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年節」俗稱新禧,春節起源於上古時代,起源時間約4000年前左右,固定形式的春節於2000年前的西漢出現,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歷史悠久。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傳承著中國的5000年傳統文化,並且是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春節期間,全國各地舉行各式各樣的慶祝春節活動,春節是個歡樂吉祥,團聚在一起的日子,它集中體現了中國的哲學思想與傳統文化內涵,團圓和諧、辭舊迎新、傳承孝道是春節的主要內涵,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春節代表著快快樂樂,和諧相處,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只有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有和諧之美好。辭舊迎新,總結過去一年,總結,新的一年在春節的歡樂中開始了,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會祭祀祖先,是傳統孝道的一種延伸,宣揚了孝道文化。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舉目五洲四海,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正走向世界,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與祈禱,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外國人心,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與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文化互相吸收文化精華,取長補短,春節已經逐漸走向世界,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意義非凡。

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古時代那時候便有了一些過年的氣氛,人們可以去了解下「年」的由來,起初它代表一種猛獸,會攻擊聰明的人類!真正比較流行是在西漢時期。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的意義是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春節主要的習俗在各個地區大同小異,主要有吃餃子、吃年夜飯、包壓歲錢、拜年、守歲、穿新衣服、鬧元宵。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的本質還是傳承祖國的5000年的傳統文化,因而讓人們對生活有了新期待與一份安心,最後要記得春節還有祝福新年新氣象的內涵。最後才有了人類周而復始的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