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吳敏 北京報導
日前,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收到一份特殊的中秋禮物,來自平安集團扶貧村的特色農產品「平安四寶」以及兩位扶貧「村官」的來信。為了「平安四寶」,馬明哲主動當起「推銷員」,為扶貧農產品的線上售賣站臺,並在信中回憶「下鄉知青」歲月,勉勵平安扶貧幹部穩紮穩打,在實踐中總結真知,像「平安四寶」豐收一樣收穫人生財富。
與此同時,9月28日,在保監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新聞發言人盛瑞生介紹了有關該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精準扶貧的有關情況。
盛瑞生表示,截至2017年6月末,平安人壽投資服務實體經濟已經超過1100億元。其中,通過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投資實體經濟餘額898.53億元,其中既有關係國計民生的南水北調項目,亦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速公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有促進能源建設的核電、水電建設項目;通過基礎設施股權投資計劃、鐵路建設基金優先股、中保投基金等形式支持國家公路鐵路建設220億元,其中僅鐵路建設基金優先股就達119.06億元、京滬高鐵項目達63億元,中國平安是京滬高鐵項目除中鐵以外最大的資本支持方。
2015年以來,中國平安旗下公司平安產險配合工信部、保監會和財政部,與保險同業合作開發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保險,為「中國製造」高端重大技術裝備提供保險保障和品質增信服務。截至2016年底,平安產險已經為走向海外的首臺裝備項目提供超過180億元金額的保險保障。
據盛瑞生介紹,平安產險積極利用科技創新,完善農業風險管理機制,推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升級。2017年,平安產險利用網際網路+無人機新模式重塑傳統農險作業方式,實現單人獨立完成大面積承保驗標與理賠查勘任務,農險作業效率提升近40倍,有效突破傳統農險推廣中人力投入多,作業範圍小等局限。無人機帶來的高效作業,最終可幫助農戶增產增收。
盛瑞生表示,平安產險特別針對「一帶一路」面臨的海外安全風險,研發、推出為海外人員提供安全救援、危機解救服務的高端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綁架勒索保險,為海外人員平安回家保駕護航,以及為轉移中資企業海外併購風險而設計的分手費保險、併購買方損失補償及賣方責任保險;為轉嫁海外工程項目設計、施工風險設計的單個工程職業責任保險;同時還包括一些企財險、工程險等傳統產品,彌補目前國內保險領域的空白。
在精準扶貧方面,2016年,中國平安在業內率先成立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委員會,馬明哲擔任委員會主任,下設農村保險業務組、農村大病業務組、農村醫保業務組、農村銀行業務組、農村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組五個專項工作組。旗下產險、壽險、銀行、信託、普惠等專業公司任各小組成員,重點聚焦「保險下鄉」、「醫保下鄉」、「銀行下鄉」和「網際網路金融下鄉」四大業務板塊,為實現脫貧目標提供強有力的金融保障,形成具有平安特色的金融「四寶」扶貧模式。
具體而言,首先是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防止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截至目前,中國平安通過各類農業保險產品累計為4600萬戶以上農戶提供超過1900億元風險保障額度,累計支付賠款超過7億元,近日,平安產險還在全國首推「免息免擔保」保險產業扶貧模式。其次是積極承辦大病保險,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平安養老險自2013年起已先後在全國數十個城市、百餘個縣區為農村客戶提供35個大病保險項目,服務參保人數近1億,累計支付大病保險賠款超4.3億。此外,還有「銀行下鄉」,助力貧困地區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實現「造血」扶貧,截至2016年末,平安銀行建檔貧困戶貸款餘額718,392,398元,惠及10621個貧困家庭。最後是「網際網路金融下鄉」,積極開展「農險+融資」服務,平安聯合集團旗下銀行、普惠、陸金所等金融機構,助力城鎮資金走向廣大農村市場,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難題。
責任編輯:張靜雯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