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沒必要給娃買新衣服,浪費錢」婆婆說兒媳,女人「冷」回復

2020-12-14 阿莎普

-01-

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除了辦置許許多多的年貨,大家也會買新衣服,不過,現在很多大人覺得買不買新衣服都無所謂,但是,不能少了孩子的。

正常的家庭,對於這些沒有那麼多的是是非非,該怎樣過年就怎樣過,但是,遇到婆媳關係的時候,有的人會藉機把這些家長裡短拿出來說事。

只是,在婆媳關係方面,一些婆媳向來不能夠和睦共處,有的是因為婆婆幹涉太多,有的就是因為兒媳不懂事。

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婆媳之間會因為辦置年貨,或者是買件衣服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鬧上一通。

小雙結婚以後,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不是因為她和丈夫買不起房子,是因為丈夫的哥哥和弟弟們成家後都在外地。

公婆年齡都很大了,再加上婆婆的身體向來不太好。住在一起小雙還可以給他們做飯,多照顧他們一點。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小雙做什麼事都要被婆婆質問,她覺得和婆婆一起生活,極其不自由,但也不好提出搬出去住。

其實,他們的條件還不錯,但是,夫妻兩人都很節約,大人每人每個季節兩套衣服,兒子稍微多幾件,主要是小孩子的衣服髒的快,怕換洗不過來,就多備了幾件。

因為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總喜歡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每次給兒子買衣服拿回去,婆婆見了都趕緊問問買這衣服花了多少錢?

並且,婆婆經常去小雙的房間看他們的衣櫃,說白了,婆婆就是擔心他們亂花錢,本來小雙明白婆婆是好心,她都可以理解。

-02-

但是,婆婆每次阻止他們亂花錢的時候,說的話總是看不起他們兩口子。有一次,小雙給自己買了一條褲子,才五十塊錢,婆婆就說:「有衣服穿就行了,買那麼多衣服幹啥?」

她說自己就一條褲子換都換不成,才買的,婆婆說人家誰誰誰家的媳婦,那麼有錢都特別仔細,不像你們窮哈哈的,還不知道節省。

類似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小雙不願和婆婆計較,一次次忍讓,但是,這一次,要過年了,她就隨口說了一句,不知道該給兒子買什麼衣服?

婆婆接過來話就說:「過年沒必要給娃買新衣服,浪費錢,你們又不像別的有錢人家,娃有衣服穿就行了,買不買新的都無所謂。」

話裡話外聽著真的讓人很不舒服,本來小雙夫妻的日子並不差,可是,天天被婆婆說的好像他們窮得什麼都不能買了。

以前,婆婆說她就算了,現在她的兒子那麼小,想著過年了,給孩子買件衣服,婆婆都要管,管的未免也太寬了。

當即,小雙一改往日對婆婆的態度,冷冷的說:「誰家孩子過年不買新衣服,給娃買件衣服能花多少錢?我們沒你說的那麼寒酸,一件衣服都買不起。」

平時,小雙對婆婆很孝順,即使她經常說這說那,小雙也沒有對她態度差過,但是,婆婆總是說那些負能量的東西,過年了,一家人應該開開心心的,她實在忍不了婆婆說的話。

婆婆也不是特別會說的人,被小雙頂了嘴,她想不依不饒,但是,她說不出什麼話來,就只好說了一句:「買也不要買貴的,能穿就行了。」

小雙依舊是沒好氣的說:「我是成年人,不需要你教我。」這時,小雙的丈夫回來聽到了,場面有點僵。

-03-

不過,小雙的丈夫知道自己母親是啥樣的人,他走過去說:「媽,以後你不要總管我們的事情,我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說的不一定是對的。」

但婆婆就是愛管兒子兒媳的閒事,可能換作別的婆婆,之後都不再問了,小雙的婆婆不是,她帶兒子買衣服回家後,婆婆又去翻袋子,看她買的啥衣服,還問價格。

小雙不再像以前一樣,順著她,婆婆問什麼,她也裝作聽不到,不吭聲,不回答,婆婆也沒辦法。

這就是和公婆住一起的後果,遇到明是非的婆婆,根本不會管兒媳的閒事,但是,有的婆婆就是喜歡幹涉兒媳的生活。

關鍵是婆婆那一輩的老人,生活方式和年輕人的大不相同,他們小時候,甚至在年輕的時候,可能都過慣了簡樸的生活,因此,看到現在的年輕人買個東西什麼的,對他們來說就是浪費錢。

在老一輩的觀念裡,衣服只要有得穿,東西只要能用,就不需要更新,現在的生活條件是好了很多,但是,他們的理念還停留在過去的窮苦中,這是沒法改變的。

常說,和公婆住一起的時候,年輕人的境界比較高,就要多讓著老人,其實,很多年輕人是懂得哄老人開心,不和他們計較的。

而那些和婆婆計較的兒媳,要麼就是她自己不懂事,要麼就是婆婆做的過分了。

像小雙這樣的兒媳,她不是不懂事,而是,婆婆的做法讓她可能沒辦法一直忍受下去,因此,她才改變自己對婆婆的態度。

其實,這都不是什麼大事,真沒必要為此傷神,婆媳之間相互拉寬距離,婆婆不要去管兒媳的事情。

兒媳也不要總是對婆婆計較太多,也許婆婆是因為沒什麼文化,表達的不夠明確,讓你誤解了她的意思,但是,總體來說,她的出發點是好的。婆婆之所以在意兒媳買東西,不過就是擔心你亂花錢。

-04-

當然,這些都是觀念不同導致的,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兒媳覺得和婆婆在同一個屋簷下不自由,就搬出去分開住,可能會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而父母也不要總是對兒女的事情那麼「上心」,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花錢大手大腳,證明他們會掙錢,他們勤儉持家,也證明他們的品行好。

尤其是婆婆,千萬不要去過多的幹涉兒媳的事情,特別是生活中的瑣碎,不管兒媳買什麼,都不要過問,她是大人,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婆婆說了,兒媳也不一定聽,反倒是鬧矛盾,影響家庭和諧。

萬一說的不對了,兒媳又對婆婆產生更多的誤會,這些都是不必要的麻煩,婆婆真不用給自己攬這些麻煩。

不只是婆媳之間,就是兒女們怎麼做,只要沒有大的問題,都是一些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父母也不需要去幹涉他們的生活。

婆媳之間正常交流溝通就好,不要去過問對方的私事,不好奇,不計較,多理解,多寬容,婆媳關係就能相處融洽。#情感#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婆婆過年給兒媳6.6元紅包,兒子:「媽,以後我們不回來過節了」
    婆婆說:「熱水器壞了,沒有熱水,用冷水洗吧,反正是縮水的衣服,也不能用熱水洗。」聽婆婆這樣說,瑩瑩只好無奈的用冷水洗衣服,可是這大冬天的,那水冰得直刺骨,沒洗一會兒手就凍得通紅,沒了知覺,可儘管那樣婆婆都不帶看她一眼,任瑩瑩坐在洗衣間裡洗一堆的衣服。
  • 作為兒媳,過年,你給公公婆婆買衣服嗎?
    作為兒媳的我們,過年,要不要給公公婆婆買衣服?你和閨蜜,和同事,甚至跟媽媽,討論這個問題嗎?答案是肯定的。作為結婚馬上十年的「老人」。我總結下這麼多年,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朋友們的親身經歷。老公說爸媽做事情很累了,叫我有空幫忙收拾下他們的衣服,幫忙整理一下。我心裡樂開了花,心想,表現的時候到了,整理衣服這是我的強項呀。然後三下五除二就整理好了,也就知道他們需要添什麼衣服了。年輕人,不太了解老人其實需要的是寬鬆,舒適的衣服,我就照著衣櫃衣服的尺碼,買了衣服回去給他們。心想,公公婆婆一定會很開心的。
  • 「過年時,婆婆問了三個問題,兒媳一怒之下想結束十年的婚姻」
    尤其是對於女方來說,如果結婚之後,能遇到一個好婆婆就會很省心,遇到一個懂得尊重兒媳、疼愛兒媳,懂分寸的好婆婆,無疑會增加婚姻的幸福感,但是如果遇到不明事理沒分寸的婆婆,那就成了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了。有人說,女人是二十多年的公主,一天的皇后,十個月的貴妃,一輩子的保姆。
  • 春節幫婆婆買了一件衣服,遭婆婆嫌棄「地攤貨」,直接回娘家過年
    直到過年才回到婆家。曉晴在回家之前,就和丈夫商量回家給公公婆婆帶點什麼。老公說老人家也不需要什麼,要不幫爸媽買點衣服吧。這樣既顯得你的賢淑、又實用。曉晴想想也是,買一些不實用的東西,用的次數不多外,還浪費錢。
  • 紅包還沒捂熱,婆婆就借走三分之二,兒媳:娃我帶回娘家了
    雖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難念的經總有類似的地方,要麼是男人和女人,更多的是女人和女人。像婆婆和兒媳之間,幾乎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不得不說,家庭關係好不好,除了婆婆心裡要有數之外,作為中間人的兒子,更要做到心中有數,別人家養得漂漂亮亮的大閨女,也不是為了受小家子氣才嫁過門的,不是嗎?
  • 婆婆不想帶孫子,又怕兒子兒媳不養老,怎麼辦?過來人說得很現實
    從把兒媳迎娶進門那天起,她的經濟扶持沒斷過,兒媳坐月子,她沒時間伺候,直接請了月嫂,而後又給僱了保姆,費用都是她的。 朱阿姨說:「如果經濟充裕,不帶孩子也要給予經濟上的幫助,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賺錢不容易,作為父母不可能看著不管。
  • 兒媳回家過年給婆婆5萬!婆婆一個行為,落得人財兩空,後悔一生
    陳珍和老公一直在市區住,婆婆在老家,今年結婚兩年了,去年過年的時候由於是第一年,所以沒給婆婆多少錢,只給了5000,今年我和老公都賺得挺好的,特別是我自己今年生意很不錯,於是想給婆婆多給點,讓婆婆寬裕點,想買什麼買什麼。 然而卻不想,婆婆居然做出這樣的事情。
  • 「生娃帶娃,是為母責任」,兒媳的反駁很犀利,婆婆羞愧無言
    兒媳為小家奮鬥婆婆非要催生,承諾帶娃全包,看到是孫女後立馬反悔閨蜜小圓和老公曾經是大學同學,畢業後一起回了老家,兩人都是普通家庭,結婚的時候雙方父母都給不了經濟支持,車房都得夫妻倆自己掙。」婆婆幾番保證之後,小圓被說動了,反正早晚要生,不如就順了婆婆心意,一家人還能有個互相扶持。小圓懷了孩子後,婆婆也確實滿意了,誰知小圓生下女兒後,婆婆的態度一下來了180°大轉變,小圓看出婆婆是重男輕女,嫌棄自己沒生出來男孩,但她以為婆婆畢竟是女兒奶奶,等老人照看過孩子之後一定會喜歡上的。
  • 婆婆擔心兒子婚後委屈,對兒媳言傳身教,被懟:「多管閒事!」
    其實,也就章姨自己認為她那是在指導,實則是給兒媳壓力。章姨嫌棄兒媳不會洗衣服,悉心說教,說哪些衣服不能機洗,但是去乾洗就是浪費錢,要怎麼手洗,要用什麼洗衣粉好,就連水洗的衣服,晾起來也有很多的規則。可這樣的結果是,夫妻兩口天天吵架,甚至兒媳說出「別在讓你媽來我家,你媽太多管閒事了」的話。有時候,章姨的兒子也覺得自己媽說得有道理,會在妻子面前替自己媽辯幾句好話。但章姨的兒媳長期處於這樣的壓力下,丈夫又處處替自己媽辯解,於是對這家人打上了「惡婆婆」「媽寶男」的標籤。
  • 吐槽:妯娌說害怕婆婆讓我娃穿舊衣服,所以把你家娃衣服扔了。
    因為妯娌還沒有出月子,所以婆婆派我在家招呼她。本來應該是她娘家媽招呼她的,可是人家要去酒店吃飯,沒辦法,只能是我留下來了。酒席結束後,小叔子到帳房把所有的禮錢拿走,存到了銀行。又通過銀行還了兩萬塊錢的信用卡,這件事被妯娌知道了。妯娌都顧不上招呼哭鬧不止的娃,一直吵著要看帳本。公公覺得她不順眼,說了她一句。
  • 兒媳與婆婆發生爭吵,往後的日子該如何相處?三個女人說得很現實
    常言道,自古婆媳難相處,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卻因為同一個男人不得不與對方建立婆媳關係。建立關係容易,相處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如果兒媳和婆婆不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很大程度上,不會有太大的矛盾,但也不能保證絕對沒有,因為有些婆婆喜歡背地裡黑自己的兒媳。
  • 兒媳坐月子,婆婆一天三頓小米粥,無法釋懷的過去
    他們開始說你浪費錢,可能是我把錢看得淡了一些,但是花費也全在家庭上,這些年我沒有買過一支口紅,化妝品沒超過100以上的。結婚之前,也怪自己未婚先孕。商議結婚事宜,婆家說沒錢。我說沒錢彩禮就不要了,別再為了錢鬧的不愉快。公公說實在不行借3萬作為彩禮,後來用這個錢收拾了下房子。房子是娘家的房子,家電也全部是娘家給添置的,婚禮一共花了5000塊錢全部下來。
  • 「兒媳是婆家的人,不能在娘家過年」小姑子結婚1年,婆婆反悔了
    婚後一年,安安在婆家過年,初二沒回娘家,婆婆安慰她:「知道你離得遠回不去,女人嫁的遠都這樣,在我們家好好過就行。」安安順嘴回道:「沒事,媽,我和老公明年就在我家過年了。」婆婆就生氣了:「兒媳是婆家的人,不能在娘家過年,哪有你這樣的,我不同意。」
  • 婆婆給孫子寄了一大袋舊衣服,兒媳打開看一眼,全部丟進垃圾桶
    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婆婆管住自己的手,別伸到兒子的婚姻中管東管西,兒媳也會站在婆婆的角度思考問題,把她當親媽一樣孝順和尊重。張心和婆婆的金錢觀有些不同,因此二人為了一袋舊衣服吵架。01張心嫁給丈夫以後,婆婆對她經常說得話就是:「兒媳,我兒子賺錢不容易。
  • 過年給婆婆送去五千紅包,聽到她和鄰居閒聊,兒媳轉身離開
    婆媳關係向來是一件使人頭疼的事,有句老話說「婆婆不是媽」,有時候因為一句無心的話,便能導致婆媳關係緊張。對於新手兒媳來說,更是渴望能夠得到婆婆的認可,遇到一個善待兒媳的婆婆,心情簡直比中大獎還開心。當然了,天下還是有很多疼愛兒媳的好婆婆,真正做到視同己出。
  • 「婆婆不幫忙帶娃,你願意伺候她養老嗎?」兒媳的回答很現實
    老公總是要出去賺錢的,請保姆來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不太現實的,相比這些來說,自然婆婆來照顧比較好一些。婆婆幫忙帶娃是義務嗎?婆婆不幫忙帶娃,你會伺候她養老嗎?對於婆婆不幫忙帶娃這件事,各個兒媳的反應也都是不一樣的:小白生了孩子坐月子的期間,丈夫要出去工作,就想讓婆婆來幫忙照顧孩子,幫自己分擔一下,但是小白的婆婆說自己的身體不舒服,沒有精力去照顧他們,把小白給拒絕了。
  • 《民法典》頒布,不肯幫兒媳帶娃的婆婆傻了,心理學家:亡羊補牢
    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重,所以從古至今都是女方嫁男方娶,生了孩子跟男方姓,婆婆幫忙帶娃。奶奶帶孫子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甚至可以說,很多人都認為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但是,也有不少婆婆總想「反其道而行之」,圖個清閒,說什麼也不肯幫兒媳帶娃。
  • 「你當年給誰帶娃,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你當年給誰帶娃,現在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賀敏是個80後寶媽,當年懷胎十月的時候,自己母親正趕上骨折住院了,賀敏問老公,能否讓婆婆來幫自己來帶娃,老公說,婆婆早就盼望著抱孫子了,肯定願意來幫忙。
  • 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
    2.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最近就收到這樣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兒媳產後,婆婆有力氣旅遊沒力氣帶娃,孩子會說話了見她叫:大娘。故事來自粉絲雲珊的私信,雲珊在私信中哀嘆,自己最大的悲哀就是遇到了一個「走在時尚前沿」的婆婆。
  • 婆婆們的「潔癖」心理:追根究底就是把兒媳當成了外人
    01婆婆的「潔癖」心理之一:家務活就是兒媳的事,跟兒子不搭邊很多兒媳進門,面臨了生娃帶娃的日子,原本就過得夠忙。但是這類婆婆依舊不放過兒媳,認為該你幹的活就該是你的,一樣都不能拉下。一邊是哭哭啼啼鬧騰的娃,一邊是不能遲到一步的家務,這時段讓曉麗過得很緊張。也是她最討厭婆家的一個點,嘴上說得最多的一家人概念的婆婆,其實最冷漠不過了。 曉麗需要她幫忙的時候她永遠在「袖手旁觀」,還喜歡叨叨說這是女人的分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