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周
房價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關心的話題。有關於房地產經濟,很多企業家和專家都就這個話題來爭論。很多專家表示,中國的房地產不會像日本一樣,短時間內變成泡沫經濟。但是,隨著房價的快速上漲,房地產過剩的問題也出現了,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目前,很多專家還在討論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究竟到達什麼階段,爭論一直不斷,從未停過。
其實針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待。第一是房價和普通老百姓平均收入的比值,第二是房地產市場的供求情況。就拿這兩點來說,其實是判斷中國房價是否合理的最直接的反應。
就現在情況來看,我們國家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過萬,一線城市的房價更是一些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水平,甚至說,大部分人連二線城市的房子都買不起。如此高的房價,直接導致了人們的住房問題。所以大部分年輕人都會選擇按揭買房。但是按揭買房的壓力太大,基本上一大半的工資都用來還房貸,這使得房子成為年輕人的負擔。這就是中國房價虛高的直接表現。
而這一問題的出現,就直接導致了我國仿佛產槓桿率過高,大部分人為了買房而負債纍纍。2019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6.8億,其中住宅貸款就佔7.4萬億元。從這麼多年來,中國住宅貸款的變化上看,中國存在九成的人,買房是通過按揭貸款買的。其實,這種情況是房地產泡沫最為直觀的寫照。
再來看一下我國房地產的供求狀況,加上小產權房,我們國家的空置房高達4億套。甚至還會出現,有的人連一個衛生間都買不起,有的人卻擁有好幾套房子的情況。
並且生活的壓力給我們造成直接影響是,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長一直處於放緩的階段,這也表明,未來買房子的人,將會越來越少。但是,開放商卻一直在忙著建造房子,企圖房子能夠帶來巨大的利益。從而直接導致中國住房過剩問題加劇。分析了中國房地產泡沫現狀之後,再來看日本泡沫破滅前夕的情況,會忍不住讓我們「背脊發涼」。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間,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但是,由於日本的經濟主要是靠進出口,引起了西方各個國家的不滿。因為日本的快速發展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切身利益。所以在1985年的時候,日本無奈之下簽訂了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是指,1985年9月,美英德法日五國集團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聯合幹預外匯市場,使得美元貶值。這和在中國所流傳的說法有所不同,這並不是美國逼迫日本的產物,因為在這五個國家中,只有日本最為積極。廣場協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日元升值,直接導致其出口競爭力的降低,使其在市場上的份額減少。
僅僅在五年的時間內,日本的附加值就翻了一番多,從1985年的250/1增加到了120/1.在這期間,因為大量的國際遊資看到日元升值,就紛紛湧入日本的資本市場,並且還抬高了日本的樓市和股市。
大部分國家應該都一樣,在經濟比較繁榮的時候,房地產行業變化最大,這就很容易產生泡沫經濟。就在當時日本的房地產行業,也避免不了,出現了大量的泡沫。但是高利潤吸引了大部分人投資,最終導致房價一路飆升。
在那個時候,日本的房價已經成為了天價房,日本一個地區的價值就相當於一整個美國的房地產市值了。隨著投資的加大,堅持到1990年,日本政府預見到未來房價的危險性,提高了利率。但這個時候已經無濟於事了。股市開始崩盤,短短兩年的時間,日經指數從最高的38915點跌落到了14309點,跌幅高達50%。這時,很多外資紛紛撤出日本。
隨之而來的是銀行的倒閉,房地產企業的倒閉。之前傾盡所有買房的家庭一夜之間變窮,每年還要交高額的房貸。這之後,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十二年的跌落,最後日本不得不依靠海外企業復甦經濟。
其實房地產給日本帶來的經濟壓力和現在的中國十分相像,所以這讓大部分人不敢參與到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中。一旦泡沫經濟到來,將意味著這一切的努力都將血本無歸。這也是馬雲這麼多年來一直不涉及房地產的原因,並且他還預言,未來中國的房價將會像蔥一樣便宜。著名企業家曹德旺針對於有多套房的人也給出了寶貴的五字建議:要儘快出手!
但是中日兩國的國情還不相同,對房地產泡沫經濟的態度也不相同。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採取措施來擠壓房地產泡沫。「房住不炒」的政策很大程度上穩住了中國的房價,在一定程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於中國房價的趨勢,你有什麼看法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