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打造#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法維帝國等。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臨巴爾幹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跟鹹海,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在波斯的土地上曾經存在的主要民族有波斯人,猶太人,埃及人,突厥人等,主要宗教有拜火教、巴比倫宗教、摩尼教、猶太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這就導致其神話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
密特拉(Mithras),原始印度-伊朗語,主格形式為Mitras,是一個古老的印度-伊朗神祇。本來是契約之神,後來發展為太陽神、光明之神、戰神;希臘人把他等同於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後來又發展成為密特拉教主神密特拉斯。
密特拉神
密特拉這一神祇原是雅利安人萬神殿裡共有的崇拜對象,在伊朗-雅利安人和印度-雅利安人分化之後,開始向著不同特徵發展(阿維斯陀中的密特拉和吠陀中的密多羅)。
法國學者A·梅葉最早提出,密特拉神神名的原意是契約,因此密特拉的原始功能應是契約之神。他的這一觀點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可。實際上,雖然密特拉後來發展為太陽神、光明之神乃至戰神,但他作為契約神的性質並未消失,有證據顯示公元後仍有許多崇拜者將密特拉視為契約的守護者。
密特拉教
伊朗文化的密特拉被希臘-羅馬文化接受後形成了一種新的信仰:密特拉教。密特拉教是一種神秘主義宗教,是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奇特混合物。密特拉最初進入希臘人的視野是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徵後的希臘化時期,希臘人把他等同於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赫利俄斯(把其它宗教系統的神與自己的神聯繫起來是希臘人的傳統)。大約在前2世紀,密特拉-赫利俄斯變成了以後密特拉教中的主神密特拉斯(Mithras),這一轉變大概是在小亞細亞的帕加馬完成的。羅馬人至少在克奈烏斯·龐培於東方作戰時就已經知道這個教派的存在了。這個新奇的信仰在前1世紀傳入羅馬,並在羅馬進入帝國時代以後迅速擴張。康茂德皇帝和3世紀危機時的那些士兵皇帝都非常青睞密特拉教,這是因為它具有某種「武士階級宗教」的性質。事實是,密特拉崇拜在羅馬軍隊中廣泛流行,成為士兵的普遍信仰,並擴展到不列顛和萊茵河這些帝國的邊緣地區。
要想重建密特拉教的形態是很難的,這是由於它的崇拜儀式的高度神秘性(可以比擬古希臘的所謂秘儀)和信仰者團體的高度排外性(只接受被推薦的男性入教)。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密特拉的性質與原始印度-伊朗宗教及拜火教的密特拉都不相同。密特拉教中密特拉的形象是「殺牛者」,這一形象在任何伊朗文化系統中都未出現。大概這裡密特拉相當於戰神或軍人的保護者。有學者相信密特拉教受到了巴比倫佔星術的強烈影響。
密特拉教的崇拜儀式在天然的或人工挖掘的洞穴裡舉行,這種洞穴稱為神殿,據說是為了模仿密特拉的出生環境。有許多神殿位於已有的大型建築物的地下。在義大利和德國還有許多這種神殿的遺蹟。
密特拉教與基督教的關係是許多學者感興趣的話題。在公元3世紀密特拉信仰鼎盛時,這兩種宗教曾廣泛爭奪過信徒。聖誕節與密特拉的關係最奇特,因為這一節日(按現行格里曆是12月25日)在羅馬帝國時代原是密特拉神的生日。新約和一些最古老的諾斯替派文獻並沒有記載耶穌的出生日期,聖誕節的日期實際上是在2世紀由教會確立的。希波的聖奧古斯丁就指出聖誕節與異教節日的令人不愉快的關係。很多近、現代研究者(如金枝的作者詹姆斯·弗雷澤)認為早期基督教會為了更好地吸引異教徒入教而刻意選擇了這個日期。總之,在基督教與密特拉教的鬥爭中,密特拉教最後是失敗了,但不能認為它沒有留下任何影響。
密特拉誕辰後來成為基督教的聖誕節
聖誕節這天本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基於此原因,羅馬教會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曆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
其它地區密特拉神的崇拜
對密特拉神的崇拜在受伊朗文化影響的地區裡廣泛存在。安息人(帕提亞人)是屬於東伊朗語支的民族,在進入伊朗本土之前遊牧於中亞。他們受到希臘文化的強烈影響,但在宗教上仍然屬於伊朗系統。有許多安息國王的名字是「米特拉達梯」(意為密特拉之子),說明密特拉信仰在安息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小亞細亞和亞美尼亞一帶,歷史學家知道這裡的王公曾經信奉密特拉,但這種信仰是否在民間擁有強大影響還不能斷言。本都王國是典型的例子,這是一個同時受到希臘文化和伊朗文化影響的地區,許多王公擁有「米特拉達梯」這個名字,包括著名的米特拉達梯六世。更遠的地區,包括中亞和印度北部,由於伊朗文化的擴展也曾經存在過密特拉信仰。在貴霜帝國發行的錢幣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密特拉的名字和形象。
外文名稱:Mithras
中文譯名:密特拉
性 質:原始印度-伊朗語
名稱原意:契約
類 別:宗教
神 格:古老印度-伊朗神祇、契約之神、太陽神、光明之神、戰神;希臘人把他等同於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後來成為密特拉教主神密特拉斯。
形 象:殺牛者
影 響:成為密特拉教主神密特拉斯,其誕辰後來成為基督教的聖誕節