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國世紀之交的那些年裡,相較於此前朝野動蕩的1898年、1900年,甚至後來王朝傾覆的1911年而言,1905年看來並不很引人注目,甚至有些平淡。然而這一年卻是真正意義上被文化界稱為中國傳統社會「終結的一年」。
在這一年,在中國威赫赫凜凜然運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就此戛然而止……
千年奇觀
回顧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史,不得不承認,始於隋朝,經唐朝的補充和完善,古代中國建立起一個在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公平、科學的人才選拔和任用制度,並以此影響著教育和整個社會。
科舉制度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繫在一起 ,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有利於打破門第限制,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
科舉制的創立也推動社會讀書風氣的形成。在千百年的歷史行程中,科舉制以其特有的法力導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劇:「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洋溢著金榜題名的揚眉吐氣;而「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卻滲透了名落孫山的悲苦和絕望。
科舉制度的創建是中華文明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平民社會向豪門社會爭取平等權利的成功實踐。然而就是這樣一道人類文明史上的制度奇觀,卻在步入近代時,在內外交困中黯然拉上了歷史的帷幕……
困 局
科舉制度畢竟是古代傳統農業社會和專制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在社會發展相對停滯的時代,科舉出身的人才似乎遊刃有餘。然而當國家社會步入內憂外患的近代,其致命的弱點就暴露出來:科舉制所代表的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根本無法適應近代國家和社會現實的需要。
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內容日益保守,考試範圍不斷縮小。更嚴重的是,科舉考試必須採用「八股文」作答,考試形式日益僵化,嚴重阻礙社會創造力。
當古老的中國步履蹣跚地開啟近代化之路後,大家發現「科舉在事實上只能著眼於文字」。科舉初衷僅僅在於培養治國平天下的帥才,但卻培養不出諸如機器製造、自然科學、軍事等近代所需人才。
隨著西學東漸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培養近代人才的重要性。洋務運動創辦學堂、翻譯局、語言學校、派遣學生出洋等活動,但人們幾乎都未涉及到科舉制度的廢除問題。隨著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人們日益認識到科舉成為上述各種活動的阻礙因素。斬斷這條人仕之路,或許可以為造就近代新學人才開闢出一條新路來。1904-1905年日俄戰爭的結局更是讓中國知識分子認為新式學堂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根本。
京師同文館是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於1862年8月24號正式開辦,初以培養外語翻譯、洋務人才為目的,以外國人為教習,專門培養外文譯員,屬總理事務衙門。▼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科舉考試制度的痼疾日益明顯,以至「廢八股、罷科舉、興學校」成為朝野上下的共識……
變 局
《辛丑條約》曾有規定:「諸國人民被戕害陵虐之城鎮,五年內概不得舉行文武考試。」可見這裡的停止科舉考試並不是出於內部變革的需要,而是在外來壓力的逼迫下所作出的被動之舉。況且這次停科僅僅發生在個別省份個別地區,並沒有對整個制度造成衝擊,因此它無論在結果上還是在影響上都無法與日後的廢科舉相提並論,後來也很少有人提及。
進入20世紀,民族危迫情形更甚往日。立憲呼聲高漲,革命團體湧現,腐朽的專制統治大廈即將傾覆。不少有識之士認為科舉不廢,人們貪圖功名而不肯入新學堂學習;各地興學也不積極。為此,袁世凱會同張之洞、周馥等人再次上奏指出,「科舉一日不停,士人皆有僥倖得第之心」。
清末袁世凱廢科舉奏摺抄錄,此展品為清末文物。
袁世凱會同張之洞、趙鄂、端方等上請立停科舉的奏摺抄錄。抄錄上部為「奏摺」二字,內容主要是請求立即停止科舉制度,創設學堂,培養新式人才。現收藏於寧波教育博物館。▼
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諭:「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
至此,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科舉取士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分離。
平靜的告別
儘管廢除科舉制度在社會上激起強大反響,但民眾卻超乎預料的「平靜」,並沒有出現過激行為。日本教育家根津一也指出「廢止科舉是近來非常極端的措施,但未發生非常激烈的反對……反對者也沒有出頭,讀書人大都滿心歡喜」。
究其原因,一方面,清廷同時頒布了《酌擬舉貢生員出路章程》,制定一系列措施安撫舊士人,停罷科舉的歷史性舉動在社會上也就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
此外,廢八股、改科舉已喧嚷多年,人們對此已經有了相當長的心理預期。清廷早在改科舉過程中亦採取了許多補救措施,如科舉名額分科遞減,「依次遞廢,以免文人起訌」。
後 記
羅茲曼在《中國的現代化》中曾言:「1905年廢科舉使這一年成為新舊中國的分水嶺。」相對於此前中國的「千年」傳承,1905年無疑是終結的一年;而相對於此後的「百年」變革,1905年客觀上又可說是開端之年。它構成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遷鏈條中關鍵的一環。
回顧科舉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到科舉優劣的無數次交鋒,也不難看到無數政治家、實踐者為科舉制度的改革和創新作出了艱辛的努力。無論如何,科舉承載了太多的社會生活史內涵,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對中國社會中的每個人的影響無疑是舉足輕重的。
科舉的廢除可謂「亙古奇變」的20世紀所發生的重大事件。親身經歷者嚴復曾言「此事乃吾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之廢封建、開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