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士開網店售賣號稱「親筆手繪、硃砂法印、法力巨大」的符咒;有道士專心經營道教文化公司,不賺錢的活動不參加;有道長為公司題字、站臺,帶道士頻頻出現在偽宗教場所「組團賺外快」……半月談記者經過兩年多時間追蹤調查發現,山東知名道觀泰山靈應宮「道教商業化」問題突出,而此現象並非個例。
道士「曠課」忙賺錢
近年來,多次有內部人士反映靈應宮部分宗教在職人員開設銷售符咒、法事定製、代為開光的網店。
靈應宮一名張姓道士在某電商平臺開設「妙易仙」「符佑堂」等店,售賣「招財符」「送子符」「驅邪符」「夫妻和合符」「安胎符」等各種符咒,售價從100元到999元不等。網店中可以看到該道士手持「鄭重承諾」的照片和中國道教協會頒發的「道士證」照片,「道士證」上所寫的單位為泰山靈應宮。
該道士在開設的網店「符佑堂」中稱:「本店所有靈符均出自泰山道教法師張道長親自手工繪製。繪製過程中受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庇護,聚五嶽獨尊泰山之靈氣!」
該網店打出標語——「符咒為打通天地能量場,溝通靈界信息的載體」「(張道長)精研道家法術,奇門遁甲,在符咒方面尤為擅長」「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弄假玄虛必遭雷劈」。
早晚功課本是道教教內日常必做的功課,但在靈應宮,因為做功課沒有收入,許多道士根本不來參加。有內部人士透露,靈應宮有一名道士在2016年就註冊了所謂研究和推廣道教文化的山東道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他長期以各種理由請假,缺席正常宗教活動,將主要精力用在經營公司方面。
今年6月底,由山東省民宗委、泰安市委統戰部成立的聯合調查組進駐靈應宮,上述現象才得以糾正。目前,「妙易仙」「符佑堂」等網店商品已全部下架;山東道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於6月20日更換了法定代表人。
道士「下山」要小心!
電影《道士下山》講述了一名躲避饑荒的小道士離開道觀,懷揣赤子心踏入紅塵後,終感嘆「不擇手段非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而如今,道士「下山」,不一定是行俠仗義、傳播教義,而是「瞄準」錢財,能賺就賺。
靈應宮的「道教商業化」現象並非一日之寒。這些年商業機構借之斂財、道長帶著道士「組團賺外快」的行徑令人咋舌。2017年3月14日,記者在靈應宮看到,正門和大殿門上都懸掛著「道祖聖誕圓光總壇祈福法會」字樣的大紅橫幅,祭壇前擺放有功德箱供信徒捐功德。
2017年3月14日,「靈門圓光文化發展中心」在泰山靈應宮舉行「圓光總壇祈福法會」,大殿門上懸掛著大紅橫幅。法會宣稱由「大圓光」總壇壇主傳授「大圓光秘法」,費用是每人9000多元。
活動中,一名自稱「靈門圓光文化發展中心」工作人員的組織者說,此次法會共舉辦3天,傳授「大圓光秘法」,費用是每人9000多元,已有近百名信徒參加。
「壇主潛心研究道教、全真派等各派道法及預測數術,修煉20多年,身懷各門絕技,擅長龍虎山天師府符籙、茅山密法,大圓光法術、奇門遁甲、楊公風水等。」這位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是一家公司,因靈應宮是道教重地,參加者更易相信。
「大圓光」在靈應宮舉辦了3天法會,十幾個道士忙活了好幾天,累計數百人參加活動,但公司付給靈應宮的錢並未在帳目上顯示,去向成謎。泰安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回應,「大圓光」是未經宗教管理部門審批的非法宗教,靈應宮為這些人員提供宗教活動場所,違反了相關條例。
面對質疑,時任靈應宮管委會主任向記者承認,其為「大圓光」總壇開設了法會,並在靈應宮為「大圓光」題字「圓光總壇」,但他始終不肯透露收受了多少費用。
根據相關規定,宗教人員不可以到合法宗教活動場所之外的地方從事宗教活動。該道長卻於2018年4月,帶領靈應宮的部分道士到山東一文化園做法事,而這個地方沒有經宗教部門批准的宗教活動場所證。
靈應宮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靈應宮許多法事項目不入帳、少入帳,漏洞不小。不僅大帳不公開,還外設了多個小帳戶,隨意支配資金,導致收入支出對不上。宮內的功德箱收入本應規範管理,由兩名人員同時監管,實際上,一人就可隨便開關,錢款去向不明。靈應宮每年多次進行道場活動,一些活動收入也未入帳。
按照我國相關規定,宗教場所應實行財務公開,泰安市宗教管理部門也幾次要求靈應宮進行財務公開,但當時的靈應宮管委會始終不予執行。
「道教商業化」鏈條非斬不可
記者了解到,原靈應宮管委會於今年7月10日正式被解散,由泰安市委統戰部任命的臨時管委會進駐靈應宮管理。
據內部人士透露,臨時管委會接管靈應宮後著手重新建章立制,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各項管理較之前明顯規範。
靈應宮所存在的「道教商業化」問題並非個別現象。「道教商業化」不僅衝擊宗教健康傳承發展,損害宗教場所形象,也會滋生腐敗、敗壞社會風氣。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建議,從法律法規和政策層面切斷商業資本入侵道教場所的途徑,對已進入的其他資本予以合理清退;加強宗教信息資料庫建設,方便公眾辨別真偽;加強對宗教教職人員的教育,明確教職人員行為規範,制定對違反教規行為的懲戒措施。
「對違反教義的過度商業化行為、不當牟利行為,應予以堅決取締。」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馬廣海認為,可通過他律手段杜絕宗教資源的過度開發和違規違法經營行為。同時,加強宗教領域的自律教育,在宗教領域深化教風建設,完善教規制度,引導教職人員遵規守戒,不斷提升教職人員自身的宗教修養與素質。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