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發展三十多年來,幾乎見證了這個國家從默默無聞到世界強國的過程,同時房地產自己也在不斷地發展著,二十年前幾萬塊的上海市區房,如今身價已超百萬,房產成為了中國人最想得到也最難得到的資產,從「六個錢包」到「半生負債」,中國房產也開始背負所有的「罵名」。
科技不發達,因為年輕人都去「來錢快」的行業了;實體經濟不景氣,因為貨幣都流向了房地產行業;社會新生兒率降低,因為房價太高養不起孩子了……諸如種種,房地產似乎成為了中國經濟的毒瘤,即使是今年最兇猛的「新冠」也沒能阻止樓市的復活,在經歷了1~5月的疫情之後,中國樓市仍然在繼續「繁榮」。
今年6月,杭州某個樓盤三百多套住宅「日光」了,深圳五百多套住宅即便採用「百萬定金」制也被「秒」了,7月,繼杭州、南京萬人搖之後,成都也「發病」了,近7萬人搶購700多套房,而剛剛被「新八條」威懾的深圳炒房客,放棄「豪宅」主攻非豪宅市場,市值低於750萬滿五唯一的房源在市面上反而更搶手了。
一直以來,房地產就像「取款機」一樣的存在,無數人通過房產一躍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許家印、王健林、孫宏斌、李嘉誠的成功離不開房地產,衍生於房產的諸多行業也開始變得繁榮起來,房地產就這樣成為了國民經濟的基礎支柱。
而另一方面,房地產也成為了貨幣的蓄水池,銀行放款給開發商建造,放款給居民購房,越來越多的水流向了房地產,隨著房價逐漸走高,房地產槓桿率越來越高,百姓依賴銀行信貸買房,死循環之下,房地產泡沫越來越膨脹,根據專家的估計,中國的房產泡沫已經高達364萬億元。
世界史上不是沒有泡沫破滅的案例,日本房地產在20年前也出現了像中國樓市般的繁榮,實體經濟逐漸虛弱,樓市卻虛假繁榮,最後不得不主動放棄房地產,為戳破樓市泡沫日本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後房地產市場開始崩潰,三個月內房價下跌了70%,失業率飆升,不堪重負跳樓的人比比皆是。
現在我們正走向日本的「老路」嗎?
是,也不是。
目前中國的房價偏高,住宅嚴重過剩,寫字樓的空置率超過40%,這些都無疑是泡沫破裂之前的徵兆,但是國情不同,我們對待樓市的態度也不一樣,高房價是由經濟支撐的,所以我們絕不會主動刺破泡沫,也絕不會放縱樓市發展。
14億人口絕大部分都與房地產有關係,如果主動刺破泡沫造成數以億計的人口失業、破產,這後果比日本嚴重的多,從供需關係進行分析,中國高房價其實也支撐不了很久,只是現在還有投資客想操作,相關部門只能以「穩」為主,減少投資和投機,逐步釋放多餘的水分,也不能讓已經購房的人感受到資產減值,引發不安全因素。
想要把火熱的樓市按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馴服樓市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條路雖然長,但這條路絕不會重蹈覆轍日本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