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 大同開化寺-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正式開館!

2020-12-18 大同身邊亊

時值第43個「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為了展現大同市人文魅力,弘揚歷史文化精神,增強市民文化自信,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大同市博物館下轄的第五個分館「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隆重揭牌開館,館內《西京風華-大同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也正式開展。出席揭牌儀式的嘉賓有,大同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建勇,大同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向東、許新紅,大同市文物局黨組成員、調研員方偉,大同市文物局副局長何建國,大同市文物局副調研員楊冬莉和大同市博物館館長王利民。此次揭牌儀式由大同市博物館副館長劉貴斌主持。

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揭牌儀式在激昂的鼓樂聲中開啟,隨著緊密而有韻律的鼓聲擂動,讓人仿佛回到千年前,雄赳赳氣昂昂的戰士即將出徵;西京戰場上劍光映著火光;戰爭勝利後擊鼓祭天。緊接著市文物局領導和市博物館館長分別發言致辭,於向東局長指出大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城市,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的開放,翻開了大同市建設百座博物館、打造博物館之城的嶄新一頁。王利民館長指出博物館應成為文化中樞,成為創意與知識相結合的平臺,使參觀者可以共同創造、分享和互動。博物館將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隨後開始開館儀式表演及為優秀志願者頒獎,伴隨著鼓聲舞韻,開館儀式在全體職工演唱的《幸福大同》歌聲中結束。

市局領導為服務我館的優秀志願者頒獎

大同市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積極策劃了一系列地方特色鮮明的專題展覽和活動,其中《西京風華-大同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就是代表之一。

《西京風華-大同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前言板

大同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所謂三代京華指的就是北魏平城、遼金西京。遼金元時期,西京大同作為遼金時期的陪都,不僅是我國北方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其經濟和文化也進入了發展的興盛時期,在經歷對中原文化的傳承以及漫長的民族融合過程中,衍生出了地域性極強的獨特文化,在大同的城市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因而《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以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為主題,通過宗教、藝術、生活和喪葬等不同角度,使廣大觀眾對遼金元時期的大同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以此來領略這座「民族融合之都」的文化藝術魅力。展覽選取了230餘件(套)能反映遼金元時期西京大同燦爛文明的文物。它涵蓋了銅器、鐵器、陶器、瓷器和石器等類別,這些文物既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又具有美學藝術性。通過這些文物,將遼金元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茶酒飲宴、家居逸樂等胡風漢韻之色展現得淋漓盡致,給廣大民眾呈現出一場獨具特色的文化盛宴。展覽亮點:

1. 西京地方特色鮮明:

遼金元三朝歷代君王都對十分重視對西京的管轄,西京作為五京之一,具有陪都的性質,軍事地位突出,易守難攻。西京大同地處中原地區的背面,與少數民族居住地相鄰,是漢族與契丹、西夏、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交匯地帶,民族融合程度既深且廣。展覽選取的文物都是大同地區遼金元三個朝代的墓葬出土遺物,代表性墓葬如許從贇墓、閻德源墓和馮道真墓等。

2.再現遼金元時期建築藝術:

至今留存在大同地區的遼金元建築瑰寶非常豐富,巍峨雄宏的華嚴寺,莊嚴古樸的善化寺,精巧玲瓏的觀音堂,世界木塔之最的應縣釋迦木塔等宏偉壯觀。展覽採用模型,視頻等手段,輔之以聲光電等效果,再現了遼金時期西京的恢宏氣勢。

3. 科技手段的運用:

尤以裸眼3D和AR互動設備的運用為最,通過裸眼3D設備的運用,將許從贇夫婦墓室的壁畫以生動的效果呈現,再現了當時的繪畫藝術,生活習俗等多方面內容,給參觀者以不同的感官體驗。

遼金元博物館開館後,將繼續朝著專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邁進,努力打造成為古城內展示遼金元文化的殿堂,連接大同古今發展的橋梁,促進對外宣傳展示的窗口。進一步推動博物館之城的建設,提升大同市博物館的影響力、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譽度。

(地址:清遠街華嚴寺北潘家園東側)

關注我們

精彩不停

相關焦點

  • 「開化寺」裡看民族融合
    大同市博物館的8個分館之一。「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佟公即佟養量,清滿族正藍旗人,初為牛錄章京(滿清各族基層單位之長),後屢立戰功。順治六年(1649),擢兵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軍務。
  • 大同西京風華——記遼金元民族融合館
    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於201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佔地面積2935平方米,建築面積1590平方米。它以復建的開化寺為場館,通過實物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手段,展出遼金元時期240餘件(套)館藏精品文物,帶領大家穿越漫長時空隧道,感受大同千年的恢弘氣勢和歷史情懷。
  • 山西首屆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丨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的民族交融
    山西大同,內跨中原,外聯朔漠,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公元1044年,遼興宗「升雲州為西京」,治大同府,從此確立西京大同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金襲遼制,大同仍為西京。公元1288年,元世祖改西京為大同路;大同稱西京凡244年。
  • 大同打造百座博物館已初具規模
    作為中國第九大古都,曾是北魏一代京華,遼金陪都,從北魏平城開啟了隋唐盛世,從遼金陪都開啟了民族融合,大同的文物價值高、價值大。近年來,大同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百座博物館,筆者經過收集整理21座博物館,發現已初具規模,大同不久就會成為中國博物館之城。
  • 240餘件遼金元時期精品大同展出--山西青年報2019年04月02日09版...
    3月30日,「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在大同古城開化寺開展;同時,作為大同博物館第五座分館的遼金元民族融合館也試開館。   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以大同古城內復建的開化寺為場館,選取了大同市博物館館藏240餘件(套)遼金元時期文物精品布展。展覽共分五個篇章,即「京華·鎖鑰」「法相·莊嚴」「茗酌·商貿」「溢彩·生活」「魂歸·彼岸」,全方位多角度勾勒出遼金元三代大同西京的雄姿。   據悉,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是大同市博物館耗時兩年精心打造,也是大同古城內首座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
  • 博物館,是活著的城市記憶——大同九大博物館的故事
    地址:大同市御東新區太和路大同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是一座地誌性綜合博物館,館藏文物七萬餘件,屬國家二級博物館,至2019年已建館六十周年。館內基本陳列有滄桑代地、魏都平城、遼金西京、明清重鎮,專題陳列有大同恐龍、梵語清音、瓷路拮珍、妙筆丹青。
  • 大同紅色記憶館和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正式開館
    12月21日上午,大同紅色記憶館、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正式開館。市委組織部決定今後將大同紅色記憶館作為「大同市黨員幹部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與此同時,國家文物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在大同紅色記憶館開展。  大同紅色記憶館,位於大同古城內縣樓南街6-9號四合院,建築面積為1303.82平方米,是市博物館下轄第8座分館。
  • 閔行博物館開館:首展民族樂器與奧地利古堡銀器
    上海市閔行區博物館位於閔行區文化公園內,是一座融展覽、教育、收藏、研究於一體的綜合類博物館。2019年1月18日,閔行博物館與上海海派藝術館同時期開館,博物館將呈現地域特色,講述閔行本土文化。目前,閔行博物館開設了「中國民族樂器」常設展與「奧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銀器」臨展,在下半年,將呈現「上海縣700年」常設展與「馬橋文化」常設展。
  • 河北磁縣北朝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
    建成的磁縣北朝考古博物館。通訊員王洪超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 通訊員齊雄)9月19日,記者從河北磁縣縣委宣傳部獲悉,總投資1.66億元的磁縣北朝考古博物館於當日正式開館,陶俑、壁畫、瓷器、金銀器等1000餘件珍貴文物與公眾見面。 該博物館以北朝文化為主題進行設計建造,建築面積約12000平方米,共有三層,展廳約4000平方米。
  • 春華秋實文運興 大同古城整體保護修復成果彰顯
    弘揚文韻:城市文化活力激發彰顯  9月21日,2020年「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優秀作品展頒獎暨開展儀式在位於北城牆中國雕塑博物館舉行,這一由大同與國內眾多知名美術院校合作已達十年的藝術大展,充分展現了大同作為」中國雕塑之都「的藝術品位與文化追求。
  • 珠海這個博物館正式開館,免費向市民開放!
    珠海市香洲區容閎博物館今日正式開館,免費向市民開放。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旅遊發展中心、團市委、香洲區委宣傳部、香洲區各鎮街、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市青年聯合會、市海外留學生聯誼會、市旅行社行業協會、容閎研究會、容閎博物館施工方、容閎博物館布展方等單位代表和社區群眾近200人參加活動。
  • 世界唯一蒙古秘史博物館正式開館
    圖為開館儀式現場。 哈斯 攝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23日電 (記者 李愛平)記者23日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鄂託克旗委宣傳部獲悉,世界唯一蒙古秘史博物館在鄂託克旗建成,並正式開館。該博物館是一座以展示發揚民族文化為主,兼具收藏、展示、研究、閱覽、教育、宣傳《蒙古秘史》為主的綜合性公益性文化場所。總使用面積6220平方米,由序廳、中央可汗廳、曲雕廳、書海廳、納忽廳、斡難廳6個展廳和伊金廣場組成,共展示各類文物、藝術品、書籍等2676件。圖為博物館藏物。
  • 全國首家內河航運博物館正式開館(組圖)
    全國首家內河航運博物館正式落成開館馮四方 攝 人民網習水5月10日電 5月9日,貴州航運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舉行,這標誌著全國首家內河航運專題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也意味著四渡赤水紀念館群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員」。 貴州航運博物館是貴州省水運建設三年「會戰」重大項目之一。
  • 天津博物館直播 身臨其境了解遼金時期的天津
    中國網5月19日訊 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在戰疫抗疫的特殊時期,天津博物館結合今年「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日主題,推出線上直播活動,為觀眾奉上一場特別的線上文化之旅。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雲岡石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 沙坪垻巴蜀古代建築博物館正式開館
    10月29日,沙坪垻巴蜀古代建築博物館正式在沙區開館,區委書記江濤,市文旅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幸軍共同為博物館揭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先逵等文博單位負責人、專家學者出席開館儀式。
  • 黑龍江遼金歷史博物館掛牌開放
    昨天,黑龍江遼金歷史博物館正式掛牌並面向社會開放。該博物館是一所集文物收藏、藏品保護、展示教育、科學研究、文化交流於一體的民辦公助地方性博物館,目前已收藏歷史文物近萬件套,其主要藏品為遼金文物。昨天,首次舉辦的文物精品展,共展出文物珍品400餘件,主要分為漢唐前文化遺存、遼宋金拾遺存珍、元明清精品薈萃三個部分。  黑龍江遼金歷史博物館此次推出的《古物·文宴》展覽,展覽面積3000平方米,文物展品400餘件。展品有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漢代高古玉器,盛唐時期的金銀器、瓷器,遼代契丹文佛經、帝王將相金胄,金代王者帥印、金佛塔,以及遼金時期春水秋山玉等契丹、女真人特有的藝術品。
  • 天津博物館:遼金時期的「交融肇興」
    遼金時期天津地區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是如何交流融合的?這一時期在天津歷史上有何重要影響?透過遼金時期呈現出天津地區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的歷史遺存也許可管窺一斑。澎湃新聞獲悉,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交融肇——遼金時期的天津」將在天津博物館展出,展覽分「南北對峙」「天津發軔」兩個大綱,展品包括瓷器、銅印、佛像造型等,共同勾勒出天津在這一時期的獨特歷史面貌。
  • 12家博物館143件套大遼五京文物亮相大同市博物館!
    7月27日,由大同市博物館主辦,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博物院、赤峰市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協辦的「契丹王朝——大遼五京精品文物展」,在大同市博物館開展。在當天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大同市人大、政府、政協的領導以及中國民族史學會遼金暨契丹女真史分會,洛陽、呼倫貝爾、赤峰、遼陽等博物館負責人及大同市文博志願者共2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熠熠佛都」單元展出的佛教文物。
  • 河北磁縣:北朝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 1000餘件珍貴文物與公眾見面
    北朝考古博物館19日在河北省磁縣正式開館。 劉佳琪攝人民網石家莊9月20日電 總投資1.66億元,備受關注的北朝考古博物館19日在河北省磁縣正式開館。陶俑、壁畫、瓷器、金銀器等1000餘件珍貴文物與公眾見面。
  •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升級」後首展再現「鐵鳳風鳴」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孫琪)經過一年半的基礎設施升級、展陳改造後,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6日迎來首次展出——「鐵鳳風鳴:遼金東京地區文物展」。本次展覽中153件(套)展品,為遼陽、瀋陽兩地及周邊出土的文物,集中展示了千餘年前生活在北方的契丹族、女真族等民族的文化特點和地域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