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

2020-12-08 上遊新聞

重慶市榮昌區,地處成渝腹地,肩負著川渝合作「橋頭堡」「主戰場」的使命。「十三五」以來,榮昌區以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為目標,推動榮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可喜步伐。高新區成功升級為全國首個以農牧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落地榮昌,榮昌貨運機場寫入重慶市委全會《決定》,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329.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652.5億元,實現翻番,「十三五」時期各項既定目標提前完成,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質量躋身全市「第一方陣」,為全面落實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未來5年—15年,榮昌將以《中共中央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遵循,圍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這個總目標,堅持一手抓壯大自身實力,一手抓對外開放合作,以建設成渝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國家畜牧科技城為重點,努力打造創新發展新平臺、產業經濟新高地、開放融合新格局、綠色宜居新家園。到2025年,構建一個中心城區面積60平方公裡、人口60萬、地區生產總值15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2000億元的中等城市;到2035年,建設一個產業體系完備、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社會治理高效、人民生活幸福的現代化城市。

以科技為武器,打造創新發展新平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我們將繼續把科技創新放在首位,突出應用型創新項目研究,打造人才集聚的創新平臺,使創新成為榮昌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抓手、第一突破、第一亮點、第一引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畜牧科技城,讓「城」更有實力。依託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加快建設國家生豬種業創新中心、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充分發揮中國畜牧科技論壇的作用,為畜牧行業的創新人才、有為人才搭建夢想的舞臺。集中西南大學、重慶市畜科院、優質企業在榮昌深耕發展的比較優勢,在畜牧業「卡脖子」的關鍵領域進行重點攻關,實現畜牧科技的自立自強。打造具有國內影響力的陶瓷創新中心,讓「瓷」更有引力。以中國(西部)陶瓷之都為名片,加快推動陶瓷產業向高端化發展,持續辦好「一帶一路」國際陶瓷論壇,以合作辦學的方式,引進民營企業創辦陶瓷大學,成立陶瓷研發中心,為航空航天、工業生產等領域提供特種陶瓷、高科技陶瓷新材料。打造具有西部影響力的智能製造中心,讓「智」更有活力。依託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協調毗鄰地區引進上遊的原材料和下遊的消費電子、計算機、汽車等產業,搭建政、產、學、研、商五位一體發展平臺,打造智能製造系統研發中心。

以特色為依託,構築產業經濟新高地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我們將堅持走產業差異化發展的特色之路,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構建消費品、新材料、智能裝備、電子信息、大數據區塊鏈、運動健康和農牧高新「6 1」產業體系,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產業經濟布局。構建農牧高新全產業鏈,充分挖掘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市場潛力,一方面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打造集「科研、育種、養殖、加工、飼料、獸藥、市場」於一體的農牧高新全產業鏈。另一方面開發生豬期貨、生豬特色金融產品的數字經濟,推進分中心覆蓋全國,生豬大數據公司要實現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同時,以「榮昌豬」為主導,加快構建以竹、麻、茶為優勢,以白鵝、晚熟柑橘、粉條、肉兔等為特色的「1 3 N」農業產業體系。

培育特色工業產業體系,始終堅持把工業作為強區的命脈,以國家高新區為主戰場,推動高新區提質擴容,按照相對集中、相互配套、一體治汙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規劃和用地指南,打造以食品、醫藥、陶瓷、服飾為重點的千億級消費品工業集群,構建新材料、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等數個百億級支柱產業,培育3個—5個本土主板上市企業,加快進軍「兩千億級」國家高新區隊伍。

打造升級版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中高端延伸,以大數據、現代物流為重點,推動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有效融合,實現服務業製造化、製造業服務化,提高服務業的產業支撐能力;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升級,以大健康、運動消費為重點,實現現代服務業與城市化的有效配合,提高服務業的城市服務能級,構建優質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

以合作為導向,形成開放融合新格局

堅持開放合作才是正道,未來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榮昌將堅定不移走開放發展之路,推動形成合作共贏、合作共擔、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新格局。積極融入「雙循環」,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下,西部地區迎來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作為國內大循環的戰略腹地,榮昌將探索東西部協調發展新路徑,鼓勵東部研發機構在榮昌建設生產基地,打造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範區。爭取國際貨運樞紐機場進入國家規劃,聯合比利時列日機場,共建中歐空中貨運走廊;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設,聯合瀘州港、內江鐵路貨運樞紐打造西部地區國際物流「金三角」,構建「空、鐵、水、公」立體多式聯運體系,讓更多中國品牌從榮昌走向世界。合力唱好「雙城記」,作為成渝地區的腹心,榮昌將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聯合毗鄰地區構建以「一環十一射一聯」高速公路網為骨架、「三縱五橫四聯線」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網為支撐、農村公路網為基礎的多層次交通新格局,推動「瀘內榮永」國家高新區產業聯盟落地落實。大力推進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公共服務政策協同發展,在交通互聯、產業協同、平臺共用、資源共享、聯防聯控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打造成渝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以人民為中心,建設綠色宜居新家園

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中,聚焦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生態的需求,努力創造宜居宜業宜遊的良好生活環境。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路,倡導企業創辦綠色工廠,發展綠色經濟,工業園區實現汙水集中處理,畜禽糞汙推廣資源化利用,大力整治農村面源汙染,築牢瀨溪河重要生態屏障。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打造「一極核、兩支撐、雙同城、多節點」的城鄉格局,促進城鄉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推進鎮鎮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促進醫療、教育、文化資源向鄉村下沉,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產業上遊向農村延伸,建設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發展局面。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持續補齊補強民生短板,深化與成渝地區高等院校、知名三甲醫院合作,努力創建3家三甲醫院。持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我區教育水平,辦對得起人民的教育。以榮昌陶、榮昌夏布、榮昌摺扇三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內核,著力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非遺體驗之城、運動健康之城和美食休閒之城,打造文化強區。以老城改造提升和新城開發建設為抓手,全力創建國家衛生區、全國文明城區、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區,提升城市品質和軟實力。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鞏固脫貧成效,著力改善農村面貌,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民更嚮往。

相關焦點

  • 集聚強大發展動能 堅定落實國家戰略 奮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榮昌作為成渝主軸黃金聯結點、川渝合作的「橋頭堡」城市,我們要對照《綱要》要求,圍繞「兩中心兩地」目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立足成渝,帶動全國,堅定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高質量發展之路,抓好「三件大事」,推進「三區一城」建設,全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貢獻榮昌力量。
  • 補短板 做強項 提品質 奮力把榮昌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為榮昌「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部署了任務。
  • 成渝雙城經濟圈定位再升級 將打造全國新的增長極
    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志坤 北京報導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對比此前中央層面對成渝地區發展定位可發現,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成渝地區發展定位有了明顯提升,成渝地區被寄予厚望,將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 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丨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
    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強調要把成渝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 南充:奮力打造「雙城經濟圈次極核」
    今年年初,在西部大開發步入第三十個年頭的重要歷史時間節點上,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成為了國家戰略。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意味著什麼?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研究、親自謀劃、親自部署的重大戰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大勢、統攬全局的遠見卓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望上升為國家戰略,打造經濟增長的「第四極...
    重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望上升為國家戰略,打造經濟增長的「第四極」西部環保需求值得期待!  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體怎麼建設?這些領域很重要!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體怎麼建設?這些領域很重要! 市政府召開第120次常務會議唐良智主持11月30日,市長唐良智主持召開市政府第120次常務會議,研究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 國家發改委:今年將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5月24日,國新辦就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要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
  •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
    【原文】今後五年,是四川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的關鍵時期。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牽引,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打造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高地。  ——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公報》  【解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成渝地區發展有多重視?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9個城市有響應了
    1月3日下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會議傳達學習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第六次會議精神,重點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會議指出:■ 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
  • 王晨: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王晨: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0-11-30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搶佔先機 加快步伐 丹稜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這一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成眉同城化發展再一次提速。丹稜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圈內的一點,如何理解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定位?又如何搶抓戰略機遇?丹稜在關鍵之年謀關鍵之事,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思想新理念,圍繞一體規劃、通達通暢、協同互補、共建共享四個方面謀求突破,從頂層設計、交通設施、產業體系、資源服務上融圈,走融入成都、進城入圈、同城發展的路子,「點、線、面」布局,推進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動發展,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奮力建設「大雅家園·幸福丹稜」。
  • 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10月21日,省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專題學習(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有關精神,研究全省政府系統貫徹落實舉措。尹力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開啟現代化新徵程描繪了宏偉藍圖、提供了行動指南。
  • 堅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牽引
    在四川現代化建設的壯闊徵程上,「凝心聚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是最強勁的脈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最鮮明的主題,「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牽引」是最激昂的音調。「十四五」時期,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四川發展的戰略動能將更加強勁。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局起勢 四個「共建」打造中國經濟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前所未有凸顯了成都在全國發展版圖上的戰略地位。成都已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中的重要支點,要求成都以城市快速發展助力國家戰略實施,引領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
  • 龍娃話理論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再次謀劃部署
    會議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注重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會議要求,成渝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 瀘渝打通交通「大動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要發揮重要節點城市比較優勢,強化通道、產業、生態等功能協作,提升專業化配套服務水平,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G8515榮瀘高速公路與G4215蓉遵高速公路在龍馬潭區境內交匯。瀘州日報記者 牟科 攝區域互聯互通是築牢區域合作的重要基礎。
  • 成渝雙城經濟圈:中國經濟第四極成世界綠色發展第一極
    導讀:成渝雙城經濟圈是中央最新審議通過的國家發展戰略,已躍升為當今中國最重要最關鍵的國家戰略。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中國經濟第四極,代表和捍衛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公益金融綠色金融,是雙城經濟圈規劃研究與建設的關鍵,正在成為世界綠色發展第一極。
  • 「新龍」CP 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示範區
    今年9月,成都市新都區與重慶市九龍坡區正式籤署合作協議,標誌著兩地正式「結親」,共同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示範區。新都區主要負責人表示,雙方將加快推進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合作,攜手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為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