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丹麥女孩》愛與痛的背後,是對靈魂的審視與自我救贖

2020-12-17 湯粉嘀噠

一個關於橡樹的故事,傳說中只要吃了樹上的橡子,就可以許一個願望,有一天時間,想成為誰都可以。

這個故事來自電影《丹麥女孩》,第一次看到《丹麥女孩》的精彩片段,相信許多觀眾都會為主角的精彩演繹而感嘆。《丹麥女孩》並不是一部普通的劇情、傳記電影,它的存在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

影片中的男主角埃納,因為一次偶然機會穿上女裝、化唇妝,導致內心的人格莉莉被喚醒,從此莉莉的自我形態轉變便一發不可收拾。人們普遍認為,這是變性人的電影。但在部分觀眾眼裡看來,這是一場關於「莉莉」式的意識形態覺醒與困境中的自我救贖,同時也是對靈魂內心深處的自我審視。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從埃納到「莉莉」的轉變過程中,主人公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它們分別是本能的覺醒、感知、意識形態的思想轉變以及自我救贖

本能的覺醒

埃納是故事中的主角,他是一名畫家,擁有紳士的禮儀和對妻子的柔情。他與妻子艾達結婚六年,沒有孩子。妻子艾達同為畫家,因為女模特的缺席,以至於她不得不勸說丈夫穿著女裝,來為她的繪畫樹立造型。固化認知中的埃納選擇拒絕,無奈卻抵擋不住妻子的拜託。

艾達開始為埃納化妝,口紅的擦拭讓埃納在潛意識中開始追求享受和完美化,這是感知行為。在撫摸輕薄的絲襪與女性服飾中,埃納潛意識性撫摸,雖然中途被打斷,但埃納本能人格認知已經覺醒。

身為妻子,艾達打趣埃納並稱他為「莉莉」,也恰巧真正喚出了沉睡在埃納內心深處的人格「莉莉」。

如果說埃納第一次穿女裝是藝術性偽裝,那麼在此之後選擇穿女裝,就已經是意識形態雛形的誕生。換回男裝的埃納思想出現了混淆,他開始眷戀女裝的自己,回憶自己撫摸女性服飾所出現的感受、感知。

感知

埃納面對鏡子,開始撫摸自己、感受自己。這是人物在面對性別認知混淆中的自我感知,在不斷自我懷疑和性別行為認知中進行區分。穿上女裝的埃納曾與妻子出現在公眾場合,但礙於性別身份的不同,以至於遮遮掩掩,生怕被別人發覺。第一次穿女裝見人的埃納,既緊張又興奮。但只要有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在舞會上,埃納以「莉莉」的身份登場,卻遇上了主動搭訕的桑達爾。兩人從開始的交談、過渡、再到親吻。埃納再度自我懷疑,擁抱裙子對照鏡子,埃納的意識開始傾向於莉莉這一方。

埃納再度以「莉莉」的身份,去尋找桑達爾。

偷情式的竊喜讓他內心狂歡,但第三者桑達爾脫口而出的「埃納」,再度讓他的意識形態產生衝擊與對撞。埃納開始出現矛盾性,在「莉莉」和「埃納」這兩個角色中糾纏不清。與此同時,妻子艾達也發現了丈夫的不同,甚至否定、拒絕莉莉的存在。

莉莉是一個構想式人物,自我認知來自埃納體內。埃納的思想形態認知,在當時的醫療體系和人們的認知系統中,並非性別認知障礙,而是內分泌失調、對性別質疑以及不孕症,甚至被認定是畸形思想,俗稱「瘋了」。同時,埃納也被曾被醫生判定需要精神扭曲治療。

埃納陷入了困境,一個關於靈魂的性別認知困境。

意識形態的思想轉變

埃納開始以「莉莉」的身份生存,「埃納」也已經一去不復返。當莉莉出現在妻子艾達面前,莉莉開始坦白,在痛心和告知真相中糅合。這是意識形態的思想轉變,早期玩笑式的構想人物,在經過演變和認知後,主人公的意識與思想產生轉變,莉莉不再是構想式人物,而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在埃納的認知裡,莉莉是真實的。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思想有錯誤,患病。但在埃納眼裡看來,莉莉才是自己真實的人格、認知,而「埃納」只是誕生後的一個性別錯誤,這個錯誤需要被修正。

莉莉出現在發小面前,以一種知性、優雅的心態去見人。發小漢斯是第一個吻上莉莉的男人,埃納以真實狀態見人,是面對親朋好友時揭開自認為是面具的偽裝,埃納已經真正接受莉莉,甚至認定曾經的埃納,已經是過去式。

身為妻子的艾達,始終認為這是個「荒唐的遊戲」,她根本接受不了。可隨著埃納的人物性格轉變,意識形態的變動間接性影響了妻子的行為。艾達一直拒絕接受莉莉的存在,但面對內心是莉莉的埃納,她的思想成為了矛盾體,在思想的內容整合上拒絕莉莉,在情緒關懷的牽引下幫助莉莉。

埃納拒絕尋找醫生,但為了真正認清自己,他不得不去尋求醫生的幫助,被懷疑精神分裂、被特殊名詞和群體標籤包圍。埃納最終向醫生坦白,認為在自己內心中,自己是個女人。當他得知,手術可以完成轉換時,他的生命迎來曙光。

自我救贖

埃納與艾達通過醫生得知,手術可以將人的性別進行轉換,但手術會有風險。「將他變成女人」是埃納對希望的無比期待,也是對靈魂的自我救贖唯一能行的通道。

埃納以莉莉的身份來到醫院,她開始憧憬關於女人的生理、懷孕,旁觀者的懷孕在他眼裡看來,是一種新生,莉莉幻想著自己能夠懷孕的那一天。第一場手術讓莉莉痛不欲生,可當艾達來到莉莉的病床前,那種肉體上的疼痛與內心的歡喜交織在一起,讓莉莉感到新生的迫近。

莉莉回到家中休息,她開始成為商店的銷售,用女性最好的姿態和其他女店員交流、相處。向客戶銷售時,也用最專業的素養和技術操作完美呈現。艾達的身份,也從妻子變成了朋友與家人。

第二場手術,比第一場更重要,風險係數更高。可在莉莉眼裡看來,生命錯誤的修正比生命更為重要,這是莉莉為何必須要完成手術的主要原因。手術最終完成,但預後診斷不太好。埃納終於變成了莉莉,同時她也在廣闊的花園裡離開人世。

莉莉的願望實現了,生命中的錯誤也已經被修正。

影片中的世界

沒有過於絢麗色彩,卻擁有高級的服化道場景,是《丹麥女孩》的情景特色。沒有所謂的破爛不堪,也沒有太多的富麗堂皇,高級情景與人物的結合,沒有過多的違和感。

這是一部關於「變性人」的故事,影片中的世界觀是守舊型的。畫家埃納在自我認知中進行懷疑,明白自己的想法沒有問題。在眾多醫生眼裡,卻是異樣、甚至需要精神治療的存在。

整個故事中,除了醫生,其他人的眼光也是異樣的,包括埃納的妻子。妻子的接納源自於埃納對莉莉性格認知的執著,意識思想改變埃納的同時,也改變了妻子艾達,這是原有世界觀平常規劃的突兀點,也是全劇核心。

影片的最後,艾達與漢斯回到了埃納的家鄉。最後圍巾的飛去,是莉莉活出自我後翱翔於天際的勾畫。

他,最終成為了她。

相關焦點

  • 愛與家庭,電影《靈魂的救贖》聚焦失獨家庭和親情缺失家庭的困局
    今年1月11日上線國內院線的公益勵志電影《靈魂的救贖》,講述了一個失獨家庭如何走出心理困境的溫情故事。該片以汶川地震為故事背景,通過小人物的悲慘境遇描述人生的大起大落。從痛苦絕望到心存希望,從自我懷疑到人生釋然,一對失獨夫妻最終完成了心靈上的自我救贖。
  • 經典電影推薦《肖申克的救贖》——靈魂的救贖
    相信大家一定對這部電影有所耳聞,影史最經典的一部電影,豆瓣TOP250排名第一,IMDb排名第一!沒看過的朋友希望看完文章後去看一看,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肖申克的救贖》完全不敢把自己帶入到那種環境中去,被冤枉入獄,被虐待,看到自己獲釋的希望知情人卻被殺了……寫到這不得不說希望真是個好東西,我如果到那種環境要麼第一天情緒失控被殺要麼像布魯斯混到老了出獄後適應不了自殺再要麼給我關禁閉室不到一個月我大概就崩潰了跟個殭屍沒啥區別了,安迪太牛了,精神上那種牛,音樂
  • 電影《靈魂的救贖》首映禮 黃小蕾自我突破詮釋「家庭希望」
    1月7日下午,電影《靈魂的救贖》在北京舉行「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首映典禮,導演楊真攜主演黃小蕾、王迅、周小鑌出席一起分享創作初衷。當天,黃小蕾身穿白色印花外套搭配修身喇叭西褲,舉手投足之間倍顯知性溫柔。
  • 《超脫》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我的治癒與救贖
    我們將自我的思考定義為靈魂,將自己分為本我與超我,將自我的矛盾之爭歸咎於靈與肉的脫軌。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這部電影不夠給予你所有的啟迪 ,但足夠讓我們深思。電影《超脫》的男主角是03年就拿影帝的阿德裡安.布洛迪——一位擁有非凡實力的男演員。電影中主角是一名臨時的代課教師,在各個學校之間輾轉。
  • 豆瓣9.4《這個殺手不太冷》:冷酷和死亡背後,是愛與希望的救贖
    瑪蒂爾達為了報仇,再次被仇家盯上,裡昂一次次救她並最終付出了生命……整部電影的基調偏晦暗、甚至充斥著暴力和死亡,但是在殘酷的劇情背後,是瑪蒂爾達和裡昂之間讓人動容的溫暖。就像貫穿全劇的那盆綠植,代表著主人公灰色生活中的希望和光芒。
  • 靈魂的救贖,觀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感悟
    這段獨白是獲得美國奧斯卡七項提名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的句子。年輕的銀行家安迪的妻子出軌情人,並讓安迪撞見。只見喝得醉燻燻的安迪拿著手槍,腳步踉踉蹌蹌踱到家中,卻看見他的妻子與情人已死,醉燻燻的安迪卻被以殺害妻子與情人的罪名,含冤在肖申克監獄中服刑。
  • 《靈魂的救贖》取材於汶川地震 失獨家庭引熱議
    《靈魂的救贖》取材於汶川大地震1月11日,溫情勵志電影《靈魂的救贖》正式登陸全國院線。 失獨家庭引發熱議  陪伴是獲得救贖的利器 《靈魂的救贖》最打動人的還是故事。溫情勵志影片《靈魂的救贖》根據作家李西閩的小說《救贖》改編而成,2018年時在湖南株洲開拍。影片講述了一對夫妻因唯一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喪生而沉浸在悲痛中,隨著與另一個與自家孩子相貌相似的男孩的相遇,攜手走出心靈創傷的故事。
  • 分手療愈|靈魂的自我救贖與成長
    沁可 ┃心理諮詢師分手療愈┃靈魂的自我救贖與成長分手、或被手,帶來的傷害和痛苦,會令人體驗到溺水般的絕望、憤怒、委屈、痛苦、懷疑,乃至內在世界的破碎。我的人生就這樣,不會再有愛了!我不夠好,才得不到好的愛情這世界就沒有好的男人……這個過程裡,你有機會看到你內在潛伏深處的信念與價值觀,如果願意承認,你會看到,你的情感走到今天,是因為背後有它們的存在。
  • 豆瓣8.9分的《失物招領》:一個關於救贖和自我救贖的故事
    這是一個講述救贖和自我救贖的故事。短片雖然以一個動畫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僅僅六分鐘,但是其中蘊含的深意卻值得我們玩味,短片以其精湛的技藝,豐富的內涵,以及影片呈現出來的一種溫暖治癒的敘事氛圍,以及背後的深刻命題,使其成為一部高評分的微電影,不得不說實至名歸。
  • 《挪威的森林》:內在自我與生活的契合,是自我救贖
    直子的對愛執著、渡邊的迷茫,綠子的灑脫、初美的一往情深、木月的精神追求,這無一不是青春的標誌。直子像極了青春的我們,青春的女孩,對愛情的執著,對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很是著迷。她是一個憂鬱的女孩,她的憂鬱來源於愛情,青春的女孩,一旦有了愛情,愛情就是一切。因為心中生了愛,悲也生了根。
  • 《靈魂的救贖》近期上映 王迅黃小蕾「尋子」
    繼姚晨和馬伊琍主演的口碑佳片《找到你》後,又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尋子」電影《靈魂的救贖》即將於近期上映。影片不僅得到吳京、陸川等名導的點讚,還引發了趙薇、徐崢、朱亞文、雷佳音等明星的微博轉發推薦,高居同檔期電影微博大V推薦度第一!而《靈魂的救贖》跟《找到你》一樣,不但同是現實主義題材,而且同樣以「尋子」為情感主線。影片根據作家李西閩同名小說《救贖》改編,講述一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獨生子的打工者夫婦,無法接受現實,仍苦苦尋找孩子的故事。
  • 《靈魂的救贖》救贖的是陪伴?是生活的意義?
    一、影片內容:一個缺愛的孩子,一個有喪子之痛的父親,兩個人為了機器人的夢想走到了一起。在「失獨者之家」等公益機構的幫助下,在製造機器人的過程中,何國典治癒了自己的喪子之痛,宋文西也修復了與家庭的關係,伴隨著龐大的機器人緩緩走來,每個人開啟了心靈救贖之旅。
  • 《如晴天,似雨天》:自我成長的背後是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救贖
    《如晴天,似雨天》是一部慰藉孤獨靈魂的佳作,這部電影沒有好萊塢式的驚喜高潮,也沒有出人意料的情節反轉,它只是簡簡單單的講述了女孩與少年的相遇、相知和離別,在這一段僱傭關係中,呈現了兩個精神世界極為孤獨的人,在長期的傾聽和陪伴下,心靈得到慰藉,最終找到了自我。
  • 《七磅》:靈魂的重量,來源於極致的救贖
    在我看來,人物塑造非常之重要,導演成功的將蒂姆這個形象融於電影的深沉和內斂,更重要的是有史密斯這樣的好演員,能夠真正給予蒂姆角色的靈魂。細膩的層次感,細節的突出點,隱藏在主角背後的罪惡與救贖才是導演的真正目的。這部電影讓觀影者看到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突破,體味每個階段的辛酸苦辣。
  • 《丹麥女孩》:5年過去,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依舊大膽!
    這部電影就是《丹麥女孩》,原型取自丹麥畫家Einar Wegener與妻子Gerda Wegener的真實故事。在現實中Einar Wegener是世界上第一個做變性手術的人,而支持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妻子Gerda Wegener,他們的故事驚世駭俗,哪怕放到今日,仍然超脫世俗的觀念,十足大膽與前衛。
  • 《靈魂的救贖》辦發布會 王迅黃小蕾演繹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失獨家庭走出悲傷的故事,楊真之前曾拍攝過抗震題材電影,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觀眾們也表示非常感動,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這份傷痛依舊留下在大家心中。《靈魂的救贖》發布會《靈魂的救贖》是由楊真執導的一部溫情電影,王迅和黃小蕾等演員聯袂出演,該片最近舉辦了發布會,也正式宣布電影於10月12日登陸全國各大影院,據了解,王迅和黃小蕾將扮演失獨夫婦,他們的孩子在汶川大地震中喪生,兩位演員原本就是四川人,相信他們能夠更好的詮釋出那種感覺,王迅表示地震帶給很多家庭傷痛,他也會走心演繹
  • 《聞香識女人》:這是場關於放縱與堅持的故事,是靈魂的自我救贖
    這是一部現象級的好萊塢電影,相信看過的人無不被它所感動,雖然有時讓我們無法精準地指出它到底好在哪裡,但是它的深刻,它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不給人以鼓舞與力量,讓我們能夠更坦然更勇敢的去面對挫折與苦難。幸好查理及時發現並制止了他,就這樣一個缺少希望一個缺少勇氣的兩個人,開始了相互拯救的道路,最終都完成了自我救贖。
  • 《海洋之歌》|線性動畫的視覺美背後,是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海洋之歌》講述了一個關於愛和自我救贖的故事。原本哥哥本和父母幸福的生活在一座小島上,但由於妹妹西爾莎的出生,打破了這一切幸福。媽媽的離開讓父親從此借酒消愁,也無心照顧孩子們;本也將母親的離開怪罪到西爾莎身上,兩兄妹之間產生了隔閡。
  • 由世上第一位變性人經歷改編的電影,手術失敗後身亡,但他雖死未悔
    《丹麥女孩》是一部關於愛、勇氣以及自我成就的電影,獻給所有敢於追求且捍衛真愛,並勇於活出自我的你!如果人要到死那一天,才能真正認識並成為完整的自己,你會願意更快走向那一天嗎?《丹麥女孩》 Einar會,不,應該說Lili會。《丹麥女孩》是文露姐很早就推薦我的一部經典電影,但因為涉及的題材太有挑戰,我遲遲不敢動筆。
  • 成功的背後是對自我的審視,是對時間的把控
    這個故事,讓我產生了對成功的定義——有控制有計劃的自我實現。1、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關於對「自我」的審視與理解,了解自己並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全面的評估自我,是正確把握努力方向的前提。因為我們不僅要低頭拉車,還需要抬頭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