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了,是不是有一種清空購物車的衝動呢?但是,這個前提是,必須要有錢啊!!!有句話不是這麼說的嘛,「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絕對是個真理,不止現代人對錢看的極重,古代人也是一樣,最著名的大富豪當屬元末明初的巨富沈萬三,然而比他更有名的則是他的聚寶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秘一下,老沈真的有聚寶盆嗎?
說起來沈萬三這個名字,並不是他的本名,他本名沈富。那為啥叫做沈萬三呢?根據史料記載,古代人對於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都有個尊稱,比如說李公、王公或者李老、王老的。那,明朝初年對超級富翁的尊稱就是「萬」字,跟其他尊稱一樣,在姓後面加個「萬」就ok了。
沈萬三像
你比如說現在的李嘉誠,你得管他稱李萬,馬雲嘛就得叫馬萬。很奇怪的尊稱,但是當時就是這麼一個規制。所以,沈富就被稱為沈萬。再有,沈富所處的洪武初年,對民戶服役進行編冊,根據資產分為秀、官、郎、畸、哥五等。
秀是資產最多的,據說每一萬戶中只有三戶才能達到「秀」的標準,所以又稱為「萬三秀」。「萬三秀」也就作為巨富的另一個別稱。而沈富明顯出於這個級別,所以被稱為沈萬三秀,後稱為沈萬三。
沈萬三故居內景
這位明初巨富到底多有錢呢?據記載,他當時的財富相當於現在的1.51萬億--2萬億美元。現在的中國首富馬萬,他的資產共400億美元,到底是誰更富有,就一目了然了!
周莊沈萬三故居
這麼巨大的財富甚至讓明太祖朱元璋都垂涎三尺,怎麼看他都不順眼,最後逼他出錢,幫助老朱修建了1/3的城牆。那麼他到底是如何屌絲逆襲,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呢?
周莊萬三水上財道
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來說一說神奇的聚寶盆。洪武初年,沈家村的沈萬三,有十幾畝良田,僱了幾個長短工,算是個小地主吧。有一年大旱,樹木都快要枯死了!不過奇怪的是,沈萬三家中有個負責割草的長工,每天都可以割回來幾大捆又鮮又嫩又綠的青草,完全不受乾旱的影響。沈萬三很好奇,就去問長工,長工不肯說,他擔心沈萬三知道以後會把自個給辭退了。這長工越不說,沈萬三就越是好奇!於是就偷偷地跟蹤長工,結果找到一塊綠油油的草地。這塊地很神奇,草被割掉後又刷刷的長出來,割得快長得更快,你說神奇不神奇!沈萬三和長工的想法截然不同,他意識到這塊地一定有蹊蹺。看看,這就是老闆與員工的區別!
第二天,沈萬三就帶著倆夥計上了山,對這塊地兒是一陣狂刨,結果還真被他們刨出了一個鐵盆來。鐵盆能幹嘛,沈萬三大為失望,以為自己搞錯了,回家就把鐵盆扔到豬圈裡。結果豬吃了這個鐵盆中的飼料,就像喝風一樣瘋長。沈萬三發現這個現象後,滿臉疑惑,儘管依舊不明就裡,但他知道,這個鐵盆一定是好東西。一時不知道鐵盆能幹嘛,索性就用來洗手洗臉好啦。
重慶街頭「聚寶盆」
接下來,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有一回,沈萬三的兒媳婦洗臉時不慎將一枚戒指掉進盆中,沒想到是越撈越多。沈萬三這才明白了,感情這就是傳說當中的聚寶盆啊!從那之後沈萬三就真正實現了財富自由,走上人生巔峰。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了,真實性大家就不要較真了。那這個聚寶盆的傳說究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說到這位傳奇首富的真正致富之道了。
沈萬三小時候家裡條件不錯,跟老管家是耳濡目染,掌握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別的孩子平時喜歡下河摸蝦、上樹掏鳥蛋,而他就特別喜歡把地窖裡的破土罐子搬出來,每天都把爹娘給的零花錢放在裡頭。
而且他很喜歡記帳,今天存多少錢,昨天又花了幾個錢,都會記錄在小本本上,這就讓沈萬三從小就對金錢養成了很嚴格的管理方法!即便沈萬三生意越做越大,財富越來越多,可這個好習慣一直沒丟。
沈萬三的生意經
所謂是習慣成自然,無論到哪他都喜歡抱個土罐子,漸漸的有人就說,你看沈萬三為什麼這麼富,就是因為當年挖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聚寶盆。其實他們哪裡知道,沈萬三抱著的土罐子根本不是聚寶盆,「善於理財」,才是他發家致富的聚寶盆!這就是「你不理財,才不理你」。
不要以為,只有這些「萬」字輩的大佬才能擁有聚寶盆,只要我們從自身實際出發,根據個人經驗和資金條件,來選擇適合自己並符合目前市場行情變化的投資方法,也能發揮最大的收益效果,發現並找到屬於自己的聚寶盆!
其實,說起善於理財,大致分為開源和節流兩種。古代在這方面做的好的不止是沈萬三一個了。比如說歷史上被譽為「最摳門皇帝」的清朝的道光帝,他在節流方面做的就非常好。
道光帝和歷史上別的皇帝享盡富貴榮華不同,他這一生嚴格奉行控制開支,將節儉貫徹到底,為世人做了很好的表率。他一登基就先把貢品砍掉一大半不要了,就連宮廷每年的經費由40萬兩直接壓縮到20萬兩,把原本富貴奢華的宮廷生活搞得很是艱難。
道光皇帝朝服像
你比如筆墨紙硯,原來都是最貴最高等級最奢華的,統統換成普通的毛筆硯臺;以前每頓飯要108道菜,統統不要,給朕換成四菜一湯;衣服破了就補補再穿。這道光帝還不滿足,他還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搞點特殊,宮裡邊其他人不過節甭想吃到肉。嬪妃們特別慘,好吃的沒有,衣服也不能穿綢緞的。趕上道光自個過生日,山珍海味全免,宰兩頭豬就行了。不管這個方法能不能引到上行下效,來挽救大清的經濟危機,單單就說它節儉勁,就屬於典型的節流手段,這其實就是道光皇帝心目當中的聚寶盆了!
接下來再說說開源。歷史上有一票人跟道光帝完全相反,是頑固的追求高風險高回報。常常喜歡發掘一些有潛力價值被低估的物品,是低買高賣,賺取差額獲得利潤,這個典型人物便是奇貨可居的呂不韋,一不小心差點成了「秦始皇他親爹」。
奇貨可居
當年秦國人質公子異被抵押在趙國做人質,呂不韋在他身上壓了多少寶。幫助他最終克服種種困難,又給錢又給媳婦兒,最終幫助他成功上市,成為了帝王,這可算是歷史上風險投資最早最成功案例了!對於呂不韋來說的話,這就是他走上人生巔峰,被永載史冊的聚寶盆。當然,對於咱們這些小老百姓來說,敢於投資是對的,可是我們要吸取呂丞相的深刻教訓,「投資有風險,入股需謹慎」!
好了,親愛的看官,看了古人的聚寶盆,你知道該如何尋找自己的聚寶盆了嗎?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讚!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