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紀念館:海門人辦成的一件大事

2020-12-21 芝麻紅豆葵花子

家鄉有一位先賢無人不知,他就是實業救國的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南通博物苑的濠南別業很著名,二樓有張謇的小部分陳列,因為收費,也擋住了很多人的參觀。

曾經通州的一個宣傳口號是:張謇故裡、大橋新城,後來不提了。通州人大概也都知道張謇在西亭成長過,金西專門有所小學命名為張謇小學。2010年11月8日,擴建後的海門張謇紀念館開館,一直久仰海門常樂的張謇紀念館,一直想去看看。這次終於成行,第一個感受就是海門人辦成了一件通州人沒辦成的事情,紀念館的資料要多於南通博物苑,參觀後再次感受張謇的偉大。

平時經常在南通溜達,我了解能說上的,比如:

黃泥山上

蓋一樓,名虞樓,與蘇通大橋對面的常熟隔江相望,匾上有跋,建虞樓以永遠懷念恩師,並以此教育子孫後代。張謇還作宿虞樓詩一首:「為瞻虞墓宿虞樓,江霧江風一片愁;看不分明聽不得,月波流過嶺東頭。」表達了張謇對這位老師、同鄉、摯友始終不渝的懷念之情。看最近黃泥山已經開放,可以參觀瀏覽。

狼山北麓園

有個張謇園,裡面很多盆景,風景也不錯,有張謇鍍金塑像。

南通博物苑濠南別業門前

張謇塑像,常年兩顆紫藤相伴,經常也能看見有人為表對張謇的紀念,雕塑上有獻花。

濠陽小築

也有張謇的紀念館,以前看見在建設之中,等待再去參觀。

朋友圈的一位愛讀書老師,曾經專門來南通,找尋張謇的研究資料,可見研究張謇的人很多。

濠南路上

張謇與梅蘭芳的雕塑

通州金西

等待去看看

唐閘的風情工業古鎮

大生紗廠,鐘樓,張謇紀念廣場等

海門張謇紀念館

拍了很多照片,放上一部分,參觀後的感想是張謇很偉大,如同一本書的題目,一個偉大的背影。

紀念館環境幽靜,館前設有張謇文化廣場,館內包含張公祠堂、金鰲臺、文化長廊、狀元山、狀元亭和古銀杏等多個景點。

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幢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兩層大樓。整體為民國建築風格,主要用於展示有關張謇的史實資料,分為出生成長、實業救國、教育興國、社會事業和紀念研究等五個部分。

紀念館包含1000多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貴實物。此外,還有25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

張謇紀念館的路線:

大路進去,然後左拐到大門。張謇紀念館字樣,是在裡面,題字的人裡面有淵源。

照壁上的字:

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

大門兩側的對聯:

見上面圖片,紅字的

在參觀的出口最後,是一面數字牆

設計得很有創意,把張謇一生的時間節點都標示出來:

數字是張謇先生一生的縮影。

張謇16歲考中秀才, 22歲便因為家境貧寒開始了長達12年的遊幕生涯, 30歲時張謇隨吳長慶赴朝鮮平壬午兵變,33歲考中舉人,之後張謇經過多年的曲折坎坷及自己的努力奮鬥,終於在42歲時高中狀元,大魁天下。

649是張謇在歷史上的狀元排列,他是第649位狀元。然而,在張謇考中狀元後第二年,43歲的他便辭掉官職,下海經商,創辦了人生中的第一家企業——大生紗廠。

49歲開始圍海造田,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51歲關注到我國鹽民製鹽方式非常落後,所以東遊日本,學習先進的日式製鹽法,回來之後加以改進、推廣。

61歲張謇也是達到了整個人生仕途的頂峰,擔任了國民政府農商部總長、全國水利局總裁。98是指在張謇的影響下,蘇北平原地區相繼湧現的98家規模較大的農墾鹽墾公司,並且他還相繼創辦了70家金融商貿企業,370所大大小小的學校。

在1906年至1922年間,共創辦16家慈善事業機構,數量之多,涉及面之廣,在同代無人可及。而這個30是胡適對張謇先生的評價,說他做了30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萬人,造福於一方,影響是及於全國的。

74歲的張謇因辛勞一生,病逝在了南通,享年74歲。

如今的南通,發展工業與家紡業的同時,也逐步在向森林旅遊城市發展。

相關焦點

  • 走訪狀元故裏海門常樂鎮:誰的過世讓張謇因悲痛閉門謝客三天?
    海門常樂鎮是張謇的故裡。常樂養育了張謇,張謇也成就了常樂。在以張謇為代表的一代代常樂人身上,創業和創新、大氣和精細的完美結合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當年的常樂鎮為何有「張半街」之說?
  • 海門張謇紀念館被評為江蘇省社科普及基地
    原標題:張謇紀念館被評為省社科普及基地   海門市張謇紀念館最近被正式命名為江蘇省社科普及基地,也是海門首家獲此殊榮的單位。這是記者昨日獲悉的。   張謇紀念館主體建築由張謇故裡祠堂、張謇史料陳列館組成,張謇故裡祠堂是1936年張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際,故裡百姓為緬懷先賢偉業和遺德而建。張謇史料陳列館總投資2000萬元,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於2010年建成對外開放。紀念館每年接待國內外參觀者10餘萬人次,成為人們了解歷史、傳承文化的教科書,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 【人文場館】張謇紀念館 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導讀:張謇紀念館位於江蘇海門市常樂鎮,是為紀念張謇先生而修建的。紀念館佔地33畝,是一所江南園林式建築,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198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點。
  • 文藝範|張謇紀念館 聆聽清末狀元的點滴故事
    張謇紀念館張謇紀念館坐落於海門市常樂鎮,始建於上世紀的1986年,1999年,擴建了曲橋、門樓等建築,並正式掛牌為張謇紀念館,2010年8月新館建成,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點。
  • 「收藏」在海門攝影師鏡頭裡的張謇紀念館
    張謇紀念館位於海門市常樂鎮狀元街東首,是一所靈秀的江南園林式建築,佔地面積33畝。園內珍藏的上千件珍貴圖片和文物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張謇先生艱苦創業、實業救國的一生。 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共接待社會各界群眾30多萬人次,198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裡,我們用海門攝影家的鏡頭,向你展現這座紀念館獨具魅力的一面。
  • 除了濠南別業,南通張謇紀念館(濠陽小築)值得一看
    張謇紀念館,位於繁華的南大街一側,電信大樓往西一點路。一般遊客少有到這裡參觀,一般都到南通博物苑的濠南別業參觀居多。慕名去過這裡幾次,因為修繕等原因,關著門,如今開放了。別看是小院子,挺精緻,也叫濠陽小築。旁邊是沈壽的繡園,沿著河邊往東走有明代醫學家陳實功的雕像。
  • 海門張謇紀念館獲評南通十大「最美廉潔地標」
    昨日,記者從市紀委獲悉,由南通市紀委主辦,南通報業傳媒集團、南通廣電傳媒集團協辦的「清風廉景 潤澤江海」全市最美十大廉潔地標展示活動中,我市張謇紀念館獲評「最美廉潔地標」之一。  據了解,歷時去年5個月的徵集,來自南通各地、各單位的57個廉潔地標,經初選、公示、網絡投票等程序以及專家評選等環節,最終確定了南通廉潔文化廣場、張謇紀念館等10個「最美廉潔地標」。  張謇紀念館是我市弘揚張謇精神的核心工程,是作為我市城市發展靈魂、文化事業的核心來打造的。
  • 海門市張謇紀念館積極開展小橘燈志願者講解培訓
    海門市張謇紀念館積極開展小橘燈志願者講解培訓 發表時間:2013-08-12   來源:「感悟張謇強國夢,爭當志願講解員」為主題的小橘燈志願者講解培訓。
  • 張謇是誰?他把「警察」辦成了「商團」
    張謇主張,應「先於各府州縣城,設警察官、立警察學堂,採日本警察章程為課本」,並制訂本國的警察章程,「三四月後,先於城廂內外及大市鎮,徐更及於四鄉,而酌其所轄戶口之多寡而為疏密」,警察經費「歸入各府州縣預計,用本地稅支辦」。他還建議成立專門的警察管理機構,「分職以專職。……巡道改為警察道,專掌警察」。這些都是頗有先見之明的。張謇又說:「昔於警察以鞏固政府為的,今以協和社會為地。遠哉言乎!」
  • 清朝末年的傳奇人物張謇
    張謇1853生,1926年去世,是一位清末狀元。他早慧且有志氣。據說他在私塾讀書時,一位長者見天色漸黑,就順手點燃一支紅燭,來考張謇的才思。長者要求張謇以紅燭為題,用最簡短的話來表意。張謇立即回應:"身居臺角,光照四方。
  • 在商向儒——一代儒商張謇的思想精髓
    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就是其中的一位。(一)張謇,江蘇南通人,赫列歷史上十大商人。他集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於一身,兼農業水利專家、城市設計師、金融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和詩人於一人,被譽為中國「近代實業之父」、中國近代現代化先驅。他一生取得的成就和擁有的盛譽,翻遍中國歷史,無人能出其右,幾乎舉世無雙。
  • 追夢張謇故裡 弘揚張謇精神
    昨天下午,一場名為「典範:張謇精神的啟示」的學術座談會,在清末狀元、著名企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的出生地海門常樂鎮舉辦,與會嘉賓圍繞「愛國企業家的典範」這一主題進行了座談,就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展開研討。這場學術盛宴,是第二屆南通市海門區江海文化旅遊節暨第七屆張謇文化藝術周的重點活動。當天,本屆江海文旅節的開幕式,在狀元故裡常樂鎮拉開帷幕。
  • 張謇童年故事
    張謇童年故事 2020-08-06 11:02:07 來源: 南通網 1853年7月1日,張謇出生在江蘇海門常樂鎮西市梢,一個種田帶做小生意的家庭。他是家中第四個男孩。
  • 張謇:心懷民眾實業救國
    原標題:張謇:心懷民眾實業救國 深秋,江蘇省海門市常樂鎮狀元街曲徑深幽、古樸凝重,坐落其中的張謇紀念館靜靜地伴隨著歲月流逝,記錄著歷史的變遷。 紀念館距張謇先生的出生地僅500米,是一所江南園林式建築,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1986年張謇故裡祠堂舊址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年底,常樂鎮地方政府規劃擴建張謇紀念館。
  • 全國30多位「張謇粉絲」來南通遊學
    中國江蘇網4月23日訊 21日、22日,來自香港、廣西、重慶、西安等全國11個城市的30多位「張謇粉絲」齊聚通城,走訪南通博物苑、海門張謇紀念館等地,尋找真實的張謇,體會中國近代第一位狀元實業家的遠大追求和萬丈雄心。此次活動也是思想食堂「近代大商人系列遊學」的第一站,活動的策劃者則是一位南通的85後小夥子吳旻。
  • 從清末狀元到民族實業家,來中國科舉博物館感受不平凡的張謇
    為了讓更多公眾重新讀懂張謇,感受他的家國情懷,11月27日,「永遠的昨夜星辰——清末狀元張謇實業之路」專題展,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開幕。 △講座現場 光緒二十年大金榜、狀元張謇殿試卷、張謇致袁世凱函、張謇行書讀史詩摺扇面……一件件文物從不同角度揭示了張謇的傳奇人生。
  • 「張謇夢」,就是一百年前的「中國夢」,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
    今天,我們可以在一個全新的語境下談論張謇。可以說,在張謇精神的學習和傳承方面,我是非常幸運的。2008年,我有幸在張謇先生的出生地——海門市常樂鎮任鎮長。到任以後,我發現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即使在張謇的出生地,人們也只知道、或只強調他是個狀元,很少有人能真正走近他、了解他。在我心中,張謇是一個真正具有大格局、大情懷、大悲憫、大境界的人物。
  • 張謇,您本不該被淡忘
    張謇,您本不該被淡忘作者:張立寬最近一段時間,張謇突然火爆起來,各種紀念、歌頌張謇的文章紛至沓來,對張謇的各種溢美之詞不勝枚舉,比如「楷模」「偶像」「先賢」「典範」,凡此種種作為曾經富甲一方的實業家,張謇毅然走上街頭賣字籌款,「狀元公賣字」因此傳為美談。1926年8月24日,張謇在南通病逝,南通萬人空巷為張謇送行,而他的陪葬品僅僅是一頂禮帽、一副眼鏡、一把摺扇而已。「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這是張謇的座右銘,也是張謇留給我們、留給這個時代的最大啟示。
  • 張騫紀念館,這個著名的實業救國的人,值得緬懷!
    不遠處的濠河畔還有個張謇紀念館,南通的這座張謇紀念館其實是張謇先生晚年生活的居所。整體建築及布置均十分雅致,院中花草樹木也點綴其中,增添了不少美感,內容比較豐富,保護得又好,值得一遊。張謇紀念館位於江蘇海門市常樂鎮,是為紀念張謇先生而修建的。紀念館佔地33畝,是一所江南園林式建築,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198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點。
  • 張謇的愛國情懷
    張謇是中國民族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從考中狀元到棄官辦廠,再到投資教育、文化、慈善等公益事業,在張謇身上,濃鬱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他將經商視同齊家、治國之大事,認為企業應該具有社會責任和家國觀念,反對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張謇的這句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