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戰爭無論何時都不是人們想看到的。無論勝敗都要承擔不必要的損失,而且受苦的永遠都是低下的士兵。很多家庭因為戰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近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樣給我們帶來了難以言喻的苦難,我國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經過革命先輩們8年的艱苦抗戰,才終於贏來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
二戰影響
在戰爭中死亡的士兵和平民加起來有7000萬之多,而我國傷亡佔比是其中最多的,足有1800萬之多,戰後因傷病等原因去世的有1600萬人。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代表的可是人,要知道當時中國才4億5千萬人。也正是這場戰爭讓我們知道了落後就要挨打,所以戰後中國大力發展科技和生產力,也讓我們現在位居世界強國之列。
這場波及世界的戰爭以日本無條件投降而結束。而其中最臭名昭著的關東軍在日本天皇投降後,依然不知悔改,頑固抵抗。150萬蘇聯紅軍進軍東北,最終殺敵8萬多人,近60萬人被俘虜。蘇軍也付出了3萬多人的代價。這些戰俘後來如何呢?
日本俘虜如何處置
我國當時也俘虜了少部分日本俘虜。其中一些會醫術的女兵招募進醫院,給他們優待。數百名關東軍俘虜加入了解放軍。後來,都把他們放回了日本。由此可見,我軍對待戰俘真的是仁至義盡了。而蘇聯的戰俘可就沒這麼幸運了。
由於在戰爭中,蘇聯同樣損失慘重,有近2000萬人因戰爭而傷亡。國內勞動力嚴重短缺,而這些俘虜正是當時蘇聯急需的勞動力。近60萬俘虜被帶到了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在那裡他們接受無條件的勞動改造。
而蘇聯也沒有什麼優待俘虜戰略,也沒有把這些俘虜當人看,只是把他們當作工具使用而已。要知道西伯利亞的自然環境可比日本惡劣的多,在那裡如果不注意保暖,隨時隨實地都可能凍死。這這樣的環境中,日本戰俘要幹最重的活,吃最差的飯,且沒有什麼醫療條件。如果生病要不祈禱自己能好,如果嚴重就只能等死。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6萬人死在西伯利亞。1956年蘇日兩國恢復關係後,只有不到50萬人遣返日本。
日本女戰俘
關於其中的1萬多女兵,因為史料記載的比較少,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女人沒什麼勞動力,壓根就沒有帶去西伯利亞,而是留在了東北。另一種說法是,這些女兵也被帶到了蘇聯,白天幹一些相對輕鬆的活,晚上還要伺候蘇聯士兵。
結語
這些關東軍在戰場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戰後被送到西伯利亞工作,也算是罪有應得吧。這也是他們自己在中國的所作所為的一種報應,實在不值得同情。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感謝您的觀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