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行動支付 香港接連出招柴逸扉

2020-12-08 中國軍網

一名顧客在香港商店中使用支付寶付款。(資料圖片)

香港街頭及計程車上的微信支付廣告。(資料圖片)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向3家金融機構授予香港首批虛擬銀行牌照。業界認為,虛擬銀行會專攻近年方興未艾的行動支付,即電子錢包市場,開發各種針對網購、商戶及個人的行動支付方案。

儘管目前香港人還是習慣用現金和「八達通」付款,但他們對行動支付的接受度已有所上升。面對廣闊的發展空間,香港金管局和運營商們接連出招,力爭讓行動支付體驗更方便、場景更豐富,從而更受港人歡迎。

接受度日漸提升

香港生產力局2018年公布的「支付寶(香港)智能支付普及指數」顯示,當地行動支付普及指數為53.9(最高為100),高於50的分界線。結果還顯示,約三成受訪市民曾使用過手機支付,其中25歲至34歲人士對行動支付的接受程度最高;超過九成受訪零售商戶有提供非現金支付渠道,最常見的渠道為信用卡籤帳(81%),其次為手機支付(43%)。該結果反映了行動支付已在香港日漸成型,普及度不斷提升。

香港行動支付推廣的難點何在?其一便是信息安全問題。行動支付需要綁定銀行卡和獲取用戶資料,讓謹慎的香港人望而卻步。騰訊金融科技部副總裁陳起儒表示,從微信香港錢包的運行經驗來看,香港市民對於隱私、數據的敏感是推行行動支付的難點之一。

另一方面,香港人在信用卡和「八達通」的使用上已養成成熟的習慣。尤其是「八達通」,這張誕生於1997年的卡片集交通、餐飲、購物、服務、門禁等功能於一體,發行已超過3500萬張,已經覆蓋香港市面逾1.5萬家服務商的2.4萬個零售場所,幾乎滿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費的支付需求。

「掃一掃」隨處可見

「讓手機成為您的錢包」,這是支付寶香港官網的廣告詞。儘管香港的行動支付普及度有待提升,但困難沒有讓香港金管局和行動支付運營商們望而卻步。相反,他們認為香港是一片有待開拓的市場,用戶習慣也可以逐步培養。

前不久,支付寶(香港)用戶已可在香港專線小巴上使用「易乘碼」(EasyGo)進行二維碼流動支付。只需「掃一掃」,乘客僅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完成付費,輕鬆坐車。該方案採用雙離線及先乘後付技術,確保用戶在網絡不穩定或餘額不足的情況下,依然可使用電子錢包繳付車資。目前,港版支付寶已在香港覆蓋逾150萬個人用戶和2萬多商戶,深入幾千輛計程車和30多個街市。

不只是支付寶,當下電子錢包在香港可謂百花齊放。香港生產力局2018年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內地兩大支付龍頭企業支付寶(用戶佔22%)及微信支付(用戶佔19%)搶佔了香港手機支付領域的大部分市場,其次是Apple Pay(用戶佔13%)及Payme(用戶佔8%)。截至目前,香港金管局已經發放16張儲值支付工具牌照。

為了方便電子錢包的付款及相互之間轉帳,香港金管局2018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用戶無需另外安裝程序或APP,只需以手機號碼、電子郵件地址或「轉數快」識別碼作為收款人的識別代號,就可以在各自的網上銀行及電子錢包上進行跨平臺支付或轉帳,並支持港幣和人民幣兩種貨幣。

無障礙暢行內地

「過去我到內地旅遊,都需要先兌換好人民幣才行。現在好了,我只要打開港版支付寶或微信香港錢包,就可以直接支付了,省時省力。」談及行動支付在跨境使用方面的便利,在香港從事金融工作的嘉豪這樣表示。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步伐加快,許多香港人越來越多地來往於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和香港。為了讓香港用戶感受到更多行動支付的便利,部分運營商不只思考將支付手段接入香港本地的應用場景和店家,更是努力和內地平臺、商家對接,讓跨境支付變得越來越便捷。

例如從去年10月1日開始,騰訊、騰訊金融科技公司聯合銀聯,通過「微信香港錢包」,為香港用戶在內地消費提供跨境行動支付服務。香港居民來內地消費的時候,只需打開「微信香港錢包」,便可像內地居民一樣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微信錢包自動將所付人民幣金額轉換為港幣,在用戶錢包餘額或是事先綁定的銀行卡帳戶中扣除相應金額。12306鐵路售票、滴滴出行、美團、大眾點評……對於香港用戶來說,他們只需花港幣,就把在內地的衣食住行解決了。

自3月起,支付寶(香港)業務從香港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覆蓋飲食、旅遊、醫療、交通等多方面,數十萬大灣區內地商鋪接受用戶使用支付寶(香港)支付。中國銀聯也在港澳地區推出雲閃付APP港澳持卡人服務,以滿足港澳居民在內地的跨境旅行中快捷使用行動支付服務。

責任編輯:姬彩虹

相關焦點

  • 加速「智慧生活圈」,微信支付想要打通香港行動支付的「場景化」
    微信、支付寶兩大支付巨頭從2014年起開始進入香港市場,2016年起開始發力,但相比國內行動支付的迅猛發展,卻始終顯得有點不溫不火。業內的共識是,2018年是行動支付在香港關鍵的一年。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及商戶需求的痛點不同,因此行動支付在拓展新市場時,需藉助當地文化和特色,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找到在港行動支付的痛點顯得尤為關鍵。
  • 中國移動消金布局:9億用戶、從支付開局,百變合約機成超級場景
    近幾年,跨界布局消費金融這件事變得越來越流行,擁有優質資源的運營商早就備受關注,但要論對消費金融布局最「佛系」運營商,非中國移動莫屬。儘管金融科技的旗幟樹立得有些遲,但近日接連的動作似乎表明,中國移動對消費金融的布局認真起來了。在中移金科成立之前,中國移動其實已經在消金領域進行多次試水。
  • 實測香港行動支付市場:這是我跑了20家店之後的答案
    顯然,按照我今晚的經歷,這在香港是行不通的。可是如果看新聞報導,香港幾乎可以說是國內新金融巨頭出海的「橋頭堡」,無論是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是銀聯、Apple pay都在爭奪這個市場,所以我很好奇,香港的行動支付普及程度到底如何?從餐廳回酒店的路上,我沿路選取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支付場景,包括香港本地人開的各式小店、全球連鎖的餐廳以及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便利店。
  • 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閔 喆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行動支付?島內網友對此表示:「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圖為臺灣商店的支付寶標識。
  • 行動支付福利從「薅羊毛」到「織毛衣」 500港幣玩遍香港
    來源:證券日報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業務在我國香港地區的發展,眾多商戶陸續接入行動支付,行動支付在香港地區越來越普及,使用行動支付的香港居民也越來越多。近日,來自北京的李先生一家就體驗了一回「一家三口500港幣」(特指現金)玩遍香港。李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沒想到香港行動支付和內地一樣方便,如果不是到港第一天擔心兌換的港幣花不完,可能500港幣也用不了。」
  • 手機充當公交卡 湖南移動和包支付實現全面布局
    NFC刷卡這只是湖南移動和包支付的其中一個縮影。「目前,我們服務長沙市民200萬次的公交、地鐵出行,湖南省和包水、電、煤等生活繳費接近100萬人次。」湖南移動業務運營部的張士祥介紹,移動在22個省52個城市實現刷手機乘公交、地鐵,還可以很方便地購買火車票、預約掛號、辦理寬帶。
  • 香港行動支付進入2.0時代 打通銀行和電子錢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內地遊客多曾有「香港電子支付慢半拍」的感覺,但「十一」以後赴港的遊客恐怕得感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個黃金周前夕,香港推出「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形容,這一新型支付系統功能之強大便利,將讓香港進入「行動支付新紀元」。打通銀行和電子錢包9月30日,「轉數快」系統在港正式開通。
  • 中國對境外遊客開放行動支付!可綁國際銀行卡,但香港遊客不適用
    如果要說近幾年中國大陸比香港先進的地方,第一時間應該會想到手機行動支付的廣泛性,就連到菜市場買棵菜都可以用手機行動支付。雖然中國用手機行動支付很方便,但是如果境外的遊客到中國大陸來旅遊,沒有手機行動支付工具的話,在消費上還是會變得麻煩一些。
  • 貴族血統的香港人:拒絕行動支付,便利和信息安全你選哪個?
    (文/登雲路段正淳)內地人都覺得,行動支付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將線下支付與移動通信設備綁定後,無論走到哪,只要有手機,就可以實現消費。常用行動支付香港被譽為「亞洲金融中心」,網際網路金融如此發達,但是卻很少有人使用像支付寶這樣的行動支付
  • ​移卡子公司樂刷賦能線下商戶,布局行動支付新場景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得行動支付變成更多人喜愛的結算方式,不需要帶現金,也不需要找零,只要拿出手機打開相關的支付功能,就能完成商業環境中的支付行為。相比起現金支付,行動支付真的是便利又安全,這也使得移卡子公司樂刷科技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能在行動支付領域中快速發展,並不斷布局行動支付新場景,滿足中小微商戶需求。
  • 香港經濟發展「超前」,卻為何當地人不使用行動支付而使用現金?
    我認為許多中國人已經訪問了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目前正在經歷非常良好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實體經濟,香港也是中國人心中的「購物天堂」,因此許多中國人會在香港旅行和購物,並幫助他們的親戚朋友購買,我前段時間也去過香港,當我第一次到達香港時,我能感覺到香港的經濟發展,周邊地區高樓林立,即使不是建築物,也可以說是高層房屋,車道更加擁擠,可以看到很多專業人士在購物,當然,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很多
  • 刷臉支付引領行動支付新紀元,進入生物識別支付時代
    根據最新的支付數據顯示,我國截止目前已經有86%以上的人群採用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行動支付的普及程度是全世界最高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無論你到哪裡,飯店、路邊小攤、超市、還是醫院、旅遊景點,都可以用手機進行支付。可以說,行動支付徹底讓人們告別了找零錢、用現金的傳統支付方式。
  • 行動支付如火如荼 刷卡器們搶灘登陸
    其中,行動支付更是成為了焦點中的焦點,隨著去年底中國金融行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的正式頒布,以及行動支付技術的跨越式發展,行動支付的應用場景正在逐步清晰化,「如果說2012年是行動支付發展的元年,那麼2013年將是在標準引導下的一個『規範實施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IC卡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李曉楓指出。
  • 騰訊、浦發聯合發起支付守護計劃 共建行動支付產業生態
    日前,騰訊聯合浦發銀行,宣布共同發起旨在加強行動支付安全產業鏈協作的「行動支付安全聯合守護計劃」——戰略整合騰訊在行動支付及安全領域的積累,以及浦發銀行在移動金融服務領域的優勢資源,成立國內首個定位於行動支付產業鏈環境安全建設的公益性平臺,包括大眾點評、知道創宇、烏雲平臺、聯想等多家行動支付服務中間商及產業鏈參與商都是該計劃的首批成員單位。
  • 行動支付這麼方便,為啥香港人都不願意用?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而手機支付這麼方便的東西,到了西方國家以後,也是開始普及起來,畢竟網際網路時代要是沒有符合本時代的特徵,顯然就是落後了,而對於外國人來說,起初他們會感到不習慣,但使用以後,各個人都是在點讚中國的支付模式讓他們是方便了許多。
  • 「三馬」混戰行動支付 誰主沉浮
    行動支付因其遠大的市場前景,更是成為銀行與網際網路企業爭奪的重中之重。艾瑞諮詢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行動支付市場報告顯示,二季度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064.1億元,環比增長64.7%。易觀智庫預計,2015年中國行動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將達7123億元。銀行業顯然不會輕易放過如此巨大的市場,將其拱手讓給網際網路企業。
  • 2015中國行動支付十大事件:BAT迎來終極戰
    2015年是中國行動支付大發展的一年,BAT三強在線上線下的布局動作頻頻,不斷發力,收購多、營銷多、戰爭多;傳統支付機構中也有多家銀行推出新品搶灘行動支付;銀聯作為支付界的「王者」更是不甘寂寞,全面布局小額免密免籤服務,力拼小額支付市場。
  • 易聯支付聯合三大移動運營商提供「智慧支付」解決方案
    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易聯支付聯合三大移動運營商長期致力於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支付」解決方案。據了解,易聯支付的「一線通」業務目前已在全國29個省市實現了全面接入,覆蓋人群達7000多萬。同時,易聯支付還提供包括水電煤、違章罰款、車船稅、汽車車票等公共繳費解決方案,更加高效、便捷地為社會大眾提供城市服務。
  • 新加坡行動支付市場概述
    GooglePaly在新加坡支持SingTel、StarHub兩大運營商花費支付;  特點:與印尼、馬來、菲律賓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新加坡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都處於較高的水平。  銀行業概況  銀行:亞洲第三大金融中心,僅次於日本和香港。目前共有117家外國銀行和6家本地銀行。
  • 新大陸八千萬入股 該公司或將改寫中國行動支付版圖
    作為行動支付的新晉玩家,科脈技術在行動支付領域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大。截至9月30日,科脈技術的行動支付已經實現近50億的融合支付交易流水。實際上,行動支付從興起到迅速普及,是以線下消費場景作為基本依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於線下高頻高粘性的消費場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