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史綱(全三冊,柏楊煉獄之作新插圖版)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作  者: 柏楊 著  出 版 社: 同心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9-1 字  數: 820000

  版  次: 1 頁  數: 873 印刷時間: 2005/09/0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7161219  定價:¥75.00

  編輯推薦

  本書是柏楊十年牢獄生活的血淚之作,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從卷帙浩繁的中國史冊中提煉成「史綱」,除了大脈絡,更重要的是要有史識。柏楊有紮實的史料工夫,他以百年作為敘述單元,先把中國史分成非信史與信史,前者從神話、傳說到半信史時代,後者從紀元前九世紀開始,一直到晚清。作者用心於大關節的處理,重點在國之興亡,政之隆汙,乃至於學術發展之特色等,驅遣文字,舉重若輕。本書被列為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

  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我們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當中國強大如漢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時,我們固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當中國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我們仍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惟一的立足點。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國的王朝,所有的國,都是中國的另一種稱謂。

  ——柏楊

  寫工具書的人,每為自大而淺薄的史家所竊笑。但是你如知道,只有你自己寫下的知識,才是你自己的知識,你才知道寫工具書者之可羨可敬。對漢唐宋明清的基本史實一知半解,而奢談是某專題的專家,吾知其不足論也。柏楊是我好友、同行,但我對七國之爭、八王之亂這類基本史實,在柏楊面前,只敢請益,不敢盤道。

  ——唐德剛 著名海外華人史學家

  長期艱難的獄中生活磨鍊,使柏楊對歷史上各種制度的優劣、政策的得失、社會的興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惡有著超於常人的洞察力,而這恰是許多高頭講章式的歷史教科書所缺乏的。這部上下五千年、縱橫萬千裡,感時憂國、洞燭幽微的《中國人史綱》,無疑是一部使人憂天下、探世變的巨著。

  ——雷頤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於1968年至1977年在獄中寫成的。該書在臺灣出版後,好評

  如潮,被列為臺灣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曾於1998年在內地出版了《中國人史綱》中文簡體版。

  這次推出的三卷插圖本《中國人史綱》,經柏楊先生修訂,儘可能保持了原書全貌。對書中「中國」一詞使用不妥之處,參照具體語境加以修改;書中人名或地名的使用方式等儘量採用內地讀者比較熟悉的用法進行調整;為便於讀者閱讀,對書中出現的生僻字做了注音和釋義;還配上200餘幅插圖。這是目前內地最為權威、完整的《中國人史綱》版本。

  內容簡介

  《中國人史綱》是臺灣作家柏楊先生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監獄歲月裡「埋頭整理中國歷史」而成的一部煌煌巨著。說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書近八十萬字,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一直講到二十世紀葉滿清王朝末期最不堪的那段屈辱歲月;二是就影響力來說,《史綱》自出版以來,一直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通史的首選書籍;還有第三,那就是《史綱》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寫史的一種高度,在將歷史寫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楊先生做出了傑出的成就。

  《史綱》的一些特點:

  灑脫自在、遊刃有餘的表述。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持有鮮明的態度。每章最後的「東西方世界」一節,別具匠心和視野。

  本書特有的以世紀分章和以問題分節,不以帝王年號而以普遍的公曆算法來紀年,和將一個世紀分成十個年代來分別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書脈絡清晰,重點主題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閱讀。

  作者簡介

  柏楊,臺灣著名作家、人文大師。1920年出生於河南輝縣,1949年去臺灣,1950年代開始創作,1960年開始用筆名柏楊寫作雜文。

  往事如煙,其人一生多災多劫,從過軍,坐過牢,數度企圖自殺,曾經幾乎被槍決……「一個看過地獄回來的人」(日本作家黃文雄語)

  柏楊一生著述豐富,《醜陋的中國人》廣泛流傳華人世界,一時洛陽紙貴;《柏楊版資治通鑑》在臺灣被譽為最有價值和最暢銷的一部書;這部成書於監獄之中的《中國人史綱》,則被列為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一直熱銷不衰。

  目錄

  上冊

  自序:我期待著不同的聲音

  出版人語

  第一章 歷史舞臺

  一、空中·馬上

  二、河流·湖泊

  三、山脈·山嶽

  四、沙漠·萬裡長城

  五、城市

  六、地理區域

  七、演員

  第二章 神話時代

  一、開天闢地

  二、五氏

  三、東西方世界

  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黃帝王朝

  二、姬軒轅

  三、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四、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一、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三、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紀元前十九世紀

  五、紀元前十八世紀

  六、商王朝社會形態

  七、紀元前十七世紀

  八、紀元前十三世紀

  九、紀元前十二世紀

  十、周王朝封建制度

  十一、瓶頸危機

  十二、紀元前十一世紀

  十三、紀元前十世紀

  第五章 信史時代

  第六章 紀元前八世紀

  第七章 紀元前七世紀

  第八章 紀元前六世紀

  第九章 紀元前五世紀

  第十章 紀元前四世紀

  第十一章 紀元前三世紀

  第十二章 紀元前二世紀

  第十三章 紀元前一世紀

  第十四章 一世紀

  中國人史綱(中冊)

  中國人史綱(下冊)

相關焦點

  • 柏楊《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在京發布
    人民文學出版社特別邀請柏楊先生的夫人張香華女士,著名文學評論家潘凱雄,歷史學家、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一同緬懷先生,分享對《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新書的深入解讀。柏楊是中國大陸讀者十分熟悉的作家,《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柏楊版資治通鑑》等作品對讀者產生了重大影響。從2005年開始,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包括《醜陋的中國人》在內的所有原創作品。
  • 紀念柏楊去世10周年 出版社推出《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專門為青少年讀者量身打造的、從盤古開天闢地到20世紀初中國5000年歷史的入門讀物——柏楊《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近日,出版社邀請到柏楊的夫人張香華,與文學評論家、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以及歷史學家、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一同緬懷柏楊先生,並分享對《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新書的深入解讀。
  • 九年獄中完成的《中國人史綱》:柏楊的一部「夸父追日之旅」
    初識柏楊先生,源於《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曾引起過巨大轟動的暢銷書,讓我對柏楊先生有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先生在獄中,花費九年多時間寫成的皇皇巨著,他上起盤古開天闢的的神話時代,下迄二十世紀初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寫進了數千年來中國人的苦難和驕傲,位列"臺灣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本書"之一。
  • 蔣介石也搞「文字獄」,柏楊入獄9年,寫出《中國人史綱》
    讓著名作家柏楊在獄中服刑9年26天,寫出了《中國人史綱》這樣的作品。柏楊,大家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大家肯定讀過、聽過,就是柏楊的代表作。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臺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因為到臺灣喜歡針砭時弊,寫一些評論時政的文章,被稱為「臺灣的魯迅」。也因此,為日後被迫害埋下了伏筆。
  • 讀柏楊常常讓我想到魯迅
    》(全三冊,新插圖版),柏楊著,同心出版社2005年9月版  剛才看了柏楊先生講話的錄像,我很感動。  我在讀柏楊先生著作的時候,也很自然地要聯想起魯迅先生。我拿到這本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就想到魯迅曾經有過的一個寫作計劃。魯迅在《晨涼漫記》這篇文章裡,說到他想選擇「歷來極其特別,而其實是代表著中國人性質之一種的人物,作一部中國的『人史』。」
  • 《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首發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日前,《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新書首發式在京舉行。柏楊先生夫人張香華女士、文學評論家潘凱雄、歷史學家卜憲群等到場,一同緬懷柏楊先生,並分享對《中國人史綱》(青少年版)新書的解讀。
  • 愛之深言之重,柏楊之《中國人史綱》——富有人情味的平民史觀
    臺灣文學大師柏楊鑑於此種情況,寫了一部上起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時代下至二十世紀初八國聯華的侵華戰爭的八十萬「顛覆傳統」的巨著——《中國人史綱》。1968年,柏楊因一幅漫畫觸怒了臺灣當局,以"侮辱元首"等罪名將其逮捕入獄,從此身陷囹圄長達九年零二十六天。
  • 柏楊《中國人史綱》的氣度,看老爺子對歷史的吐槽充滿了樂趣
    --牛津通識《歷史之源》所以當柏楊遇見了歷史之後,會產生什麼呢?一部《中國人史綱》就此誕生了,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史書也是汗牛充棟,若是一個人一生不停止的讀史的話,估計一輩子也讀不完那些現存的正史、野史、私史、雜史、秘史等等。網上還有人折騰出一張圖來,反映了真正的歷史系學生是如何讀歷史的,讀到鬍子白了,史書可能還沒讀完了。
  • 《中國人史綱》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國人史」
    9月5日下午,「《中國人史綱》發布會暨柏楊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85歲高齡的柏楊因身體原因未能來京,但他利用9年零26天的坐牢時間完成的力作《中國人史綱》卻得到錢理群、王學泰、雷頤等30餘位大陸學者的高度評價。  《中國人史綱》一書講述了從遠古神話時代到20世紀初葉中國人的歷史。
  • 柏楊《中國人史綱》「平民體」: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
    我用兩個星期讀完了柏楊先生所著的《中國人史綱》上下兩冊,上起盤古開天闢地神話時代,下迄到1900年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寫進了數千年的中國人的歷史磨難。《中國人史綱》是充滿趣味的平民史書,冷靜而充滿人情味的視角,對中國文化進行了立場鮮明的批判與反思,「形容」和「描述」帶著文學智慧的筆墨,給讀者以欲罷不能的閱讀體驗。
  • 柏楊《中國人史綱》:我只是想讓中國人扔掉那個「破醬缸」
    《中國人史綱》就是柏楊有關中國歷史的傑出代表作,該書完成於監獄之中,以近八十萬字的篇幅,講述和評論了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到二十世紀第一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國歷史。在書中,柏楊對「醬缸文化」的源頭也進行了探究。
  • 《中國人史綱》等3部著作奠定柏楊大師地位(圖)
    奠定大師地位的三部著作(圖)  《醜陋的中國人》  在當代華人世界中流傳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內容是柏楊於1984年9月24日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講辭。《醜陋的中國人》將傳統文化種種弊端喻之為「醬缸文化」,使他在華人世界  中家喻戶曉。這是一本曾經在中國產生巨大震動並引起廣泛議論的書,被大陸媒體列為20世紀「80年代最有影響的20本書之一」。儘管當時的花城出版社在出版之初特別在版權頁上標明「內部發行」,但一經面市,它還是成了一個大熱門,在整個大陸掀起了風暴般的文化爭論。
  • 柏楊寫的這部《中國人史綱》,為何多了一個「人」字?
    但是這些全憑皇帝老兒一時高興,哪管你知不知道哪年是哪年。柏楊是第一個以公元紀年來代替中國年號的學者,他摒棄了皇權崇拜,一切以世界為準軸,而不是以中國皇帝老兒為中心。由他開創的中國歷史新紀元方式,讓我們能準確的知道哪年是哪年,哪年在前哪年在後。
  • 《中國人史綱》:穿越荊棘鑄就非凡史觀,立足中國為蒼生抒情
    這正是《中國人史綱》的奇特之處,其獨創性與深刻性,為中國通史的寫作樹立了新的典範,使其成為通史讀物中的一枝獨秀。同時,打開了一條讓我們置身其間,親歷歷史的通道,上起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時代,下訖二十世紀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將數千年來中國人的苦難與驕傲,淋漓盡致地鋪展開來,讓我們在窺探人性善惡的同時,震撼於中華民族凝聚不散的精魂。
  • 《中國人史綱》顛覆認知,只有這樣的柏楊,才能寫出這樣的歷史觀
    柏楊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國人史綱》中就引用了這個故事,而後略帶諷刺地說「幸虧故事發生地點不是在中國,如果在中國,那麼深受孔孟教誨的中國人為了表白自己的無辜,一定是紛紛向她扔石頭。」不得不說,柏楊先生所說真的一針見血,直擊人性。在他所著的《中國人史綱》這本書中,用幽默又極具諷刺的語言,寫出了完全不一中國史書,顛覆了人們以往對史書的認知。
  • 著述《中國人史綱》的柏楊,為何獨對明朝君王統治「深惡痛絕」?
    《中國人史綱》算得上是一本奇書,這是少有的一本站在「人」的角度,以「人」的觀點重新解讀中國歷史的書。人性、人權、人的尊嚴,是柏楊著書作史的立足點。中華民族是一個勤於著史的民族,但是無論是官方欽定的正史《二十四史》,還是其它各種各樣的信史、稗史、野史,這些書關注的都只是為君王將相的「歌功頌德」。
  • 著述《中國人史綱》的柏楊,為何獨對明朝君王統治「深惡痛絕」?
    柏楊對明朝歷史和明朝歷代君主毫不留情的抨擊,讓很讀者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這是作者在「夾帶私貨」,沒有懷著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看待歷史。其實細讀《中國人史綱》的內容,了解柏楊寫這本書背後的深意,我們不難理解為何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長河裡,數以百計的朝代中,他唯獨對明王朝有如此深的偏見。
  • 柏楊誕辰一百周年:「尊嚴」是柏楊的寫作母題
    ——張香華 今年是作家柏楊誕辰100周年,果麥文化特別出版了柏楊誕辰一百周年紀念版《中國人史綱》並邀請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作序。澎湃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張香華女士與柏楊的多年友人徐榮昌。1968年3月7日,柏楊因「大力水手事件」引起的政治風波正式被臺灣當局逮捕入獄,開啟了他長達九年零二十六天的冤獄生活,後來柏楊將這一天定為自己的生日。在囚禁於綠島的日子裡,本以寫小說、雜文聞名的柏楊潛心閱讀《二十四史》,寫下八十萬字的皇皇巨著《中國人史綱》。日後看來,這場意外降臨的牢獄之災以及嘔心瀝血而成的《中國人史綱》,也真正成為了柏楊人生的轉折點,或者說,新的起點。
  • 他推動著中國人的進步 柏楊:我只說"人"話
    最後的兩篇受訪文章刊登在臺北《新觀念》雜誌和《北京青年周刊》上。」  柏楊通過夫人張香華告訴記者,《柏楊曰》序言裡關於「不為君王唱讚美歌,而只為蒼生、為一個人的立場和尊嚴,說人話。」的內容確實算是封筆之作,但絕對不是留給讀者最後的文字。  張香華回憶說,5月金庸赴臺灣政治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的時候,曾到家裡探望柏楊。當時柏楊身體不錯,說的話比金庸還要多。
  • 《中國人史綱》:讀史觀人心,看史揣人性,悲憤嘆民性!
    但柏楊的這部《中國人史綱》並不是《史記》的錦上添花之作,因為這部著作絕不是為了補王道,振禮樂。它是寫給萬千中國普通百姓的歷史,其內容也更加的通俗易懂又不失生動。眼前一亮的還有書中的「柏楊曰」的部分,更像是柏楊與司馬遷跨世紀的一場「抬扛」的現場。柏楊不僅是個作家,同時他也是一個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