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成化蛋殼杯,天字款珍寶,明代制瓷業的巔峰

2020-12-09 騰訊網

  國寶,成化蛋殼杯,天字款珍寶,明代制瓷業的巔峰國寶,成化蛋殼杯,天字款珍寶,明代制瓷業的巔峰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很多空的放古董的多寶閣,如今沒有人知道,這一個個空蕩蕩的格子裡,原來放的都是什麼寶貝。專家說多寶閣裡的寶貝呢,都是皇帝的心愛之物,比如精美的玉雕,小巧的瓷器等等。今天的就請您跟隨我們的鏡頭走進臺北故宮博物院去尋找一組,原本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多寶閣裡的小巧瓷器,大口杯。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三隻明代成化蛋殼杯,很可能就是當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多寶閣裡的擺件。三隻蛋殼杯,均暗刻雙龍戲珠紋,兩隻帶大明成化年制款。另一隻不帶款,它們均由明代景德鎮玉器廠燒制而成。其胎質細膩瑩白,如蛋殼一般輕薄,故稱為為蛋殼杯。因為製作難度大,成化蛋殼杯存世非常稀少。就連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莊嚴,也一度以為這三隻成化蛋殼杯是世界上僅存的珍品。

  然而1973年的一天,一位老朋友的造訪給莊嚴帶來的驚喜。莊嚴的這位老友名叫李承發,是臺灣世界裡是中青會理事長,是臺灣早期的收藏大家。因為金魚鑑賞被中華博物館及臺北故宮博物院前身聘為顧問,是莊嚴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天李承發看上去很興奮,進門就大聲說道:你不是說那三隻成化蛋殼杯是孤品嗎?我告訴你錯了,我這還有兩隻呢!說著李成化小心翼翼地從一個錦盒裡取出兩隻杯子,這兩隻杯子看上去與臺北故宮珍藏的那三隻成化蛋殼杯驚人的一致。莊嚴滿臉疑惑地看著眼前的蛋殼杯,它們體形小巧,造型秀麗。杯的內壁暗刻雙龍紋,龍的形象不是很威猛,雙眼突出在一側,猶如戴了一副眼鏡。看到這裡莊嚴說道:眼鏡龍,這是成化瓷器的典型特徵。更奇怪的是這對蛋殼杯的杯底暗刻一個天字,莊嚴拿著放大鏡認真地研究著底款,一邊看一邊讚嘆道:不得了,不得了,這是天字款啊。

  什麼是天字款,是皇家御用瓷器的的一款,都是當朝皇帝的年號。比如大明宣德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等等。這對蛋殼杯為何單用一個天字,來做瓷器的底款呢?事實上莊嚴所說的天字款,是中國陶瓷史上成化時期,特有的底款。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件天字款鬥彩海水飛翔文案,同樣燒制於中國明成化年間。罐底中央就有一個俊朗的「天」字款。那麼成化皇帝為什麼要以「天」字作為瓷器的底款呢?通過這個,天子他想傳達或暗示什麼呢?原來,這還要從成化皇帝的不自信說起,成化皇帝朱見深早在兩歲時就被立為皇太子,不久因為他的父親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皇權落到了他叔叔明代宗手裡。明代宗登基後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將侄子朱見深趕出皇宮。這一年朱建生只有五歲,又過了五年朱慶生的父親明英宗又神奇般的重新奪回了皇位,十歲的竹見深再次成為皇太子。71年後,朱建生做夢一樣登上了皇位。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坎坷的經歷,年輕的成化皇帝初登王位時非常不自信。於是,他下旨製作了一批以「天」字作為底款的精巧瓷器分賜給臣下,以此提醒大臣皇權受命於天,自己是真命天子。

  小小的蛋殼杯上不僅刻上的成化皇帝的無限心思,同時也彰顯了中國明代制瓷技藝的高超。讓人奇怪的是,蛋殼杯原本是皇家御用之物,為什麼會流落到臺灣呢?原來李承發早年以服裝起家,他創辦的男裝社專門為國民黨高官製作中山服,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于右任等人都曾對他的縫紉技藝讚不絕口。一次,李承發到于右任家裡為他定製新衣。于右任不僅是國民黨的元老之一,也是當時的收藏大家。趁著于右任試裝的功夫,李承發欣賞著客廳裡隨處擺放的古董、字畫。看他沉浸其中,于右任走過來笑了笑說:喜歡就送你一件吧。自從得了這件文物,李承發便與古董結下了不解緣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這次發現珍稀的「天」字蛋殼杯也是意外之喜,所以李承發情不自禁與莊嚴一起賞鑑。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消。莊嚴詠這首詩來評價蛋殼杯。中國古人把這種細白瓷又稱為薄胎瓷或脫胎瓷,形容它幾乎沒有胎,只有釉的程度。然而美麗的背後,是複雜而高超的工藝。在中國制瓷史上,薄胎瓷的製作工藝,堪稱絕技。薄胎瓷的修坯最為關鍵,其胎體成型後,等待瓷器內壁的釉水幹透後,先要刻印雙龍紋,之後刮修瓷器外壁的胎體,反覆刮修到蛋殼那麼薄,然後在外壁施以釉汁。燒好後的蛋殼杯似乎抽去了胎骨,脫胎之名由此而來。薄胎瓷應該說是東莞官窯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工藝核心技術,這個鬥彩的意義,也是不分伯仲的,甚至超越了工業上的難度。

  已經90多歲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先生,是著名的瓷器專家。對這兩隻天字蛋殼杯,有著自己的看法。這整個鎮陽城村挖的時候,我也在場,一筐一筐往下抬。清代的印花或者龍紋的是立體的,對這線路本身很清楚。這釉的質感和釉的白皙是非常到位的。清代的胎釉是清白,它本身是白的,明代時候的胎都是肉紅色。兩隻「天」字蛋殼杯見證了兩位收藏大家的收藏往事。莊嚴與李承發作為老一輩的中華護寶人,到了晚年,大家都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這批當年因為戰事而運往臺灣的文物,終有一天能以某種形式回到故鄉,回到國寶原來的家。

相關焦點

  • 從「十字杵」紋飾的起源發展,探究明代制瓷業中的宗教與皇權因素
    這樣的舶來紋飾,能被融入中國制瓷業,這與明代皇帝中有不少是藏傳佛教的信徒是息息相關的。帝王的喜好,帶動了「十字杵」紋飾在明代制瓷業的流行、發展。所以說,明代制瓷業中滲透著宗教與皇權因素。一、帶有神秘色彩的「十字杵」紋飾的起源和發展1、 「十字杵」紋飾的原型來源古代印度。
  • 明代制瓷業,高度發展,瓷都景德鎮
    大家好,跟著卓毅聊一聊,今天和大家來聊一下我國明代制瓷業的高度發展,瓷都景德鎮。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墓礎上,統一全國,建立起強大的明帝國。明朝建立後,政府採取了一些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 成化鬥彩天字罐驚現杭城
    成化鬥彩天字罐驚現杭城 成化鬥彩天字罐驚現杭城瓷罐上畫的那隻紅色飛馬讓他眼前一亮,「那不就是古瓷圖錄上的海馬紋天字罐上的圖案嗎?」愛好古瓷收藏的小肖徵得主人同意後,仔細觀察了這隻小瓷罐,並再次去為這隻瓷罐拍了照。主人只允許拍照,拒絕披露姓名和有關情況。照片請有關專家鑑賞,稱與明代成化鬥彩天字罐的特徵一致,但要確定真仿,還要通過實物鑑定,必竟明代成化鬥彩天字罐存世大珍稀了。即或是清代仿品,價值也在百萬元之上。
  • 稀世珍寶的大明成化瓷器的鑑定技巧
    大字尖頭圓飛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字日尖臉肥胖,成字三點頭肩腰;這是著名古玩收藏家孫瀛洲老先生為成化瓷器款識編寫的六局歌訣,這六句歌訣可以說是把成化瓷器的款識的風格體現的淋漓盡致,這六句歌訣真的可以識別市場上許多的低仿,但是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想要做出一個和真品差不多的假款識的
  • 精品推薦:明成化鬥彩奼紫紅胎嬰戲紋天字罐
    成化鬥彩瓷,在景德鎮御窯燒制的雪白的瓷器胎體上,用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輪廓線,再以豔麗的紅、綠、黃、紫等諸色填在釉上,入窯經低溫二次燒成,奼紫嫣紅、交相輝映。1999年4月在香港的蘇富比舉辦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拍出了2917萬元港幣的天價,成為當時中國古代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最高紀錄。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腹部繪嬰戲紋。肩與近底分別繪下覆、上仰蕉葉紋。蓋上繪嬰戲紋。外底署青花楷體「天」字款。
  • 耿寶昌成化鬥彩瓷看三點斷代,建議收藏!
    成化帝有名相的輔佐加之一系列的措施,成化朝經濟一片繁榮,同時也是促進了瓷器的生產,這也是成化瓷器取得成就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成化皇帝的痴情,唯獨寵愛萬貴妃,而萬貴妃又對瓷器十分的鐘愛,促使成化皇帝對瓷器的燒制很重視,有傳成化皇帝為讓萬貴妃開心,在景德鎮大量的燒制精美瓷器,成化年間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商賈都對瓷器極力的推崇。
  • 全球館藏11件,比雞缸杯還珍罕:成化鬥彩天字罐高清大圖完整版
    罐底書「天」字款。裝飾題材有螭龍紋、夔龍紋、應龍紋、飛象紋、飛馬紋、纏枝蓮紋、蓮託八寶紋,唯獨沒有人物紋。罐底書寫的「天」字,特徵是無欄無框。完整器全世界存世量僅11件,比成化鬥彩雞缸杯 18 件存世量還要稀少、珍貴。堪為收藏重器中之佼佼者!
  • 天字第一罐:明代成化鬥彩回回文纏枝蓮紋天字罐——國之重寶
    在陶瓷歷史上,如果說青花是瓷中霸主,那麼天字罐就是瓷中帝王。天字罐,為成化朝首創,是成化皇帝本人的御用之物,在成化鬥彩各器型中的佔據最高地位,有「天子罐」之稱。目前,世界僅存十幾件完整的成化鬥彩天字罐,大多都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流落在民間的極少,比汝窯瓷器還要珍貴數倍。
  •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六字楷書款,收藏家傾盡一生追求的瓷器!
    為何成化御瓷如此珍貴,皆因成化一朝瓷器制瓷工藝精湛,存世稀少,且成化皇帝對瓷器的製造嚴苛到「潔癖」,稍有瑕疵即當眾銷毀埋於地下。相當數量的瓷器僅是有微小瑕疵,可仍被掩埋,故傳世之成化御瓷皆為極精極美之作。提及成化瓷器,首先想到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瓷中之冠「成化鬥彩雞缸杯」,而後便為成化青花。
  • 文物志|聽「魯王」說明朝那些瓷
    窯火千年,從素顏到粉黛,瓷器的發展歷經漫長蝶變,最終成就了「貴逾珍寶明逾鏡,書比荊關字比蘇」的傳奇。今天我來說說明朝那些瓷。明朝宮廷在景德鎮當地設立了御器廠,為宮廷、皇室提供質量最優,樣式最美的瓷器。國力的強弱會體現在瓷器的燒造上。我的皇兄、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時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 成化青花瓷器有什麼特徵
    可惜由於古玩鑑定開放時間的短暫和理論探討的缺失與實戰經驗的殘破,導致古玩鑑定領域裡的重重誤區與層層迷霧,問題突出,矛盾尖銳,後果嚴重 成化青花瓷常見紋飾有荷蓮鴛鴦、松竹梅石、靈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纏枝花卉、菊花苜蓿、蘭花桅子、寶相花、山茶花、牽牛花、蓮花八寶、龍、鳳、火雲、獅子麒麟、海獸、花鳥團龍、嬰戲仕女、八仙高士,以及梵文和藏文等。
  • 制瓷業的繁盛期——北宋時期的定窯
    晚唐五代時期,定州保持了一個相對安定的政治局勢,具有優越制瓷自然地理條件的定窯得以迅速發展,並迎來了其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期。北宋 白釉 「孟」字款刻花蓮紋碗這一時期定窯已經完全掌握了燒制精細白瓷的工藝技術,開始大量生產高品質白瓷,其產品在造型、工藝、裝飾等方面都明顯受到邢窯的影響,但是質量已經超越邢窯,其中刻有「官」、「新官」款的精細白瓷供應上層社會甚至皇宮內廷。
  • 一件琺瑯瓷以1.15億成交,乾隆打碎99支後,剩下另一件成為國寶
    一件琺瑯瓷以1.15億成交,乾隆打碎99支後,剩下另一件成為國寶 | 文 青衫文齋元代最著名的瓷器是青花瓷,青花瓷也是目前文物拍賣市場上最值錢的元代古董。大家可能知道有一種瓷器叫做琺瑯瓷,琺瑯瓷又名瓷胎畫琺瑯,也稱為景泰藍,是在銅胎上描琺瑯釉烘烤而成,如果改在瓷胎上描琺瑯釉,製成的瓷器就叫琺瑯彩。琺瑯瓷歷來是皇家之物,民間不能使用。一般是由景德鎮燒制出上好素白瓷,送進宮中後,再由宮中專門技師畫上琺瑯彩釉,最後進入烘烤流程。
  • 制瓷人夏獻國:「以瓷為業」的人生
    「經過一年的打磨,我創作出了一種新型制瓷品種——『瓷膽內畫』,即呈現內外兩面圖案花紋的瓷器。雖然製作工序多出一兩倍,但呈現的美感足以讓人欣喜。」夏獻國說。 以瓷為業的人生 夏獻國,字國牛,號左指一絕,華廈墨客,1953年出生於湖南常德,畢業於湖南師大藝術系美術班,自幼學習書畫。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中國陶瓷美術家,中國左指書畫創始人,深圳清美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 醴陵民國瓷業改革:攻苦食啖的實業精神,破除當今瓷業窠臼方法論
    其原因與醴陵瓷業本身的桎梏有很大關係:一、生產環境不佳。清中期發展壯大的醴陵土瓷業,並沒有堅實的行業基礎,經營時好時壞,盛衰無常。十年難逢三年好運,一旦突遇變故便成傾覆之禍。如太平天國時期,醴陵瓷業就曾遭受極大摧殘,很長時間才得以恢復。
  • 明成化鬥彩鳳紋天字蓋罐鑑賞
    原標題:明成化鬥彩鳳紋天字蓋罐鑑賞   明成化「天」字罐,多以鬥彩為主,青花「天」字罐較少,筆者在拙文《淺說洪武初年『天』字罐——收藏洪武初年天字罐有感》(下稱『洪武天字 罐』)一文己提到。因成化「鬥彩」是在成化晚年才比較成熟,而對於「天」字罐上的「鬥彩」工藝來說,己經很成熟,並且十分精美,所以說,成化鬥彩「天」字 罐,應是成化晚年產品。 明成化鬥彩鳳紋「天」字蓋罐(圖1)(以下簡稱「鳳罐」),通高12.4釐米(罐高10.8釐米),口徑6.3釐米,腹徑12.8釐米,足徑8.6釐米。
  • 館藏|定窯「官」字款瓷碟:宛若蓮花開
    名稱:宋代定窯「官」字款蓮花口瓷碟 時代:宋代 級別:一級 尺寸:高3.3cm,口徑14.1cm,底徑5.5cm 來源:1978這件收藏於長沙博物館的定窯白釉「官」字款花口碟,端莊秀麗,敞口造型,口沿為五出蓮花狀,腹壁斜出,底部為削切規整的低矮圈足,足底刻畫楷書「官」字款。瓷碟除底足外,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胎體輕薄,細膩堅緻,製作精巧,反映了定窯高超的制瓷水平。 「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 孫瀛洲捐給故宮3000多件文物 40根金條買下國寶明成化鬥彩三秋杯
    而鑑寶大家孫瀛洲捐獻的數千件文物中就有一對明成化鬥彩三秋杯,這對稀世珍寶是孫瀛洲在上世紀40年代用能買半條街的40根金條的代價買來的。孫瀛洲先生是我國著名古陶瓷鑑定家,經營古玩生意達36年。1956年,孫瀛洲將自己一生所藏,共計3000餘件珍寶捐獻給了故宮。
  • 兩岸故宮國寶瓷器首次同臺亮相(圖)
    精選20件瓷器均是稀世國寶此次「海峽兩岸故宮博物院國寶珍瓷高仿製作活動」,由海峽兩岸的文物界共同發起。在高仿範本的選擇上,專家們盡最大努力,使所選的20件瓷器能代表目前中國瓷器收藏的最高水準。這些瓷器中有17件是我國陶瓷工藝發展史上的巔峰時期——清代乾隆時期的精品文物,另外3件為目前海內外收藏界視為至寶的元、明、清青花瓷器。每一件都是造型獨特奇巧、充滿智慧。這批高仿品中包括了青花、粉彩、青花釉裡紅、鬥彩等各種彩瓷品種,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以及琺瑯彩構成了其中的兩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