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子走出國門 傾情講述中國故事

2020-12-11 中國僑網

  清華學子走出國門 傾情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的精彩 他們講給世界聽

  「感謝中國同學關於減貧的分享,這對柬埔寨很有幫助!」2019年1月24日,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的沙拉武·馮(Saravuth Vong)同學在社交帳號上分享說。

  對於沙拉武的分享,新近參加了「知行計劃」海外實踐的清華大學法學院研究生萬勝認為,「我們能走出國門,以平等對話的方式,讓外國青年了解並認同中國治國理政新實踐,我覺得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知行計劃」海外實踐名稱取自「知行合一」,即書本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2019年初,清華大學46名研究生組成4支海外實踐支隊,赴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瑞士、荷蘭、比利時8國,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結合所學所思,到海外講述中國故事,表達青年聲音。

  本報了解到,這已不是「知行計劃」第一次走出國門,此前,2016年,美國、東非;2017年,德國、法國、以色列、新加坡、汶萊;2018年,印度、泰國、巴西、俄羅斯……世界地圖上越來越多的地方留下了清華學子實踐或是宣講的腳步。

  通過歷史故事介紹中國倡議

  1月25日的英國牛津,天氣寒冷。牛津大學的職業服務中心會議廳內,來自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碩士生王子銘,自信地走上了講臺,開始了「『一帶一路』的概念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的主題宣講。

  在宣講一開始,王子銘展示了大量歷史圖片和數據,通過將英國人熟悉的概念與中國的發展進程進行類比,幫助外國師生迅速建立起對「一帶一路」的認知框架。其中,他列舉了近年來「一帶一路」在區域合作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及在沿線國家正在進行的項目,著重介紹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以『一帶一路』作為宣講的切入點,一方面是因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凝聚著中華民族璀璨的文明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動力和機遇,我想把『一帶一路』的歷史源起和當下發展串聯起來。」王子銘對本報說。

  這樣的講述方式得到了牛津大學一位老師的稱讚:「這是我第一次系統地了解『一帶一路』這個概念,熟悉了歷史淵源之後,我對『一帶一路』的倡議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宣講的最後,王子銘通過列舉時間軸和經典照片的形式,展示了中國近現代國際地位的變遷。「我們在為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感到欣喜的同時,也認識到當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結果。中國愛好和平,並會始終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王子銘話音剛落,會議廳內響起了一片掌聲。

  結合自身經歷宣講中國智慧

  「精準扶貧絕非單純依靠政府力量,而是政府、社會形成聯動機制共同發力。」在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教室內,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張磊在題為「中國精準扶貧及其經驗啟示」的宣講中這樣講述。80餘名來自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的大學生聆聽了宣講,並與中國學生進行了深入探討。

  金邊皇家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大一學生沙拉武·馮對中國的精準扶貧模式很感興趣,期待對「精準扶貧中政府、企業的角色定位,以及兩者間的作用機制」有進一步了解。

  張磊曾於2018年1月底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進行「非遺傳承與精準脫貧的良性互動」調研,其中,「丹寨萬達小鎮」精準扶貧項目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得益於此次經驗,張磊不慌不忙地道出了自己的見解:「我認為政府引導在扶貧工作中具有主導性作用,但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貢獻同樣不可忽視。只有以多種形式推進扶貧,形成強大合力,才能保障精準脫貧的實現。」為了讓聽眾更好地理解「形成扶貧合力」的概念,張磊列舉了「中國企業實施電商扶貧模式」和「社會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兩個實例進行解釋。

  萬勝是「知行計劃」海外實踐今年赴柬埔寨、泰國支隊的負責人,他告訴本報:「貧困是全球性問題,我們希望通過實地調研,了解柬埔寨和泰國的減貧運作機制及具體措施,提煉兩國減貧經驗,以期對『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減貧合作和國內的脫貧攻堅有所啟發。」

  總結宣講「中國智慧」的經驗,萬勝說:「我們不是空對空地只講道理,也不做主觀評價,而是用自己的見聞說話,用客觀事實和數據說話,這樣更有說服力。」

  為了取得更好的宣講效果,柬泰支隊的12名成員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英文好的同學幫忙打磨講稿,其餘同學下功夫學習權威報告,確保數據和內容的準確性,負責宣講的同學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練習,在候機和航班飛行過程中都在準備。

  宣講結束後,一位金邊皇家大學的學生想進一步了解中國青年大學生參與扶貧的具體實踐。張磊回答說,「中國一直重視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的結合,學校也鼓勵學生們利用假期參與到一線的實踐中,在實踐中了解社情民意、加強自我教育。」

  2017年7月至8月中旬,張磊曾在河南省洛陽市高新區辛店鎮農業服務中心參與扶貧工作,40多天的實踐中跑遍了鄉鎮所覆蓋的22個行政村。「一線扶貧幹部的辛苦奉獻和村民的親切關懷是我這次行程裡最深刻的記憶。」張磊說。在他看來,中國精準扶貧模式離不開紮根基層的扶貧幹部,也需要當代大學生的參與奉獻。隨後,張磊結合自身經歷,向金邊皇家大學的學生們發出邀請:「希望你們有機會到中國來,看看我們的新農村建設。」

  通過照片勾勒中國變遷

  1月23日午後,新加坡「通商中國」的會議室內,20餘名新加坡青年圍坐在一起。接下來的15分鐘裡,他們聽到了一場以中國特色政策試點為切入口,關於中國政策創新機制和發展成果的講解。主講人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吳冠生。

  投影屏幕上首先呈現出一張黑白老照片,照片記錄著1987年11月中國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門開業時排長隊的情景。之後,畫面跳轉,屏幕上呈現出三位小朋友在肯德基餐廳內和身穿玩偶服裝工作人員的合影,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笑容。「想當年,一頓肯德基往往是孩子們考取高分後的嘉獎。」吳冠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向聽眾們解釋說。緊接著,第三張照片上呈現出當下中國青年關於「減肥問題」的詞頻圖。

  「從熱愛西式快餐到追求健康飲食,普通民眾生活方式的變化正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展巨變的一個縮影。」吳冠生通過介紹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來引出本次的宣講主題: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策試點。

  在吳冠生看來,圖片素材是除翔實數據外,增強宣講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有益方式。中國政策試點的類型劃分、歷史溯源、特色優勢、發展趨勢……15分鐘的宣講內容翔實,互動積極。

  「過去,學生海外實踐更多是去了解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而今,中國經驗契合發展中國家現實需要,同時對全球治理具有借鑑意義。近年來,我們陸續組織清華學子到海外宣講和展示中國階段性發展成果,豐富對外傳播體系,向世界展現立體、全面、真實的中國。」「知行計劃」海外實踐帶隊教師、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趙璞向本報介紹說。在他看來,宣講中國只是傳達中國聲音的形式之一,但不是唯一形式,既包括走出去,也包括請進來。

  2018年10月20日,首屆亞洲大學聯盟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應邀出席論壇的青年學生中,包括了來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學生代表,朱拉隆功大學是2018年清華學子海外宣講的其中一站。

  在這些青年小夥伴們的眼裡,真實的中國在展現深厚文化底蘊的同時,正以友善的姿態團結著各國夥伴,擁抱變化,擁抱未來。

相關焦點

  • 農家帥小夥:2020貴州一國家級貧困縣走出的首位清華學子!
    「冊望班「10年守護國家級貧困縣走出清華學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貴州望謨得知阿想考上清華的好消息後,在外務工的父親黃仕忠特意請假趕回貴州。黃阿想家黃仕忠和妻子長年在浙江的鞋廠務工。今年疫情發生後,一家的收入更加微薄。家裡空空蕩蕩,一張舊沙發、一個儲物櫃就是全部家具,連電視機都沒有。今年上半年,黃仕忠一家的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黃阿想上學的錢都是找親戚借來的。
  • 時代奮進一二·九 清華學子共前行
    這場運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標誌著當時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來到,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在運動中,清華師生英勇地站在鬥爭前列,率先喊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吶喊。作為一二九運動的主要發起者和和參與者,清華學子踏入歷史的洪流中,在歷史印跡中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 清華學子支教泰國北部華人村-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精神泰北綻放  清華新聞網9月5日電(研通社記者 韓曉萌 孟祥夫)8月31日,清華大學研究生志願者團隊完成了近一個月的泰國北部華人村支教以及文化交流活動後,從清邁順利返京。8名志願者 「行勝於言」的清華精神譜寫了別樣的支教故事。
  • 浙產影片《烽火芳菲》走出國門 中國好故事精彩動人心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推進傳播能力建設。  十九大報告提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什麼樣的影視作品,才算得上好的精神食糧?近日,浙產影片《烽火芳菲》收穫海內外盛讚。影片攜帶浙江基因走出國門,成為電影界探索「中國故事國際講述」新模式的參考樣本。
  • 《長安十二時辰》將在日本播出,好的國產劇值得走出國門
    親愛的朋友們上午好,今天是2020年2月17日,我是你們的小編貓先生,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講述的是《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電視劇,這是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古裝懸疑劇,主要講述的是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讓更多「中國創造」走出國門
    其中,中國鐵路的發展就是一個「縮影」,尤其是中國高鐵已成為一張響噹噹的「名片」,在競爭優勢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一系列的海外鐵路項目,造福他國的同時,也讓「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寬。
  • 評論:中國電視劇走出國門路在何方
    其實,「中國製造」早已是該獎項的常客。2005年,何琳憑藉《為奴隸的母親》獲得第33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演員獎,而在她之後,每年基本都有中國作品入圍。  其實,不僅僅是在國際艾美獎這個平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中國電視劇就陸續走出國門。其中,1986版《西遊記》是最早成功走向海外市場的國產劇,曾在東南亞市場獲得認可,新加坡、泰國、韓國的電視臺都購買了該劇的播映權。
  • 國企公開課丨中國建築官慶講述新時代國企「走出去」的新姿態
    (布)一號公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播散「希望之光」等感人故事;講述了中國建築將中國方案、中國模式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屬地、造福民眾的中建擔當;闡述了對新時代國有企業「走出去」的思考與認識。>國企公開課 | 南航集團王昌順為學子指引「航向」國企公開課 | 聽孟振平講述能源變革中的南方電網國企公開課 | 聽鄧亦武講述中國糧食安全和中儲糧的責任擔當國企公開課 | 聽國家能源集團王祥喜講述《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
  • 電視劇《弟子規新說》融入現代科技 傾情講述中國故事
    電視劇《弟子規新說》講述了高科技專家沈博士,帶著拳拳愛國之心和對祖國下一代的關切,準備啟動「MR文化工程」計劃。該計劃把中國五千多年文明歷史進程中的著名人物、歷史事件、經典故事、思想智慧等通過MR這種混合虛擬實境的高科技技術手段,建立一個數據存儲量巨大的文化寶庫,從而達到傳播知識、寓教於樂的目的。
  • 「謝謝你們為清華輸送優秀學子!」清華大學給都高校長及教師發來...
    信中感謝都高今年為清華大學輸送了7位優秀的青年學子,並誠邀他們蒞臨清華大學參加110周年校慶盛典。這封信是這樣寫的:廣西都安縣高級中學校長及全體教師:見字如面!清秋半輪,萬粟豐收。一批充滿年輕活力、心懷遠大志向的新主人來到清華園,開始續寫更加瑰麗的生命故事,而這個故事的起源與你們息息相關。今年,你們共為清華大學輸送了7位優秀的青年學子,由衷感謝你們對清華大學的信任與支持!雖然因為疫情防控原因,我們不能邀請你們親臨開學典禮現場,但我們堅信:線上觀禮,心依然在一起!學生在清華的全面成長,將是給你們最好的節日禮物!
  • 那些走出國門「被翻拍」的國產劇
    《步步驚心》《太子妃升職記》…… 那些走出國門「被翻拍」的國產劇   仔細看就會發現,《哲仁王后》的人物設定對於中國觀眾並不陌生:在現代的男人「奉煥」因意外事故,靈魂穿越到朝鮮的王宮,而且是穿進王后的身體裡之後,引發了一連串無釐頭的搞笑故事……這樣的人物設定,是不是看起來格外熟悉?是的沒錯,該劇翻拍自國產網劇《太子妃升職記》,並沿用了男性靈魂穿越進王后身體的「核心設定」。
  • 《詩經》經典走出國門 音樂劇《詩經·採薇》邂逅希臘文明
    希臘觀眾饒有興致地從各地趕來,欣賞這部來自中國古老詩歌改編的劇作,颳起一陣濃鬱的中國風。首演當晚,當地政界、商界、文化界諸多知名人士來到現場觀看,演員們的出色表現震撼了臺下觀眾,在英文翻譯字幕的幫助下,觀眾不僅理解了劇情,也被該劇抒情優美的旋律所感動。
  • 當《天官賜福》動畫走出國門,片名要怎麼翻譯?越南版很搞笑
    01《天官賜福》走出國門國漫走出國門,也代表著一種認可。雖然《天官賜福》這部作品不是第一部走出國門的動漫,但是可以確實發行地區最多的一部動漫。這部動畫將以18種預言發布,也就說這部動漫可以讓全世界很多人都了解到中國的文化故事,更重要的一點是《《天官賜福》可是Funimation上第一個播出的中國動畫電影。
  • 萬名清華畢業生再留美國矽谷,全國第一的清華會讓我們失望嗎?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地球村越來越聯繫緊密,知識,技術都在高度開放交流的碰撞中前行,於是,我國的清華學子也漸漸走出國門,去美國深造,去向前輩汲取更多的知識,但也有人在不斷地質疑,
  • 清華學子加入圓夢人行動,積極詮釋「行勝於言」
    清華,始終秉持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此前,騰訊新聞發起的「美好生活圓夢人」行動在8月和9月兩次走進清華大學,邀約清華學子就城市社區、鄉村聚落、教育公平及機器人等四大主題,貢獻大膽的想法和切實可行的社會改善方案。
  • 譚松韻《以家人之名》走出國門,看到被改後的劇名,缺少了靈魂!
    譚松韻《以家人之名》走出國門,看到被改後的劇名,缺少了靈魂!譚松韻這幾年的演藝之路發展得還是挺順風順水的。演技好,性格好低調沒有緋聞黑點。長相甜美可愛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歡。尤其是《以家人之名》,雖然已經收官很長時間了,但還是有著挺高熱度甚至還走出了國門。譚松韻和張新成宋威龍三人主演合作的這部劇,講述了來自三個不同的家庭卻成為了一家人溫情故事。讓人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三個人都演得非常好,尤其是譚松韻明明是三個人中年紀最大卻飾演最小的妹妹。憑著一張稚嫩的娃娃臉和精湛的演技,成功收穫觀眾的心。
  • 清華老校友合唱團:金曲深情寄,銀髮赤子心
    >他們走出清華園帶著科學夢想,奔赴遠方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青春,怎樣如火如荼時代變革的洪流中命運,如何跌宕起伏一場歡聚,一次別離無數個平凡的瞬間積累了不平凡的生命雖然起點不同、故事不同但夢想都源於時代的召喚愛情都根植於志同道合的基石在人生開啟的一刻清華學子們各自奔赴祖國偏遠的腹地
  • 縣城「文藝隊」走出國門 用蒙古族歌舞感動世界
    縣城「文藝隊」走出國門 用蒙古族歌舞感動世界 2018-11-30受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錫林郭勒11月30日電 題:縣城「文藝隊」走出國門用蒙古族歌舞感動世界  作者 烏婭娜  「這是一個好時代,我們的隊員們已經走出了國門,讓蒙古族歌舞不僅感動著草原上的牧民,更感動了世界。」第一代烏蘭牧騎演員金花激動地說道。  烏蘭牧騎,蒙古語譯為「紅色的嫩芽」。
  • 用特色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助力非遺文化走出國門
    人民網佛羅倫斯1月15日電(記者 葉 琦)2020年1月14日 ,由中央美術學院與佛羅倫斯國立美術學院作為學術支持,網易夢幻西遊電腦版主辦的「匠心傳承,築夢非遺」 中意傳統文化交流暨中國傳統文化佛羅倫斯作品展在義大利藝術之都佛羅倫斯如期舉行,義大利漢學博士馬西莫·莫裡教授,圖斯庫尼地區委員會主席尤金尼奧·賈尼,佛羅倫斯市文化部米歇爾·羅西,中國龍電影節導演裡卡多·格利,佛羅倫斯市文化
  • 中俄建交70周年——中建一局俄羅斯公司助力清華學子全球勝任力...
    中俄建交70周年——中建一局俄羅斯公司助力清華學子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 2019-08-13 10:41:05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