座低矮的斜山坡上,10餘名村民背著籮筐正忙碌著採摘芒果。碩大的芒果搖搖欲墜地掛在枝頭,香氣撲鼻。「種了3年芒果,今年還是第一次摘果出售。除了這裡的160畝以外,你們看對面山上還有400多畝土地也是我們合作社的,荒山種水果不僅增收還環保!」村民田開富指著金沙江斜對岸的一大片山地說。開發荒山發展生態農業4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家住湯郎鄉普模村大坪山村小組的田開富看著如此多的荒地沒有利用起來,覺得很可惜。
  • 左權縣連壁村:「四大法寶」讓荒山變成金山銀山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連壁村當時有多窮,黨支部書記郭應林體會最深:「連壁村曾經是左權縣最窮的一個村,地上無工業,地下無礦藏,村民們靠天吃飯,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留在村裡的全是老年人,最年輕的也50歲了。」  但連壁村山大坡廣,人少地多,氣候溫和,水源充足。雖說耕地面積只有1800畝,可利用的荒山荒坡卻有1.5萬多畝。
  • 後遼村:荒山長滿「黃金葛」
    3月6日,臨海市白水洋鎮後遼村村民楊亦釵一大早就背上鋤頭,提著滿滿的一袋葛苗,來到去冬剛剛開墾的荒山上挖穴種植葛根。和楊亦釵一樣,該村的周義強、徐仁漢、徐仁足等也紛紛加入了上山挖穴種葛的隊伍。   後遼村位於該鎮東部的黃坦山區,該村有山林、山地面積3000多畝,整個黃坦山區有拋荒和半拋荒的山林和山地2萬多畝。
  • 荒山挖出活嬰,其祖父已被刑拘!
    10月25日,山東省新泰市警方通報「荒山挖出活嬰」案最新進展:經初步調查,被埋男嬰祖父劉某增涉嫌犯罪已被刑拘。事件回顧男嬰被埋山中 哭聲引來村民救援8月21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有村民在上山採蘑菇時,聽到山上傳來嬰兒的哭聲。
  • 山東蒙陰的村民富了,村子卻「窮」了
    荒山果林支撐起了最初的經濟發展,如今,全村人均一年純收入已經超過1萬元,半數家庭,年收入能達到10萬左右。近幾年,蘋果價格不錯,村裡收入最高的家庭,能達到20萬元左右。 和村民相比,村集體的收入卻非常薄弱,村裡沒有什麼企業,作為「六姐妹」故鄉,旅遊業能為村裡帶來一定的收入,但村集體的收入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