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恐怕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人物,如果這種感情更加強烈的話,可以稱之為崇拜,崇拜是普遍存在的。那麼一個民族有沒有崇拜的事物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英雄還沒有出現時候,人們普遍崇拜的是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或者風雨雷電這些自然現象,這些被崇拜的事物有一個名字叫做圖騰。漢民族的圖騰是比較獨特的,是一種想像出來的動物——龍,不過也有人指出,龍是後來才出現的,在龍出現之前,中原大地生活的族群崇拜的都是現實中存在的動物,比如牛、羊、馬、鹿、狼之類,後來隨著部落的融合,才產生了具備各種動物的特點的龍,這個觀點是不是正確,這裡不去介紹。
本文主要想講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動物——狼。從古至今有很多的人群將狼視作圖騰,這在農耕民族看來是很奇怪的,在農民眼中,狼是壞的動物,襲擊家畜,攻擊行人,狡猾又殘忍,似乎一無是處,直到如今,如果要形容一個人很壞,會說他是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等等。之所以有人崇拜狼,另一群人卻討厭狼,是因為生活方式和環境不同。可以發現將狼視為圖騰的民族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屬於流動性的民族,是在茫茫草原放牧的牧人,還有在森林中狩獵的獵人始終把狼視作保護神和力量的象徵。
將狼視作圖騰由來已久,在最古老的地理書《山海經》裡就記載,犬戎部落是崇拜狼的,從名字中也能看出來,因為遊牧部落一般不區分狼與狗(犬),例如蒙古人將狼稱為野狗或者天之狗。隋唐時代,威震北亞的突厥人與狼的關係更為密切,史書上記載突厥人最初的姓叫做」阿史那「,在突厥語裡是蒼狼的眼睛之意,有民間故事說突厥人是母狼的後代,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匈奴人有一個小部落被敵人幾乎滅族,只有一個男嬰因為被遺棄在草叢中,躲過一劫,後來被母狼哺育,成年後與母狼生育十個男孩,每個男孩後來都成為了一個部落,阿史那就是其中之一。後來突厥生活過得地方出土過一些文物,有的文物上就有母狼哺育男嬰的圖案,也證明這個故事不是空穴來風。
突厥人的影響是極大的,現在中亞西亞很多民族都與突厥人有著或多或少血緣上的聯繫,對於狼的崇拜也通過血緣傳遞了下去。突厥之後,北方最重要的遊牧民族就是今天仍被人津津樂道的蒙古人。蒙族人據說是突厥人的後裔,語言文化都與突厥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蒙古人最開始並不是生活在草原,他們是活躍在茫茫林海中的優秀獵人,後來由於草原民族的衰落,他們才從森林進入草原。蒙古人的圖騰是蒼狼白鹿,據說在蒙古人剛進入草原時,生活的地方叫做斡難河之源,而最先進入這片土地的蒙古人是一對夫妻,名字叫孛爾帖和豁埃馬,翻譯成漢語是蒼青色的狼和慘白色的鹿,這一對夫妻被視為蒙古人的始祖。
作為部族的圖騰,蒙古人是非常喜愛狼(狗)的,狼被視為勇敢忠誠的象徵,蒙古大汗鐵木真手下良將如雲,最受大汗器重的是「四狗「,這並不是罵人的話,而是說這四個人是大汗最忠心的部下,作為兇猛的爪牙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僅不是貶義,反而是很高的褒獎。其他的草原民族也大致如此,比如哈薩克人非常尊敬狼,任何人不可以辱罵狼,狼在他們心中是真正的好漢,是堅韌頑強的象徵。
前面說過,遊牧狩獵民族將狼視為圖騰是由於生活在特定的環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環境呢?無論是在草原上放牧,還是在森林中狩獵,都是一項非常艱辛、危險的工作。隨時會遭到猛獸的襲擊,或者自然地災難,這時候人是非常脆弱的,很需要一種強大的力量作為內心的依靠,也就是說需要一個崇拜的對象。
狼在這個時候進入了這些牧人、獵人的視野 ,狼在草原或者森林都是強大的掠食者,一群狼在一起的時候,老虎都要怕三分,這不就是最強大的力量嗎?生活在那種環境下的人希望能擁有狼的勇敢堅韌的品質,和齊心協力的的團隊意識,很自然的就會把狼視作自己的崇拜對象,進而成為整個民族的圖騰和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