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成家後的年輕人,為什麼總愛讓父母出錢又出力?原因有3點

2020-12-06 Canliu

結婚後,你還在麻煩父母嗎?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結婚後,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小家,不再勞煩父母,逢年過節也會孝順父母,有的結婚後,則各種麻煩父母,不是伸手管父母要錢,就是讓父母出力。

前者不勞煩父母的不用多說,是已經徹底獨立的了。

做什麼事都靠自己,明白父母不是永遠的大樹,不可能一直為自己擋風遮雨,老了就是「享福的時刻」,上半輩子您照顧我,下半輩子我照顧您。

後者讓父母出錢又出力的人,說的直白點,就是結婚後的一種「啃老行為」。

要知道,啃老族的生活,主要來源是父母,「長大不成人」是這些啃老群體及社會面臨的共同尷尬。

啃老族背後,是當下年輕人的焦躁和退化。據調查,我國約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著「啃老」現象,年齡段均在25到38歲,這個數據裡,也包含我們自己。

熱播電視劇《都挺好》,蘇明成就是這麼一種啃老角色,他仗著父母的偏愛,有恃無恐,婚後10年不斷伸手要錢,父母的積蓄也被他花光大半,身上自私+無能的特點,被網友罵上熱搜,如此厚臉皮,實在是太氣人。

啃老族的兩種手段:

1.物質索取,以各種理由向父母索要錢財,就像孩子伸手向大人要「零花錢」一樣

2.時間索取,成家後,讓年邁的父母幫自己帶孩子、看家、做飯、做家務等

有些成家後的年輕人,為什麼總愛讓父母出錢又出力?背後原因有3點

1、依賴型人格障礙

什麼是依賴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主要特徵是過分依賴,表現為缺乏獨立性,生活中會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深怕被人遺棄。常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別人,同時也會過分順從別人意志。

我們反觀啃老族,裡面不少人就患有這種病態人格,把自己的需求告知自己的父母,讓父母給予幫助。家裡有個親戚就是這種,對父母非常依賴,你很難想像這種人有多討厭。

他在結婚後,沒有固定工作,問父母伸手要錢,卻理直氣壯,說自己沒錢交電費,讓父母交一下,說孩子奶粉貴,讓父母拿出退休金來買奶粉,父母不願意,就嚷嚷著:你生了我,就要對我負責。

父母也是恨鐵不成鋼,自己的孩子在結婚後混成這樣,連自己的小家庭都撐不起來,全靠年邁的父母當頂梁柱。父母也想過不管不問,可要是這麼做,就會苦了孫子/女,難免下不去這個狠心,只能口頭批評教育。

2、高房價,超前消費,入不敷出

在億萬普通人眼中,房價不僅高,還讓工薪階層的群體只能仰望,因為當下的房價,已經超出了很多家庭能夠承受的最大極限,由此導致年輕人在結婚的時候,只能依靠貸款買房。

就拿北京一線城市來說,平均每平方的房價在6萬到8萬甚至10萬以上(地理位置不同,價格不同),一些小縣城的房價,也都穩定在1萬平方左右,工資的水平永遠跟不上房價的走勢,而能全款買下一套房的,都是有錢人。

所以,年輕人「壓力」很大,身上背著房貸、車貸、再加上每個月掙的工資入不敷出,就會超前消費,而超前消費還不上,露出的窟窿,常常就需要父母來補。

於是,結個婚,一大家子的人,都在補窟窿,父母願意出錢給孩子,是想減輕孩子的壓力,孩子問父母要錢,也是沒辦法的事,自己有錢的話,自然不會讓父母出錢。

3、父母給的,就不用還

常言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你借朋友的錢要還,你借親戚的錢要還,你根據自身信用,貸款借來的錢,也需要還,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好借好還,才能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對方也樂意下次再借給你。

但有些年輕人,是「有借錢的能力,卻無還錢的能力」,深知借別人的錢要還,自己又沒有,還給了別人,會讓自己陷入窘境,還得再借,而且拆東牆補西牆的行為太累。

於是,就想到借父母的錢,父母是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想著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分你我,就不需要還這個錢了,再加上,父母看到孩子過得不好,會在金錢方面主動給予幫助。

孩子會從心底認為,這錢不是我主動要的,是父母看我過得不好,主動給的,給的不是錢,是父母的愛,我也沒必要還這個錢,於是,就拿父母的錢,拿的心安理得。

年輕人啃老,對老人有什麼影響?

a.令老人的情緒,處於壓抑,憋屈狀態b.令老人不能安心享樂,做不成自己的事c.降低了老人退休後的,生活質量d.影響了老人的,身體健康可見,啃老,對老人的影響很大,年輕人不去想著該如何幫父母減輕影響,反而打著就業難、消費高、無穩定收入和存款的理由繼續啃老。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下的年輕人,「狼狽」二字最為貼切不過。

說實話,結婚後的啃老族,不僅是社會的悲哀,更是一個家庭的悲哀,很尷尬。建議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邊界力,讓孩子自信又獨立。

培養孩子的「邊界力」,是防止長大啃老的一種教育

邊界力是一種能力,指的是我們能與自己、與他人建立明確邊界的能力,並且,我們還要能控制這個邊界的大小,以達到最舒服的相處模式(建立、控制與自己的邊界,能夠明確自己的責任與長處,少走彎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的孩子的邊界力,對孩子的幫助很大。

能讓孩子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明白哪些是我要做的,哪些是你要做的,沒有邊界力的孩子,很難和別人建立友好的關係,不是過於侵犯別人的邊界,就是被別人侵犯了自己的邊界。

邊界理論包含:情緒、生理、物質、思維、時間、人際。

不同邊界理論,對應的效用也不同。

剛剛提到的讓孩子明白哪些是我要做的,哪些是你要做的,就是邊界理論中的物質邊界,而情緒邊界是鍛鍊孩子的情商;生理邊界是鍛鍊孩子的如何判斷危險,保護自己;思維邊界,鍛鍊的是孩子主見;時間邊界是鍛鍊孩子的時間觀念;人際觀念是鍛鍊孩子不被孤立,融入群體。

邊界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心理能力,培養孩子的邊界力,是很多父母應該做的一件事,因為它能讓孩子懂事、自信、獨立、有主見,與此同時,也避免了孩子在長大後,淪為啃老族。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

相關焦點

  • 生完孩子後,婆婆出錢和出力,哪個更實際?聽聽過來人的真實心聲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生完孩子後,婆婆該出錢還是出力?老婆還有半個月就到預產期,我想託人找個月嫂來照顧,可要費一大筆錢,前一陣媽媽主動提出要給錢,但是我還是怕請人照顧會有照顧不周到的地方,真是傷透了腦筋。
  • 58歲婆婆哭訴:自己出錢又出力,兒媳反而不領情,我錯在哪裡?
    現在社會競爭強,工作壓力大,年輕人賺錢挺不容易的,單身時還好,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進入婚姻有了孩子,男人肩上的擔子也隨之加重。有些家庭,經常入不敷出,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女人勢必也要出去工作,一起分擔家庭的重擔。
  • 「我出錢出力幫你帶孩子,換不來一點尊重嗎」「是你們應該做的」
    從小我父母就和我說,父母養你長大,成年後,尤其是結婚後成家,就要靠自己了,不要事事都想著依靠家裡。我做到了,我從開始打工賺錢後,就沒讓家裡爸媽操過心,還時不時會貼補家用,後來結婚嫁人,嫁妝都是自己存起來的。
  • 年輕人是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再成家
    農村老家有個堂弟,大學畢業留在城市裡打拼,為自己和家人尋求更多的機會和平臺,他跟所有的年輕人一樣面臨著事業與家庭的雙向選擇。每次過節回家,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自然而然的話題中心就落在了表弟身上,有個穩定的工作就可以了,馬上要三十了,你不急,你父母也急著抱孫子,趁現在老人身體還硬朗還能幫著照看孩子。事業和家庭同樣重要,讓年輕人如何去選擇呢?
  • 「啃老」又換新裝,威力有多大?老人出錢出力,很是心甘情願
    隔壁鄰居老兩口有個兒子,今年30歲,結婚3年時間,去年剛剛生下一個寶貝兒子。其實他家的家庭條件還挺不錯的,父母兩個人都是正式工,老兩口靠著退休金完全可以生活得很滋潤。而且為了兒子結婚也買了新房,兩個老人就住在原來的舊房子裡,兒子和兒媳偶爾回家一趟,還挺孝順的,日子除了有些冷清,別的也都還可以。
  • 家長出錢老師出力,為什麼還要尊師重教?
    尊敬老師具有與孝順父母一樣的意義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有父母,也幾乎所有人都有老師。人尊敬老師,與孝順父母有異曲同工的意義。培養孩子,家長既出錢又出力。孩子長大了,還清了錢是不是就夠了?人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 合夥創業,有人出錢不出力、有人出錢又出力,股權應該怎麼分配呢?
    合夥創業,有人出錢不出力,有人出錢又出力,股權應該怎麼分配呢?5月23日上午,某市派出所接民眾報警,稱有兩名中年男子在大街上打架。民警現場得知,兩人是因為股權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張某是國內某一線城市的企業老闆,最近看中了一個連鎖酒店項目,總體約投入3000萬,前期張總已經投入了1200萬,遇到了資金瓶頸。於是找到了自己多年的老朋友李總,想讓李總注入資金1800萬,好完成整套酒店的項目,但李總因為有自己另外的生意,所以只想投入資金,不想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酒店運營當中。
  • 現代「慘婆婆」圖鑑:出錢出力,淪為全家公敵……
    作為婆婆最大的失敗,就是:「出錢出力,最後淪為全家公敵!」按照「出錢出力」這個說法,可以把現代婆婆分為四種:給錢人不來;不給錢人來了;給錢人來了;不給錢人不來。那麼,這四種婆婆,都有哪些優劣勢?最失敗的又是為什麼失敗?怎樣的狀況,是理想狀態下,大家最能接受的婆媳關係呢?接下來,咱們就來分別看看。01 最受歡迎婆婆:給錢人不來;程莉莎在節目中說過:「有一個好婆婆,實在是太重要了。要不然,我的婚姻都不可能走到現在。」
  • 到底是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再成家?
    「先成家,後立業」是中國的古話,有些人深以為然,有些人卻並不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你認為到底應該是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再成家呢?選擇先立業再成家的人主要出於以下的考慮:首先,戀愛需要成本。相親成功有了戀愛對象每個月依舊需要以上的各種消費,再加上禮物等花銷只會更多。所以網上有一個說法,叫「活在一線城市,月薪5萬可以生活瀟灑,3萬生活寬裕,2萬剛剛小康,1萬隻夠溫飽,但是談戀愛?破產。」甚至有男生提問,月薪多少才有資格談戀愛?很多男性有先立業後成家這樣的自我認知,一方面是認為承擔不起戀愛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擔心一旦相親遇到了心儀的對象,以自己目前的經濟實力,只會讓對方跟著自己吃苦。
  • 出錢造句和解釋_出錢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4、藏戲)出錢參考例句:1、要他那個守財奴出錢請客,簡直比登天還難。2、國家有難,大家出錢出力是天經地義的事。3、我若能分一杯羹,才出錢參與這一計劃。4、不論丟田還是分田戶都要出錢的。5、喝別人的酒是別人出錢,自己出命。6、鄰居們合力出錢,埋葬了孤苦無依的林老先生。7、我贊成這樣的態度,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己瞧著辦。
  • 為什麼總有一種父母,見不得子女過得好?真實原因戳痛心窩
    文|文兒為什麼總有一種父母,見不得子女過得好呢?或許,大家覺得這樣的父母要麼非親生,要麼就是沒有從小養育過兒女,要不然哪有父母對自己親生的孩子如此刻薄呢?還真有,除了張愛玲《金鎖記》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刻薄自己的兒女,還有身邊一些真實存在的例子。
  • 68歲老人感嘆: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想去兒子家出錢出力還不討好
    但現在,很多子女在結婚時就不跟父母住在一起了,他們崇尚自由,不想被老人管著。父母和子女分開住,的確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摩擦。但等到小夫妻有了孩子,或者父母年紀大起來,那父母和子女不住在一起,就又會有弊端了。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可以幫忙帶帶孩子,父母有什麼事時,子女也可以更方便地照顧老人。
  • 父母幫我們照顧孩子是情分不是他們的義務,來看看父母怎麼說
    現在年輕人的壓力都很大,平時忙著工作,家裡孩子沒有人照顧。很多夫妻會把父母叫來幫忙,一是幫忙照顧孩子,二是可以忙在家裡做些家務。我們的父母,在我們年幼未成家之前,一直在為我們付出。當我們走進婚姻,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後,父母仍然會為了我們付出他們的所有。
  • 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孝順
    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幾種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很孝順。一、佛系一點,不強求子女的回報身為父母,關心孩子照顧孩子,把他們養育成人是義務,而為父母養老也是子女們應盡的職責。王大伯老伴走得早,一個人把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拉扯大,陸續把子女們送進婚姻的殿堂後,老人一人獨居在鄉下的老房子裡。
  • 老人出錢出力幫襯兒女最怕這一點,律師有話要說
    據了解,目前,很多老人和老金夫婦一樣,儘管兒女已經長大成人,但他們對兒女還是能幫就幫,不惜餘力,不管是出錢還是出力,唯恐做得不夠。一半退休金給孫子老金夫婦都是大學畢業,自認為還是比較理性的知識分子,但現在回想起當初答應兒子、兒媳為孫子交學費這事兒,還是不太理性,有些欠考慮。「十幾年前,我兒子在北京剛剛買了房,雖然是我們出的首付,可他們每月還房貸的壓力也不小,有了小孩後,支出更大了。
  • 我國出錢又出力,卻被白眼狼倒打一耙,遇難後又希望中方回心轉意
    我國出錢又出力,卻仍被一些白眼狼國家給倒打一耙,原本他們還以為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給我們國家造成影響,不料自己卻遇到了不小的難題,最後在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後又反過來希望中國能夠回心轉意,這樣的想法未免有點太理所當然了。
  • 公婆蓋房我出錢出力,拆遷卻把錢都給小姑子,五年後我落淚了
    公婆蓋房我出錢出力,拆遷卻把錢都給小姑子,五年後我落淚了我跟老公是自由戀愛,那時候我因為失戀了,然後就想著出去散散心,在回程的動車上認識了我老公。久了之後彼此有了好感,就這樣交往了。在和老公交往了兩年多之後,我們就順利步入了婚姻禮堂。因為我家的條件比我老公好很多,所以在結婚的時候,我父母給我陪嫁了車子和房子,老公在婚後也把他的工資卡交給我保管。讓我覺得自己沒有嫁錯人,兩人的日子也就這樣幸福地過著。
  • 90後夫妻「借婚房」揭示年輕人裝修痛點 父母代勞審美差異大
    小郭夫婦的經歷絕非個案,而是有相當普遍性。年輕人工作忙碌,自己買房沒時間裝修,讓父母「包辦」成為時下很多年輕人無奈的選擇。然而,父母往往出錢又出力,卻因為審美不同而好心辦壞事。很多網友在評論中表示:同一個世界,同一款爸媽裝修審美!
  • 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後成家??
    成家的好處是:成家代表著結婚,結婚本就是一個幸福美好的事情,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盛大而美好的結婚夢。它不僅僅是為了對方,也是為了自己,同樣也是為了父母圓夢。而且每個人都是有著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有一位在背後默默支持你的妻子將讓你的生活、事業事半功倍。
  • 香港富裕千金為黑人生「猴子」,出錢又出力,今獨立撫養混血黑娃
    結局似乎並不怎麼美好,這位黑人同學畢業後並沒有獲得很好的發展,兩人之間又發生了其他一些事情,兩年後兩人就分開了,現在這位女生自己帶著一位混血黑娃,頗有些悽慘。所以說,女孩子在嫁給黑人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考慮,三方面問題需要考慮,第一,兩人之間有沒有共同語言,因為成長環境不同,嫁給黑人之後,女人很容易遇到這個問題;第二,對方是不是有發展前途,牛奶和麵包還是需要的;第三,兩人想要在哪裡定居,這點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