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映的影片《丹麥女孩》,講述了風景畫家埃納爾在同為畫家的妻子格爾達的鼓勵下,成功接受變性手術,成為真正的女人的傳奇故事。
然而這並不只是大衛的小說和而後改編的電影中虛構的故事,這是真實發生在20世紀初,歐洲畫壇的一樁綺麗的傳奇。
畫家格爾達
她是格爾達·韋格納,出生於喜好藝術的家庭裡,從小便是一朵自由之花。
成年後以插圖和後來的繪畫作品而聞名,她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以其丈夫為模特的女肖像畫,她的畫作可視為打破當時畫壇性別界限的藝術革命。甚至被冠以「情色」「女同性戀」的標籤。
格爾達和丈夫埃納爾是同學,兩人於1904年結婚。埃納爾專攻風景畫,並且還獲得了諾伊豪森獎,而擅長人物肖像的格爾達,則為圖書和時尚雜誌畫插圖。
1912年,以職業畫家身份的二人來到巴黎,隨著時間的推移,格爾達筆下媚眼生姿,時尚俏麗的美人莉莉開始聞名遐邇,格爾達事業也迎來了巔峰。
莉莉的創造者
格爾達畫中的莉莉:有魅惑的杏眼,飽滿的豐唇,常常穿著時髦的盛裝。總是展現出不同層次的性感,時而俏皮動人,時而戲謔傲慢,時而深情迷醉,時而搖曳多情。
那些做作又出格的動作,在莉莉做來卻又如此自然,格爾達沉迷在莉莉的魅力中欲罷不能,她筆下的莉莉越來越生動地生長著。
跨性別審美先驅
此前藝術史上大多是男畫家配女模特,畫作中的女性也是被男性凝視的審美產物,而格爾達透過莉莉開始反思,她筆下的女性是美麗的更是強大的,不再是被物化的客體,而是有意識的主體。
格爾達不僅在藝術創作中描繪化身莉莉的丈夫,她還樂於以女性時裝打扮丈夫,二人以姐妹身份在巴黎時尚生活中留下自己的身影。
最終在格爾達的鼓勵與支持下,丈夫埃納爾終於鼓起勇氣前往德國進行變性手術,而兩人的婚姻也在埃納爾進行完第一次變性手術後被判失效。
格爾達犧牲了作為丈夫的埃納爾,卻成就了新生的真實的莉莉。
畫家埃納爾
他是埃納爾·韋格納,出生於丹麥一個普通的小康之家。家人的著意培養,讓從小喜好藝術的他考入丹麥皇家美術學院,在那裡他與妻子格爾達相識並結婚。
作為畫家的埃納爾藝術建樹並不卓著,甚至由於其之後變性的身份,被歸為「丹麥情色畫家」。一切雖源於一次機緣巧合為妻子客串模特,但也可看作這是埃納爾自身性別認同的一次覺醒。
因為妻子模特的爽約,格爾達大膽的嘗試讓埃納爾穿上女裝出演自己的模特。而埃納爾自己也漸漸發現自己不但不排斥,反而樂此不疲。
隨著妻子筆下的莉莉聲名大噪,而自己男性身份的真相也被揭穿後,埃納爾甚至表示不想再做埃納爾,甚至要求自己停止藝術創作,以求走出作為埃納爾這個男性藝術家的身份。
在妻子的鼓勵下,埃納爾勇敢的嘗試接受變性手術,並且在法律上以莉莉·易北的身份,正式告別了與妻子格爾達的婚姻,以及作為埃納爾的自己。
變性人莉莉
1930年,莉莉鼓起勇氣赴德國施行變性手術。之後的兩年時間內,莉莉前後共接受了四次手術。
在成功地切除了男性器官以及植入卵巢後,莉莉還以女性的身份迎來了愛情,她與法國藝術經銷商克勞德·勒傑內相戀。
渴望擁有生育能力的莉莉,開始準備接受子宮移植手術。但這次她沒能成功,移植的器官產生排異,最終心臟驟停而去世。
莉莉·易北的故事,是她與格爾達這對不尋常的夫妻共同創造的。關於創造力,關於藝術,關於理想與現實生活。這個故事中的藝術家們,通過他們創造的藝術,透視現實世界,進而解讀自己。
小節
莉莉是勇敢的,也是偉大的,她無疑是位藝術家,她自己就是她最偉大的作品。
格爾達更是偉大的,她創造了莉莉,她不僅勾畫了關於美好的想像,還盡力去實現想像所創造的真實,更超越了性別視角,反思創作審美。
這兩位藝術家的人生結局,雖是悽美的絕唱,可由此開啟的身份認同、愛與信仰等深刻問題的探討,似乎沒有盡頭和答案,但能夠確定的是,永遠追求渴望是人類忠貞不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