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投入人才工作資金超50億元 打造招才引才特色...

2020-12-13 東莞日報i東莞

「東莞要以開放、積極的心態支持高層次人才在莞創新創業,推動他們的項目落地發展,切實為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解決實際問題。各有關部門及鎮街要對項目進行認真深入的研究,努力創造最好條件,積極推動研發和相關產業項目落地。」

——摘自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在走訪聯繫高層次人才時的講話

科技引領,才聚東莞。人才是東莞各項事業發展的堅實支撐,東莞正全力推進人才招引計劃。今年,即將舉行的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交流洽談會將提供與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型、科技研究型相關的高端崗位需求269個,擬招聘人才1085多人,最高給予100萬年薪。

12月9日即將開幕的2020年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今年將舉辦系列活動、會議和論壇,聚集各路優秀人才,積極為人才交流、項目對接提供平臺,打造出一系列亮點紛呈的人才招引特色品牌。東莞將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投資營商環境和社會環境,全方位、全鏈條為科技創新突破、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等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最優服務。

數據統計,2012-2019年,東莞市財政實際投入各項人才工作資金超過50億元。其中,2012-2018每年具體項目支出約5億元;2019年「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正式實施,人才資金投入提升至8.34億元。

院士齊聚論道松山湖

今年以來,松山湖科學城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東莞參與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基礎和支撐。前不久在東莞舉行的2020年院士峰會上,舉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發展戰略諮詢座談會,涵蓋戰略規劃、科研一線、政府高校等不同領域的眾多院士專家,為先行啟動區建設獻計獻策,共探未來。

針對企事業單位的人才技術需求,特別是為支撐東莞企事業單位創新發展,峰會還邀請眾多院士、專家 「走讀松山湖」——深入一線,走訪松山湖科學城的創新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點對點進行把脈會診,推動院企聯合攻關。

此外,院士專家走進學校、企業,開展大手拉小手·抗疫院士說、灣區企業行等活動,有助於培養青少年科學求真求實的創新精神,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目前,有10個合作項目就具體的合作協議在磋商中。

「東莞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地域文化多元包容、務實開放,人才政策和配套措施較為完善,是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已經落戶東莞的高層次人才代表蔡金明博士說,東莞經濟內生動力強大、韌性頑強,有著良好的營商環境、優越的科研條件、完整的產業配套、宜居的生活環境,來東莞發展落戶,讓他很有收穫感,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東莞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自2011年啟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搭建產學研結合平臺提供高層次科技人才、智力支撐。截至目前,我市開展了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智能裝備等多個產業領域的「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累計邀請100位院士來莞對接,考察近150家企業,促成院士專家團隊與近20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為企業把脈

為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助推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莞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六保」的人才支撐,今年8月,由市委組織部牽頭主辦的 「創聚東莞——2020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東莞行」活動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圍繞東莞產業發展需求和規劃部署,靶向邀請到40名海內外知名高層次人才,參加東莞創新創業環境推介會、市情考察、項目路演、項目對接等系列活動。

活動中,由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代表和專家代表組成的考察組,分別到塘廈、長安等地實地考察相關領域企業、高科技產業園和創新科技平臺等,並與有技術和人才需求的塘廈科技企業代表進行對接座談,共謀合作前景,共商發展大計。

考察組就來到塘廈鎮,與堅朗五金、力王新能源、方皓汽車等數十家企業代表就技術、創新、人才等方面的需求,進行了深入對接交流。這些企業多數在相關領域深耕多年,目前面臨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節點。由專家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代表為企業發展把脈、開出賦能良方,能推動企業站在更高維度、更廣的視野審視自身發展,對企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考察中,高層次人才代表對長安鎮創新創業環境和人才政策給予高度評價。庫曼機器人(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彩軍說,「長安的企業與企業家很接地氣,而且長安的整個工業環境與產業鏈也非常齊全。這說明東莞產業鏈的優勢非常明顯。」深圳螞蟻工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茂林表示,他們有將近一半的供應商是在長安鎮及其周邊。參觀了長安鎮的龍頭企業,還有一些生態企業後,認為這是一個製造業資源非常豐富,同時敢為人先,創新創業氛圍非常濃厚的基地,希望進一步加強跟長安鎮的合作。

這是今年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東莞行活動的一個縮影。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帶來的項目路演,更是吸引了東莞有關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的濃厚興趣,為東莞"產學研"落地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十年校企合作互利發展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企業要長遠發展,人才是支撐。為解決企業招人難,人才求職難這一現實困境,十年來,東莞大力推行 「校企合作」模式,企業訂單工培養人才,做到需求供給無縫對接。這樣新鮮、熱門的模式,讓企業開闊了思維:不再是訂單來了才去招人,而是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資源平臺。企業參與學校專業的設置、教學,為學校提供實訓的基地;學校根據企業的特殊需求開班,為企業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開發平臺。

眼下,這一創新模式累計促成7000多家次莞企、全國近1800家次院校合作洽談,逐漸成為東莞招才引才的重要平臺和品牌活動。今年,東莞校企洽談會更是從線下搬到線上,6月-11月共舉行12場直播,圍繞不同行業、企業的用人招才需求,開展不同主題直播,助力莞企攬才。畢業生遠程面試;高校教授、知名企業HR等做客直播間,為廣大畢業生放送就業乾貨和面試錦囊等,收效良好。

同時, 「雲上洽談會」通過多種形式,反覆呈現東莞城市、人文形象,校企合作洽談會的亮點與成果,突出企業求真務實、敢為人先的整體特質,打造「東莞品質」「東莞樣本」,提升東莞城市魅力、企業吸引力,擦亮東莞的城市名片。

文/記者 查雨霏 呂曉敢

相關焦點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
    12月2日,以「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舉行,29個重點項目集體籤約,協議投資額高達350億元。火熱招商引資的背後,是東莞正在形成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良性互動格局的生動縮影。
  • 1億元支持獎勵頂尖人才團隊 無錫吸引人才出實招
    無錫市委書記黃欽(右二)在科技企業調研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無錫將人才引領發展放在重要戰略地位,實施「太湖人才計劃」,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高地,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無比愛才,錫望您來」已成為該市引才、聚才、育才的城市名片。
  • 胡文容: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 加快打造聚才「窪地」和用...
    胡文容: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 加快打造聚才「窪地」和用才「高地」 2020-10-2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②
    東莞將不遺餘力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投資營商環境和社會環境,全方位、全鏈條為科技創新突破、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等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最優服務。」——摘自市委書記梁維東在2020中國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論壇上的講話「誰掌握材料,誰就掌握未來!」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今天引進怎樣的人才,明天就形成怎樣的發展格局。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力資本將重塑未來經濟發展格局。東莞引智在路上。12月9日,2020年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開幕,一年一度的人才盛會是觀察東莞引智的最佳窗口。
  • 做好招才引才 保障人才供給
    農村人才缺乏,與農村基礎條件比不上城市的客觀約束固然有關,但與農村招才、引才宣傳發動工作落實不到位,亦存在客觀聯繫。一、加強宣傳發動,營造招才引才氛圍隨著客觀環境變化,農村基層幹部的職能職責發生了較大變化,造成一些人對新時期農村工作、農村幹部職業發展前景不了解,或產生誤解。
  • 佛山南海發布《鯤鵬人才計劃》 向全球發出「招賢令」
    佛山南海發布《鯤鵬人才計劃》,向全球發出「招賢令」 5年投入超50億打造灣區人才高地  在「十四五」開局之際,佛山南海以一場人才盛會敲開創新發展的大門。1月13日,南海區召開鯤鵬人才大會,重磅發布《南海鯤鵬人才計劃》,未來5年投入超50億元,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大力支持人才與創新創業團隊發展。  這也是2021年南海首場全區性大會,南海以最高規格禮遇人才,是基於對自身發展定位的深刻把握。
  • 青島藍谷:平臺「聚才」 環境「留才」
    最終,經過藍谷的牽線搭橋,山大青島校區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與即墨城建公司聯合成立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在藍谷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設立研發中心,在即墨北部工業園設立生產基地。這是青島藍谷全面優化人才環境、服務人才創新創業的一個縮影。
  • 招才引智與產業發展並駕齊驅 湖北麻城全力打造人才集聚「窪地」
    近年來,湖北省麻城市相繼出臺了《麻城市引進創新創業人才辦法》(試行)、《麻城人回歸創業計劃》、《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人才激勵「大禮包」,不斷加大以才引才力度,人才集聚的效應逐漸形成。  麻城市優化創新創業平臺,增強高層次人才承載力。
  • 東莞打造先進位造業中心 吸引高層次人才
    據悉,為推動創新團隊及其科研成果落地,電研院構建了健全的技術、人才和資本保障體系,以「產業鏈孵化+投資價值驅動+孵化資源疊加」的產業培育模式,探索「技術+資本」的產業發展模式,已累計培育高端科技企業150餘家,其中持股孵化企業40餘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餘家,持股企業年總產值超30億元。
  • 青島平度市:精準引才打造人才「橋頭堡」
    今年元旦前夕,在平度市「智創未來·精彩平度」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北京智山機器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崔傑,帶領研發團隊和基於自主導航的工業搬運機器人項目一同落戶平度。人才是第一資源。2020年,平度市堅持「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人才引育理念,培育打造「專業化引才、平臺化聚才、市場化用才、生態化留才」的人才發展環境。
  • 東莞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人才總量超235萬
    據悉,為推動創新團隊及其科研成果落地,電研院構建了健全的技術、人才和資本保障體系,以「產業鏈孵化+投資價值驅動+孵化資源疊加」的產業培育模式,探索「技術+資本」的產業發展模式,已累計培育高端科技企業150餘家,其中持股孵化企業40餘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餘家,持股企業年總產值超30億元。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350名研發人才齊聚一堂,東莞引智靠的是什麼?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今天引進怎樣的人才,明天就形成怎樣的發展格局。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力資本將重塑未來經濟發展格局。東莞引智在路上。12月9日,2020年東莞高層次人才活動周開幕,一年一度的人才盛會是觀察東莞引智的最佳窗口。
  • 武漢市江夏區推動雙招雙引、海外科創人才來漢工程
    實施「壯身戰略」,推動「雙招雙引」有機融合,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做實塔身)。一是建立校友項目資料庫。建立專門的11場百萬校友資智回漢籤約項目資料庫,總籤約832億元,其中今年新籤約校友招商項目67.7億元,到位14億元。二是完成特色創新項目5個。
  • 江幹舉辦「江河匯才」國際人才科技周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以錢江商務人才發布為標誌,作為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分會場的江幹,正式啟動2020年第六屆錢塘智谷人才峰會暨「江河匯才」國際人才科技周活動,從黨建引才、海外招才、本土聚才、項目育才出發,推動創新人才集聚裂變。
  • 揚州持之以恆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
    其中,3個雙創團隊分別獲得300萬元至600萬元資助資金,87位領軍人才分別獲得50萬元至300萬元資助資金,152位優秀博士分別獲得6萬元至15萬元資助資金,267位科技副總分別獲得5萬元資助資金。捧獲資助資金的人才如沐春風,提振了創新發展信心。
  • 創新引領 處士生輝 麗水人才科技融合發展工作綜述
    市委、市政府尤其重視推動人才與科技融合發展,大力實施「人才強市」「科技興市」,以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科技政策,持續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凝聚人才科技力量,構建人才推動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良好格局。融合,體制機制先行;融合,政策創新引領。
  • 高端人才每年最高獎40萬!蘇州打造聚才「強引擎」
    該計劃對標國際慣例、國內最優政策,緊扣蘇州先導產業方向,瞄準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參照個人薪酬按比例給予重獎,最高每年可獲40萬元,使人才的貢獻與回報匹配、薪資與國際接軌。蘇州用重磅政策凝聚人才引領的最高共識,打造人才集聚的最強引擎,凸顯人才發展的最優生態,讓高端人才在蘇州創新創業更有成就感、獲得感。
  • 「科技引領 才聚東莞」熱點問答⑧丨創新創業扶持篇
    2.引進創新科研團隊到東莞立項或在東莞市確定立項的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是否可以獲得創業資助和獎勵?答:根據《東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實施辦法》,獲得我市引進創新科研團隊項目立項的團隊,市財政將視團隊的層次一次性給予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立項資助;對在我市確定立項的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給予100萬元至200萬元創新創業啟動資金扶持。
  • 長春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 以才聚財為振興賦能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吉林長春市深化人才強市戰略,政策惠才、平臺聚才、產業引才、服務留才,不斷增強吸才磁性,提升人才價值。長春人才流入趨勢明顯,人才智力勢能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振興發展的動能。結構性引才促發展長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邵利表示,長春市深化人才強市戰略,政策惠才、平臺聚才、產業引才、服務留才,以更優惠的政策、更務實的舉措、更真摯的誠意、更貼心的服務引入優秀人才。有競爭力的引才政策無疑是最有效的聚才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