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文章大放厥詞說:「無論房價是漲是跌,可以肯定的是從來也沒有一個人因為買了房子而破產的。」並且還受到各大平臺的瘋轉,看到後居理新房小編就偏不信了。怎麼可能沒有一個人因買房而破產的?
有點世界經濟歷史知識的人應該知道: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爆破,房價下跌80%,伴隨著經濟蕭條導至日本人收入急速下降。有部分日本人100萬買來的房,首期30萬向銀行貸款70萬,由於經濟蕭條導至失業造成斷供,銀行收房拍賣20萬對債,最後房子沒有了,且還欠銀行50萬貸款。
對,這個例子是日本的歷史。也許有人會說:日本是自由經濟。再說日本經濟是是當年華爾街炒家擊破的。但是這個論據確實可以推翻那篇文章的論點。
讓我們再來看看中國明星們的炒房失敗案例:1997年,鍾鎮濤借貸1.5億購入四間豪宅。不過金融風暴令樓價暴跌,最終欠債2.5億。2002年10月,鍾鎮濤宣布破產。
2011年適逢香港樓市投資熱潮,張栢芝豪擲1.2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6億元)購入位於香港中半山的一出頂級豪宅,但今年香港樓市下滑,張栢芝的豪宅更是貶值嚴重,如今其豪宅根據相關計算已經跌至1.1億元,帳面虧損約1800萬元(約合人民幣1,503萬元),如果樓市未來仍保持下行態勢,貶值金額或許將高達兩千萬。
也許還有人會說:那是香港,這些明星炒樓都是用了槓桿去炒,假如賺了就賺很多,虧得話那樂子就大了。槓桿就是把風險擴大。
對,說到點子上了,明星用了槓桿。
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身邊的例子:主角月入4000,到手3000左右,老婆月入1500。
負債情況如下圖。
造成這個負債的源頭是他買了一套房。還是一套小產權房。買入價22萬。11年結婚,因小產權房不能貸款,需一次性付款,所以他問銀行申請了消費信用貸款,最糟糕的由於本身收入偏低,信用貸款的還款用的也是信用貸款,純粹是借新還舊!
此外,他還用信用卡套現15萬,月息三分借給朋友去放貸,不幸朋友生意失敗破產,暫時還款無望,導致信用卡也欠下一大筆錢,而且還在利滾利中。
眼下夫妻倆僅憑每月4500元的固定工資,不僅要償還房貸,還要還巨額卡債,入不敷出。只能採取借新還舊的飲鴆止渴法救濟,結果卡債越滾越多。合計已欠下45萬債務。相當於在不吃不喝不理財收入不增長卡債利息不增加的靜態下,需要8-9年才能還清所有債務。
總結下主角犯的錯誤:1、擇房。主角的確是一名剛需,他買房是為了結婚。都說剛需的定義是就算房價漲到天上去也要買房。可就算是剛需,不買不行,買房時能不能好好考慮選擇買什麼樣的房?導致現在房價倒掛。
2、槓桿。有一句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前提是,得有自知之明。在過去十幾年的中國,有無數這樣拍腦袋就衝入市場的槓桿,因為房子永遠是漲的。這個案例看上去荒誕無稽,千萬不要認為是個案!!實際上有不少人走的都是這類型路線,這些人的破產就是接下來銀行加息的最快見證者。
3、投機。其實象主角這樣的收入還能倒騰出40多W的信用貸款,實屬給力,應該工作單位不差。但一個人如果智商自大加上財商自大,簡直就是自殺行為。在已經槓桿後,再次向銀行信用貸款15萬轉手再借給朋友,月息三分放貸,結果朋友破產。本金打了水漂。
前車之鑑下,你得注意:1、擇房很重要。這些房子不能買:小產權房、抵押房、虎頭蛇尾房、聯合開發房、逃債房、黑房。
2、有「槓桿」意識不是件壞事兒,但是有句話說的好「槓桿:聰明人走向破產的唯一途徑」。所以量入為出,適度消費,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比較實用的一句話。
3、高槓桿投機買房,斷供者的未來會很慘?所以一定要注重風險把控,錢不是那麼好賺,切忌貪婪!
4、還有一點,切勿隨破逐流,跟風操作。大家都要去買房的時候,可能房價就被推至到了高點,這會讓你進退兩難!
(完)
本文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