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封神三部曲》劇照流出,其中由主打喜劇風的黃渤出演了姜子牙,這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因為黃渤的氣質顯然與姜子牙明顯不符,黃渤的形象是嘻嘻哈哈,姜子牙卻是道骨仙風,這種反差讓人一言難盡。
《封神三部曲》的主要內容主要是根據著名的小說《封神演義》改編,在這部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了解姜子牙一些的生平事跡,但《封神演義》畢竟只是一部演義類的文學作品,我們所了解的姜子牙也是神話過的姜子牙,那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莫欺老年窮!老年人也會有翻身之時,說說姜子牙的經歷
小說鬥破蒼穹曾經火爆網絡,而且後面還改編成了遊戲和電視劇,其中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其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以前專指黃河,由於黃河經常改道,原來在黃河東岸的村莊到了三十年之後又成了黃河東岸的村莊,形容世事變化無常。
而莫欺少年窮,則來自於清代吳敬梓的作品《儒林外史》。 原文是「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這句話如果放在姜子牙身上,那就十分不合適了,因為雖然世事無常,但作為白須公的姜子牙卻是不可欺,而且還可以使用「莫欺老年窮」來形容他的經歷。
姜子牙的經歷可謂十分傳奇,而且很勵志,因為他在70歲之前,一直窮困潦倒碌碌無為,《戰國策·秦五》曾記載「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姜子牙在輔助周文王之前,曾經當過屠夫這一很有前途的職業(歷史上屠夫成為名將的人頗多,比如張飛、樊噲等人,對有著兵聖之稱、被武廟主祭的姜子牙曾經當過屠戶這件事我並不意外),還賣過酒,算是小型工商業的從業者。就這樣一直混到了70來歲,還是過得平淡無奇。
作為70多歲的老年人,這個時候理應是要準備養生之類的,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更何況在商周那個年代,但姜子牙卻不一樣,這個年紀他想的是創業,而且是創大業,他也最終創業成功,不但成了周朝的開國第一功臣,還成為了中國的一代武聖和兵聖,世世代代享受武廟主位祭祀。
此外姜子牙還成為了齊國的先祖,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後,也就是前1046年姜子牙因為功勞被封在了齊地,齊國現在的地理位置很好,但在當時而言周邊情況並不好,齊地遠離鎬京,也遠離中原,屬於偏僻之地,而且周邊商朝殘餘勢力環繞,但在姜子牙的正確領導下卻能富甲一方。
他的經歷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莫欺老年窮!老年人也會有翻身之時」,相比於通常所說的大器晚成,70歲才開始創大業,是不是十分勵志?很鼓舞人心呢?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說姜子牙以及和他相關的那些成語
關於姜子牙,還有幾個成語歇後語與他關係十分密切。比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以及覆水難收。下面分別說說姜太公與這些成語的相關聯繫。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自於姜太公兵法
通常成語都是四個字,有些成語卻很特別,我們常說速度很快,稱之為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這個成語其實最早出自於《六韜》。《六韜》相傳為姜子牙所著,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太公兵法。《六韜·龍韜·軍勢》記載:「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這在兵法中表示來勢兇猛,來不及防備。到後來演變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這句話到現在常用來比喻事情或者動作來得太快。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歇後語其實名不副實
姜子牙在72歲才遇到周文王,在那之前經常於渭水垂釣,據說姜子牙垂釣從來都不用彎鉤,而是才用直鉤釣魚,大家都很疑惑,姜子牙卻道,這樣釣魚,是願者上鉤。
那真的是願者上鉤嗎?真的只是隨意在等待有緣人嗎?當然不是!其實姜子牙這是蓄謀已久,已特意等候多時,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姜子牙「以漁釣奸周西伯」,從這句原話我們可以知道,就算是古人太史公司馬遷都覺得姜子牙願者上鉤其實是有所準備的,估計是多次踩點蹲守,才等到了西伯侯姬昌。
覆水難收成語的兩大源頭之一來自於姜子牙的故事
宋代的王懋曾經寫過一部書《野客叢書》,其中《野客叢書·二八·心堅石穿覆水難收》記載了一件關於姜子牙的故事,原話為」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說的是姜子牙之前一事無成的時候,他的妻子看不起他,離開了姜子牙,等到姜子牙成為周朝太師權傾天下之時,他的妻子來找他,他於是將一盆水潑在地上,讓他的妻子去把水收起來,結果收到的只是溼潤的泥土,覆水難收!以此表示兩人徹底決絕,無法挽回了。這也是成語覆水難收的兩大源頭之一。
以上就是真實的姜子牙的經歷和他相關的成語俗語。
本文由錦觀世界原創,喜歡的請分享、收藏或者給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