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房子,可能淪為「貧民窟」、「城中村」!

2020-12-21 鳳凰網房產

來源: 天天說錢

原創: 劉曉博

沒有房子怎麼辦?建!

房子舊了怎麼辦?拆!

「建+拆」、「買新房、住新房」就是多數中國人的「樓市觀」。

但事情正在發生逆轉。最近兩年,國家已經在為「後城鎮化時代」做準備了。一方面,「三條線」變得越來越剛性;另一方面,拋出了「收縮型城市」的概念。

所謂「三條線」,就是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城市邊界線。即便是北上廣深,也要被「三條線」嚴格約束,城市不能無限制擴張了。至於人口流失的「收縮型城市」,城市建成區面積還要變小、收縮。

所以,中國不可能無限制的讓城市擴張,不斷建新房。未來,二手房交易佔比將大幅提升。事實上在北上深等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已經超過房屋交易的7成!

這時候,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樓齡,最終會怎樣影響房價?哪些樓盤很有可能淪為「貧民窟」、「城中村」?

1、高層住宅,風險最大!

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有一個概念非常重要,這就是容積率。所謂容積率,就是總建築面積除以地塊面積。比如一塊1萬平方米的土地,上面建設了4萬平方米的建築,那麼它的容積率就是4倍。

中國人善於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本來非常簡單的容積率,現在也複雜起來。因為政府有權規定哪些面積不計算容積率,並用「不計容面積」來鼓勵一些項目和開發商。一般來說,地下空間、建築物的尖頂、陽臺的部分等,不計入容積率。這個問題比較專業,我們這裡不詳細討論。

反正有一個基本規律:高層住宅小區,容積率一般比較高。在北方,可能是2.5到3.5倍容積;在南方,可能是3到6倍。比如在深圳,目前住宅用地容積率的起點就是3.2倍,不能低於這個數值。在深圳的城中村改造項目裡,容積率達到6到8倍的,很常見。

為什麼費了半天口舌,來說容積率?因為容積率決定你的房子「有幾條命」!

如果你買的是多層小區,容積率比較低。那麼恭喜你,你的房子「多了一條命」。也就是說,如果將來小區老化了,比較容易舊改。

而高層住宅(或者總容積率偏高的小區),就很難有拆除重建的機會,因此就「少了一條命」!

舊改的基本邏輯是:讓開發商來投資、接盤,承擔全部建設費用、風險,也獲得最終的利潤。利潤從哪裡來?只能從「拆除重建」過程中增加的面積(容積率)來實現。

換句話說,政府允許舊改項目「提高容積率」,才換來開發商來的接盤,商業舊改(棚改)的模式才能成立。

比如一個小區佔地1萬平方米,之前是多層小區,容積率是2倍,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舊改變為高層小區,容積率提升到4倍,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原來住戶舊改之後,按照1:1.2倍增加補償面積,回遷房佔去了2.4萬平米,那麼開發商在這個項目上獲得了1.6萬平方米的可售面積,可以賣了回本、獲利。

如果沒有「增加容積率」的空間,商業化的舊改(棚改)就很難進行。

想想看,如果你的高層小區原來就是「舊改項目」,目前容積率達到了6倍。如果三五十年之後希望舊改,難度就非常高。如果繼續增加容積率到10倍、12倍,居住的壓迫感非常強烈,而且交通壓力巨大,城市規劃也不允許。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遇到如此嚴重的高層住宅老化問題。而中國即將面對——10年之後,這個問題就將非常突出!

這些老化的高層住宅,慢慢會跑輸大盤,最終成為中低收入階層匯聚的地方,成為中國式的「貧民窟」。當然,這種「貧民窟」比印度、巴西的「貧民窟」檔次高很多,但居住的舒適感將完全消失。

比如在深圳火車站附近,那些早期建設的高層住宅,目前價格普遍在3萬到5萬之間,雖然地鐵、商業配套堪稱一流,位於傳統的市中心,但已經被中高端人群拋棄。

這些30年前深圳特區最風光的住宅,目前只有南山、福田高檔住宅均價的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即將被光明區住宅全面趕超。

由於實施「開發商舊改」的可能性偏低,所以未來高層住宅只有兩條出路:

第一,政府補貼、業主繳費,對建築物進行局部的翻新、維護;

第二,政府補貼、業主繳費,聘請承建商對建築物拆除重建,面積、戶型、每家的位置保持不變。

事實上,即便第一種方式難度就非常大。換一部電梯,如果讓每戶出幾千塊錢,就可能搞不成。所以,第二種方式能落實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買的是高層住宅,你應該在什麼時候「逃離」?

這要看房子的配套,以及自身的管理,這兩方面都極其重要。如果高層住宅配套有一流的中小學學位,而且不用抽籤直接可以獲得,那麼足以「一俊遮百醜」。這時候,大家買的主要是學位,而不是房子。至於房子能不能住,都無關緊要。想想看,北京連「過道房」都可以賣出天價,你高層住宅怕什麼?

如果學位一般,只有一流的地鐵、商業配套,其實是無法阻止「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深圳火車站附近的高層,就是非常好的案例。因為不僅僅房子在老化,片區也在老化。

但需要指出的是,學位也可能老化。即便未來獲得學位的方式不變化,一個持續缺乏年輕人流入的片區,其原來一流的學位會退化。而持續有人口流入的區域,學位則會進化。比如深圳近年來,南山區、寶安區學位排名不斷提升,而羅湖區緩慢下滑,就是最好的例證。

物業管理本身,也嚴重影響房屋的價值。好的物業管理,可以讓房子在25年內都跑贏大盤,或者不掉隊。但壞的物業管理,可以讓高層住宅5年就變得面目全非。

所以,如果你生活在「有持續人口流入的大城市」,買的是高層住宅。一般來說,20年左右要換一次。換到新的、當紅的片區,買新的住宅。也就是說,你這輩子要保持自己有2次換房的能力,這樣就無憂了。

至於老破小的多層住宅,因為容積率低因而「多了一條命」。未來舊改、棚改機率大增。但還需要注意,第一,這小區佔地面積不要太小,如果低於1萬平方米,很難單獨舊改(棚改),需要跟旁邊項目捆綁,難度就會大增。第二,小區下方最好不要有地鐵直接穿越,如果有的話舊改成本大大提升。

但如果在收縮型城市,人口不斷流失,即便多層小區舊改難度也很大,因為完全沒有必要了。

2、90%的別墅都是坑

中國人都有別墅情結,但事實上別墅90%是低效資產,或者說是坑。

原因很簡單,別墅的配套往往不好。如果你按照我一再強調的「800米內有地鐵+1.5公裡內有大型商業綜合體+學位中等偏上」來對照,極少有別墅符合這種條件。

部分市中心「高層+多層+別墅」的小區裡,偶爾有幾套聯排或者獨棟,往往也跑輸大盤,為什麼?除了視野差、潮溼多蚊蟲,還是因為別墅是小眾資產,能拿出幾千萬上億來買別墅的,也不太願意住二手房。

事實上,在日本也出現了別墅跑不贏公寓式住宅的現象。比如日本流行的「一戶建」就漲不過市中心配套好、服務好的公寓式住宅。現代家庭在變小,生活節奏在變快,別墅顯然跟時代「脫節」了。

在中國,別墅還有一個重要陷阱:亂搭建。

當你自己亂搭建的時候,一定感覺很爽:房子面積增大了,功能多了,而且還實現了風格的「個性化」。但大家一起亂搭建,別墅小區很快就變成了「城中村」——幾年之後,就變成了穿「百衲衣」的叫花子模樣。

我曾目睹過深圳、天津等城市,很多個別墅小區最終淪為「城中村」的模樣。那感覺,真的是酸爽。將來賣二手房的時候,需要接盤人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行。

所以,管理不到位、可以隨意亂搭建的、配套差的別墅,輕易不要買。

其實在買房過程中有很多講究,而「一失足」往往成為「千古恨」。一套買錯了的房子,不僅可能套你半輩子,還可能讓你傾家蕩產。

相關焦點

  • 城中村與百年前的西方貧民窟
    ③城中村是我國城市管理的死角,各色人等混雜,治安問題和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具有髒亂差的典型特徵。因此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城市被『城中村』和邊緣雜亂的建築所包圍。這些地方汙水橫流,是中國的貧民窟」。二 19世紀前後西方的貧民窟問題1 貧民窟現象的產生18世紀中後期,工業革命導致西方國家的勞動力迅速從農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突如其來的大量流動人口湧入城市使各國城市住房短缺嚴重,加之種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貧民窟在城市迅速蔓延。19世紀中期的德國,住房是農民進城後的第一大難題,由於租不到房子,出現了很多只能租床輪換休息的「租床人」。
  • 鄭州一「尷尬」城中村,與周邊的繁華格格不入,被稱為「貧民窟」
    這樣的優勢條件再加上城中村低廉的生活成本,這裡吸引著許多底層勞動者和低收入人群前來定居,也為鄭州這座城市解決了一部分住房壓力。可是現在時過境遷,當時租住在這裡的租客們大都已經有了不一樣的生活,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北慶裡的這些民居也早已租不出去了,老舊的設施和住房已經失去了對外出租的吸引力,即使房租價格再低都不會有人去住的。
  • 秦暉:「城中村」還及不上「貧民窟」
    無怪乎這些調查者疾呼:「對貧民窟的控制不應該以犧牲社會公正為代價」。  由於擁有自己的棚戶完全不可能,農民工如果想要走出集體宿舍建立家庭生活,通常只能靠廉租私屋,包括出租棚戶。而在嚴格的「城管」措施下,這些居處只能不穩定地存在於兩類地區:一是被都市化了的前農村(所謂「城中村」),二是城市郊區即所謂「城鄉接合部」。這兩類居處在外觀上有著若干不同。
  • 山西被遺忘的城中村:數十年沒變樣,被稱「高樓下的貧民窟」
    文/老吳帶你看世界(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人生即是一場充滿意義的旅行,背起行囊轉身滿眼滄桑我們經常會發現如今的一些城中村的地理位置並不次於一些高檔小區,這些城中村周邊距離醫院、學校等基本設施都非常接近,甚至部分城中村距離這些地方只是一步之遙,這些城中村雖然內部的環境並不算好,但是在當地居住的原住民並不缺錢,他們通過收取周邊縣城、外來人員的房租便可以過上滋潤的生活,甚至部分房東會選擇在城市內部買房只會在每月月底的時候再來到城中村之中收取一下房租,日常生活都在小區樓房之中。
  • 蘭州「被遺忘」城中村:曾經人山人海,如今卻被稱「高樓下的貧民窟」
    能夠引起蘭州本地人回憶的城中村就應該當屬南磚瓦窯城中村了,這是蘭州最出的一批城中村之一,而且提起這個村子,當地人也會不僅感慨到當時這裡的盛景。當地人對這裡的印象就是人山人海,或許這樣的說法有一點點的誇張,但是也的確是有這樣的現象。
  • 內行人:10年後,這3種房子將淪為「貧民窟」!
    內行人:10年後,這3種房子將淪為「貧民窟」!但內行人告訴你:這3類房要趁早脫手,10年後約等於「貧民窟」,那就一起來看看是哪幾號房產有著「貧民窟」潛質。1號選手:郊區地段的房子相比於市中心這些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的黃金地段的房子,處於城市遠郊地區的房子似乎更得購房者們的寵愛,雖然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但好歹勝在價格便宜,一些中收入甚至低收入水平人群迫於現實需求(如子女結婚婚房)就會發生購買行為。
  • 10年後三類房子將淪為「貧民窟」,聰明人已經脫手了
    但是專家稱,有三類房子在10年以後會變成貧民窟,想要做對選擇,應該從現在開始。第1類,四五線小城鎮的殘舊房屋,四五線小城市與大城市相比經濟條件較為落後,屬於資源匱乏的類型,這些小城鎮的人口通常回大城市聚集,很多年輕人在去大城市上大學之後,也會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或生活,於是在四五線小城鎮買房子的人越來越少。
  • 成都最破的城中村:被稱「現實版貧民窟」,卻滿載成都人記憶
    成都最破的城中村:被稱「現實版貧民窟」,卻滿載成都人記憶 不過這其中卻有一座城市「發揮」一直穩定,年年名列榜首,它就是成都,能把武漢、重慶、杭州、天津這些亮眼城市甩在身後,成都的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 印度人民困惑:中國同樣是發展中國家,為什麼沒有貧民窟?
    我們可以看見印度的貧民十分落後,住在髒亂破舊的房子裡,到處都是垃圾,路也是不平整的泥土路,很多小孩都是光著腳丫到處跑,看上去就是非常落後的景象,和貧民窟相比,印度的富人區就是奢華、高級的樣子,到處都是豪車和高樓大廈,有時貧民窟和富人區僅一線之隔,看上去令人震撼,為什麼同一個地方可以相差的這麼多。
  • 20年後,高層住宅淪為「貧民窟」?動動腦子,這3類房子更值錢!
    其實很多城市都有土地結構的問題,住宅供地越少,土拍價格就越高,開發商為了回本就需要提高容積率,減少綠化面積,把房子建的又高又密集,最後甚至會像香港一樣變成「鴿子樓」。基於此,很多專家也對高層住宅提出質疑,認為「高層住宅會越來越不值錢」、「高層住宅將會淪為貧民窟」事實上,現在社會上結婚率、生育率越來越低,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子女們會繼承上一代人的住宅,這也代表著未來的房地產很有可能會面臨著「人均五套房」的窘境,像高層住宅這種建築,一棟樓兩百戶人家拆遷賠償也是不可能的
  • 滄州一處城中村:街道整潔、房屋精緻,哪還有點「貧民窟」的樣子
    文/老王聊旅遊 (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旅行,是一種心態,一種對山川流水和瑰麗文化的痴迷很多人印象中的城中村都是街道擁擠、雜亂無章,不僅整體的生活環境非常差而且安全性也不是很高,但其實也有部分城中村他們的環境整潔而且遠比我們所認知中的城中村要好的很多,這些城中村不僅有著整潔寬敞的街道,而且這裡還有著各類設施供給當地的人們使用,建築物也不是以「握手樓」、小平房這樣的建築為主,而是家家單獨隔開,不僅看起來整潔明亮也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舒適。
  • 成都「格格不入」的城中村,被稱「市中心的貧民窟」,滿載回憶
    文/匯潮旅遊說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不要猶豫,想去哪就去哪成都,作為四川的省會城市,發展一直都是飛快的,並且,也被眾人所熟知,在多年的發展中,一直超過重慶,天津,杭州這些城市但是,哪個繁華的城市之下,都會存在一些格格不入的城中村,在成都,也有這樣的地方,它地處繁華商圈,但是它自身與這個繁華商圈並不一致。這就是:新二村。新二村在成都的市中心,從這裡到太古裡,天府廣場,只要3公裡。但是這裡的破舊與那些繁華建築對比一下,顯得非常的格格不入。就像是鬧市中的另一個世界。所以,人們也將他稱為是「市中心的貧民窟」。
  • 青島一城中村,被稱為「貧民窟」,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不過即使是再發達的城市,其中也不免有許多的城中村,這是不可避免的,這些城中村承載著打工者們的希望,是外鄉打工者們在遙遠土地上的落腳點。在青島有這麼一座城中村,它已經老舊到失去了住房居住的能力,可是卻一直屹立在那一片地方,不得拆除也不復從前的樣子。
  • 武漢最具異域風情的城中村,像極裡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卻美得出奇
    在我國的城市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城中村。很多城市,都有這種「城市包圍農村」的現象出現。就連首都北京以及上海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也不可避免城中村的出現。可是為什麼在繁華的城市當中、無數的高樓大廈的包圍下,會允許城中村這樣落後且有損城市形象的居住區存在呢?
  • 為什麼中國沒有貧民窟?
    國外貧民窟是怎樣形成的,它的發生、發展、演化過程對中國有哪些啟示?為什麼中國沒有貧民窟?中國的城中村與貧民窟有哪些不同?如何正確理解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的特殊性和未來潛在的可能性?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專家,為大家共同解答這一極具現實意義的話題。
  • 10年後,3類小區將淪為「貧民窟」?行家已開始悄悄「脫手」
    由於房價不斷上漲,如今在三四線城市買套房子,差不多也得要百萬元;一二線城市的房子,早已超過百萬元。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無論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在三四線城市,買套房子都會有一定的困難。不少的家庭即便是已買了房,僅首付款就可能已掏空了多年的積蓄,重要的是還要背負幾十年的房貸。
  • 我們的房子到底能住多少年?事實很可能顛覆你的想像!
    但不得不承認,房子的衰老速度超乎你的想像,它的壽命可能連70年的一半都不到。走在溫州老城街頭,那些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小區,如水心、上陡門,現在都已衰敗不堪,它們的房齡往往還不到30年,更不用說翠微新村、蒲鞋市、雙井頭這些超過30年房齡的了。即便是站前東小區這些房齡約20年的房子,也有明顯的衰敗跡象。
  • 明年起,這類房子變成「貧民窟」或只是時間問題,建議開始轉手
    這時肯定也會出現一些破舊的房子,或者直接說是「貧民窟」吧,這些房子受的關注會越來越少,除非自己倒塌,否則就沒有人專門去重建了。高樓住宅高樓大廈具有許多優點,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高樓大廈帶來的是居住的侷促感,而小戶型又會變得十分擁擠。
  • 蘇州一僅存的城中村,曾是打工人聚集地,如今人去房空坐等拆遷!
    蘇州一僅存的城中村,曾是打工人聚集地,如今人去房空坐等拆遷!說到蘇州的城中村,再美的地方也逃不過城中村的存在,城中村的存在是給城市發展途上濃墨的一筆。 其實蘇州市的建設非常強大,城中村的改造也比較完善,留在城市內的城中村真的很少。 可以稱為蘇州的「最後」城中村。這裡是柳胥村。
  • 巴西貧民窟的幸福生活
    在城市裡總有一片片成群的無規劃建築,一般是平房或兩層的小樓,大部分建築都沒有外牆貼片,紅磚裸露在外,與城裡那些高大的公寓樓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巴西的貧民窟。與印度不同的是,巴西貧民窟的房子建築質量都還不錯,只是外觀由於財力的原因參差不齊。貧民窟形成的原因與巴西的法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