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似乎是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難題,這其實不奇怪,因為這兩位女性,可是爭奪的同一個男人,有競爭當然就會有矛盾了。
不過在今天,婆媳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所以傳統的婆媳矛盾已然消失許多,取而代之的,則是因帶孩子而產生的"新時代婆媳矛盾",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育兒觀念差異所引發的矛盾。
身邊有個90後寶媽小張,去年就跟婆婆鬧出了很大的矛盾,甚至一度帶著不滿一歲的兒子借宿到了閨蜜家,為的就是離婆婆遠遠地。小張的婆婆農村來的,60後,雖然還不到六十歲,可看起來卻像七十幾。這倒並不是小張嫌棄她的理由,真正讓小張受不了的,是婆婆那套老舊的育兒方式。
婆婆沒來之前,寶寶一直用著尿不溼,可她老人家一來,就馬上用起了尿片,說是尿不溼會燒屁股。小張一開始還以"洗尿片麻煩"為由,堅決反對,可婆婆馬上就把話頭接過去:"你放心,尿片我來洗,不會麻煩你的。"雖然是一片好心,可這話在小張聽來,卻覺得特別刺耳。類似這樣的事,自婆婆來了以後,便經常上演。由於婆婆一直表現地很忍讓也很熱心,小張窩著一肚子火無從發作,於是就想出了帶娃外宿的方式,以亮明自己的態度。
婆媳育兒觀不和,親媽一招搞定
可總是住在別人家也不是辦法,更何況還帶著寶寶。一個月後,小張也不好意思繼續住在閨蜜家了,但要說回去,卻又一萬個不願意。就在這兩難之際,小張的親媽出來解了圍。得知女兒和親家母鬧得不愉快後,小張的媽媽便主動上門,找到親家母希望能緩解女兒和她的矛盾。不過小張的媽媽沒有直接提及婆媳間的事,反倒是對著親家母訴起苦來,她告訴對方,女兒很嫌棄她的帶娃方式,上次在娘家才住了三天,就把她埋怨了不下十次。不過現在她想開了,反正孩子是女兒的,她愛怎麼帶就怎麼帶,自己倒圖個省事,也圖個清淨。
小張媽媽的這番話,讓親家母心裡頭的悶氣頓時消散一空,原來媳婦不是針對她,而是連自己的母親也這般對待,一起到這裡,也就釋然了。後來她果然也像小張親媽說的那樣,不聞不問,一切全憑媳婦做主,自己只在需要的時候搭把手,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便行了。就這樣,幾個月下來,小張和婆婆再也沒有產生矛盾,婆婆也不再堅持那套老舊的育兒觀了。
上面這個案例,可以說是少有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了。現實中婆媳因育兒觀念差異而產生矛盾的,幾乎都會以尷尬甚至家庭悲劇收場。其實若非小張的親媽巧妙解圍,小張和婆婆之間恐怕也無法像後來那樣和諧相處。不過這個案例,倒也可以為解決婆媳問題提供一些思路。
婆媳不和?這樣去解決才是最好的
1. 一方想開,矛盾自然不再有
矛盾只有在雙方都很在乎的情況下,才會產生並得到激化。如果有一方想得很開,甚至根本不在意,也就無所謂矛盾了。比如上面案例中小張的婆婆,聽了親家母一番話後徹底釋然,婆媳之間的矛盾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了。這就好比兩方對壘,一方卻是棉花,那麼無論對方是石頭還是鐵塊,都無法造成有效的傷害,因為再有力度的攻擊,也會被化解於無形。其實所謂的婆媳矛盾,如果掰開仔細看的話,根本就沒多大意義,因為婆媳競爭本就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婆婆和兒子是母子親情,媳婦和兒子卻是夫妻愛情,是完全可以並存於一身的。
2. 找第三人居中調和
當婆媳之間產生矛盾時,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去爭個你輸我贏,而是冷靜下來,誰也不激化,然後找來第三方評理、調和。這個第三方,最合適的人選就是媳婦的老公,也就是婆婆的親兒,這個身份,是最應該也最有可能調解成功的。這便是為什麼大家常說,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丈夫的不作為。如果丈夫實在不行,那麼媳婦的親媽也是個不錯的調解角色,如同上面那個案例一樣,親媽稍微訴訴苦,就可以讓婆婆立刻找到臺階下了。
有道是"遠香近臭",再好的婆媳關係,如果天天住在一起,多半也會隨著時間而變質。所以解決婆媳矛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拉開兩人的距離,這也意味著年輕的媳婦不應總想著讓婆婆來幫著帶娃,而應儘可能地自己完成屬於自己的任務。只要你無求於對方,婆婆當然也就沒資格來說三道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