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明鑫教做菜,了解更多做川菜方法。15年從業經驗分享做菜技巧,帶你玩轉吃與喝。
說起麵條,你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樣子的呢?圓圓的?白白的?確實如此,我們平時吃的麵條基本都是圓形狀,而且潔白如雪。可是在四川有這麼一個地方,做麵條就不會用小麥麵粉,這個地方就是四川的北川縣。
北川是少數民族羌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城,很多食物都與眾不同,而麵條最能體現這種不同。麵條都知道是小麥做的,可是羌族人就很少使用,而是用當地高山上種植或者野生的一種草本植物——蕎麥。
蕎麥以前主要是在西北地區種植,後來傳入四川深受四川人喜歡,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放棄了種植蕎麥,只有北川這個羌族聚集地的些許地方延續至今。
蕎麥粉用手工做麵條已經很少有人會,不僅花費時間更需要技巧,只在和面一道工序上就需要3個步驟,所以這種快失傳的手藝一般只有老一輩的人才能掌握其精髓。由於蕎麥粉是沒有麵筋,所以這3道工序必須要快速的完成,不然蕎麥麵就會斷掉。
首先蕎麥麵裡加入少量水,水倒入後不要直接和面,用手順時針攪拌,不要讓其粘在一起,把蕎麵粉做成細顆粒狀的;其次用兩隻手把蕎麵粉不斷向上抖動,就有點像火山噴發時的那種狀態,讓蕎麵粉在空中發生碰撞,這樣蕎麵粉受到重力的影響就會交織在一起;最後把蕎麥粉捏成小疙瘩,再和面。
和面時間可以長一點,讓其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這樣煮的時候不容易斷(麵團醒20分鐘左右)。
面醒好之後,案板上撒上一點麵粉,用擀麵杖擀成圓形,不能太厚,擀好的面上再次撒上少量的麵粉,裹在擀麵杖上,再復擀幾次,直到厚薄適中。麵皮成形後就疊加在一起,每一層都要撒上麵粉,切麵皮時要用菜板將其按住,而不是直接用手,這樣能讓麵皮保持不變形。
蕎麥麵條自身營養價值已經很高了,再搭配一些野菜,比如薺菜、馬齒莧、車前草、蒲公英等那再好不過。之前在北川縣城看見一位阿姨在賣蕎麥麵條,她就是加了這些野菜和純手工做的麵條以及秘制辣椒油,很多人排隊想吃,可還吃不到。
你吃過蕎麥麵條嗎?如果讓你在蕎麥麵條和小麥麵條之間選一種吃1年,你會怎麼選?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