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的雕像看著比較抽象,設計者也詳解了其中的創意 蔣文龍 攝
昨天上午,蘇州火車站南廣場及其配套項目建成啟用,主要包括2.8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4萬平方米的地面公共步行區域、長930米的北環快速路輔路隧道和8尊蘇州歷史名人雕塑;12路公交和計程車也在今天實現正常營運。昨天上午,這8位名人雕塑的創作者也現身南廣場,現場揭秘了雕像設計、安放等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玄機」。
乘客目前要從北廣場進站
火車站南廣場北連火車站南站房,南臨環城河,東至人民路,西至廣濟路,地處蘇州古城的北大門,與北廣場遙相呼應,定位為具有蘇州園林特色的景觀休閒廣場。
昨天啟用的南廣場及其配套工程主要包括約28000平方米的南廣場地下空間,主要用於社會車輛、計程車進入地下空間系統、北環主隧和輔隧控制中心等;地上的公共步行區域面積約40000平方米,有鋪地和綠化景觀、周邊道路、停車場、公交站臺、長廊、水池、歷史人物雕像、小品以及景觀燈光、廣場臨河河畔的平江圖、駁岸碼頭和水上服務中心,整個廣場與環城河天然水景以及對岸古城牆景觀融為一體;北環快速路輔助隧道長約930米,是溝通連接火車站南站房與北環快速路之間的通道。
從今天起,火車站地區南廣場的12條公交線路和計程車上下客區域都開始正常投用,市民去火車站又多了不少選擇。蘇州火車站地區綜合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火車站南站房目前尚未全部完工,乘客還是要統一到北廣場進站坐車。到達南廣場下車後,下到地下一層,穿過地下通道,即可到達北廣場。
期待未來有人能填補空位
在蘇州火車站南廣場的中間和兩側,共安放著範仲淹、伍子胥、言偃、泰伯、祖衝之、孫武、白居易、顧炎武等8位名人雕塑。「都是大人物,雕得也很有味道,很符合廣場整體的風格」,市民劉先生對記者說。
昨天上午,這8尊雕塑的創作者、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現場揭秘了從創作到安放等環節中不為人知的「玄機」。他介紹,這8位名人都是蘇州的歷史文化專家討論後選出來的,是最能代表蘇州歷史文化的人物。在創作時不僅要考慮到人物的「形」,更重要的是把每個人身上的內在精神體現出來。
以伍子胥為例,雕像中間是一個近似橢圓的空洞,看上去比較「抽象」。吳為山介紹,這尊雕塑的「精髓」就在於中間的空洞部分,它既像是一座拱橋,又像是蘇州城門,「伍子胥是蘇州城的建造者,雕塑造型與最能代表蘇州元素的形象結合,更加突出他對蘇州歷史的重要意義。」
廣場正中的範仲淹像是坐南朝北安放,這曾經在蘇州的市民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對此,吳為山解釋,朝南放置迎著太陽,更利於表現雕塑的立體感,也比較符合常理;但大部分旅客都是在雕塑的北面活動,如果選擇朝南安放,大部分人就只能看到範仲淹的後背,範仲淹也只能看著對面的城樓,「在表現效果和這點上面權衡,最終選擇了現在的放置方案。」
記者還注意到,廣場東側的3尊雕塑裡,祖衝之像和孫武像之間空了一大塊距離,足以再安放一尊銅像。吳為山告訴記者,這個也是安放時有意為之。留下這個空白,就是希望蘇州在未來能不斷產生與這些先賢一樣影響力巨大的歷史文化名人,早日將這個空位填補。(蔣文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