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第43個「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為了展現大同市人文魅力,弘揚歷史文化精神,增強市民文化自信,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大同市博物館下轄的第五個分館「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隆重揭牌開館,館內《西京風華-大同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也正式開展。出席揭牌儀式的嘉賓有,大同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建勇,大同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向東、許新紅,大同市文物局黨組成員、調研員方偉,大同市文物局副局長何建國,大同市文物局副調研員楊冬莉和大同市博物館館長王利民。此次揭牌儀式由大同市博物館副館長劉貴斌主持。
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揭牌儀式在激昂的鼓樂聲中開啟,隨著緊密而有韻律的鼓聲擂動,讓人仿佛回到千年前,雄赳赳氣昂昂的戰士即將出徵;西京戰場上劍光映著火光;戰爭勝利後擊鼓祭天。緊接著市文物局領導和市博物館館長分別發言致辭,於向東局長指出大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城市,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的開放,翻開了大同市建設百座博物館、打造博物館之城的嶄新一頁。王利民館長指出博物館應成為文化中樞,成為創意與知識相結合的平臺,使參觀者可以共同創造、分享和互動。博物館將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隨後開始開館儀式表演及為優秀志願者頒獎,伴隨著鼓聲舞韻,開館儀式在全體職工演唱的《幸福大同》歌聲中結束。
市局領導為服務我館的優秀志願者頒獎
大同市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積極策劃了一系列地方特色鮮明的專題展覽和活動,其中《西京風華-大同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就是代表之一。
《西京風華-大同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前言板
大同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所謂三代京華指的就是北魏平城、遼金西京。遼金元時期,西京大同作為遼金時期的陪都,不僅是我國北方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其經濟和文化也進入了發展的興盛時期,在經歷對中原文化的傳承以及漫長的民族融合過程中,衍生出了地域性極強的獨特文化,在大同的城市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因而《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以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為主題,通過宗教、藝術、生活和喪葬等不同角度,使廣大觀眾對遼金元時期的大同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以此來領略這座「民族融合之都」的文化藝術魅力。展覽選取了230餘件(套)能反映遼金元時期西京大同燦爛文明的文物。它涵蓋了銅器、鐵器、陶器、瓷器和石器等類別,這些文物既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又具有美學藝術性。通過這些文物,將遼金元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茶酒飲宴、家居逸樂等胡風漢韻之色展現得淋漓盡致,給廣大民眾呈現出一場獨具特色的文化盛宴。展覽亮點:
1. 西京地方特色鮮明:
遼金元三朝歷代君王都對十分重視對西京的管轄,西京作為五京之一,具有陪都的性質,軍事地位突出,易守難攻。西京大同地處中原地區的背面,與少數民族居住地相鄰,是漢族與契丹、西夏、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交匯地帶,民族融合程度既深且廣。展覽選取的文物都是大同地區遼金元三個朝代的墓葬出土遺物,代表性墓葬如許從贇墓、閻德源墓和馮道真墓等。
2.再現遼金元時期建築藝術:
至今留存在大同地區的遼金元建築瑰寶非常豐富,巍峨雄宏的華嚴寺,莊嚴古樸的善化寺,精巧玲瓏的觀音堂,世界木塔之最的應縣釋迦木塔等宏偉壯觀。展覽採用模型,視頻等手段,輔之以聲光電等效果,再現了遼金時期西京的恢宏氣勢。
3. 科技手段的運用:
尤以裸眼3D和AR互動設備的運用為最,通過裸眼3D設備的運用,將許從贇夫婦墓室的壁畫以生動的效果呈現,再現了當時的繪畫藝術,生活習俗等多方面內容,給參觀者以不同的感官體驗。
遼金元博物館開館後,將繼續朝著專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邁進,努力打造成為古城內展示遼金元文化的殿堂,連接大同古今發展的橋梁,促進對外宣傳展示的窗口。進一步推動博物館之城的建設,提升大同市博物館的影響力、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譽度。
(地址:清遠街華嚴寺北潘家園東側)
關注我們
精彩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