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武聖姜子牙和他的相關成語,願者上鉤連司馬遷都不信

2020-12-08 錦觀世界

近來《封神三部曲》劇照流出,其中由主打喜劇風的黃渤出演了姜子牙,這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因為黃渤的氣質顯然與姜子牙明顯不符,黃渤的形象是嘻嘻哈哈,姜子牙卻是道骨仙風,這種反差讓人一言難盡。

姜子牙

《封神三部曲》的主要內容主要是根據著名的小說《封神演義》改編,在這部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了解姜子牙一些的生平事跡,但《封神演義》畢竟只是一部演義類的文學作品,我們所了解的姜子牙也是神話過的姜子牙,那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莫欺老年窮!老年人也會有翻身之時,說說姜子牙的經歷

小說鬥破蒼穹曾經火爆網絡,而且後面還改編成了遊戲和電視劇,其中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其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以前專指黃河,由於黃河經常改道,原來在黃河東岸的村莊到了三十年之後又成了黃河東岸的村莊,形容世事變化無常。

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

而莫欺少年窮,則來自於清代吳敬梓的作品《儒林外史》。 原文是「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這句話如果放在姜子牙身上,那就十分不合適了,因為雖然世事無常,但作為白須公的姜子牙卻是不可欺,而且還可以使用「莫欺老年窮」來形容他的經歷。

姜子牙的經歷可謂十分傳奇,而且很勵志,因為他在70歲之前,一直窮困潦倒碌碌無為,《戰國策·秦五》曾記載「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姜子牙在輔助周文王之前,曾經當過屠夫這一很有前途的職業(歷史上屠夫成為名將的人頗多,比如張飛、樊噲等人,對有著兵聖之稱、被武廟主祭的姜子牙曾經當過屠戶這件事我並不意外),還賣過酒,算是小型工商業的從業者。就這樣一直混到了70來歲,還是過得平淡無奇。

姜子牙

作為70多歲的老年人,這個時候理應是要準備養生之類的,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更何況在商周那個年代,但姜子牙卻不一樣,這個年紀他想的是創業,而且是創大業,他也最終創業成功,不但成了周朝的開國第一功臣,還成為了中國的一代武聖和兵聖,世世代代享受武廟主位祭祀。

武廟

此外姜子牙還成為了齊國的先祖,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後,也就是前1046年姜子牙因為功勞被封在了齊地,齊國現在的地理位置很好,但在當時而言周邊情況並不好,齊地遠離鎬京,也遠離中原,屬於偏僻之地,而且周邊商朝殘餘勢力環繞,但在姜子牙的正確領導下卻能富甲一方。

周文王替姜子牙抬攆

他的經歷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莫欺老年窮!老年人也會有翻身之時」,相比於通常所說的大器晚成,70歲才開始創大業,是不是十分勵志?很鼓舞人心呢?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說姜子牙以及和他相關的那些成語

關於姜子牙,還有幾個成語歇後語與他關係十分密切。比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以及覆水難收。下面分別說說姜太公與這些成語的相關聯繫。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自於姜太公兵法

通常成語都是四個字,有些成語卻很特別,我們常說速度很快,稱之為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這個成語其實最早出自於《六韜》。《六韜》相傳為姜子牙所著,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太公兵法。《六韜·龍韜·軍勢》記載:「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這在兵法中表示來勢兇猛,來不及防備。到後來演變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這句話到現在常用來比喻事情或者動作來得太快。

姜子牙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歇後語其實名不副實

姜子牙在72歲才遇到周文王,在那之前經常於渭水垂釣,據說姜子牙垂釣從來都不用彎鉤,而是才用直鉤釣魚,大家都很疑惑,姜子牙卻道,這樣釣魚,是願者上鉤。

那真的是願者上鉤嗎?真的只是隨意在等待有緣人嗎?當然不是!其實姜子牙這是蓄謀已久,已特意等候多時,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姜子牙「以漁釣奸周西伯」,從這句原話我們可以知道,就算是古人太史公司馬遷都覺得姜子牙願者上鉤其實是有所準備的,估計是多次踩點蹲守,才等到了西伯侯姬昌。

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

覆水難收成語的兩大源頭之一來自於姜子牙的故事

宋代的王懋曾經寫過一部書《野客叢書》,其中《野客叢書·二八·心堅石穿覆水難收》記載了一件關於姜子牙的故事,原話為」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姜子牙

說的是姜子牙之前一事無成的時候,他的妻子看不起他,離開了姜子牙,等到姜子牙成為周朝太師權傾天下之時,他的妻子來找他,他於是將一盆水潑在地上,讓他的妻子去把水收起來,結果收到的只是溼潤的泥土,覆水難收!以此表示兩人徹底決絕,無法挽回了。這也是成語覆水難收的兩大源頭之一。

以上就是真實的姜子牙的經歷和他相關的成語俗語。

本文由錦觀世界原創,喜歡的請分享、收藏或者給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圖制十》姜子牙:願者上鉤
    說起姜子牙,可以說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他。主要是因為《封神演義》的原因。而且所有的人都知道關於他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不過這些只是傳說,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姜子牙的級別也是非常高。他確實是幫助周朝兩代國君滅了紂王,建立西周。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不過,他去世之後,他的後代可以說下場並不好。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那麼姜子牙用直鉤釣魚隱藏了他什麼目的?
    姜子牙因為火燒琵琶精,被紂王封為下大夫。可琵琶精是妲己的好姐妹,妲己陷害姜子牙,把他逼得逃到了西岐,隱居在渭水河邊。在渭水河邊,姜子牙做了一件很有名的事情,那便是用直鉤釣魚。一,就像字面理解的意思一樣,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子牙需要的是一個賢明的君主,是一個能賞識他,敢於放權,能讓他大幹一番的君主。所謂願者上鉤,便是姜子牙在告訴姬昌,願意聘他為相,便要全心全意的相信他。
  • 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請問姜子牙在什麼地方釣的魚?
    說起姜子牙,大家都很熟悉,不管《封神榜》還是《姜子牙》等等這些影視作品中都有介紹他的故事,當然這些影視作品也是根據明代作家許仲琳所寫的《封神演義》進行改編的。那麼不禁想問姜子牙是在哪釣魚遇到周文王的?-願者上鉤」,這到底在什麼地方?
  • 姜子牙的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無論身處何時,他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無論身處何地,他始終廢寢忘食地研究治國之道。在姜子牙的人身信條中,期望有朝一日,能夠治國安家齊天下。一身正氣的姜子牙,仙風道骨的姜子牙,這就是周文王眼中的人才。兩人心心相惜,相見恨晚,從此,就有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姜子牙本意不在釣魚當然不用彎鉤,他滔滔不絕的卓越見解,出眾的才能和淵博的學識徵服了禮賢下士的文王,被周文王尊為大賢。後來,姜子牙與周文王同車而歸,立以為師,共同籌劃滅商策略。姜太公釣地是「王侯」,釣地是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
  • 姜子牙出山: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真實的姜子牙,比《封神演義》裡寫的還要慘姜子牙有個夫人姓姬,是同一個宗族的人。那時,姜子牙連房子都沒有,還是倒插門的上門女婿。這七十多歲的老太太跟他過久了,也沒希望了,也沒說離婚,心說你呀給我玩去吧,一腳就把姜子牙從門裡給踢出去了。這時候的姜子牙遭受的苦難,比《封神演義》裡寫的還深。
  • 真實歷史上的姜子牙是怎樣的?他不是神只是一個大器晚成的凡人
    《姜子牙》是對姜子牙這個人物的「神化」,講述的是姜子牙奉師命下凡人間,拯救蒼生,幫周文王姬昌滅商興周,卻為了狐妖放棄拯救蒼生,被貶人間。其實姜子牙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他真的有大家說得這麼「神」嗎?他不是神,只是一個凡人。
  • 姜子牙:百家之宗師,最早的兵聖,願者上鉤的從容一生
    正因為姜子牙受到了當時的周文王賞賜的分封,姜子牙被姬昌文王封為「太師」(就是武官的名字),後世人稱為「太公望」,俗稱就是太公,姜子牙還被周武王尊呼為「師尚父」。在這之後大家也就多以「姜太公」的稱號來尊稱他,也正是因為有了這麼一段的奇遇,然後繁衍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一眾耳能聞的成語。
  • 被歷史「掩蓋」的武聖——姜子牙
    比如說我追溯到上古時期,江東吳姓的祖先,就是西伯侯的大伯和二伯,當年姬昌的父親季歷即位西伯侯的時候,他是被他兩個哥哥讓位的,倆哥哥去吳越之地(現在的江浙一帶)「開化蠻夷」了,後人就改姓吳了。回到武聖這件事,要評價一個人值不值得武聖這個頭銜,就必須對標文聖。
  • 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看哪吒釣龍,太公很羨慕!
    不知道大家對於「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話是否熟悉呢?不管熟不熟悉,反正大家應該聽過無數遍了,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都是時常出現的,而今天姜子牙和哪吒就展示了什麼叫做姜太公釣魚,不過該出一個新詞了叫做「哪吒釣龍」
  • 電影姜子牙熱播,歷史中真實的他又是什麼樣子?從封神演義說起
    除此之外,在歷史上姜子牙也有極高的地位,我們知道中國的文聖是孔老夫子,而武聖呢,在近代中一直認為是三國時期的關雲長,但關羽被尊為武聖,也就是最近幾百年而已,那麼在此之前武聖又是誰呢?大家不妨猜一猜。姜子牙是西周開國功臣,在時間上就要早於孔子數百年,在漢唐時期祭祀文聖和武聖的時候,武聖的地位是要高於文聖的。這對於後市不斷壯大的文人集團來說,是難以忍受的,所以才出現了我們後來知道的武聖換人的情況。姜子牙呢,也因此從高高在上的武聖,一轉身成為一部玄幻小說的主人公。
  • 何為願者上鉤?真正意思你理解了嗎?姜子牙也是普通人
    周朝時期有一位比較出名的丞相,就是姜子牙。當時他的一些事情被人們流傳,不過大多都是神話裡的他。那麼真實的姜子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很多人都覺得姜子牙是一個封神的神仙,然後自己把位置都給了別人,於是坐在路燈下面過的年,大年三十他自己一個人很苦悶。
  • 安徐而靜 願者上鉤!《姜子牙》或定檔2020年初一
    安徐而靜 願者上鉤!《姜子牙》先導概念海報1905電影網訊 安徐而靜,願者上鉤!網傳動畫電影《姜子牙》定檔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上映,官方對此尚未確認。《姜子牙》是光線傳媒「神話三部曲」之一,被稱為「首部將姜子牙形象搬上大銀幕的史詩級動畫電影」。
  • 【聽】成語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l 直鉤也能釣上魚?
    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用下面的這個成語提示卡大朋友就能親自把這個成語解釋給小耳朵聽啦姜太公,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其實他的名字叫姜子牙,後來做了官,才被封作太公。釣,是垂釣、釣魚的釣。魚,是小魚的魚。
  • 歷史真實人物封神,姜子牙位列第一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子牙又叫姜尚。
  • 姜子牙真的是願者上鉤?還是另有所謀?看他如何「推銷」自己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歇後語一直被用在咱們的日常生活中,那麼你知道這個歇後語的來源嗎?有些朋友或許知道,這個歇後語與古代的姜尚姜子牙有關。但是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姜子牙的願者上鉤其實是他「推銷」自己的一種策略。這個姜子牙絕對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之一。
  • 從姜子牙到嶽王爺和關二哥,我國古代武聖的變遷
    唐太宗將輔佐武王、興周代商的姜尚姜子牙欽封為武成王,並立武成王廟於長安,武將都需奉祀其香火靈位,這使得姜子牙成為我國古代第一位武聖人。宋承唐制,同樣在東京汴梁立武成王廟,姜子牙身邊還立有歷代名將畫像七十二幅,宋代武舉中舉的舉子也會到此叩謝武聖恩德。
  • 姜子牙輔佐周王滅商建周,為什麼在他死後,周王朝誅殺他的後人
    說到姜子牙,可以說每個中國人都認識他。主要是因為《封神演義》的原因。從而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軼事,即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在神話體系中,姜子牙的地位很高。他領導周朝打敗商朝的紂王,最終主持了封神大典。但這些都只是傳說,在現實生活中,姜子牙的水平也很高。他真的幫助周朝的兩位君王消滅了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後世歷朝歷代的皇帝和文史著作都把他尊為戰略家、武聖和百家爭鳴的鼻祖。然而,在他死後,他的後代可以說結局並不好。
  • 歷史上真實姜子牙身世背景嚇人,別看前半生清貧,祖上大有來歷
    真實姜子牙身世背景嚇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歇後語是我們常常用到的。姜子牙在沒有遇到周文王前,在渭水邊隱居。這個故事在歷史資料有記載,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也有演繹,很多人非常熟悉。藝術作品中將姜子牙神化了,賦予他元始天尊弟子的身份,最後還是掌握封神榜的人,背景驚人。歷史上真實姜子牙身世背景嚇人。
  • 姜子牙釣魚的地方在哪裡?真實歷史姜子牙釣魚釣了多少年?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大家都了解,說的就是姜子牙用直鉤垂釣的故事。一般人釣魚用的是彎鉤,但姜子牙卻用直鉤,自從姜子牙的故事廣為流傳之後,大家開始好奇姜子牙當年釣魚的地方在哪裡?後來隨著一些關於姜子牙故事的傳來,他成了被神化的人,倒不像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了。
  • 姜子牙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嗎 姜子牙為什麼沒有封神
    無論是在歷史記載,還是神話傳說故事中,姜子牙都是個十分厲害的人物,姜子牙也叫姜太公,是商朝末年的人物。姜子牙一生最重要的成績就是封神,他自己卻沒有神位,那麼姜子牙自己為什麼沒有封神呢?姜子牙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