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有紫禁城,民間有喬家。山西喬家在喬致庸時達到鼎盛,光建造喬家大院就花費200萬兩白銀,據說喬家大院的每塊地磚下都埋有一個銅錢。那麼喬家在喬致庸時期,到底多有錢呢?喬致庸1818年出生於山西喬家,幼年就失去了父母,由兄長喬致廣養育長大,是喬家的第四代當家人。剛中秀才的喬致庸還沒來得及走入仕途,就因為喬致廣離世不得不棄文從商,接管家族生意。
喬家作為山西的商賈世家,是晉商中最出類拔萃的晉商。喬致庸的祖父喬貴發乾隆年間走西口做生意時在包頭開辦了第一家小字號廣盛公,差點破產倒閉,喬貴發的生意夥伴很看中他的誠信為人,約定三年後再來收帳,三年期滿時,喬貴發清還了欠款,生意也越來越興隆,到嘉慶時,改為復盛公,從此打下了喬家的根據地,也奠定下了喬家誠信經營的作風,開啟了喬家的商業帝國。
喬家很重視修身,嚴格規範子孫後代的行為,不準納妾,不設戲臺聽戲,重視子女的教育,子孫都尊祖訓。到喬致庸出生時,喬家生意已經很有規模了,喬家也出了5個舉人了。喬致庸喜歡讀書,他大哥也希望他能中舉,再中進士,就算光耀喬家門楣了。
喬致庸接管喬家生意後,將儒術學以致用,運用到商業經營當中,堅持誠信守則、人棄我取、薄利多銷、以德經商等原則,以包頭祖傳的「復盛公」商號為根據地,復興祖業擴大規模,建立起龐大的「復字號」商業體系,稱雄包頭,在民間更是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在老家祁縣,喬致庸打通南方的絲路,茶路,將絲茶生意做到全國各地。
他除了將家族原有商業生意復興,還擴大經營領域。兵荒馬亂、土匪縱橫的時代,喬致庸看到商人帶著大量銀兩外出做生意很不方便而且很危險,認為票號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有喬家雄厚資本實力做後盾,喬致庸大手筆一次就開了大德通、大德豐兩大票號,成了最早的大銀行家。他的大德通票號、大德恆票號遍布全國各地。
就連清政府也得來他這裡辦業務,清朝廷的左宗棠、李鴻章等大臣軍務費用的一部分也是在喬家票號匯兌存取。在喬致庸經營下,喬家在全國各地的各種商鋪就達200多家,喬家資產至少擴大了200倍。我們也可以從喬致庸的捐款來想下他到底多有錢。光緒二年1876開始,左宗棠西徵新疆督辦軍務,大戰即將開始,而軍費所欠高達2000萬兩。
喬家慷慨解囊贊助了幾百萬兩銀子做為軍費,左宗棠的軍費開支大部分在喬家票號存取匯兌,而且喬家還專門派出一個票號跟隨經營辦理左宗棠的後勤,糧草等。西北安定,左宗棠在回來的路上還專門登門感謝喬致庸的大義,一見面就喊喬致庸「亮大哥」,再三感謝「亮大哥」,一再表示「西北有所作為,均仰仗亮大哥的票號支持」。
1888年李鴻章開始組建北洋艦隊,喬致庸捐款10萬兩白銀,10萬兩白銀對喬家來說不過是零錢。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老佛爺逃到一路西逃到山西,號召山西晉商「借錢」給她,各家都還沒敢答應,喬家大德豐的一個小業務員當即答應借10萬兩白銀給朝廷。僅僅一個小業務員,也不用通過經理同意就能敢自借出10萬兩白銀。
只能借10萬兩白銀在他們的日常流水中是很小的一個業務,也說明了大德豐票號很有錢。最後喬致庸直接借了40萬兩給朝廷。老佛爺為了感謝山西晉商大力相助,決定將各省督府解繳中央的款項和庚子賠款本息合計9億8千萬兩交由山西票號來經營,而喬家也是分得最大一杯羹的晉商之一。
建國時有研究表明喬家的流動資金約在800萬兩白銀到1000萬兩白銀,按照一個健康企業現金流一般佔企業資產的30%到40%,那麼當時喬家企業資產至少有兩千萬兩白銀以上。喬致庸晚年光修建喬家大院就花費了200萬兩白銀,喬家的地產,田產等祖輩固定不動房地產加在一起至少是1000萬白銀以上。
1888年喬家的大德通票號每股分紅是850兩白銀,而到1908年每股分紅高達17000兩,大德票號資本至少有800萬兩白銀。這喬致庸去世前的1906年左右,喬家的生意進入全盛時期,這個時期喬家的全部票號到底值多少錢呢?戰亂時期,朝廷開放民間公款匯兌,朝廷有近三分之一的銀兩存放在喬家這樣的山西票號裡。
這也是為什麼喬致庸時期喬家的資產到達鼎盛,雖然之後辛亥革命,失去了清朝廷的依靠,山西票號率崩潰瓦解。與他同期的大資本家盛宣懷1916年離世的時候,喪葬費用就花了白銀30萬兩,留下白銀1200萬兩,專業會計們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最後才清點完他的資產,高達3000萬兩白銀以上。喬致庸從1818出生到1907年去世,喬家在喬致庸去世前1906年全盛時期算的話,喬家的總資產至少有4000萬兩白銀以上。
清朝1兩庫平銀約相當於37.26克紋銀,現在銀大概6元/g,1g紋銀按5元折算的話,那麼4000萬兩白銀至少相當於60億人民幣,有可能當時沒有這麼多也可能比這個還多。隨著票號迅速崩潰,資產迅速減少,後面隨著日軍的侵略,喬家也失去了壟斷包頭的復字號,其他的生意也大受影響,資產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