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時宴請親朋好友是中國的習俗,歷來把婚宴當作親朋好友對婚姻的祝福,婚姻才會長久。但是有一個民族,結婚不設宴,離婚要請客。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南部山區,是一個地處中、緬、泰、越、寮國五國交界的亞熱帶山地叢林民族,其中70%%以上的人居住在瀾滄江兩岸的思茅和臨滄兩個地區。
拉祜族青年男女找對象,主要在節日聚會的場所裡找。如果某個小夥子喜歡某個姑娘,要用藤篾編制腳圈、項圈送給她。若姑娘感到合心意,則送一條用五色線編織成的腰帶給小夥子,表示定情。雙方交往一段時間認為滿意後,男的就告訴父母,請媒說親。按慣例要說親三次;第一次帶上茶葉一包菸草一包,燒酒一瓶;第二次帶上煮茶用的土罐兩個,菸草兩把,酒二十碗;第三次帶上土布一件,穀子兩邦(每邦約六千克),綠布一尺,並可選定婚期。
拉祜族婚禮
結婚時只吃吃簡單的雞肉稀飯,並不設宴
舉行婚禮當天,男女雙方家裡都要殺一頭豬。男方首先將豬頭送到女方家,將豬頭確成兩半後,一半留在女方家,一半由男方又帶回來。接著,女方也照此辦理,鈄自己家殺的豬頭送到男方家,切成兩半後,留一半在男方家,另一半女方自己帶回。之後,男女雙方將各自的兩半豬頭合在一起,以表示骨肉之親和新婚和睦之意。
這天,新郎新娘要一同下山背水,一同上山砍柴,然後將新背的水,新砍的柴送給女方家,同時還要獻飯給嶽父嶽母。接著,新郎新娘再回到男方家裡獻水獻飯,再到寨廟裡磕頭和供奉禮肉。接著,由村寨老人主持祭寨神儀式。祭禮完結新郎新娘再到男女雙方家裡祭祖和敬拜父母親戚。上述這些儀式完成後,新郎新娘便和賓客一起吃簡單的雞肉稀飯,並不設宴,接著便進入婚禮的高潮--大規模的對歌活動。
對歌慶典
晚上要鬧新房,屆時賓客們,特別是年輕人會擠滿新房,盡情地鬧房。傳統的鬧新房過程是:新娘端來一盆熱水,親切而甜密地喊丈夫洗腳,丈夫把腳伸進盆裡,妻子便幫他把腳洗乾淨。這時候,鬧房的人們故意用火塘灰把新郎的腳弄髒,讓新娘重洗,或在熱水裡撒火塘灰,讓新娘重去打洗腳水,如此反覆多次,新娘機警麻利地把新郎的腳洗好,把從娘家帶來的一雙新鞋給新娘穿上。據說這樣做是為了考驗新娘的脾氣是否溫和,為人是否可親,以及做事是否麻利、機靈等。此外,還可以讓新郎新娘表演節目,向新婚夫婦索要喜煙、喜糖、喜酒等。
婚日當晚,人們吹起蘆笙,載歌載舞,慶賀這對拉祜兒女成婚,往往要娛樂到半夜才結束。
提出離婚的一方,要備辦豐盛的酒席請客
拉祜族有婚姻自由的傳統和以離婚為恥辱的觀念,由於喜新厭舊而提出離婚者,會遭到人們的指責。如果一方提出離婚,則必須付給對方一定數目的款項,男子提出離婚者,其所支付的款項要比女子提出離婚者多。
離婚時擺的宴席
按照他們的習俗,提出離婚的一方,要備辦豐盛的酒席請客,客人不必送禮。這種帶有「懲罰」性質的習俗,目的在於警誡年輕人在選擇對象時要慎重考慮,一旦成婚,就要做到終生相愛。同時,「離婚宴」還含有警誡雙方此後不要彼此仇視的意義。
離婚時,採用一根線,男女各拉一頭,找個證明人,拿根火柴把線從中燒斷。從此以後,男女各走一方,永不相見。也可以由族長或寨老主持,雙方各執一對蠟燭,用剪刀將蠟條剪斷,就算完成了民族習谷意義上的離婚。
離婚後雙方可以再嫁娶。拉祜族還實行轉房制度,即夫死後妻可以轉房,但僅可以轉房給夫之弟,不能轉給夫之兄。寡婦再嫁不受歧視。一般情況下,拉祜族的家庭比較穩固,離婚的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