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話酒:像古人一樣過中秋,賞月飲酒

2020-12-20 澳佳藍河

中國是酒的故鄉,中國人愛酒,是那種愛到骨子裡的深沉,尤其是當美酒遇上佳節,就更加不吝杯中的瓊漿玉液,只有暢飲幾杯,才能抒發內心的愉悅。

自古以來,人們無論安居深宮,還是羈旅登峰,大都離不開賞月飲酒。賞月是與美酒、音樂、詩詞以至舞蹈伴隨的。

無論在哪個年代,人們對中秋飲酒總是情有獨鍾,仿佛有了幾許醉意方能襯出月的明朗,才能將心中思緒盡皆釋懷,要不怎麼說明月千裡寄相思呢?

古人過中秋

在古代,富庶的人家每到中秋,都會擺上豐盛的宴席,在琴瑟鏗鏘之中酌酒高歌,即使是身無長物的貧窮人家,也會把家當變賣,換點酒錢,不負中秋佳節的恩澤。

早在戰國時期 ,古人就已經有賞月飲酒的習俗了。唐宋時期,此風更盛,每到中秋,很多文人雅士便會對月飲酒,因此中秋促成了許多偉大詩篇的誕生。比如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無不是明月美酒下催生出來的曠世奇作,中秋之美境,在於杯中望月,納花月入酒杯,醉眼朦朧間,花添色來月弄影,且歌且醉且中秋。

最瀟灑不羈的宋代文人也喜歡玩月飲酒。他們在桂花樹下醉酒,將月亮攬入杯中,「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他們邀請明月共飲,欲乘風歸去,陪伴月中仙子;他們愛月亮愛到骨子裡,即便明月不曾露面,即便當日下雨,也會相約飲酒賦詩,「池上雖然無皓魄,樽前殊未減清歡」。據《東京夢華錄·卷八·中秋》記載,北宋開封府的中秋是這樣的:「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中秋節前,各家店鋪,會出售新啟封的佳釀,大街小巷都會用彩色布匹裝扮一新,市民們從白天喝到晚上,不醉不歸。王孫公子或者有錢的大戶人家,一般會選擇登高樓賞月,並且大開筵席,席間「琴瑟鏗鏘,酌酒高歌」。

清朝 中秋節飲桂花酒變成既定習俗,清代潘榮陛的《帝京歲時記勝》就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東酒」。

時至今日,酒,依舊是中秋賞月必備,又是一年中秋至,不妨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效仿古人,約三五好友,賞月飲酒,對詩談天。在這個時候,葡萄酒就該登場了。

啜取一小口含在嘴裡,輕吸一口氣,讓酒香充溢口腔,稍微屏氣,最後讓酒液輕輕滑入喉嚨,品其餘韻。

月色清亮,在酒後的迷醉裡,在水邊的光影裡,在三秋桂子裡,人們對著月亮,萬千思緒都化作了對一切順遂的盼望。

中秋節伴隨著歷史走過千年,到現在依然是國人最重視的傳統佳節,就是為了給我們一個團圓的理由,一個說想念的機會。

祝願中秋佳節,天上月圓,人間團圓。

相關焦點

  • 古人過中秋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會做什麼?
    古人過中秋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會做什麼?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一年中收穫的季節到了,古人們飲酒賦詩,登樓攬月,慶祝豐收的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魏晉之時,民間便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尚未形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 賞月吟詩話中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主要的節日,中秋時節,賞月祭拜,寄託情懷。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中秋節盛行於宋朝,直至明清。 《紅樓夢》中有關中秋節的於情節出現了三次。第一次,寫中秋之夜賈雨村對月感懷。「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 中秋賞月酒助興,送上《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話詞人
    天上與人間,神話與現實,每年中秋之夜總是讓人充滿遐想,盡享浪漫。又至中秋月圓時,在充滿詩情畫意的夜晚不知多少文人墨客要提筆抒懷,續寫詠月篇章。圖片來自網絡作為普通大眾,更會聚於桌前,在中秋這個寓意團圓的節日裡,飲酒賞月,盡情享受天倫之樂
  • 賞月飲酒慶團圓,古人如何過中秋?
    據考證,最開始祭月定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把月亮當作神明拜祭秦漢、魏晉之時,此時人們過中秋的習俗已經形成,敬老、拜月、賞月等。此時的中秋節雖然已經普及,但是由於未成為官方認定的節日,當時仍有部分地區不流行這個節日。
  • 揭秘:古代人怎麼過中秋節?賞月、飲酒比現在有意思多了!
    張九齡的滅燭憐光滿;李白的萬戶搗衣聲;辛棄疾的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蘇東坡的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這些才情洋溢的詩篇裡,訴盡古人對月的崇拜,以及中秋月圓之時,人們對家人的思念牽掛。那麼古人古人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不外乎賞月、飲酒、吟詩等等其樂無窮啦。考索中秋節的歷史,發現古代的中秋節不僅過得熱鬧隆重,而且充溢著浪漫格調與狂歡精神。
  • 古人如何過中秋
    不妨讓我們一起了解中秋節的習俗,看看古人如何過中秋。祭月  中秋節源自古代對月神的祭祀,它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些內容反映了中國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在古代,民間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 中秋玩月、賞月、拜月
    唐代詩人張祜在《中秋月》中說「一年逢好夜,萬裡見明時。」像張祜這樣讚頌中秋月色之美的詩篇在唐詩中非常多,白居易說「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裡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唐代人認為八月十五的月亮與眾不同,是一年當中最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熱,都不適合賞月。對此,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說「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 中秋賞月詩詞對聯集錦
    原標題:中秋賞月詩詞對聯集錦 賞月佳對 (一)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註: 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   (二)上海豫園得月樓聯: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註: 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 中秋節作文:中秋賞月
    中秋節作文:中秋賞月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
  • 中秋手抄報:中秋賞月習俗起源
    >中秋手抄報:中秋賞月習俗起源2012-09-07 00:08:0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賞月是中秋節的風俗,來源於祭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盛於唐宋。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
  • 古人都是如何過中秋的?古人中秋節也放假嗎?
    中秋起源知多少:「中秋」一詞最早見於上古時期的《周禮》,「中秋迎寒夜」便是古人崇敬月神祭祀典禮的描寫,古代帝王也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古人過節也瘋狂:隋唐以後,隨著天文知識的豐富,古人對月亮天體有了較為理性的認識,月亮的神聖色彩逐漸消退,中秋賞月玩月成為唐代文人的時尚,中秋詠月的詩章在唐代文學的長河中隨處可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都是唐詩中流傳千古的名句。
  • 中秋賞月「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4首古詩詞裡,最美的月色
    不管你在哪裡,中秋之夜,都會仰望天上的那輪明月。現代人是這樣,古人更是如此。所以,中秋賞月的古詩詞非常的多。蘇軾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可以說是把中秋賞月這件事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今天,和大家分享中秋賞月的古詩詞。有人豔羨太陽的灼熱,但我卻愛月色的清涼。
  • 「月是中秋明」,歷朝歷代的人們都是如何賞月的?
    中秋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俗話說「月是中秋明」,中秋的月亮是最明亮的。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賞月和吃月餅。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文人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地祭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
  • 萬人賞月誦中秋
    四川省2019「萬人賞月誦中秋」群眾文化活動崇州主會場展演。9月13日晚,成都崇州唐人街相府廣場上彩燈斑斕,熟悉的中秋童謠、經典誦讀聲一一響起,全場觀眾沉浸在中秋佳節的喜悅中。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四川省2019「萬人賞月誦中秋」群眾文化活動主會場集中展演在這裡隆重舉行。
  • 中秋節祭月·賞月·拜月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 除了吃月餅 古代人都是怎麼過中秋的?通宵逛街食蟹飲酒
    ——[春秋]《周禮》對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的古人,自然不會怠慢月神。周代的祭月活動最初發生在秋分時節,但這類活動十分忌諱碰上無月的日子,後來祭月活動便調至八月十五。中秋夜,擊鼓奏樂,祭月迎寒,用羊或豬,後世還用月餅、月果等供品祭拜月神,這是皇家和百姓在中秋這一天的祭月活動了。
  • 關於中秋詩詞中的月與酒
    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才有了舉家望月賞月之舉,但並未形成習俗。直至唐代才形成了八月十五賞月團圓的習俗,中秋隨之成為一種節日。到宋代時,中秋團圓舉家賞月的節日習俗大為盛行,甚至夜不宵禁,堪比元宵!因而,在古詩詞中,唐代以前完全沒有描寫中秋節的古詩,而唐詩中的中秋之作也極少。即便是李百杜甫,也只有望月思鄉之作,卻無中秋思鄉之作!
  • 2020中秋賞月指南新鮮出爐!
    中秋月"瘦"了!今年賞月怎麼賞?去哪賞?2020中秋賞月指南新鮮出爐!今年,中秋與國慶「喜相逢」,下一次,中秋節和國慶節在同一天相遇,就要到2031年了。這麼特別的日子,吃月餅、賞月等活動必不可少,那麼賞月什麼時間賞最佳?怎麼賞?去哪賞?一文帶你了解!
  • 中秋賞月,就去這10個地方
    在中秋到來之際,不妨和家人一起去到一個遠方,試試換一個地方賞月,也許會留下一段不一樣的記憶。1、西安城牆 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在這裡你能聽到往日唐朝的威嚴與海納百川的氣象。
  • 今年賞月怎麼賞?中秋賞月指南新鮮出爐!
    今年,中秋與國慶「喜相逢」,下一次,中秋節和國慶節在同一天相遇,就要到2031年了。這麼特別的日子,吃月餅、賞月等活動必不可少,那麼賞月什麼時間賞最佳?怎麼賞?去哪賞?一文帶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