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是北宋大詞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裡的千古名句。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
由於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蘇軾請求自求外放,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胞弟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這樣就能和兄弟常常聚會。公元1076年中秋,與胞弟蘇轍分別已七年了,面對一輪明月,心中感概頗多,於是乘酒興正酣,寫下了這千古名篇。」這首詞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成為中秋詞中的絕唱。
是的,「每逢佳節倍思親」。2009年,我隻身來到這個城市,開始新旅程,身處異鄉的我一到節日便倍感孤單,好想飛到親人的身旁。
那個中秋節,永遠忘不了。一個人在宿舍,回也回不去,越發覺得悽涼,於是打開塵封的老酒,慰藉我思念的苦。到了晚上八點,酒至酣處,拿起手機,給父親去一電話,裝著很開心的樣子,聊著身邊的事,等媽接過電話時,我卻哭了……
好在月圓之夜,我有美酒相伴。
2019年中秋節,我和愛人、女兒在陽臺擺好水果祭月。一家人開心的聊天,突然一抬頭間看到了明月,突然又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今天,正是我弟弟三周年祭日,天上的月是圓了,我心中的月是再也圓不了了。端起愛人給倒的美酒,一口乾了,好想大醉,夢中與吾弟想見。
說明: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