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陸配偶苗慄開店,生意旺客人常主動幫忙。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中新網2月20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葉小紅與古禮華是從廣東省梅縣嫁到臺灣的客家姑娘,不約而同都在苗慄市開設小吃店,葉小紅的「我家麵店」與古禮華的「董鴨肉麵店」,所賣的面與滷味各有特色,都生意興隆,深獲老饕喜愛。兩人來臺都超過10年,最感佩臺灣濃厚的人情味,「忙不過來時,客人會主動幫忙」。
1980年生的葉小紅,10年前經朋友介紹嫁給喜歡烹調的劉新喜,婚後夫婦在苗慄市中山路開設「我家麵店」,丈夫負責採買、做滷味、炒飯、炒麵;她負責煮麵、切滷菜,很快就打出名號,每天從清晨7時30分忙到晚上8時30分才收攤,中午與傍晚客人常大排長龍。
語言相通融入客家莊
葉小紅原在梅縣當店員,未煮過面,如今「我家麵店」的面有雜菜面、餛飩麵、豬頭肉麵、榨菜肉絲麵、三鮮面等多種,口味在苗慄最多元,加上有炒麵、炒飯,滷味口味又多,客人全天川流不息,因座位有限,買回家吃的顧客也多,尤其是滷味,買回家當主菜的更多。
劉新喜說,太太雖長得嬌小,但做事利落,算術更是了得,7、8桌客人吃什麼她全憑記憶,算帳幾未錯過,令客人折服。因生意好,除請兩位助手,爸媽到尖峰時間也會來幫忙。
葉小紅說,赴臺10年育有一對兒女,丈夫每隔兩年都讓她回梅縣探親,連女兒都回去過兩次,這幾年媽媽、妹妹也以省親方式赴臺看她,加上同樣講客家話,她早已融入苗慄客家莊了。唯一較不習慣的是,臺灣的年節氣氛沒有大陸那麼傳統、熱鬧。
古禮華與葉小紅同年,11年前經婚姻中介嫁到苗慄客家莊,公婆及先生董智榮都在做小吃生意,她從做中學,但隨著女兒漸長,先生又改行,她決定自己創業。兩年前她在苗慄縣政府附近開了「董鴨肉麵店」,請大陸開中藥店的姐夫王偉先調配滷味配方,併到處試吃改良口味,如今她平均一天賣8隻鴨子,兩大鍋滷味,擄獲不少顧客味蕾。
母每年來省親解鄉愁
古禮華說,從燻鴨、鴨頭、鴨胗、鴨趐膀、大腸的滷味配方,都是靠摸索出來的,跟先生也試吃了不少店家的滷味。現除非女兒學校有重要活動,否則她很少休息,除鴨子請人宰殺,從燻鴨到滷各種滷味,她全自己來,從早上9時忙到晚上9時,偶而她印度尼西亞籍的表嫂秋華會過來幫忙。
古禮華說,臺灣人有禮貌,也很溫柔,客人看她忙,常幫她擦桌子,甚至幫忙切菜、端菜。她已經5年未回梅縣了,幸好妹妹古秀華也嫁到中壢,媽媽侯芳雲也幾乎每年過來省親2個月,解了她的鄉愁。
古禮華的「董鴨肉麵店」,除滷味口味獨到,她做的黃金蛋(溫泉蛋)也很好賣。苗慄縣前立委陳文輝很喜歡她做的滷味,常邀三五好友光顧小酌。
【編輯:郭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