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代歷史上,有這麼一位開國上將,他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曾兩次入獄,經歷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一生立功無數,幾次死裡逃生,後來還當了國防部長和副總理,這個人就是著名的革命戰士張愛萍同志。
張愛萍1910年出生在四川省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裡,15歲進入中學讀書。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廣泛參加各種革命活動,並於次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8歲的時候,張愛萍正式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在前期的潛伏地下工作中,張愛萍曾兩次被捕入獄,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始終死咬牙關,對黨組織忠貞不渝,即便是到了危及生命的關頭,張愛萍也沒有想過要放棄革命氣節。這些瘋狂的革命反動分子也許可以使盡手段摧殘張愛萍的身體,但他們永遠無法荼毒這個堅強戰士的一顆赤誠之心。
後來,張愛萍死裡逃生,終于堅持到了出獄,成功來到了我黨工農紅軍的根據地,在這裡,張愛萍終於可以放開了膀子,他幹勁十足,為我黨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愛萍能徵善戰,參加和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每次和敵人交鋒的時候,張愛萍都勇敢衝擊到第一線,面對敵軍的槍林彈雨,他從來不曾畏懼半分,反而總是迎面還擊。
在一次的戰鬥中,張愛萍的左臂被敵人的子彈所擊中,當場血流不止,然而他卻仿佛感覺不到傷痛一般,仍然堅持戰鬥到勝利為止。後來還是他身邊的警衛員看到了他的傷勢,急忙掩護張愛萍撤退。
好不容易回到了安全地帶,不過此時張愛萍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陷入了昏迷。根據一些戰士的回憶,當時張愛萍左臂上的大動脈被子彈擊中,再加上沒有及時止血,流出來的血將整個衣服都染得鮮紅,而且張愛萍也完全失去了意志,進入到休克狀態,許多戰友見他長時間地沒有任何反應,都以為他已經死去了,於是準備將他好好安葬下來。
不過,幸運的是,在抬去安葬的路上,他們遇到了一個赤腳醫生。醫生經過一番診治,驚訝地說:「先別埋,他還有救。」也多虧了這位醫生,張愛萍得以死裡逃生,不過這次傷勢也格外嚴重,給張愛萍的左臂上留下了經久不去的暗傷,直到他逝世前也未能完全治癒。
即便是曾經在戰鬥中命懸一線,張愛萍的革命熱情也從未衰減過半分,他參加過的戰役不計其數,許多還是關乎歷史轉折點的重大事件,比如多次反圍剿作戰,突破國軍四道防鎖線,四渡赤水,勇奪婁山關等等。
張愛萍不僅作戰勇猛,並且還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頭腦靈活,尤其善於指揮謀略,是我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員,張愛萍在戰場上屢立奇功,深受重視,多次擔任過騎兵團政委及團長,兵團前衛和後衛,騎兵指揮員等關鍵職位。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面對兇狠的日本人,張愛萍依舊迎面直上,他領導開闢了皖東北、蘇皖邊區、蘇北抗日根據地,為我軍鞏固了後方大本營,增強了軍力儲備。1942年,張愛萍參與指揮鹽阜地區的反「掃蕩」鬥爭, 一舉粉碎了2萬餘日、偽軍的大「掃蕩」,可謂是立下了大功。
在解放戰爭初期,張愛萍在指揮部隊,進行破擊津浦鐵路線行動中,頑敵作戰,奮勇爭先,不幸頭部受重傷,在安排下,張愛萍被送去蘇聯接受治療。1948年,他傷愈回國,顧不得繼續休養生息,就積極地回到一線戰場,參加了重要的渡江戰役。
建國之後,張愛萍雖然身居高位,但他仍然堅持工作在前方,他是我們人民海軍的創建者之一,其實,在渡江戰役剛開始的時候,張愛萍受命組建海軍部隊,僅僅兩年內,他就一手鑄造出一支強有力的海軍作戰部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張愛萍在文藝創作上還成就斐然,是著名的將軍詩人,攝影家,書法家。一生創造了大量的藝術作品,幾乎記錄了所有黨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活動,在弘揚革命傳統,振奮士氣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縱觀張愛萍的一生,是充滿奮鬥的,英勇的,革命的一生,這樣的偉大革命老前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永遠銘記於心並向他學習。
參考文獻:
《上將張愛萍》
詞條:《張愛萍》
本文所有圖片均摘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作者刪除,喜歡文章,歡迎評論轉發點讚加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