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了You!牛人謝新遠解密「祖衝之圓周率3.1416」算術千古懸聯

2020-12-12 小編謝歡

謝新遠:1955年廣東韶關樂昌市人,對易學、詩詞、楹聯情有獨鍾。始從有了網上的視野,人們各取所需、各盡其能,看山取材,靈機而變、見機而作,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就在近年,網上出現很多前所未聞、前所未見的千古絕對。其中一條算術聯更是千古懸聯,上聯「祖衝之圓周率三點一四」,曾有人對過「乾隆爺寫詩句四萬三千」、「孫大聖起跟頭十萬八千」,有人拍手叫好,就此看來,這兩人所對下聯都十分經典。

依我所見,因是算術懸聯,至今未有合適應聯。在分析過程中,我發現,唯獨我國春秋時代著名的發明家——魯班祖師的魯班尺才能匹配應對。但祖衝之圓周率3.14,按對聯的韻律還可以延長,是因為目前用計算機,圓周率小數點後面再加8位數,對聯結合科學使其更加完美。得出:「祖衝之圓周率三點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作為上聯,然後查找段句、平仄。但段句不對,必須再加一位數,得出:「祖衝之圓周率三點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三」,尾數三平聲又為下聯,而前面講過用魯班尺數據作應對,在運算過程中魯班尺數據正好為上聯,又合人物先後有序。

最震撼的還是小數點後面加9位數,再加小數點前面數據,滿10位數能自動進位,另外隱藏一個天大玄機,那就是正合劉徽——魏晉時期偉大數學家的「割圓術」,也就是國外科學家到現在還爭論不休的——「圓周率」到底是誰先發明的?實際上祖衝之的具體方法已經失傳,史書上只記載了他的成果,能夠確定的只有之前劉徽的割圓術。

網上查閱得知,祖衝之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點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祖衝之計算圓周率用的是劉徽發明的「割圓術」。「割圓術」是在圓內作一個內接正六邊形,內接正六邊形的每邊長都等於半徑,圓長正好是其半徑的六倍,直徑的三倍。求出正六邊形總的邊長,就可以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劉徽用這個辦法求出了3.1416的值。從圓的內接正六邊形開始,邊數的一倍又一倍的增加……從理論上說,把圓這樣分割下去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數。

魯班尺(矩)

公輸子,即公輸班,也稱魯班,春秋時魯國巧匠(公元前507-444年),著名的發明家,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建築工匠,兩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人們尊敬。

千百年來大國工匠和民間的建築師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手中的魯班尺才是真的。當今社會依舊有許多工匠沿用魯班尺,但有很多版本,且長短不一。而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魯班尺只能作我國古人的智慧發明。

但我發現,魯班尺與圓周率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在1971年開始接觸魯班尺,1974年把魯班尺一尺32公分,一尺為8寸,每寸分5小格斷語,基數定在16公分。當時沒有計算機,沒有契機發表。直到近年在網上看到,清代把魯班尺定在每尺32公分正負5,與本人的一尺32公分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一尺為8寸,一寸分4小格斷語。

而真正的魯班尺一寸有五個小格,為五行,而另一面有九星8寸,為八卦一貪狼、二巨門、三祿存、四文曲、六武曲、七破軍、八輔星、九弼星,唯五黃廉貞在內為立極,在外為五鬼,原直尺演變為五行九宮八卦還原圓形。而清代的每尺32公分正負5,每寸4小格,用精確計算按每4小格,每小格1公分正負0.4;按每寸5小格計算,每小格0.79575公分,相比之下,1減去0.79575為0.20425(誤差),接近魯班尺精確度。對比「割圓術」6邊形、12邊形、24邊形、48邊形、96邊形……接正192邊形的面積得到圓周率為3.14,又算到3072邊形的面積得到圓周率為3.1416,成為「徽率」。其中割到96邊形等於魯班尺的3尺等於95.49公分,96減去95.49為0.51,故清代魯班尺定為一尺32公分正負5的來由,而我計算的魯班尺與圓周率是同步的,1974年定的基數16公分,16-32-48-64-80-96……192公分,如精確度16公分,比值十分六零,因為無限數自動進位得十分六一………其實在魯班時期已經發明了圓周率3,所以劉徽根據魯班尺發明了「割圓術」,數據為圓周率3.1416,而祖衝之根據劉徽的「割圓術」,在其基礎上進行運算,得出圓周率3.1514926和3.1415927之間,而清代又根據祖衝之的圓周率將魯班尺定為每尺32公分正負5。我是根據100分數周長,比值3,魯班尺基數16公分,比值十分六一……通過運算魯班尺還原圓周率無限數。

若魯班尺每尺小數點後面留兩位數,正合劉徽的圓周率3.1416……滿10位自動進位。

如清代的魯班尺每尺32公分正5,圓周率為3.1250;用負5計算,則為3.1746。

以上僅供參考,都是中國人發明的,我們捧著先人的飯碗,一步一步地傳承下來,這成果永遠都是屬於華夏子孫後代。

以上為魯班尺運算。

上聯:公輸子矩尺規十分六一零三二九五三九

下聯:祖衝之圓周率三點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三

▍文章:謝新遠

▍編輯:謝歡

相關焦點

  • 慶祝「圓周率日」別忘了他們——劉徽篇
    劉徽於三國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為 《九章算術》做注,提出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的方法,計算出正192邊形的面積,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為157/50 (即 3.14),在此基礎上又計算出正3072邊形的面積,得到近似值為3927/1250 (即 3.1416)。劉徽後撰《重差》、《魯史欹器圖》、《九章重差圖》,唐代失傳。名言: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
  • 祖衝之和圓周率
    中國古代許多數學家都致力於圓周率的計算,而公元5世紀祖衝之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圓周率計算的一個躍進。 祖衝之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衝之於公元429年出生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他家歷代都對天文曆法有研究,他從小就接觸數學和天文知識,公元464年,祖衝之35歲時,他開始計算圓周率。
  • 祖衝之是怎麼算出圓周率的?
    祖衝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說過,他從很小的時候便專攻數學,搜索古今,他把從上古時期直至他生活時代的各種文獻資料幾乎全部搜羅過來並進行考察,同時主張絕不虛推古人,絕不把自己束縛在古人沉浮的錯誤的結論之中,並且親自進行精密的測量和仔細的推算,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就是首次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面七位,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
  • 偉大的數學先驅——祖衝之與圓周率!
    祖衝之(429~500)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數學方面,祖衝之推算出圓周率π的不足近似值(朒數)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盈數)3.1415927,指出π的真值在盈、朒兩限之間,即3.1415926<π<3.1415927,並用以校算新莽嘉量斛的容積。
  • 圓周率和數學家祖衝之
    圓周率和數學家祖衝之。祖衝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他的一生都鑽研自然科學。他終生主要研究都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器製造。祖衝之是南北朝時期河北淶源人。他的一生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比歐洲科學家早了100多年。
  • 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六:祖衝之
    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六:祖衝之 2020-03-21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學常識積累——祖衝之首推「圓周率」
    祖衝之,字文遠。公元429年出生於河北範陽(今涿州)。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祖衝之從小就喜歡鑽研科技。因此在他很小時,便以「少稽古,有機思」而聞名。二十多歲、便被召入翰林學省任職,這是當時皇家的科研機構。另外,祖衝之還測出一回歸年的日數是365.24281481日,這個數值只與現代天文學測定數據差50秒,祖衝之把他所編曆法稱之為《大明曆》祖衝之另一項重要的成果是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圓周率是圓周長與直徑之比,它是一個無理數,不能用一個分數或有限小數以及循環小數完全表示出來。
  • 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七:劉徽
    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七:劉徽 2020-03-23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祖衝之當年花費多大的精力才計算出圓周率?
    此後,經過歷代數學家的相繼探索,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日益精確。東漢張衡推算出的圓周率值為3.162。三國時王蕃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為3.155。魏晉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創立了新的推算圓周率的方法——割圓術,將圓周率的值為邊長除以2,其近似值為3.14;並且說明這個數值比圓周率實際數值要小一些。劉徽以後,探求圓周率有成就的學者,先後有南朝時代的何承天,皮延宗等人。何承天求得的圓周率數值為3.1428,皮延宗求出圓周率值為22/7≈3.14。
  • 祖衝之如何算出圓周率?用編程還原計算過程,結果令人感嘆不已
    圓周率π約等於多少?相信小學生也能張口回答:3.1415926。這個數是怎麼來的?回答:是祖衝之算出來的!今天,我們要詳細了解祖先生使用的圓周率算法,並且通過Scratch3.0編程還原整個計算過程,是不是很期待呢?
  • 古代沒有計算機,祖衝之是怎樣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
    祖衝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為我國的科學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貢獻是,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確定了圓周率數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衝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衝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魏晉南北朝的自然科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祖衝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長亭連短亭,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魏晉南北朝自然科學的故事。
  • 祖衝之: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第一次提出了最精確的圓周率
    祖衝之在中國天文學史上是一顆巨星,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是古代數學家中的巨擘之一。他採用割圓術的科學方法,計算出圓的直徑同周長的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在世界上第次提出了最精確的圓周率。割圓術,即把圓形分割成內接的正多邊形,利用求正多邊形總邊長的方法,去求得圓周長度的近似值。
  • 最早發現圓周率的人並非祖衝之,為何古人認為祖衝之是圓周率之父
    π即是圓周率。它指的是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的比值,歷史上曾經以π的精確程度來確定數學發展的程度。雖然說圓周率π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但是依靠如今發達的科學技術,可以精確地算到π的小數點後十幾億位。那麼在古代沒有數字,沒有高科技,古人是如何計算得出圓周率的呢?
  • 歷史上最早推算圓周率的數學家,祖衝之
    在西晉末年的時候,北方地區發生了很多的戰亂,祖衝之的先輩就從河北搬到了江南地區,並且在江南地區定居了下來。所以他是出生在江南的,他的爺爺祖昌是劉宋朝的大匠卿,是一個管理土木工程的朝廷官吏,他的父親祖朔之學識非常的淵博,經常被邀請去參加一些皇室的典禮和宴會。
  • 祖衝之是如何把圓周率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的?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數學的一點小科普,祖衝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把圓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今天,筆者給大家揭秘他是如何計算圓周率的。第一步,作圓的內接正多邊形。
  • 祖衝之算圓周率時,算盤還沒被發明,他用了何種方法計算出的
    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精確到七位的,就是我國祖衝之,直到一千年以後,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法國數學家維葉特兩人才將圓周率後七位給算出來,證明了祖衝之算出的圓周率是正確的,在相同的時間裡,德國科學家將此稱之為安託尼茲率,但仍然別有用心的人說,這段歷史是中國偽造的,而且他們還舉出了種種例子。
  • 圓周率和宇宙看似毫無關係,實際上解密圓周率就是解密宇宙
    從古至今,人類都沒有放棄計算圓周率後面的小數位。都說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要想要完全破解它,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直到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圓周率已經被計算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一消息公布之後大家都十分震驚。
  • 痴迷數學的祖衝之,讓圓周率更加精確,領先世界千年
    覺得通過這樣計算以後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方便,被祖衝之知道了以後,他覺得雖然劉姓的學者已經算出了圓周率,但是他自己卻不是很滿意,他告訴後人其實應該比3.14這個數字更大一些,而且數據會特別精準,而他的兒子也很同意,說他們兩個人可以完成這個任務。
  • 祖衝之求得圓周率的數據,為何運算方法卻沒有提及?
    祖衝之石碑(1)圓周率的「盈數」(即過剩的近似值)為3.1415927「腸(n)數」(即不足的近似值)為3.1415926。真正的「圓周率」則在「盈」和「」兩數之間。列公式表示如下:人3.1415926()<(真實的圓周率)<3.1415927(盈)這是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在國外直到一千多年以後,十五世紀的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計算圓周率到小數點後十六位,才打破祖衝之的記錄。(2)祖衝之又把求得的圓周率化為分數,即:約率為22/7;密率355/113。在歐洲,德國人渥託在一千多年以後的十六世紀才求得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