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大批難民紛紛擁入濟南,有一家田姓小粥鋪,經常舍粥賑濟,災民互相傳告,來粥鋪喝粥救命者增多。粥鋪難滿眾求,便在粥內加入大量的菜葉並鹹辣調料。災民每當端碗盛粥前,見煮粥的大鍋內泛著白沫,便親切地稱之為「田沫」,就是田老闆賑舍的粥。時有一外地來濟趕考的落難書生,也來此求得此粥,食之甜美無比,心想「甜沫」果不虛傳。
後來書生考取功名做了官後,又專程來濟再喝甜沫時,已無昔日感覺,問其因,老闆答稱實是「田沫」,田姓之粥的意思。官員恍悟,當初只聽音而未辨字跡之誤所致,於是題寫「甜沫」匾額,並吟詩一首:「錯把田沫作甜沫,只因當初歷顛連;閱盡人世滄桑味,苦辣之後總是甜。」從此這種帶鹹味的粥便叫「甜沫」。
最早並不叫「甜沫」,而是叫「添末兒」——粥做好了,再添上點粉條、青菜、花生、調料之類的「末兒」,一嘗,味道好極了!「添末兒」就傳開了。後來人們才依其諧音雅化成了「甜沫」。表面不放蔥花只有芝麻,裡面夾得是「拽不斷」的老油條,摸得是純面醬撒的是大把的香菜,沒什麼獨特的材料,卻成就了濟南口味!甜沫做法
主料:小米麵1把,粉條(幹)1把,豆腐1塊
輔料:花生1小把,黃豆1撮,菠菜1把
調料:食鹽、蔥、姜、五香粉、白胡椒、水各適量
1.準備工作:花生米和黃豆提前一夜泡發;粉條泡發(最好用粉條,地瓜粉的那種,粉條比粉絲口感好)豆腐切1cm左右的厚片後放油鍋炸制金黃色,然後切條;菜菠菜洗淨後熱水汆燙;小米麵用涼水化開(一定要用涼水,不易結塊)拌勻;蔥姜切末(姜一定要多才出味)
2.鍋中倒油燒熱,放蔥姜爆香後加水燒開,放入花生和黃豆,煮製8分熟放粉條,粉條8分熟後放入豆腐條
3.再開鍋後將化開的小米麵倒入鍋中攪勻,煮開後加入菠菜,關火,依據自己口味加入五香粉、白胡椒粉和鹽調味即可(五香粉和胡椒粉多加點兒,辣辣的才好喝!
甜沫,是山東傳統的大眾粥羹的一種,是一種以小米麵為主加入菜啊,豆啊啥滴熬煮的鹹粥,又俗稱之為「五香甜沫」。
啦啦~~愛心早餐就是它了,快快分享給朋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