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一位15歲男孩偷偷拿著老人的身份證綁定了銀行卡,隨後把家裡積攢的用於為外婆看病的8萬元錢全部花光。
男孩騙家裡老人說健康碼需要綁定銀行卡,老人覺得有點蹊蹺就打電話問他母親,母親問他才說,一開始說5000多,後來查銀行明細總價在8萬左右,
從起初10元一筆的充值,到後來單筆就充1萬元。
男孩母親朱女士說,這個錢是老人養老用的,他外婆腦溢血,半身不遂,這個錢是用來看病的;
男孩母親朱女士還稱,兒子打賞很大一部分在於主播誘導,希望相關平臺能夠退還一部分錢。
很多網友都表示很驚訝,15歲的孩子還亂花錢:
「我以為是5歲男孩,15歲???」「現在的孩子是對錢沒概念嗎?「也別全怪主播,都15歲了,不小了,還是沒教育好孩子」
近些年來,未成年不理性消費事件層出不窮,在網上搜一下,只是媒體報導的就有上萬起了,還不包括媒體沒有報導的。
這讓人不得不思考:
未成年不理性消費到底是誰的鍋?
為什麼十幾歲的孩子對金錢還沒有概念?
未成年充值、打賞的錢還能追回嗎?
01未成年不理性消費是誰的鍋?
一個讀初三的14歲男孩。暑假時和同學進了一個遊戲玩家QQ群,QQ群裡有人拉他們去一個直播平臺,說是看高手怎麼玩遊戲。
男孩認識了一個主播,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裡,熊孩子通過支付平臺,偷偷把父母縫了十年牛仔褲賺來的16萬多元存款統統打賞給了直播平臺女主播。
孩子父親說,他們是四川南充人,十年前就到廣東某服裝廠打工。縫一條牛仔褲褲頭賺幾毛錢,夫妻倆一天能縫上千條。這16萬元是夫妻倆十年的所有積蓄。
「已經上癮了,打賞得越多,信心越爆棚。」小彭這樣描述他當時的心情。
打賞了這麼多,小彭說他收穫到了「存在感」,「女主播有時會說,謝謝、麼麼噠等之類的話,聽到這些就很開心。」
起初他還迷上了王者榮耀,「感覺在遊戲裡面能找到一種刺激感,很開心,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小彭不理智的消費的原因,肯定有主播的誘導因素,因為直播網站為了獲利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賞機制:
直播網站的打賞模式主要是通過用戶充值虛擬貨幣,然後獲得打賞禮物、會員服務和提升排行榜名次。從而使得主播和直播間其他觀眾矚目,在某一直播間的地位提高,從而大幅提高存在感,為了繼續得到這種滿足感,就會持續消費,從而不斷為網站創收。
但是,孩子衝動消費,其實不全然是客觀環境的原因。
一個針對上小學的網癮少年的調查,其中採訪了一些孩子:
「我身體不好,和同學們玩的時候經常輸,久了大家都不願意和我一組玩,我感覺很難過。」「我的父母工作很忙,回到家他們也不怎麼陪我,我覺得很孤單。」「我有點笨,學東西很慢,老師不喜歡我,好像爸爸媽媽也不怎麼喜歡我。」
結果調查顯示:
他們在生活中缺少陪伴,可能是缺少來自於父母的,可能缺少來自於夥伴的。而網絡的聊天,遊戲中的交流可以讓他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即使可能陪著他的只是個虛擬人物。
專家也表示,其實很多孩子沉迷於遊戲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父母應該先從家庭關係中找答案。
一些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也許是家庭不和諧或者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過少,也可能是孩子存在社交障礙等多種原因。
如果父母只是簡單粗暴地採用斷網、不給零花錢等方式對待孩子,反而可能會引起反效果。
專家建議,家長不妨去了解孩子沉迷的遊戲,了解哪個環節最吸引孩子,繼而分析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缺少相應部分。
02「父母掙錢辛苦嗎?我沒感覺」
重慶一個12歲的男孩,刷媽媽支付寶和自己壓歲錢,半個月瘋狂打賞女主播9萬元,金額最多的一筆資金,刷新了所有網友的認知:5秒鐘6萬元。
記者採訪問道:為什麼會打賞這麼多錢呢?
男孩靦腆地笑著:我覺得她很搞笑,我非常喜歡她,就打賞了。記者繼續問:可是媽媽掙錢很辛苦的。男孩顯得很驚訝:很辛苦嗎?我沒感覺啊。
經濟學家楊長江說:
很多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其實這不是鋪張浪費,因為在孩子眼中,根本就沒有浪費這個意識,沒有金錢觀念。
大多數孩子的金錢意識淡薄,父母只是定期地給他們零花錢,沒了錢就找父母要,如果不加以約束,就會給他們一種錢很容易獲得的錯覺,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錢的來之不易,錢不是本來就有的,而且通過辛勤勞動換來的。
父母可以把孩子帶到家長工作的地點去感受一下,甚至可以讓孩子參與家長的工作,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容易,懂得珍惜金錢。
此前,一個6歲的男孩把媽媽打包滷菜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小男孩打包的動作十分熟練,扣蓋子、裝袋、放筷一氣呵成,絲毫不慢於成年人。
因「工作」時間久,孩子太餓了,守著滷菜攤先吃幾口涼麵墊墊肚子,還沒吃幾口就有顧客來了,小男孩立馬把面放在一邊,嘴裡的面還沒嚼完,又開始工作起來。
孩子媽媽說,自己在這裡賣滷菜已經十幾年了,孩子去年的時候便開始幫自己幹活。
起初,只是不想讓孩子沒事的時候玩手機、看電視,所以就給孩子找一些事情做,於是便讓孩子幫自己幹點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沒想到孩子也很感興趣,竟自己學著一點點的熟練了起來,現在儼然一副「小商販」的模樣。
有時候還會搶著幫媽媽清理鍋碗瓢盆,並且孩子並沒有感到辛苦,反倒幫自己分擔了很多工作,媽媽感覺非常的欣慰。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只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錢是怎麼來的,真正懂得父母的辛苦,才知道珍惜父母的血汗錢。
03未成年充值、打賞的錢可以追回嗎?
最高法明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雖然未成年不理智消費的錢可以退回,但是家長們也不要對此放鬆警惕。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未成年的時候不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到了成年之後同樣也會不理智消費,到時候再想退錢,就真的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了。
防止未成年人衝動消費,家長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看書,閱讀一些名著。
培根就曾說過: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讓孩子在文學著作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