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向儒——一代儒商張謇的思想精髓

2020-12-06 中國江蘇網

古往今來,曾湧現過許多名垂史冊的商界巨子,他們腰纏萬貫、富可敵國,甚至政商一體、權傾朝堂,他們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財富人生,譜寫了神秘經典的商業傳奇,矗立了一座座難以逾越的歷史豐碑。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

張謇,江蘇南通人,赫列歷史上十大商人。他集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於一身,兼農業水利專家、城市設計師、金融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和詩人於一人,被譽為中國「近代實業之父」、中國近代現代化先驅。他一生取得的成就和擁有的盛譽,翻遍中國歷史,無人能出其右,幾乎舉世無雙。林語堂先生盛讚他是「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間精英。

張謇歷經漫漫26年科舉之路,歷經坎坷,人至中年狀元及第,功成名就,前途一片光明。但在終遂夢想之後,張謇沒有入仕做官,卻毅然決然地棄官從商,走上了實業救國之路。在「商」處於四民之末、百業之尾的封建社會,這是何等的壯舉!在創業之初,他流落上海街頭,身無分文,靠賣字維持生計,落魄潦倒至幾乎絕望。然而,張謇 「以強毅之力行其志」,不棄不舍,高瞻遠矚,一路前行。從創辦絲廠艱難起步,一生創建企業20多家,行業涉及紡織、農牧、機器製造、冶煉、電氣、鹽業、食品、印刷、市政、金融、交通、航運、地產、電影等許多領域。張謇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特別是輕工業的興起作出了卓越貢獻。毛澤東在回顧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時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其中就有「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張謇奉行「教育為實業之父,實業為教育之母」的思想,在踐行實業救國的同時,以畢生精力為實現教育強國之夢而不懈奮鬥。他撥付大量資金用於教育、文化、慈善等公益事業,先後創辦各類學校370多所。他參與草擬京師大學堂辦法,資助創辦復旦大學;創辦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江蘇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等眾多大學;創辦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戲曲學校、第一個博物館、第一個縣級圖書館、第一所盲啞學校、第一個氣象站;創辦中小學校300多所。他還是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驅,先後創辦紡織、農科、刺繡等多所職業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刺繡學校、景德鎮陶瓷學校的創辦者。張謇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創辦實業的實踐中,張謇嘗試並完善股份制,探索發行股票,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打破地方觀念和國界,不拘一格選用人才;主張睜開眼睛看世界,積極向外國學習,借鑑外國經驗,利用外資振興實業。辛亥革命前後,張謇樹立了立憲的政治思想,積極從事立憲運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張謇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改革開放意識並付諸實踐的先覺之士,是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最傑出的代表。

(二)

張謇是時代的弄潮兒、歷史的傳奇者。縱觀張謇波瀾壯闊的一生,他走過的是一條先儒後商、在商向儒、商儒相濟的人生之路。人生不過幾十年,在有限的生命裡,能夠辦成一兩件大事已經來之不易,而張謇一生能夠辦成辦好那麼多大事要事,簡直難以置信。張謇之所以能夠成就彪炳千秋的驚世偉業,關鍵在於他有堅定的信念、興國的夢想、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過人的勇氣和堅毅的意志,根本在於他有源於儒家學說而又超越時代、超越常人的智慧,其精髓就是其博大精深的「在商向儒」思想。

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體系的核心。它不僅影響中國幾千年,而且在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日本「近代實業之父」澀澤榮一關於「一手拿算盤,一手拿論語」的經營理念,就是儒家思想的真傳。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學說為基礎,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和為貴、以學為師、以誠為道等經典思想。張謇的在商向儒思想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無疑是儒家經典思想的繼承和光大。

(三)

在商向儒既是經營理念,又是思想體系。在商向儒思想開宗明義指向「商」,亮「商」的「身份」,遞「商」的「名片」,聲明在商言商、以商為本。

在商向儒思想重心偏向「儒」,把「儒」作為「商」的基本素養和制勝法寶,給從商著播撒了思想的「種子」,繫上了文化的「脈絡」,輸上了靈魂的「血液」。

在商向儒思想蘊含著關於實業救國、教育為本、改革開放、多元經營、重利尚義等一系列觀念,這些思想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界定了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提出了從商者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指向,揭示了以儒言商、以儒澤商、以儒治商的從商理念。

在商向儒思想貫穿、影響和引領張謇的一生,是他人生的總結、智慧的結晶和思想的提煉,是他從商的價值取向和核心理念,是他輝煌人生的最好注釋和豐功偉績的最好依據。

(四)

繼承在商向儒思想,弘揚在商向儒文化,其終極意義和價值追求在於引起全社會對企業家素養的高度重視,讓中國傳統文化深植企業家之心,培養一代又一代「儒魂商才」。

當代企業家要做在商向儒思想的踐行者,把「商」的職業和「儒」的倫理品質結合起來,做「商者」和「儒者」的融合體,既有儒之道、商之智,又有儒之魂、商之才,成為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

當代企業家要把在商向儒思想奉為經典,作為企業的文化精髓和核心價值來追求,深刻理解在商向儒的思想內涵,繼承和光大在商向儒的經營理念,使之成為企業的文化支撐和精神支撐,引領企業的當下和未來。

當代企業家要把張謇作為學習榜樣,敬仰他的為人,借鑑他的智慧,秉承他的思想,傳承他的文化,繼承他的事業,追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

在商向儒,賈道儒行。一代儒商張謇是一座永垂史冊的歷史豐碑,他的思想更應成為當代企業家心中的思想豐碑、文化豐碑和精神豐碑。

相關焦點

  • 「狀元實業家」張謇的家國情懷
    縱觀張謇的人生經歷和職業生涯,可謂是切實堅守和著力踐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業績卓著、澤被後世。張謇最為人所稱道的當然是他實業上的成就,他自己曾宣稱:「言商還向儒」。的確,他的實業活動不只是開辦了一批近代工商業,更重要的是將儒家思想貫穿於興辦實業的全過程。開國領袖毛主席在談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時說:「輕工業不能忘記海門的張謇」。
  • 「狀元實業家」張謇的家國情懷
    縱觀張謇的人生經歷和職業生涯,可謂是切實堅守和著力踐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業績卓著、澤被後世。張謇最為人所稱道的當然是他實業上的成就,他自己曾宣稱:「言商還向儒」。的確,他的實業活動不只是開辦了一批近代工商業,更重要的是將儒家思想貫穿於興辦實業的全過程。開國領袖毛主席在談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時說:「輕工業不能忘記海門的張謇」。
  • 「一代鴻儒」成中英先生將出席首屆明德儒商論壇
    在孔子思想影響世界的過程中,有一類人至關重要,那就是被稱為「新儒家」的學術思想流派。何謂「新儒家」?民國新文化運動以來,隨著全盤西化思潮影響力的擴大,包括以孔子為主的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新儒家學派應時而生,他們堅信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仍有價值,認為中國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恆的價值,極力謀求中國文化和社會現代化。
  • 山東儒源文化集團創始人金輝的儒商之道
    金輝,山東儒源文化集團創始人、孔子禮儀文化學校校長、2014年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中華孔子學會儒商會副會長、首屆博鰲儒商精英人物、濟寧市勞動模範、濟寧年度十大新聞人物。金輝校長講:「2002創辦孔子禮儀文化學校開始,就立志終身傳播儒家文化思想。雖然那時候年輕、不成熟,但是有顆火熱赤誠的心,想把中華民族最優秀的、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既然選擇了傳統文化教育之路,便只顧風雨兼程。
  • 弘揚儒商文化,打造儒商之都
    我們認為,作為孔子故裡和古代運河商業文化繁盛之地的濟寧(曲阜)市,應大力弘揚儒商文化,加強儒商文化的研究、開發與交流,努力把我市建成具有國際影響的"儒商之都"。一、"儒商"的定義和特徵"儒商"一詞古已有之,顧名思義,"儒商"即為"儒"與"商"的結合體,是亦儒亦商,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財富與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
  • 狀元企業家 張謇捨身餵虎
    「士農工商」,商為四民之末;儒商對立,難以兼容,商在正統觀念裡是受到嚴重排斥的,所以直到晚清的洋務運動,最成功的官商盛宣懷,當官做到尚書級、經商發到富可敵國,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時,總結出三大遺憾,居首位的便是沒能走科舉之途。可見科舉進士,在官本位的社會,對於中國文化人,對於「聖人門徒」的無可替代的意義。
  • 最幕集團李強出席博鰲儒商論壇:立潮頭,向世界,濟天下,做儒商
    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儒商與世界:共建 共贏 共享」,期間舉行了多場主題論壇,目的是讓更多的企業家學習做儒商,把企業辦好,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做出更大的貢獻。所謂儒商,就是指商人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氣度、儒的道德規範,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為準則去從商、經商。重義輕利的義利觀是儒家思想領域的核心思想。『君子何嘗不言利,但不逐利』,這就是幾千年來所傳承的儒商的『端木遺風』。」
  • 超越資本家和企業家,張謇「棉鐵主義」是儒家務本經濟思想的傳承
    不過,我認為,張謇還是近代歷史上有分量的經濟思想家。張謇最重要的經濟思想就是明確提出了「棉鐵主義」。所謂「棉鐵主義」就是優先發展棉紡織產業和鋼鐵工業。張謇曾多次明確陳述棉鐵的重要性,並把自己的主張歸結為「棉鐵主義」。
  • 儒商文化代言人 商海弄潮兒代雨東
    那些璀璨的文化遺產包含著一代又一代儒商的勤勞和智慧。這是社會的財富,也是人類的財富。在文化的傳承當中,儒商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視。所謂儒商也就是指作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氣度、儒的道德規範,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為準則去從商、經商,在商業行為中滲透儒家所倡導和躬行的"仁、義、禮、智、信"。
  • 張謇的故事
    張謇的故事 05:04人傑地靈的江蘇,不僅領文化繁盛之先,也是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祥地。其中,地處長江入海口,有著江風海韻美譽的蘇中城市南通,更以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傳奇涵養著現代蘇商的精神根脈。提起南通,人們總會在腦海裡浮現出許多的第一,而這些第一都有著「一代儒商」張謇的身影。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說,輕工業不能忘記海門的張謇。張謇,1853年出生於江蘇海門,1894年狀元。中日甲午戰爭後,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走上實業教育救國之路。
  • 首屆內蒙古儒家思想與儒商發展高峰論壇在呼和浩特成功舉辦
    遊金地訊,歲末年初,由內蒙古自治區關工委、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內蒙古國學四進活動委員會、內蒙古孔子學堂推廣指導委員會主辦,孔子獎狀教育獎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幼教工作者協會、內蒙古青少年普法協會、內蒙古杏壇文化傳媒公司、內蒙古伯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的「首屆內蒙古儒家思想與儒商發展高峰論壇
  • 尋找「張謇」
    南通博物苑副院長徐寧說,張謇出生自農商家族,作為一名成長自基層的儒商,他通過自己的實幹苦幹為改善民生而不懈努力,興實業、辦教育、廣慈善等,從生活資源到文體設施,從普通百姓到弱勢群體,從城區市鎮到濱海灘涂等多層面、全方位致力於民眾生活的改善,體現了其為百姓謀福祉、為社會做貢獻、為政府分責任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
  • 全國30多位「張謇粉絲」來南通遊學
    中國江蘇網4月23日訊 21日、22日,來自香港、廣西、重慶、西安等全國11個城市的30多位「張謇粉絲」齊聚通城,走訪南通博物苑、海門張謇紀念館等地,尋找真實的張謇,體會中國近代第一位狀元實業家的遠大追求和萬丈雄心。此次活動也是思想食堂「近代大商人系列遊學」的第一站,活動的策劃者則是一位南通的85後小夥子吳旻。
  • 新儒商學會|傳承儒商精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以上景點充分體現了儒商精神的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和傳統文化融入生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蹟,影響一代又一代,成為璀璨的東方明珠。杞縣古雅的喬家大院真實記錄了喬貴發、喬致庸、喬景儀、喬映霞、喬倜五代人以誠信為本,靠辛勤勞作、聰明智慧、開拓進取、以儒治家、以儒興商的儒商楷模風範。喬家從開草料鋪和豆腐坊做起到開錢莊匯通天下,富可敵國。
  • 「儒商」精神在當今世界的意義
    「儒商」則是運用國學商道來經營企業的商人,是有德行、有文化的商人。具體來說,就是運用以孔子和老子為代表的儒道思想作為經商的核心指導理念,比如誠信經營、義利兼顧、為富且仁、富而好禮、兼濟天下、剛柔相濟、無為而治等等。新時代的新儒商,還具有融會中西、創新精神、科技思維、全球視野等相關特質。
  • 穿越百年歷史,對話近代第一位狀元實業家張謇 | 思想食堂
    思想食堂推出的大商人系列遊學活動,將探尋6位最值得銘記的近代大商人——狀元實業家張謇、民族企業家榮氏兄弟、民國船王盧作孚和民國棉紗大王穆藕初,從他們的事業成敗、人生榮辱中,體悟商業的百般滋味。 4月21—22日,思想食堂大商人系列遊學活動第一站——走進南通,走近張謇遊學正式啟動。來自香港、佛山、西安、北京、濟南、杭州、上海等全國各地的30位學友齊聚南通,探尋張謇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真實痕跡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 儒商雲集,尋找「青島合伙人」
    6月30日,開放的山東再次走上前臺,第二屆儒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隆重啟幕,新時代的山東與天下儒商雲上相約、線上洽談,「搶抓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於變局中開新局,在危機中育新機。山東商人過去被稱為「魯」商,其實更確切的稱呼應是「儒商」。一字之差,但格局更大,「大儒商道,至誠天下」的儒商精髓也得以傳承。2018年,第一屆儒商大會召開,自此成為山東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儒商大會定位於「儒」商而不是「魯」商,突破了地域限制,體現了山東更加包容、開放的心態。伴隨儒商大會而來的「山東機會」,也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 吳家東院的儒商氣質:周瑩何以成為「女首富」?
    作者:陳婭妮《那年花開》改編自陝西涇陽吳家經商的真實經歷,而吳蔚文、吳聘乃至周瑩的身上都烙印著秦商濃厚的儒商氣質,感染著劇集中的角色,亦感染著螢屏外的我們。實際上,這一部劇正是改編自陝西涇陽吳家經商的真實經歷,而吳蔚文、吳聘乃至周瑩的身上都烙印著秦商濃厚的儒商氣質,感染著劇集中的角色,亦感染著螢屏外的我們。「儒商」謂何?顧名思義,便是將「儒」和「商」相結合的商人。「商」為職業,「儒」乃儒家傳統的倫理品質。
  • 子貢:中華儒商鼻祖
    子貢:中華儒商鼻祖 2008年10月14日 08: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追溯中華儒商的淵源,其始祖應是兩千多年前的孔門高足──端木子貢。   文章摘錄如下:  子貢(公元前520─前456年),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子貢小孔子31歲,17歲拜孔子為師,深得孔子真諦和儒學精髓,譽為「孔門十哲」之一。子貢出生於商業世家,對經商有先天優勢,加上經常跟孔子周遊列國,得以開拓視野,這也為其以後打拚奠定良好基礎。
  • 張謇:從清末狀元到「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與此同時,作為自幼接受傳統文化薰染的一代儒商,張謇認為,愛國不是簡單地喊幾句口號,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具體活動之中。他在《墾牧鄉志》中表示,「士負國家之責,必自其鄉裡始」。張孝若在為其父親所作的傳記中也多次講到父親的國家意識,書中寫道:他認定,一個人要忠愛國家,先要忠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